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拉这么笨的动物为什么没有灭绝?

考拉的脑容量极小,属于哺乳动物中脑重量占体重比最低的物种之一,而且行动迟缓又温顺,为什么可以存活这么久的时间而不灭亡?

考拉是澳大利亚的“国宝”,它属于性格温顺的食草动物,而且相对来说,它的行动也确实比较迟缓。那么,在成为“国宝”被保护之前,考拉是靠什么活到了今天的呢?我们简单的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简单的来了解一下考拉

考拉又名树袋熊。从名字上看,树袋熊与熊貌似有些瓜葛,但其实熊是真兽亚纲下的哺乳动物,而树袋熊则是有袋亚纲下的哺乳动物,它们是同纲不同亚纲的动物,目科属更是相差甚远。所以,树袋熊与熊没有任何的关系。如果非要找点关系的话,那就是从外观上看,它像一只小熊。

而且熊科动物大都是可以吃肉的杂食性动物,但是树袋熊则是一种纯正的食草动物,而且它的食物非常单一,只吃桉树叶。

为了更好的吃桉树叶,树袋熊在漫长的进化路上可谓是“煞费苦心”。首先,桉树是桃金娘科下的一种植物,桉树的最大特点就是高大,而且子啊树干上很少有分叉,所以,桉树叶大都集中在树冠上。因此树袋熊想要吃到桉树叶,就必须要能爬上高高的桉树。所以,它的四肢进化出了尖利的爪子,而且前肢具5爪,从中间能够分开,这样更有利于它对树干的抓握。

其次,桉树叶属于比较硬且难嚼的一种食物,所以树袋熊的门齿与臼齿之间进化出了足够的空隙,可以让舌头在进食时起到搅拌的作用。树袋熊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在树上度过的,要么是在睡觉,要么是在吃桉树叶。

树袋熊真的很“笨”吗?

树袋熊被许多网友戏称为“国宝界的二哈”,而且还列举了多个原因,下面我们给大家总结几点:

·树袋熊大脑很小,而且它的大脑皮层没有褶皱

·树袋熊一天除了睡就是吃

·树袋熊只吃桉树叶

以上就是网络上流传的树袋熊被称为“二哈”的主要原因,关于以上三点原因,我又不一样的看法:

首先是大脑褶皱

首先,大脑褶皱在哺乳动物中并不常见,虽然我们人类的大脑有着诸多的褶皱,但是,大多数的哺乳动物的大脑是没有褶皱的。而人类的大脑之所以有褶皱是因为人的发育期比较长导致的。从人在母体里时,人的大脑就已经开始发育,这种发育过程要持续20年左右,在这个过程中,大脑皮层会逐渐的扩张,而且这种扩张速度超过了颅内空间的生长速度,这就造成了大脑皮层的折叠,褶皱因此而生。相对来说,更多的褶皱能够容纳更多的神经元,更多的神经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事物。

但是,毕竟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只有一种动物是人类,而人类正是通过这些“优异化”才站在了食物链的最顶端。所以,大多数的哺乳动物的大脑都是没有褶皱的,这只能代表它们的认知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如人类,并不能成为它们“笨”的参考,其他哺乳动物如此,树袋熊也是如此。

其次是“贪睡”

其实,树袋熊的贪睡并不是“病”,而是由环境决定的。树袋熊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树上的,在树上活动空间比较的局限,所以树袋熊的体力消耗很低。再加上桉树叶是一种相对低级的营养物,这种食物也不能支持树袋熊“活蹦乱跳”。

因此,在树上没事,除了吃不就是睡了吗?这一点也不能成为树袋熊蠢笨的参考。

最后是单一的食物

其实,食物专一在自然界的动物中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我国的“国宝”大熊猫不就是主要以竹子为食吗,而且像非洲大草原上的猎豹也主要以羚羊为食。从这些食物专一的动物身上,我们能够发现很重要的一个信息,那就是竞争。大型的动物中,吃竹子的除了大熊猫,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来,在非洲大草原上,能够追的上羚羊的,除了猎豹,也几乎没有食肉动物可以(围攻和捕猎老弱病残不算)。而树袋熊也是一样,在澳大利亚,主要以桉树叶为食的也只有树袋熊。

因此,食物的专一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为了减少竞争者,而且无论是哪种食物专一的动物,它们的食物保有量一定是巨大的(世界上约有500多种桉树均分布在澳大利亚)。

树袋熊为什么没有灭绝?

一种生物的灭绝有很多的原因,除去人为因素外,食物的短缺、天敌以及物种入侵等等都是可能导致一种生物灭绝的因素。因此,要看树袋熊有没有灭绝,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树袋熊有没有天敌?

