为什么大多数鱼要在春天繁殖?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大多数动物繁殖的季节。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多数的动物为什么选择春天繁殖?而不是其他季节呢?下面我们就拿常见的鱼儿来浅谈一下,动物繁殖期的选择问题。
动物的繁殖期首先,不同的动物的繁殖期有着较大的区别,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会选择在春天繁殖,比如非洲大草原上的非洲狮是常年都可以繁殖的,典型的洄游型鱼类三文鱼则是每年的7-9月份进行繁殖的。
当然对于大多数食草动物来说,它们的繁殖期大都集中在每年的3-5月之间,比如非洲大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就是如此,这是因为3-5月是非洲大草原的雨季,而大多数食草动物的妊娠期都在11-13月之间,而在雨季交配,就会在次年的雨季生下幼崽。而雨季对于大草原来说,就意味着有丰富的食物(草木),而且雨季带来的茂盛的草木也能够给初生的食草动物提供天然的隐蔽所,可以大大提高幼崽的成活几率。
而对于那些没有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食草动物来说,它们的繁殖期也大都集中在3-5月,这种选择的好处,就是可以让自己拥有充足食物的时间拉长,有利于自己后代在体内的发育,进而提高幼崽的成活率。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食草动物选择秋天交配的话,那么它们会度过漫长的冬天,而冬天对于食草动物来说是食物匮乏的季节,再加上御寒本身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是不利于自己后代发育的。
当然,家养的动物繁殖期与野生动物已经有了很多差别,这是由于人为的定向培育和环境改变造成的。
鱼的繁殖期不同的鱼类繁殖期也有较大的区别,即使同样生活在大海中的鱼类也会因为种类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同样是海鱼,大多数沙丁鱼会在每年的5-6月份繁殖,魔鬼鱼则是在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4月份繁殖,大马哈鱼的繁殖期大都集中在每年的8月-次年的1月份,我们常吃的蓝点马鲛(鲅鱼)则是在每年的5-8月份繁殖。
而相比较而言,淡水鱼类的繁殖期则相对比较接近,大都在每年的3-7月份,比如我国的四大家鱼、黑鱼、罗非鱼等等,这些鱼类的大都是从春天开始繁殖的。
为什么大多数的淡水鱼都选则在春天开始繁殖?一个物种选择某种生存方式或者是习性都是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它们经过不断的实验和摸索,经过了优胜劣汰,才生存到了现在。因此,春天是大多数淡水鱼最佳的繁殖期,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个主要原因。
01 水温
虽然在原生环境下的鱼儿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水温,但是对于大多数的淡水鱼类来说,它们最喜欢的水温在17-30℃之间。而从每年的3月中旬开始,气温回暖,水温逐渐上升,我国南方的各大水域的水温在3月中旬以后就会上升至17摄氏度,此时,一个冬天都很少进食的鱼儿开始疯狂的进食,随着进食,成年个体的性腺也开始发育。之后,它们就会进入繁殖期。毕竟对于动物来说,只要能够满足繁殖的条件,第一时间开始繁殖才是生存之道。
02 食物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由于水温的逐渐升高,水中的浮游生物以及植物也开始生长,浮游生物和植物的生长,给鱼儿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而且浮游生物和植物在这个季节也开始繁殖,它们的后代会成为鱼儿后代的食物,这样就保证了小鱼的成活率。
03 发育时长
春天是一年开始的季节,对于鱼来说,刚孵化的第一年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因此它们的后代需要足够长的发育时间,而在这个过程中,食物充足,温度相对较高显然是有利于后代发育的。因此,在春天繁殖,鱼的后台会从春天一直发育到秋末,整整三个季节,而且在这三个季节中,温度相对较高,食物充足。
总结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繁殖期,而决定它们繁殖期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气候、温度、食物等等。从上面的分析看,繁殖期集中在春季的鱼类大都是生活在温带或者寒带的鱼类,在这种气候环境下,一年四季分明且冬季寒冷,等到春季温度回暖,此时繁殖,无论是对亲鱼还是子一代都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对小鱼,无疑是增长了它们稳定的发育时长。
为什么大多数鱼要在春天繁殖?
鱼是在春天繁殖,因春来花开,万物生情,形成自然季节发春排卵繁殖。
为什么大多数鱼要在春天繁殖?
