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保护色的动物在生存竞争中具有优势,但为何好像没有绿色的兔子呢?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要想在残酷的大自然中生存,除了有强悍的实力外,“伪装”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动物的“伪装”手段中,比较高级的被称为“拟态”,拟态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种-贝氏拟态和缪勒拟态。简单的说,拟态就是一个物种模拟环境或者是其他动物所具有的形态,从而得到好处。不同的是贝氏拟态通常是无毒生物模仿成有毒生物,从而让许多动物不敢捕猎自己,而缪勒拟态则是有毒生物模仿另一种有毒生物,从而让被模仿的有毒生物以为对方是自己同类,从而获利。这是动物“伪装”的高级手段,而相对低级一点的手段,就是保护色了。

(无毒的蟾蜍拟态成为有毒的蝰蛇,从而躲避蝰蛇的捕杀)

什么是保护色?

上面我们说过,伪装是大多数动物都有的本领,不过因为各自的生态位不同,不同动物之间的“伪装”能力也不同。保护色简单的说就是拟态的“低阶版”,它是指一种生物可以将体表颜色切换或者固定为环境颜色的能力。我们常说的变色龙就是可以根据环境切换体表颜色的存在,因此,相对于固定颜色的动物来说,变色龙属于保护色的“PLUS版”。

而为了更好的生存将自己体表颜色固定为某一种颜色的动物就数不胜数了,小到蝗虫、大到狮子,它们都有保护色。蝗虫体表大都为绿色或者是土黄色,这种体色更加贴近它们生存的环境颜色,让天敌很难发现它,而狮子虽然是凶猛的食肉动物,但是它淡黄色的外表也与环境非常贴近,这种体色更有利于它偷袭猎物等等。

因此,保护色实际上就是动物为了生存将体表颜色更贴近于环境颜色,从而躲避天敌或者更利于捕猎。总而言之,无论是保护色还是拟态,都是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

兔子大都生活在草原上,为什么体色不是绿色?

兔子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哺乳动物,它们几乎分布于世界各地。全世界一共有49种不同的兔子模式种,它们主要栖息在草原地带,属于穴居动物。按理说,草原给人的印象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按照动物的保护色标准看,兔子应该是绿色的。那么,为什么世界上没有绿色的兔子呢?

兔子的种类很多,颜色也各异,主要以黑、白、灰以及土黄色为主。种类如此多的兔子竟然没有一种是绿色的,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首先是草原环境

虽然从表面上看,兔子大都栖息在草原上,但是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种草原,大多数生活在草原上的兔子都以半干旱的草原、荒漠平原等为主,这些地方最大的颜色特点就是土黄色(枯草色)。因此,土黄色实际上更有利兔子躲避天敌,也就是说土黄色对于大多数兔子来说就是最好的保护色。

而黑、白色的兔子大都是人工饲养下的品种,它们的体色就没有保护的意义了。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草原以外的兔子

虽然大多数的兔子分布在草原上,但是也有一部分兔子生活在森林中。这些兔子之所以也没有选择绿色作为保护色,主要原因就是它们的天敌很少来自于天空,比如像老鹰这样的猛禽很难在树木茂盛的森林中捕猎。它们的天敌主要还是来自于陆地上,而兔子陆地上的天敌主要以蛇类、食肉动物为主,蛇捕猎兔子靠的是对温度的感知,而食肉动物靠的则主要是气味锁定。因此,在森林中的兔子无论变成什么颜色,都很难逃过天敌的捕杀。因此,它的体色与草原上兔子的体色并没有差别。

综上,对于兔子的生存环境来说,它现在的体色就是最完美的保护色了,因为它的生存环境并不是以绿色为主打色的,而是以土黄色(枯草色)为主的。

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

除了兔子的生存环境与我们印象的环境有差别外,在自然界中,还有一种容易让人“误会”的动物,它有着在我们眼中最明显的体色,它就是斑马。

斑马是非洲大草原上常见的一种群居食草动物,它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条纹。在我们的眼中,这种体色极容易被捕捉到的。因此,许多人认为斑马的体色并不是保护色。但是,实际上,斑马这种看似显眼的体色,更有利于它的生存。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两点。

