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库曼斯坦达瓦札地狱之门,46年前人为点燃的大火,为何始终不灭?
被称为“地狱之门”的地方有两个,第一个是昆仑山的“死亡谷”,第二个则是土库曼斯坦阿哈尔州的一个天然气坑。这两个“地狱之门”的共同点就是都是恐怖的存在,前者是让人望而却步、里面白骨森森的峡谷,后者则是燃烧了49年还没有熄灭的深坑。
那么,为什么土库曼斯坦的“地狱之门”能够燃烧49年不熄灭呢?我们简单的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打开“地狱之门”的“钥匙”土库曼斯坦是中亚的一个小国家,它的领土面积约为49万平方公里,跟我国的四川省面积差不多。虽然土库曼斯坦的领土面积不大,而且还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沙漠面积约占总面积的80%),但是这个国家却有着世界排名第五的天然气储备以及丰富的石油资源。因此,土库曼斯坦的支柱产业当然也是天然气和石油了。
早在1991年苏联解体之前,土库曼斯坦一直是前苏联加盟国之一,因此,在1991年以前,土库曼斯坦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勘测都是前苏联的地质学家来进行的。在1971年,前苏联的地质学家在土库曼斯坦的卡拉库姆沙漠中部进行勘测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天然气坑,之后,地质学家们立即安排了钻探设备准备开采。但是,由于该天然气坑在沙漠之中,勘探设备周边塌陷严重,最后,地质学家们不得不放弃了开采,最后留下了一个直径69米,深30米的天然气大坑。
但是,由于在勘探的过程中,该天然气坑已经被打开,大量的天然气进入空气中,而且这个天然气坑距离最近的村落达瓦扎村仅有10公里,所以为了不危害到附近的居民,地质学家将这个天然气坑点燃。从此,地狱之门被打开了。
“地狱之门”的大火为什么会一直燃烧?从1971年“地狱之门”被打开后,到现在49年过去了,地狱之门的大火还在熊熊的燃烧,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首先,燃烧的三要素是:着火源、可燃物以及助燃物。体现在地狱之门的大火上,着火源就是1971年的那一次点燃,而可燃物则是高度可燃的天然气,助燃物则是氧气。在氧气充足、天然气充足的情况下,地狱之门的大火会一直燃烧。
虽然关于“地狱之门”究竟储备了多少天然气,到现在仍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不过根据地质学家的推断,地狱之门的大火可能会持续燃烧74年左右,也就是说预计2045年,地狱之门的大火将会因为天然气枯竭而熄灭。不过,就目前来看,没有相对科学的论证。
由于持续燃烧的大火,如今的“地狱之门”已经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了。
既然地狱之门的天然气储备量如此之大,为什么不开采?现在城市里做饭离不开天然气,作为一种“快消品”且价格适中,如果开采地狱之门中的天然气的话一定是一大笔收入。那么,为什么土库曼斯坦不开采呢?原因有三。
01 想开采先灭火
“地狱之门”的大火已经少了49年了,而“地狱之门”的内部温度超过了1000摄氏度,再加上这个天然气坑的直径较大且可燃物充足,所以“地狱之门”的大火几乎是无法熄灭的,如果硬要熄灭,还可能会引起爆炸。因此,无法灭火自然就无法开采了。
02 开采难度
我们假设大火可以熄灭,但是开采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因为早在1971年时,地质学家的勘探设备就将这个天然气坑压出了69米直径的深坑,如果是用更加笨重的开采设备,沙漠的地面也是无法支撑的,这会造成坑的直径越来越大。
03 替代品
虽然大量的天然气资源被白白的浪费掉,但是对于土库曼斯坦来说,也不见得是件坏事,因为正是无法熄灭的大火,让这里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来自世界各地人纷纷慕名前来,而人的到来,就意味着消费的激增。所以,这也就相当于用旅游替代了开采。
总结“地狱之门”的大火已经烧了接近50年,消耗的天然气量无疑是巨大的,而正是因为地形不利于开采以及灭火难度高,这里的火从未熄灭。正是因为如此,才让这里变成了世人皆知的地方,虽然无法开采天然气,但是旅游业也足以弥补损失了。
土库曼斯坦达瓦札地狱之门,46年前人为点燃的大火,为何始终不灭?