不同类群的鱼,由于繁殖习性不同,性腺发育周年季节节律也不相同,春季产卵的鱼和秋季产卵的就有不同的季节节律.一般来说,普通鱼类在春季,水温达到20度以上,就可以排卵,时间在4月份以后,鱼类人工繁殖就在这个时期。
1、鲫鱼
3~7月为鲫鱼的繁殖期,4月为繁殖盛期。在南方地区,一般3月中旬以后,水温上升到17℃左右时,鲫鱼开始产卵,水温升至20~24℃时繁殖活动最盛。降雨、微流水和闷热的气候,对繁殖期的鲫有诱导产卵的作用。 2、鲤鱼
产卵季节随地区而异,3-8月均可产卵,以4-6月为盛产期。 3、草鱼
生殖季节在5月上旬到6月上旬,盛期为5月中下旬。 4、放入障碍物:障碍物有分水草,石头,人工物品等等
若是水草与石头,可以在平常就放在鱼缸内,也就是让母鱼在完全自然的情况下生产,这种方法对母鱼最好,但小鱼的存活率最低,通常是看母鱼吃小鱼的技术而定。
水草在母鱼即将临盆时可以大量放入,放满鱼缸的一半左右,但要保留母鱼活动的空间,以免母鱼紧迫、跳缸。推荐水草有,金鱼草,水蕴草、莫丝、水芙蓉等等,以水芙蓉并用金鱼草的效果最好,同时水芙蓉是浮水性水草,有安定母鱼心情的作用。
为什么大多数鱼要在春天繁殖?
这很好理解,人相恋是怀春,猫相恋是叫春,都喜欢带个春字,可见春天是个适合繁育的季节。其实鱼在春天繁殖和鸟儿一样,都是为了后代的生长发育着想——经过一年里最好的季节(温暖多雨和食物丰富)生长发育,到冬天都有了适应寒冷的能力,不至于大量死亡,本能地为种群的延续做出贡献。
为什么大多数鱼要在春天繁殖?
鱼为什么要在春季产子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这是大自然的长期自然选择与动物的自然进化结果。
自然界中的动物(包括鱼类)对于自然的改造能力是相对弱的,他们不能像人类一样因为惧怕风雨严寒就自己打造房屋,不能为了防止饥饿而自己种植粮食圈养动物。诸如此类的原因使得他们不能通过改造自然的手段来达到物种延续的目的。所以他们只能尽量的去顺应自然规律。而在自然界中有着四季的变化,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对于动植物生存影响最恶劣的莫过于冬季。在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中,气温低、食物匮乏是导致生物死亡的主要原因。如果鱼类在冬季产子由于温度低食物匮乏,母鱼生产消耗的大量能量不能及时的得到补充,很容易造成母鱼死亡,而产出的鱼卵也因为温度过低不能正常孵化导致成活率低。这对于物种延续是致命的。
我们反观春季,经历了漫长的寒冬气温和水温都有所回升,达到了鱼卵孵化的标准。等到幼鱼成功孵化,夏季也到来了。夏季是生物活跃度最高的季节,可以给幼鱼提供充足的浮游生物作为食物,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为迎接严冬的考验贮备能量。从时间角度上讲春季之后是夏季和秋季,为幼鱼的成长提供了最长的成长时间,所以在春季产子对幼鱼是最有利的,对鱼类的整个物种延续也是最有利的。
为什么大多数鱼要在春天繁殖?
易经云:"云行雨施,品物流行。"阐述的道理即万物生发,各有时机。
一年之计在于春,值此时春风化雨,万物复苏,草木茂盛,鸟飞兽奔,对于鱼类而言,是生长繁殖的黄金季节。此时的鱼类,刚告别严寒,开始享受春水的暖意,而逐渐变得凶猛起来。
鱼类属于冷血动物,生长繁殖捕食对于水温的依赖性极强,冬天时,除了少量的鱼类开口之外,大部分鱼类都是一动不动地蛰伏水底,等待时机,而春季的到来,鱼类的体温逐渐上升,我们都知道,鱼的最活跃温度在15至25度,这与春天的气温契合度很高,对于鱼类而言,它们在春季复苏,慢慢调节,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
所以鱼类在春季繁殖是最理想的,因为整个繁殖过程对于鱼有着极大的损耗,需要不断地补充能量,才能完成这项艰巨而伟大的使命。
我们知道,冬季万物凋敝,水生植物大部分枯萎了,浮游生物就得不到很好的繁殖。
没有充足的食物,合理的温度这两个条件,鱼类的繁殖就无法实现。换成其他季节,即便繁殖了,刚出生的柔弱的幼体,没有理想的环境,也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以逾越残酷的冬天。
所以鱼类会选择在春天繁殖,这也是生物进化筛选出的生存之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