01 黑白相间的条纹更有利于躲避蚊虫

由于斑马的体色过于显眼,所以许多生物学家也质疑过斑马的体色是否是保护色。但是,经过试验证明,它的体色能够最大程度上躲避蚊虫的锁定。在非洲大草原上,大型的食草动物都有一个小小的天敌,那就是牛虻。生物学家将斑马与牛放在同一环境中,发现斑马身上的牛虻数量要远远小于牛身上的。之后,生物学家将牛的身上用颜料涂成了斑马那种黑白条纹后与另一头牛也放入了同一环境中,发现,身上有黑白条纹的牛身上的牛虻比正常牛身上的要少很多。

因此,黑白条纹可以让蚊虫无法锁定斑马。这是它的好处之一。

02 黑白相间的条纹更有利于斑马躲避大型食肉动物

在非洲大草原上,能够捕猎斑马这种大型食草动物的不多,主要有狮子、成群的鬣狗、花豹,而这些食肉动物大都是昼伏夜出的动物。在光线较差的时间短内,黑白的条纹显然更贴近于环境。而且即使在白天,这种体色也是很好的保护色,因为,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斑马黑白相间的条纹在奔跑时,容易给盯住自己的捕猎者造成“眩晕”的效果,而且一群斑马奔跑时,这种效果格外的明显。

总结

有些时候,我们看到的环境颜色或者我们以为的动物生存的环境色,与实际是有差距的。就像我们以为兔子在绿绿的草地上活动、我们看到的斑马很显眼一样。其实,兔子的生存环境并不是以绿色为主,而斑马的体色实际上在野生动物眼中并不明显。

具有保护色的动物在生存竞争中具有优势,但为何好像没有绿色的兔子呢?

具有保护色的动物在生存竞争中具有优势,但为何好像没有绿色的兔子呢?

动物的保护色

在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中,自古以来一直遵循着“弱肉强食”这种看上去非常残酷的竞争原则,那些拥有着巨大体型以及强大捕猎能力的动物,似乎就是上天的宠儿。而处在食物链中下层的动物,则会想方设法地提升自己的生存的能力,这种生存能力更多的是倾向说最大程度地降低来自捕猎天敌的伤害,同时尽可能地提高自身繁衍能力,从而维持着个体的生存资本和种群的稳定。

对于处于食物链底层的动物来说,还有一项特殊的本领,那就是伪装。伪装的最大意义,就是使自身处于比较难被天敌发现的状况,或者能够在被天敌发现后顺利争取逃脱时间。而从动物伪装的形式来看,几乎都与自身身体的颜色变化有关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保护色”。我们根据保护色的功能,可以将动物的伪装划分为三个种类:拟态、变色和迷惑色。

动物的三种伪装形式

第一种:拟态。这是部分动物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最有意思、也是最高级的一种“保护色”。这种保护功能的形成,共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即模仿者、被模仿者和受骗者。

(叶尾壁虎)

模拟者根据周围环境的状况和有利于自身生存的角度出发,从形态和行为模式上,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中模仿其它动物,从而改变自身原有的身形和行为方式。所达到的目的主要有3个方面:

  • 让天敌或者其它有威胁的动物,认为自己是不好吃的或者有毒性的,从而对自己没有兴趣。比如,流星錘蜘蛛可以将自己伪装成鸟粪的形状,叶尾壁虎可以将自己伪装成枯树叶的形状。

  • 让天敌或者其它有威胁的动物,认为自己是可怕的和更具有威胁的,从而在遇到自己时会主动撤离。比如,有些蝴蝶的幼虫会将自己伪装成蛇的形状。

  • 让天敌或者其它有威胁的动物,认为自己是它们的同类或者近亲,从而在发现自己之时不会采取侵犯和捕获的动作。比如,一种蟾蜍可以将自己伪装成蛇头的形状。

第二种:变色。这些动物不具备可以调整自身形态的能力,但是可以根据周围环境中的光线强弱、温度的高低以及自身情绪等因素的变化,从而改变自己皮肤的颜色。而这些动物之所以可以变色,主要原因在于它们的皮肤之下含有相应的各种色素细胞,比如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彩虹色素细胞、载黑素细胞等等。通过皮肤感受器感受到外界环境的状况,然后在神经系统或者激素的作用下,控制这些色素细胞颗粒的分布,引发色素细胞位移,从而可以形成对应的不同皮肤颜色。比如典型的如变色龙、乌贼和一些可以变色的鱼类等。