在中亚国家土库曼斯坦的卡拉库姆大沙漠中部,有一个被称为“地狱之门”的大火坑,其直径达70多米,深30多米,看上去十分巨大,里面则到处都是红红的火焰,它从1971年开始燃烧以来,直到今天仍处于燃烧状态,已经历时48年,即使下大雨也无法浇灭它。
那么这个大坑为什么会着火呢?其实它是个天然气田的一部分,1971年的时候,苏联的地质勘探人员在这里勘探石油和天然气,并且在大坑的部位设置了一架钻探井,但是后来地下钻机倒塌形成了这个大坑,然而由于钻井已经钻探到地下天然气的位置,所以开始有天然气从地下冒出,勘探人员们担心坑中可能会释放有毒气体影响附近人们的身体健康,于是便点燃了坑内的气体,结果这一烧竟然烧了几十年。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著名景点,就在土库曼斯坦阿哈尔州达瓦扎村北数公里处,这里位于卡拉库姆沙漠的腹部,所以人烟稀少,但是还是有不少人慕名而来,土库曼斯坦的总统也曾经去视察过,还说要将那里的火焰熄灭掉,但后来却不了了之,可能是考虑到想熄灭它并不容易,而且耗费不少资金,所以就没了下文。
那么这个大火坑里面的火真的就无法熄灭吗?也不是的!要把里面的火熄灭掉并不难,难的是把泄漏的天然气堵上,这个难度比较高,因为要将地下天然气渗漏源堵上就要先找到渗漏的地方,这个地方可不好找,很可能在地下几百甚至上千米深,要进行这样的操作,首先要将大火熄灭掉,但是熄灭掉之后又有可能造成工作人员因有毒气体中毒,所以也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
不过也并非完全没有办法,1966年的时候,苏联乌兹别克斯坦哈拉区的乌尔塔布的油气井曾经发生过类似的大火,灭火队在使用了所有的常规手段都无法扑灭后,用一枚3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在地下引爆,成功闭锁了油气渗漏源,着火的油气井也被关掉了。这样的方法或许可以一试,但是动用核武器灭火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它又牵涉到政治和军事的一些敏感方面,也是不容易操作的。
土库曼斯坦达瓦札地狱之门,46年前人为点燃的大火,为何始终不灭?
地狱之门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时,苏联地质学家为了考察石油,来到了土库曼斯坦的卡拉库姆大沙漠中部,根据他们的经验,他们认定这里有着非常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然而在他们钻探的过程中,由于当地地质含水量少,以至于承重能力不强,很快就发生了坍塌,留下了一个直径70米的大坑。
为了防止这里的天然气以及有毒气体泄露,苏联专家们点燃了这个矿坑。在过去,点燃泄露的天然气非常常见,一般短则几天,长则几个月火势就会熄灭,此时人们可以继续向下钻探石油。
然而没想到的是,50多年过去了,这个矿坑的火依旧没有熄灭,而熊熊燃烧的火焰如同地狱一般,因此人们将其称为“地狱之门”。
为什么没人开采当地的石油?我们知道,石油是一种化石能源,它的价格波动无不在影响着世界的经济发展和格局动荡,世界上很多大国甚至会为了石油而打起来。既然如此,那为什么没人开采这里的石油,而是任其燃烧呢?
