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高潮是什么感觉?

喜欢看直播的小伙伴肯定对一个词不陌生,它就是“ASMR”。表演者会使用一种仿人耳麦克风,然后轻声细语或者是用抚摸设备的方式来抚慰听众,由于听众都是带着耳机的,所以这些声音会清晰的传入听众的耳中,感觉就像是身临其境一样。如果你在听的过程中,产生了头皮发麻、身上起鸡皮疙瘩的反应,那么这就是“颅内高潮”了。

ASMR是英文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的缩写,科学的叫法为自发性知觉高潮反应。它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知觉让人的颅内、脊背、四肢的部位受到刺激从而产生愉悦感的一种现象。也就是说“颅内高潮”属于ASMR的一种

ASMR最早是在08年时雅虎上“感觉论者社团”首次提出的,2014年,录制好的ASMR视频传入我国,迅速的有了一大批的听众和爱好者,到现在为止,ASMR依然是许多直播平台的主流项目之一。

但是,一直以来,关于ASMR都没有相关的科学数据作为支撑,加上ASMR本身对不同人的效果也有较大的差异。所以,许多人认为这只是一种臆想罢了。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早在2年前,2018年的6月,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Giulia Poerio博士就对ASMR开展了一项研究,当时他征集了110位志愿者,之后他将这些志愿者分为两批,一批接受ASMR,一批则只是安静的坐着。在实验的过程中,实验者身上都有仪器检测,最后发现,接受ASMR的人在整个过程中,有一半的人心率平均每分钟下降3.14次,而另一批人则没有任何的变化。

这表明:ASMR确实能够让人身心放松。但是由于接受ASMR的人也有一半对它毫无反应,所以,这项研究结果也不能作为完全的科学依据。

对于那些对ASMR有反应的人来说,轻声细语确实能够刺激他们的脑下垂体,从而分泌一种类吗啡的合成激素胺多酚,而胺多酚的分泌确实能够让人产生愉悦感,持续的愉悦感又能够刺激身体的反应,比如身体会轻微的颤抖。不过,到目前为止,对ASMR还没有一个科学的论断。

许多人会将“颅内高潮”与“性”联系到一起,其实,颅内高潮与性没有任何的关系,而这种偏见,实际上是让许多主播给带坏的,一些主播衣着暴露、言语间充满了挑逗,这使得人们对ASMR的印象变得很差。其实,对于对ASMR“感冒”的人群来说,只需要轻声细语或者用指尖轻轻划过物体的声音就能够达到“颅内高潮”了。

总的来说,ASMR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果,正是因为它有着不确定性和片面性,所以很难有科学的样本数据作为支撑。至于“颅内高潮”是一种什么体验,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就是一种头皮麻酥酥的愉悦感。

颅内高潮是什么感觉?

主播安静而有条理地做着这样一些事情:对观众耳语;翻弄杂志页;抑或轻轻敲打手指。有观众说,这些视频能引起他们最大的快感:他们的头皮和脊背一阵酥麻,同时还体会到了一种欣快、一种近似恍惚的放松感,这就是“颅内高潮”。

“颅内高潮”女主播

七年过去了,“颅内高潮”在流行文化里有了一席之地,虽然许多把它挂在嘴边的人并不知道这四个字母代表了什么意思。“颅内高潮”的几个最受欢迎的主播都有50多万订户,她们的老前辈“温柔私语玛利亚”。“颅内高潮”更是大获成功,她甚至辞掉了工作,专门在视频里扮演美容师、图书管理员和空中乘务员来安抚观众。可是说到底“颅内高潮”究竟是什么呢?它有什么作用?都吸引了哪些人?又为什么会吸引他们?或者用研究者克雷格理查德的话来说:“为什么会有几百万人在网上观看别人叠餐巾?”

利用“颅内高潮”安抚观众

随着”颅内高潮”渐渐进入主流视野,研究者们也终于开始探索这些问题了。神经科学家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和脑电图开展了实验,为的是查看那些所谓的“酥上头”在颤抖着观看叠餐巾的画面时,会出现什么特别的脑部反应。他们还调查了几万个自称有这种体验的人。到现在,他们已经得出了一些有趣(但可能有限)的成果,显示”颅内高潮”或许确实能减轻一些人的紧张和失眠症状,并且具有这种体验的人或许真的拥有略微不同的脑部结构。

而对那些长期关注这种神经学现象的人来说,还有更加广泛的问题需要探索。他们想知道:对”颅内高潮”体验的研究能否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感觉?疼痛、放松、甚至爱,是如何在人脑中体现的?