树袋熊的天敌

澳大利亚是一种物种极容易泛滥的国家,比如穴兔,甚至是澳大利亚本土的袋鼠都能泛滥成灾。许多人说澳大利亚容易物种泛滥是因为缺乏食肉动物的威胁。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原生环境中,树袋熊的天敌并不少,比如澳洲野犬、猫头鹰以及楔尾雕等等。澳洲野犬猎杀树袋熊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埋伏在树袋熊所在的树下,等它要换树的间隙将它猎杀,而其他两种猛禽则更简单粗暴,它们会直接用利爪让树袋熊从高高的树上摔下。

除了自然天敌外,许多年老和生病的树袋熊由于体弱不能抓住树干,掉到树下摔死也是树袋熊死亡的主要原因,再加上人类的扩张,将一些公路横穿森林,造成了许多树袋熊死于车祸。

因此,树袋熊的“天敌”其实并不少,除了老弱病残会从树上掉下摔死外,还有澳洲野犬等食肉动物的捕杀,再加上“车祸”,所以,真正的树袋熊的生存现状并不乐观。

既然树袋熊的“天敌”如此之多,为什么它们还没有灭绝呢?

从上面我们的解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树袋熊是一种高度树栖的哺乳动物,而且它们栖息的树是高大的桉树,因此,在高高的树上,自然天敌就比较的少。而且树袋熊几乎很少下树,这就让澳洲野犬无计可施了。像楔尾雕、猫头鹰等大型的猛禽,也是对树袋熊的幼崽有一定的威胁,而且这些猛禽主要是以啮齿类动物为食的,并不是树袋熊的专属天敌。

其次,树袋熊的唯一食物是桉树叶,而桉树叶是一种含有毒素的树叶。正是因为这样,在澳大利亚的野生环境下,再也没有另一种动物能够吃下桉树叶。因此,与世无争,是树袋熊生存的“秘诀”。

总的来说,树袋熊的栖息场所(高高的桉树)使得它的天敌很少能够猎杀到它们,吃有毒的食物让它们没有竞争者。所以,偏安一隅、与世无争的树袋熊暂时没有灭绝的危险。

总结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树袋熊确实行动缓慢,而且一天到晚除了睡觉就是吃东西,但是这绝对不能成为说它“笨”的原因。相反的,正是行动缓慢让树袋熊久居高树之上,远离其他食肉动物的威胁,而睡觉时间长也减少了能量的消耗,使它不需要铤而走险的去吃一些高蛋白的物质。再加上能够吃有毒的桉树叶,因此树袋熊的进化是成功,而正是进化的成功,才让树袋熊没有灭绝。

考拉这么笨的动物为什么没有灭绝?

正好知道这个,我来回答吧。

四万五千年前(有争议),借海平面下降之机,智人从南亚一路跳岛南迁,到达了澳洲大陆,这对当地一切生物而言都可以算是一场巨大的灾难。靠着超级外挂——工具和火焰,人类大开杀戒,只用不到2000年的时间便横扫澳洲,灭绝了至少85%的本土物种。所有体重超过25公斤的动物都被屠灭,只有袋鼠幸存下来——蹦得太快,不太好抓。

澳洲的幸存者中,考拉是比较奇怪的。按说考拉又萌又慢还“不咬人”,智人逮考拉的难度应该跟咱们从超市货架上拿一根香肠差不多,可考拉竟然没被吃灭绝。

▲你不抓我?那我来抓你吧。

据我所知,考拉的幸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吃考拉是要付出代价的。

考拉的演化经历有点儿类似于大熊猫,它们原本都是食肉动物,但因为竞争对手太强势而被迫改变食性,当起了素食主义者。不过熊猫吃的竹子没有毒,而考拉吃的桉树叶却是有点儿毒性的。

你觉得考拉整天都在犯傻?不是的,它们是吃了太多有毒的桉树叶,导致自己一直处于一种“慢性中毒”状态中,才会看着傻乎乎的。澳洲大陆有约700种桉树,考拉只吃其中最“有劲”的那30来种。它们的肝脏可以将桉树叶中的有毒成分分解掉,但这需要时间,所以考拉一天至少得睡18个小时。

▲吃桉树叶的考拉。

桉树毒素使考拉的肉也带有了一定的毒性。人类吃了考拉后,我们的肝脏是无法转化考拉组织中有毒的酚醛和萜烯的。桉树制造的这些化合物能抑制周围其它植物生长,能驱逐食叶昆虫,能引火,也可能让人类浑身瘙痒、呕吐腹泻,从此见着考拉就反胃。