第三种:迷惑色。有些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根据自身栖息环境的特点,逐渐形成与自然环境比较统一的身体颜色,这种情形与拟态和变色均有所不同,那就是形成的这种形态和颜色均不能改变,是比较低级的变色形式,同时也是应用程度最广泛的保护形式,不但适用于食物链中下层的弱势动物,也同样适用于一些顶级捕猎者。比如在寒冷的雪世界里,雪兔浑身的颜色通体雪白,从而减少被老鹰、狼捕获的几率;同样,北极熊的浑身也是通体雪白,使得自己在捕猎潜伏时不容易被猎物发现。作为迷惑色的其它比较有代表性的动物还有:斑马、蝴蝶、蜥蜴等。

兔子的保护色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一种动物具有保护色,大多都是出于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出发,长期演化形成的,其保护色的形成必须要依赖于其长期栖息的环境特征。兔子作为在全球大陆上广泛分布的一种动物,其生存环境复杂多样,面临的天敌和威胁的因素均有差异,这就使得它们不可能拥有一致的外形和行为模式。

由于兔子浑身长有毛发,不能依靠皮肤的颜色进行保护色的调节,但是兔子在身型上仍然具有“保护色”的功能,这体现在它们的毛发上。生活在不同地理特征和环境条件下的兔子,其毛发的颜色是不同的。比如:

  • 生活在雪地里的兔子,其毛发颜色以雪白为主。

  • 生活在山地里的兔子,其毛发颜色以灰色和黑色为主。

  • 生活在草原里的兔子,其毛发颜色以灰色和褐色为主。

  • 生活在沙漠边缘的兔子,其毛发颜色以淡黄色或者浅灰色为主。

无一例外,兔子毛发的颜色,是根据其栖息环境的不同而相应发生改变的,是能够最大化地满足与地表和周围环境特征相符、减少天敌发现概率的需求的。另外,再加上兔子机敏的性情、快速的奔跑以及强大的挖洞能力,使得它们能够在几乎世界各个角落生存和繁衍。

兔子为何没有绿色这样的保护色呢?

刚才说了,即使生活在草原上的兔子,其毛发颜色也基本上以灰色和褐色为主,而没有绿色。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兔子所生活的草原,并非像我们想像的那样碧草连天、浅草没马蹄那样壮观,实际上草原上的植被覆盖率不可能达到那么大,大部分区域仍然是枯草以及裸露的岩石或者土壤,也就是说灰色和褐色从视觉上所占的比重更大,从躲避天敌发现和围捕的角度考虑,灰色和褐色的基调更加有利于它们的生存。

另外,在森林里也有栖息的野兔,为何它们的毛发颜色也不是绿色的呢?这主要是森林里植被非常茂盛,各种遮掩物、土壤缝隙、洞穴等先天条件都非常充分。兔子的主要天敌老鹰和其它大型猛禽等,一般不会在森林上空出没,而其它天敌比如体型稍大的蛇类、狐狸、老虎等食肉动物,这些动物的嗅觉十分发达,即使有成功的伪装也很难逃离它们的法眼。因此这些兔子在进化过程中,就会舍弃伪装的方式,改为进化出更高的听觉和视觉能力、更快的奔跑速度、更强的挖洞能力等,这些本领对于兔子的生存要比保护色来得实际得多。

具有保护色的动物在生存竞争中具有优势,但为何好像没有绿色的兔子呢?

哺乳动物是没绿色红色兰色皮毛的,只有黑色黄色棕色灰色色,原因不知道。

具有保护色的动物在生存竞争中具有优势,但为何好像没有绿色的兔子呢?

每一个物种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有的靠自身的保护,有的靠大量的繁殖,有的靠本身的生长优势,所以才能在自然界中构成一个食物链。

首先从动物的生理特征来说,保护色需要动物皮肤有强烈的适温体系才可以,一般只有低级别的动物才有这个特性,比如昆虫类,鱼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冷血动物,他们会根据周围温度的变化改变自己的体温。兔子属于甫乳动物,恒温动物,因此不具备达到改变颜色的生理特征。

其次,每一个动物在自然界的发展都有规律,兔子属于靠强大繁殖能力来生存的动物,自然界也有自然选择的过程,不会把所有的优点都放到一个物种上,兔子本身繁殖能力就强,再给它配上保护色,在自然界中它的天敌就很难捕获它,会造成泛滥成灾,打破自然界平衡。

具有保护色的动物在生存竞争中具有优势,但为何好像没有绿色的兔子呢?

哈,第一次见到这个问题,大概兔子会自认为灵活、跑的速度快吧。事实上除了老鹰,其它动物抓兔子还是挺困难的

具有保护色的动物在生存竞争中具有优势,但为何好像没有绿色的兔子呢?

你见过绿色的兔子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