“颅内高潮”的全称是“自发知觉高潮反应”,这是詹妮弗艾伦在2010年创造的非临床术语,从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起,她就一直在网上组织与”颅内高潮”有关的活动。艾伦的本行是网络安全,她认为一个现象要先有名字才能引起讨论,而且这个名字最好起得正式,要为一种令人尴尬的行为赋予正统地位。当”颅内高潮”有了名字,并且开始在新闻中大量出现,学术界终于产生了对它一探究竟的兴趣。

2015年,威尔士斯旺西大学的两名心理学者发表了第一篇研究”颅内高潮”现象的同行评议论文,他们描述并分类了”颅内高潮”,尝试给这个领域奠定基础。他们询问了475名自称从有“酥麻”体验的人,发现其中有许多都在搜索”颅内高潮”视频以帮助睡眠、舒解紧张。他们大多数都会在观看这类视频后觉得好转,并且这个效应还能持续一段时间,其中包括一些在抑郁症问卷中得分较高的人。还有些询问对象患有慢性疼痛,他们也说这类视频减轻了自己的症状。

“颅内高潮”感受地图

有人怀疑”颅内高潮”含有性的意味,尤其是考虑到”颅内高潮”主播许多都是年轻貌美的女子,而在镜头前裸露酥胸也是媒体上的惯用伎俩。这些视频下方的评论也都刻意强调主播的美貌,“颅内高潮”和“耳语色诱”之类的用语随处可见。然而在斯旺西大学的研究中,只有5%的对象承认了将”颅内高潮”视频当作性的刺激。当然,这只是自我报告的数据,未必准确,但这个结果无疑给”颅内高潮”爱好者正了名,使他们不必再反驳那些关于自己夜间观看视频习惯的可恶流言了。

最近又有人做了一项小型研究,提示了”颅内高潮”研究的可能方向:去年,温尼伯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斯蒂芬史密斯和两个同事将22名被试推进了fMRI扫描仪。其中有一半自称体验过”颅内高潮”,另外一半是对照组。研究者们不知道能否在嘈杂的fMRI机里引出被试的酥麻感(他们试过,但发现被试很难放松),于是他们只能让被试平躺,扫描了被试们休息时的脑部状态,并比较了两个小组的区别。

研究者注意到的是被试脑中的“默认模式网络”,史密斯说那是“沿着脑的中线分布的一系列结构”,再加上耳朵后上方的顶叶的几个部分。“这些区域的活动常常一起波动,因此我们假定它们组成了一个网络协同工作。”史密斯说。这个默认模式网络在被试清醒且静止的时候“最为显著”,它常常和内在思绪与心不在焉有关。在扫描仪里,当脑的特定区域在同一时间“点亮”时,默认模式网络一般就会显现。

而那些能体验”颅内高潮”的被试,他们的脑就有所不同了。

在这些人的脑中,通常协同工作的那些区域并不同时放电,反倒是脑中的其他区域比平时更加活跃,比如和视觉网络相连的几个脑区。史密斯的研究方向是情绪的神经科学,他认为这些差别说明了“不像我们的脑子里有一个个界限分明的网络,这些人的脑子是不同网络交织混合的状态。这也符合我们的直觉:当一种情况和非典型的感觉联系有关,与非典型的情绪联系有关,那它就一定对应了脑中的非典型连线。”

史密斯猜想,”颅内高潮”或许和联觉相似,联觉是一种令人着迷的神经疾病,患者能在数字中看见颜色,在形状中尝到“味道”。“有一些联觉研究显示,脑中的线路只要稍有异常,就会导致略为不同的感觉联系,我猜想”颅内高潮”或许也是同样的道理。”他说。

但是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的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教授托尼罗在一封电邮中表示,温尼伯大学的研究“很可惜,没有揭示出它应该揭示的信息”,一是因为它的规模太小,二是因为研究者是在被试休息时、而不是体验”颅内高潮”时做的测试。罗指出,被试在休息时的状态差别可能是出于别的因素,比如较高的焦虑水平或抑郁水平。罗是专门研究联觉的,几年前也开始对”颅内高潮”产生了兴趣。“我也认为”颅内高潮”或许是联觉的一种形式。”他说。