事实上,不是人们不愿意开采这里的石油,而是开采难度很大。
首先,开采石油时需要灭掉地狱之门的大火,而灭火的方法一般是降低温度,使温度降到燃点以下;隔绝氧气,没有氧气作为助燃剂后,火就会熄灭。
而这两种办法都很难在这里执行。首先是降低温度,一般比较常用的是使用水,或者是泥浆等浇灌,使其温度降低。不过这里本来就属于沙漠地区,水源不足。而且地狱之门的大火直径范围为70米,这使得人们需要同一时间将周围的大火消灭,一旦有零星火苗漏掉,仍旧会再次发生火灾。
其次是隔绝氧气,一般人们会采用砂石等物体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氧气与易燃物质的接触。但是当地基础条件落后,人们很难能填满直径70米的大坑。
曾经的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在这里视察,看到了地狱之门熊熊大火后也曾下令将其灭掉,但至今未得到执行。多说一句:其实,这个规模的大火放在我国完全可以处理掉。
另外, 这里属于沙漠,在沙漠中开采石油成本较高。一方面是要修建铁路或者轨道运输石油。再者,如果石油层较深,还需要高压水将其水位抬高,而沙漠地区本就缺水,这就使得这里的石油开采成本非常高,在国际上竞争力没那么强。
我们知道,中东地区非常盛产石油,而且石油层非常浅,号称“插根吸管就会向外冒油”。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中东地区的石油开采成本非常低,使得它们非常具有竞争力。
假如:中东石油开采成本为25美元一桶,而土库曼斯坦的石油开采成本为40美元一桶,那么中东地区即使卖35美元一桶都能赚钱,但土库曼斯坦只能赔钱,因此开采非常不划算。
未开发的石油其实,像地狱之门这样未开采的石油地方还有很多。虽然石油枯竭被人们喊了这么多年,但其实科学家们勘测到的石油储备量越来越多,但并不是每一个油田都会被开发。
一些油田含油量较低,或者开采成本较高的油田还没有被人们开发。
目前来说,虽然石油仍是工业时代的主旋律,但是各个国家已经在研究新能源,以及研发新能源的应用场景。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石油在燃烧时,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温度升高,不利于人类生存。
相信随着新能源的普及,石油使用量也会逐年下降,因此地狱之门的油田更不会被开采了。
总结地狱之门大火之所以没有被扑灭,原因是因为虽然当地燃烧大火,但由于人烟稀少,没有对人类造成威胁,所以人们扑灭它的动力不强。相反,由于它的存在,吸引了很多游客,帮助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另外,扑灭大火需要的成本较高,当地难以承担。尽管大火之下很可能有石油资源,但由于当地开采石油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弱,所以目前没有被开采。正是因为没有商业利益的驱动,以至于地狱之门的大火,仍在熊熊燃烧着。
土库曼斯坦达瓦札地狱之门,46年前人为点燃的大火,为何始终不灭?
我们先回顾一下地狱之门的燃烧起因,1971年土库曼斯坦还属于苏联的一份子,当时苏联地质学家对该国卡拉库姆砂漠的石油天然气层进行勘查时,因为操作失误意外造成了塌方,出现了一个宽70米,深100米的大坑,伴随塌方巨坑一并出现的是海量天然气以及大量有毒气体,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气体不但会危害周边动植物,甚至对周边村庄的居民也会造成严重损害,所以当时的苏联在万般决策下,选择了明火点燃,这样才能迅速的阻止有毒气体扩散。
看到这里,很多人便会认为,地狱之门塌方之时,依靠土壤、混凝土、水等措施,不可以将大火熄灭吗,为什么任之燃烧几十年而不管不问呢,其实不管是当年的苏联,还是目前的土库曼斯坦,都想将该地区的大火扑灭,毕竟燃烧的不仅仅是有毒气体,每天海量天然气的燃烧也都是“钱”啊。但想要无风险的解决大火,当年苏联做不到,目前土库曼斯坦也够呛能做到,因为地底天然气的燃烧,可不是水、土壤就能解决的,否则当年苏联也不会选择用火烧这一无奈之举。
正常情况下,天然气被很好的密封、压缩在地底,距离地表的距离普遍在2000米--1万米之间,有这么厚的土层阻隔,天然气不会随便喷出,但土库曼斯坦的地狱之门不一样,这里的天然气层距离地表非常近,且已经出现了喷泄口,掩盖过程中很难克服天然气的冲击力,毕竟地底天然气都是呈压缩状态,一旦找到宣泄口,喷射力相当大。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日常所用的液化气罐,打开开关气体喷薄而出后,想要用手堵住,根本不可能,更何况地狱之门这么大的坑洞。
其实地狱之门大火不扑灭,当前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位置尴尬,土库曼斯坦地处中亚内陆,周边并无出海口,天然气虽然是一块很大的蛋糕,但奈何没有国家前来投资开采,毕竟该地区的天然气运输成本太过高昂,且陆地运输远没有海洋运输那么便捷,而凭借土库曼斯坦自身的开采技术,想要完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开采,技术恐怕不达标,与其寄希望于天然气盈利,不如让其成为著名景点,好歹还有点收益。所以,地狱之门一直燃烧,估计没有个50年,是烧不完了。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土库曼斯坦达瓦札地狱之门,46年前人为点燃的大火,为何始终不灭?
