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烧柴与城市烧气,哪个对地球环境的损害最小?

作为一个从小烧柴长的的农村孩子,我有必要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农村烧柴与城市烧气,哪个对地球环境的损害最小?我认为两种方式对地球的损害是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对于农村烧柴专家的说法

很多专家将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的矛头指向了农村烧柴做饭。这到底科学不科学呢?我们分开来解析一下,大气污染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雾霾,而温室效应的罪归祸首就是过量的二氧化碳。

01 雾霾是农村烧柴造成的?

雾霾的等级是由大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多少来划分的,也就是PM2.5。简单来说,PM2.5就是可吸入颗粒物,这些颗粒物的直径都小于2.5微米。那么,这些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怎么来的呢?

PM2.5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自然来源;一个是人为来源。

自然来源简单来说,就是即使没有人类存在,依然会产生的,比如风吹地面而起的扬尘、森林的大火(非人为)、火山喷发等等。

而人为来源就比较的复杂了,其中有两项占比重较大的因素,一个是工业的废气排放,一个是汽车尾气的排放。

从上面雾霾的成因看,无论是烧气(天然气)还是烧柴对雾霾的形成都没有决定性的因素。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以前农村家家户户都烧柴,没有雾霾,反而烧柴的少了,雾霾却增加了。而且即使在城市中雾霾频发的今天,农村依然很少会有雾霾天气。

02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当下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你有没有发现,今年的冬天不太冷。不仅如此,近些年的冬天都不太冷,而且雪也成为了一种“奢侈品”。除此之外,就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非洲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迎来了史上最热的夏天,部分地区的温度甚至高于往年夏天最高温度超过10℃,而且两极冰川的融化也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二氧化碳。农村烧柴确实会产生二氧化碳,但是,造成温室效应的并不只有农村烧柴,因为人呼吸会呼出二氧化碳、石油煤炭等资源的燃烧更是会产生比烧柴还要多的二氧化碳。而且农村烧柴也不是一天不停的在烧,只是做饭时烧一下,但是像汽油和煤炭的燃烧在世界范围内几乎就没停止过,因为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总有汽车行驶在路上,也总有企业在生产。

因此,将温室效应推到农民的头上,确实很不像话。只是一味的让农民不烧柴、不烧煤,是解决不了环境污染的根本问题的。

烧气和烧柴的区别

说起烧柴,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乌烟瘴气。但是,烧过柴的小伙伴都知道,烧柴只是在刚点燃时会有白烟,在燃烧起来后,很少会有烟了。从科学的角度看,木柴中有一半左右的纤维素,纤维素的组成部分是碳、氢、氧的化合物。

而烧气实际上就是烧天然气,天然气其实就是一种气态的碳氢化合物,它燃烧后依然会出现二氧化碳。这与烧柴其实本质区别并不大。

总结

其实烧柴和烧气严格意义上说都对环境有影响,但是,这两种方式都不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想治理环境,从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入手要比限制农民烧柴来的更明显一些。

你说呢?

农村烧柴与城市烧气,哪个对地球环境的损害最小?

这个问题勾起了我的回忆。

儿时住在美丽的江南小城黄山,40多年前叫徽州。那时候家里既有煤球炉子,也有烧柴的灶。煤粉需要从煤站买来,趁天气好的时候自己拌上些黄泥和水做成煤球,晒干后储存起来慢慢用。烧柴火则需要买劈柴,有时候也会去附近的山上捡一些枯枝,但树是绝不许砍的。

(这是借来的图,有美人,厨房啥样无所谓,对吧?)