人类不止没把考拉吃灭绝,还间接帮助了它们呢。

考拉这个物种已经存在超过2500万年了,当然,以前的考拉比现在的大得多。它们并不是食物链顶层生物,很多动物都是考拉的天敌。上文说到,人类登陆澳洲后只用不到2000年便灭屠灭了85%的本地物种,这其中便包括考拉的各种天敌——大型猛禽、大型肉食爬行动物和肉食有袋动物。天敌被肃清,考拉仗着自己不好吃成了意外的受益者。

▲袋狮想象图。灭绝于30000年前。

另一方面,澳洲人类进入农业时代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毁林烧荒,拓展耕地面积。而桉树有一项特技:它们含有很多脂类,容易燃烧,同时也特别地耐烧。失控的大火覆盖了大片土地,多数植物都会化为灰烬死去,唯有桉树能够浴火而不死(难以被烧死)。

大火熄灭后,焦炭般的桉树总能第一个萌出新芽,占领这片领地。反复几场大火后,桉树便能建立种群优势,成为一片地区的主要树种了。当然大火也会把考拉烧死,但更多的桉树肯定可以养活更多的考拉呀。

写在最后。

考拉就这样成了少数能受益于人类(古)活动的物种之一,他们与澳洲土著人类相安无事地处了好几万年。考拉的“好运气”结束于欧洲人到来的一刻。它们并不是好吃的食物,但却长了一身非常棒的皮毛,很受欧洲贵族们的青睐。1788年英国人登陆澳洲以前,这片大陆上生活着上千万只考拉,到了1920年,澳大利亚南部的考拉已经灭绝了,整个澳洲的考拉数量也已经不足10万只,濒临灭绝。

当然,与考拉一同陷入准灭绝绝境的还有这片大陆曾经的主人——澳洲土著。他们同样被欧洲人屠杀得几乎绝种,从曾经的500余个部落,75万人口到1933年被屠杀得只剩6万多人。

如有谬误,烦请指正。欢迎喜欢科学的朋友们关注:纯野生科学家。不列公式,不堆数据,专业化繁为简,每天分享通俗易懂的科学小知识。

考拉这么笨的动物为什么没有灭绝?

考拉这种动物非常奇特,行动缓慢,爬行似窝牛,一天睡眠时间在20小时左右,由于不活动,进食少,寿命也长。全身长毛发,体味重,没有哪种动物肯吃它,所以它不会灭绝。

考拉这么笨的动物为什么没有灭绝?

看了你的标题,我也很好奇考拉,为什么这么笨?还没有灭绝,我就去网上查了一下

1.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国宝,中俄当然是可爱的,圆滚滚,大熊猫了,而澳大利亚的国宝并不是袋鼠,而是考拉他们也是澳大利亚最奇特,最珍贵的原始树栖动物学名,其实叫树袋熊,只不过人们习惯叫它考拉

2.好啦,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懒的动物之一,根据科学家统计,在考拉的一生中,90%以上的时间用来睡觉,而且基本上他们一生都不会离开大树,剩余的时间,慵懒的去,赵思物,当然他们也不会活动到太远的地方去找食物,一般都会在树上直接吃树叶

3.为什么考拉这么愚蠢?却仍然没有灭绝呢?这就要从智人刚刚抵达澳洲的时候开始说起了,因为澳洲四面环海,所以特殊的环境也就孕育出了极为特殊的物种,当时的考拉也不是像今天这般,而是体型硕大,一点都不可爱

4.因为自立人对于澳洲生态圈的破坏,所以在智人烧毁砍伐森林的过程中,很多大体型的动物都消失了,最后只有一些小体型的动物存活下来,而考拉也被迫着的小体型进化,其实自然让考拉这种纯笨的生物,有幸不被灭绝,这是因为考拉的食物是树叶,特别是桉树,不过在智人抵达之前,广数还是很少的,可是由于自燃烧荒导致其他植物大多死掉,可是桉树却因为耐火而迎来了黄金时代

5. 伴随着桉树越来越多,考拉的食物也就越来越多,对于考拉来说,智人无意中帮助他们消灭了天敌,同时也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食物,所以考拉在无忧无虑的生活中中才会变得越来越懒,越来越蠢笨

考拉这么笨的动物为什么没有灭绝?

肯定有它的优势

考拉这么笨的动物为什么没有灭绝?

考拉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亚,虽然他们行动缓慢,但是他们在澳大利亚地区的天敌基本上没有。澳大利亚地区是太平洋上的一个独立的岛屿,四面环海,气候适宜,而且还有大片的原始森林。由于与其他大陆不通,所以,千百年来,这里的生物进化遵循自然规律,受到人类干预的程度很小。这也正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核心说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