这里本是一处富含天然气资源的“宝地”,曾经的苏联地质勘察小组在发现这里之后,于是就想将对这里的天然气进行开采。但是他们在开采过程中不慎发生意外,导致洞口发生坍塌,从而形成了如今这样一个大坑。由于该处的天然气混有毒气,所以苏联勘察小组在意外发生之后为了防止毒气泄漏就在这个坑中点了一把火,想要通过燃烧的方式将这些毒气消耗掉。结果没想法这把火这么持久,截止到去年为止这把火已经持续烧了46年。虽然期间当地政府也想过办法想要将“地狱之门”的火扑灭,但是皆未成功。造成火经久不灭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里富含天然气,而火在人燃烧的同时也意味着这些天然气资源在白白流失。
土库曼斯坦达瓦札地狱之门,46年前人为点燃的大火,为何始终不灭?
简单点说,这个蔚为壮观的自然奇迹“地狱之门”所蕴藏的天然气实在太丰富了,人为去扑灭,从人力物力上看根本不划算,也太过于冒险,倒不如让其尽情燃烧。
(土库曼斯坦,中亚面积第二大国)
“地狱之门”,实际上是位于中亚土库曼斯坦阿哈尔州卡拉库姆沙漠一个叫达瓦札的村落所存在的天然气坑,从1971年被点燃到现在,整整50年的时间里,这座天然气坑始终不停的在燃烧,根据目前的预测,其最终完全熄灭,还要再等上百年时间。
土库曼斯坦,是一个中亚国家,位于伊朗以北,东南面和阿富汗接壤、东北面与乌兹别克斯坦为邻、西北面是哈萨克斯坦,西邻里海,是一个内陆国家。土库曼斯坦面积49.12万平方公里,在中亚仅次于哈萨克斯坦,虽然幅员辽阔,但却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
虽然极度干旱,但土库曼斯坦和西亚的伊朗,中东的沙特一样,地底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其中,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五。可以说,土库曼斯坦是不折不扣的能源大国。
在1991年以前,中亚五国都属于苏联加盟共和国,这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为了支援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巨大努力,但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实在太多了,土库曼斯坦是很不起眼的一个国家。直到上一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随着全世界工业改革的开始,世界能源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石油和天然气成为各国争相寻觅的重要能源资源。而一直被认为是以沙漠为主,遍地荒凉的土库曼斯坦,却成了苏联能源经济开发的重点。
(中亚地区面积最大沙漠之一卡拉库姆沙漠)
土库曼斯坦80%的领土被中亚最大的沙漠之一卡拉库姆沙漠覆盖,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也难怪土库曼斯坦人口增长缓慢,至今还未突破600万(2019年人口592万)。但是,从石油天然气成为全世界公认的重要能源起,土库曼斯坦的能源优势便凸显出来了,在这一块面积超过30万平方公里的超级沙漠的地底下,所蕴藏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无可估量。
从上一世纪60年代末起,苏联的地质勘探队小组便进驻土库曼斯坦卡拉库姆沙漠,寻找这个巨大沙漠的石油天然气资源。1971年,苏联专家进入到卡拉库姆沙漠中部一个叫达瓦札的村庄。当苏联专家初到这里的时候,完全被震惊到了,想不到在深入沙漠的地方,居然还有人类居住,要知道,这个孤零零的村子,距离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有260公里之远。