外婆家在农村,没有煤炉,用的是很大的铁锅和柴灶。家里的稻草麦秆总是不够用的,时常需要表哥周末或假期去挺远的地方砍茅草挖树根回来,在院子里晒干了用来烧火。因为家家户户都烧柴草,附近山上能砍的树和草都被砍光了,看过去没多少树。

用过柴灶的人都知道,它一定需要一个长长的烟囱从屋顶伸出去,否则是决不能用的。为啥?因为有烟,很大的烟。即便有烟囱,厨房四壁也总是黑乎乎的,他们都习惯了,不觉得有啥不好。

(袅袅炊烟是许多人的乡愁)

烟气污染

前些年北方闹雾霾,一到冬天就发愁,因为PM2.5,空气中大量的细颗粒物污染。这其中汽车尾气和燃煤电厂贡献了大头,剩下的大多与家家户户烧火取暖有关。燃煤有烟气,烧柴更甚,自大规模煤改气后,情况要好许多。

木头的成份

我们都知道花草树木主要由木质素、纤维素组成,还含有少量的脂类、蛋白质和灰分等等,从元素组成看,木材主要含有49.5%的碳、6.3%的氢、44.1%氧、和氮、硫等少量其它元素。

从木材的化学组成来看,如果它完全燃烧,确实不会造成多少污染,因为绝大多数的物质都会转化成二氧化碳(CO₂)和水份(H₂O),剩下极少量化学物质会存留在碳灰里,它们是很好的农家肥料。

问题是木柴的燃烧常常是不完全的,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

(火点着时,因温度不够高,会产生大量的烟气)

木头燃烧过程

木头燃烧通常可以分为干燥准备、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三个阶段。

干燥准备阶段通常从木头点着开始,在热的作用下木头里的水分开始蒸发,当温度达到150℃~200℃时,木材开始分解,产生水蒸汽、甲酸、乙酸、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醛、多环芳烃等气体。与此同时木头还会产生大量的烟,上述的气体大部分会随着烟一起向外排出。

随着温度进一步上升到200℃~250℃,木材开始炭化,产生少量水蒸气、甲烷、一氧化碳等。随着温度继续升高,木材开始剧烈分解,如果空气中氧气充分就会进行有焰燃烧。有焰燃烧的过程中大部分的挥发物和颗粒物都会被烧掉,所以发烟量会减轻许多。

(有焰燃烧时烟气会少一些)

当木材中的有机成分分解完毕后,蒸发的可燃气体减少,氧气开始与碳发生反应,逐渐进入到无焰燃烧阶段,直到木炭完全燃尽。无焰燃烧阶段很少产生烟气。

(无焰燃烧)

烟气量的分析

前文说到木材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挥发性物质和烟气,到底哪些木材产生的烟多,哪些烟少呢?我们先来看下面这张检测图表:

(不同木材在相同储存及燃烧条件下发烟情况)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木材品种不同,它们产烟的密度相差很大,其中红松产烟少,而榆树、枫木、白桦等则多很多。发烟密度MSD与木材本身的密度呈正相关关系,越结实的木材,发烟越多。这主要是因为木材的密度越大,它的导热性就越好,木材表面温度上升的比较慢,热解速度降低,容易造成燃烧不充分,燃烧速度降低。

同时,木材本身的含水量也与发烟量密切相关,水分的蒸发吸收了大量的热能,从而延长了从干燥准备到有焰燃烧再到无焰燃烧的过程,造成越潮湿的木材烟越多。

大量的烟气颗粒物携带着未能及时燃烧的硫氧化合物、醛、多环芳烃等气体散布到空气中,被称为“木材燃烧烟雾颗粒物”(WSP),WSP与多环芳烃等化合物被人体吸入后会沉积在肺部,经年累月可刺激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促炎症因子,这些因子已经被证实是引起肺部炎症以及某些严重疾病的重要诱因。

(现在你觉得弥漫在乡村上空的炊烟是浪漫还是空气污染呢?)