史密斯和同事还开展了另一项研究,在即将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有详细阐述。他们挑选了290名能够体验”颅内高潮”的被试,测量了他们的“大五”人格特质,然后将结果和290名“相匹配的对照组”成员对比。史密斯和同事发现,这些”颅内高潮”体验者在经验开放性和神经质两个项目上得分较高,而在尽责性、外倾性和宜人性这三个项目上得分较低。研究者表示,这个结果还有待深入研究。

在弗吉尼亚州温彻斯特的雪兰多大学,生物制药学教授克雷格理查德运营着一个名叫““颅内高潮”大学”(”颅内高潮” University)的信息网站,他在这里访问”颅内高潮”的研究者,并就新闻中提到的”颅内高潮”撰写博文。理查德自己就体验过”颅内高潮”,但他表示对这个现象应抱有科学的怀疑态度,等有了更多研究再做定论。为此,他与艾伦和一名研究生在网上开展了一项调查,他表示目前已经招募了100个国家的2万人,几乎每一个都是“酥上头”。

研究还在继续,结果尚未发表。但是理查德一直在尝试形成一个理论,想说清楚”颅内高潮”到底是什么,又为什么存在。他的理论未必科学,却很优美:他注意到了几乎所有”颅内高潮”视频都有一个性质,有人说那是一种“安静的、子宫般的亲密感”。主播对着头戴耳机的观众轻声细语,用勤于关怀的态度、安抚人心的语言、微笑和抚摸的手势来哄他们入睡。理查德认为,在最根本的层面上,主播通过折叠餐巾和款款细语传达的亲密感觉,都是在为观众制造被人关爱的体验。

理查德和他的团队要研究对象列出他们最喜欢的”颅内高潮”体验,选项可以不限于视频。(斯旺西大学的研究显示,大多数人都是童年在和亲友的互动中第一次体会到”颅内高潮”的。)结果“闭着眼睛感受轻柔的抚摸”名列榜首,声音触动排名其次,视觉触动排名更低,理查德指出,这正反映了人类五感的发育顺序。

“颅内高潮”要有闭眼被触摸莫得感觉

理查德说:“当一个婴儿出生时,他发育得最完善、接受信息最多的感觉就是触觉,而最不发达的就是视觉。”他还指出,父母向婴儿表达爱意的主要途径也是触觉,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好的”颅内高潮”可以成为一种呼应童年经历的私密体验。

“为什么有人听到了温柔私语玛利亚的声音就感到酥麻、放松且安慰?因为她的声音举止都像是父母在关怀幼年的你。”理查德说,“她的目光里有关爱,她的声音很温柔,手上的动作也令你安心。而且许多时候她都在模仿触摸的动作。这在我们是一种模式识别。我们的脑认出了这个模式:这个人的目光是关切的,她的语声是温柔的,于是我们觉得安慰放松。”

理查德还认为,”颅内高潮”引起的“极度放松”可能和惊恐发作相反,它正好位于松弛光谱的另一端。如果真像他迄今收集的数据所显示的那样,他的研究对象有四分之三用”颅内高潮”来帮助睡眠,有三分之一表示”颅内高潮”视频为他们“减轻了悲伤”,还有比例较小的对象用这些视频来应付焦虑症和抑郁症,那么他主张,”颅内高潮”或许能在将来投入治疗。

这是一个大胆的观点:将来的某一天,医学界或许能像理查德所说的那样,“用一个陌生人的视频引发和爱相伴的生物化学体验”,并用它来治疗失眠、紧张和抑郁等现代生活造成的疾病。这相当于是把爱装进了药瓶子里出售,这能做到吗?这应该吗?

然而到现在为止,这一切都还是猜测,远远没有到达科学研究的领域。“我认为对于”颅内高潮”我们应该保持怀疑,直到能更加谨慎地测量它的自动性、一致性、可靠性,以及它背后的神经机理为止。”研究联觉的罗这样说道。

虽然研究者在互联网的引导下发现了一种先前未知的感觉现象,但前方还有许多困难需要解决。很多问题还没有答案,比如为什么只有某些人能体验到”颅内高潮”?他们在总人口中占多少比例?从未体验过”颅内高潮”的人又能否学会体验它?更加迫切的还是那道无处不在的难题:要到哪里去申请经费,才能继续研究这种仍然引人怀疑的体验呢?史密斯指出,““颅内高潮””这个名称“在科学界听来还是有点不科学的新世纪运动气息。”