前苏联的地质学家例行在达瓦札村进行钻探,因为他们知道沙漠里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地底下必定蕴藏石油和天然气。
从首都阿什哈巴德运来的钻探设备一运到达瓦札村,苏联的专家们便迫不及待的按照之前探测到的将钻探设备安装在三个坑洞中,结果是,第一次的勘探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失败,三个坑洞,无一例外的,因为沙漠土质疏松,而全部坍塌。
但幸运的是,三个坑洞中,有两个完全是有惊无险,其中一个里面充满了水,推断是地下暗河的渗透而坍塌,另一个,里面满是泥浆,估计和前面那个一个差不多原因。唯独第三个,让前苏联地质学家感到头疼,因为这个坑洞坍塌的程度要比前两个严重的多,而且和地下水渗透没有任何关系,这个坑洞充满了刺鼻的天然气,且直径在短短的时间里扩大到100米左右。天然气是可怕的易燃气体,操作稍有不慎,将会引发巨大的地质勘探危机,前苏联地质学家考虑再三,决定中止对这个坑洞的钻探,同时为了防止天然气外泄或引发空气爆炸,当场点燃坑洞,希望能短时间熄灭这股沙漠之火。
令人意想不到的,这看似不起眼的一个坑洞,却蕴藏的极其丰富的天然气,苏联地质学家这一把火下去,竟然整整烧了50年还没有熄灭,而且,从近年的观察来看,“地狱之门”还将继续燃烧至少100年以上。
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资源,而“地狱之门”每一年烧掉的天然气,至少在一亿美元以上,既然如此,土库曼斯坦政府为什么不想办法扑灭这燃烧了50年的“地狱之火”呢?
首先,50年前前苏联的地质学家并未对达瓦札村的天然气分布情况有太多的了解,也就是说,这里蕴藏天然气,但蕴藏量多少其实心里没底,从“地狱之门”长达50年时间里依然熊熊燃烧可以知晓,这里的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在这50年里,“地狱之门”的洞内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天然气通过这几十年的持续燃烧而泄露,也就是说,这个恐怕的“地狱之门”,已经充斥着满满的天然气,此时通过人为去熄灭,极有可能适得其反,引发更大的灾难,方圆数百里之内发生爆炸都有可能,要知道天然气爆发,其威力和破坏力可是超强的。
最后,即便科学家有心将“地狱之门”的大火扑灭,从目前的技术上看也不太现实。“地狱之门”位于世界上最干旱沙漠之一卡拉库姆沙漠,周边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这个巨型沙漠就像一个定时炸弹,“动一发而牵全身”。卡拉库姆沙漠本来地下水资源就极度缺乏,指望用水来熄灭大火,一点都不现实。一旦操作不慎,甚至有可能引发“地狱之门”储藏的能量的集中爆发,到时候,天然气中所包含的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四处扩散,将会大大威胁到距离这里260公里的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
所以说,让“地狱之门”保持目前的燃烧状态应该是最理想处理方式的,毕竟已经燃烧了50年,总有一天会有熄灭的时候,倒是土库曼斯坦政府,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还把“地狱之门”开发成了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每一年接待的游客虽然十分有限,却也让“地狱之门”打开了全球知名度。
2013年,在燃烧了42年后,世界著名冒险家乔治·康罗尼斯成为第一个踏入这个满是火苗大坑的人类。在平均温度达到1000度的这个烈焰火坑里,这个意志力超强的冒险家在下降30.48米近距离观察“地狱之门”后平安返回陆地,拍摄了不少珍贵的照片,近距离向全世界展示了“地狱之门”的真实面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