所有人都喜欢“颅内高潮”

加上还有后勤方面的困难:研究这个现象需要四周安静,最好还要让对象独处。然而正像史密斯指出的那样,fMRI机器太嘈杂,而脑电波(史密斯团队也试过了)需要在对象头上“涂黏液,放传感器”,可能干扰酥麻感的产生。史密斯说;“我们手头的工具都不是叫人放松的。”

但是虽然有重重困难,”颅内高潮”依然前景诱人: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或许能更好地理解人脑。对于心理学家,它还有助于完善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治疗方案,至少对一些病人而言是如此。从更诗意的层面上说,它或许还能帮助我们明白人是如何感受爱的。“但最主要的一点,还是这个现象实在很有意思。”史密斯说。

颅内高潮是什么感觉?

颅内高潮就是在感到特别舒服的一瞬间,喷射出红色的液体,也就是人们都知道的脑溢血。预后根据出血量和出血部位而定,但即使抢救过来,也非常容易留下后遗症。

颅内高潮是什么感觉?

颅内高潮,就是人们常说的“自发知觉高潮反应”,英文全称: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简称:ASMR。

它描述的是一种平静、愉悦的感觉,常常伴随着震颤的兴奋感。这种兴奋感据说起源于一个人的头部,由于受到刺激而扩散到脊柱,有时甚至是四肢。如何触发这种刺激因人而异,其中最常见的触发方式,包括耳语、白噪音、嘴唇拍打、刷牙、咀嚼、轻敲、挠痒,甚至皱褶。

发源

这个术语,是2010年由一个名叫詹妮弗·艾伦(Jennifer Allen)的女人所创造。当时,她在一个健康网论坛上遇到了一群人,他们宣称自己体验过一种奇妙的感觉,但似乎没有一个人能很好地描述这种感觉。

于是,艾伦组织大家在Facebook上创建了一个小组,名为: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 Group。她想要建立一个社区,把那些也经历过这种感觉的人聚集在一起。她有意识地创造了一个让人们便于轻松使用的术语:ASMR。

这是一个听起来客观、临床、科学的术语。而不久之后,一个世界性的社区开始形成。

不过“颅内高潮”这个概念,在这个术语之前早已存在。2007年,一位名叫“ok ayever51838”的用户就在那个健康网站上创建了一条名为“奇异感觉良好”的帖子,这也是艾伦第一次遇到其他人描述她后来所说的ASMR。

网上试图触发ASMR的视频,最早都起源于艾伦所建立起来的网上社区,不过那时的视频可不像今天网上充斥着各种性暗示的ASMR视频。

听ASMR视频的感受

我第一次看这样的视频,大概看到了这样的东西:

一位美女坐在一个看似十分专业的麦克风后面,她轻轻地敲了几下麦克风,结果产生了测试麦克风的声音,然后拿起一把梳子,开始刷头发,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说:“你好~~你准备好放松了,准备好睡觉了吗……”

整个过程中,她制造的各种声音似乎从左向右在脑中来回切换,通过一个声音上的按摩,试图让我放松。

说实话,在听了这样的视频后,我不知道自己到底经历了什么。我是放松了还是有点延迟了?我有没有感觉到困倦?还是紧张?在很多方面,这些视频演示看起来像是标准的引导放松,或释放一种催眠诱惑力。

至少,我最早关注ASMR,是将它作为一种改善睡眠的技术而感兴趣。ASMR视频兴起于2010年。然而直到如今,还缺乏科学证据来证明ASMR是一种改善睡眠的技术。但据说一些新的研究正在试图把它带入科学领域,探讨一些动听或放松的音乐到底会如何对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产生直接而有力的影响。

ASMR有科学内核吗?

不管怎么说,ASMR这个词是由詹妮弗·艾伦一个非科学家试图为一种感官现象创造的一个看似官方的名字。

在维基百科中,ASMR指的是一种以皮肤上的静电感或令人兴奋的刺痛感为特征的体验,这种感觉通常从头皮开始,从颈部后部和上脊柱向下移动。

2015年,在第一批开始对ASMR进行科学研究的报告中,将其定义为一种感觉现象,指个体在头皮、颈部后部,有时在特定的触发音频和视觉刺激时,会感受到一种刺痛的、静态的感觉。据报道,这种感觉常常伴随着放松和幸福的感觉。

至少,一些人认为能从视频中获得放松,减缓他们的抑郁症、失眠和慢性疼痛,而另一些人则感到无聊,把这些视频拒之门外。

但如今ASMR视频还是有大量的追随者,足以养活这些ASMR内容创作者。这些视频宣称拥有通过认知行为引导放松和冥想的技巧,可以通过分散观众对忧虑的注意力,以及提供一组令人欣慰和熟悉的声音来使人安定,这些声音可能会唤醒人们小时候受呵护的记忆,或者直接给人一种受照顾的感觉。

随着更多的研究完成,我们也许能够更好地了解这过程中,我们究竟经历了些什么。

总结

据2015年的一份在线调查报告,看ASMR视频的人有98%为了放松,82%因为失眠,82%为了缓解压力。虽然最常用的触发因素都是轻柔的低语声,但并不是所有的观众都对相同的触发做出反应,观众对每个触发器的反应也不同。

最有趣的是,在受访者报告中,研究者发现服用镇静剂等药物反而削弱了这种能使人感到放松的ASMR体验。虽然一般认为个体经历的情绪状态与触觉刺激没有明显的联系,但受访者的ASMR体验和情感之间却好似存在联系,一些情绪低落的受访者表示,在观看ASMR视频时,他们经常感觉更好。

2018年的一项相关研究发现,观看ASMR视频只会增加那些能体验ASMR的人的积极情绪状态。这些人在观看ASMR视频时,心率明显降低,皮肤电反应显著增加。也就是说,那些经历过ASMR的人在这过程中,更能增强冷静。这样的情绪调节可能会让ASMR有治疗价值。

总之,ASMR可能在某些人的失眠治疗中有一些应用,需要进一步研究,看看它是否有效,对谁有效。同时,有些人真的很喜欢这些视频,觉得它们很有帮助。

欢迎关注@想法捕手,读科学,聊宇宙。

颅内高潮是什么感觉?

大家好,我是南岭说史,以下是我的答案:

虽然关于颅内高潮,也就是所谓的ASMR,很玄乎。

现在网上也有很多关于这个的视频、音频,不过我认为关于这个颅内高潮,以我个人的理解其实是一种身心俱悦的感觉。

因为asmr无外乎就是从人的几大感官来刺激,给予一定的愉悦感。

所以,我认为只要男女之间,有爱。

在为爱鼓掌的时候,是身心都能够投入的,两个人爱着对方,那么这期间的温言软语,一颦一笑,每一个姿态神情不也是能够在各个感官之间带来刺激吗?

因此,颅内高潮就是这么简单。

不过,首先得寻找一个真爱。

颅内高潮是什么感觉?

1.颅内高潮,也就是大脑中产生了异常兴奋的感觉。

或者可以这样类比,“颅内高潮”和“心流”是同样一种感觉,都是因为特定的情境下人身体中化学元素和心理因素多种作用的结果。

2.我产生过几次颅内高潮,给大家说说感觉:

第一次是在看书的时候。看书的时候精神高度集中,而且如果书中的知识特别能够刷新你的认知,整个人都会感到特别兴奋。那种状态下,大脑极度亢奋,心里有着一种源源不断的暖流,视野也越来越清晰。整个人处于一种特别满足和幸福的状态。

第二次是在喝茶的时候。喝茶的时候人比较平静,而且那时候是在大山深处,周围的景色非常漂亮,鸟叫和风声都糅合在一起,虽然声响很多,但都是自然的声音。那时候容易进入一种出神的状态。大脑在异常平静中到达幸福感的巅峰。

第三次是在喝酒的时候。过年的时候和朋友们一起聚会,小酌小菜,然后谈天说地。大家无话不谈,也没有什么隐瞒,喝着喝着就都微微醉了。但是大脑却陷入了幸福和迷醉之中,那时候也可以叫做颅内高潮。到现在那种感觉还时常能够袭来。但是想要再去体验,却知道可遇而不可求了。

3.如何达到颅内高潮?

第一,极其专注。你看我每一次颅内高潮都是因为专注在阅读、自然和交谈之中,专注产生了精神的亢奋。

第二,极度放松。现在的人总是比较忙乱,当你真的静下心来,才能有机会让大脑释放自己的潜力。

第三,忘记时间。不要在意时间,而要在意感受,你的感受会带你到达官能的深处。

4.三字诀

最后送给大家一个《西藏生死经》中说过的秘诀:把心带回家、放下、放松。

其实平静本身就是高潮,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