烧气的污染会低很多。

目前在大多数城市和一部分农村都在推广以燃气代替烧煤和烧柴,这将大大减轻空气污染。

城市燃气主要以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为主,有些农村地区没有条件通燃气管道,但许多也用上了瓶装燃气,少数地方自建沼气池用沼气做饭,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无论是烧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或沼气,都极少产生固体颗粒物的排放。

(天然气的火焰)

煤气就是一氧化碳,它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除此之外没有其它化学物质产生,比较环保,但因为热值比较低,现在除了工业锅炉和化工原料,民用的少了。

液化石油气中主要成分是丙烷(C₃H₈)和丁烷(C₄H₁₀),还有一些其它的烷烃。它的热值是木材的三倍以上,燃烧后的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并且燃烧无烟尘无废渣,储存和运输条件也不怎么苛刻,因此被广泛用于化工原料和民用燃料。

天然气和沼气是一种东西,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₄),甲烷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汽,因此是一种无污染的清洁燃料。

(烧气比烧柴要干净得多)

总结:

尽管柴草取之于自然,燃烧之后的灰烬又可以回到自然充当肥料,但在燃烧的过程中它会释放大量的烟尘和一些挥发性的多环芳烃等气体,这些烟尘尽管看起来有些浪漫的气息,实际上它是一种空气污染物,并且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伤害。

相比之下,无论是煤气、液化气还是天然气,它们在燃烧时都不会产生烟尘,有害的挥发性气体也极少,因此燃气比烧柴草要更加环保。

(这样的“浪漫”还是少一些的好!)

浪漫与健康,你选择哪一样呢?

农村烧柴与城市烧气,哪个对地球环境的损害最小?

烧柴与烧气,谁最污染环境,我是一位农民,谈化学知识,我不懂,但我可以想象一下。在封闭的屋里烧柴时,人民感到呛人。超过一定时间。人就会设法跑出来,因为太呛人了。如果在封闭屋里加上气。我想人就会不知不觉中死去。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虽然烧柴烟雾燎扰,但是比看不见的气,安全多了。

另一方面看,自然界的能源,应该最无污染的是太阳能,水能,风能。因为它们取之不尽,真正对环境没一点污染,除了这三样外,应该是柴草了。虽然产生污染,但是它产生的二氧化碳是作物吸引的气体,与动物的相互补充,所以地球生存到今天,也没有看见乌烟瘴气的天气,而是工业化加快雾霾的天气。

我们再来想一想,气是怎样产生的,气可以分方两大类,一是天然气,另一种是煤气,大家都知道天然气是开采的,那么怎样开采。开采是否产生污染,提练是否产生,从开采,生产,运输,到家庭使用是否就不会污染呢?不能只盯着用的过程,就是用的过程是否产生污染,我看还是值得研究的。

而柴草怎么产生的,大家都应该知道,农谚说的好,树长千年当柴烧,就是历史[说柴草就是烧锅的,如果柴草不烧锅,也是会烂在地里的,实际上也是污染,只是看不见而已。

从上面我的看法,我想专家就不要想点子卖气了,城里人烧气,农村人烧柴,都顺其自然吧。

农村烧柴与城市烧气,哪个对地球环境的损害最小?

如果仅仅从农村的柴火和城市的天然气燃烧层面来比较,城市天然气的环境污染肯定要小很多,毕竟天然气燃烧产生的废物颗粒很少,而柴火在燃烧时会排出大量颗粒,但此问题不能这么去比较,因为地球当前环境污染,与农村烧柴的关系真心不大。我们首先从科学的角度比较下烧柴与烧天然气排放的气体区别,柴火本身是环保物质,但是燃烧之时,会排放出一些硫化物、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碳等气体,并且一些未燃烧完全的物质还会形成固体颗粒,所以我们有时候会被烧柴产生的烟呛到。而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燃烧过程中很少会产生有害气体,所以天然气更加环保,即便是液化气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也很少。虽然从科学角度来看,烧柴火比天然气污染气体多,但是当前城市的普遍污染却基本与农村烧柴无关。世界在没有进入工业文明之前,农耕文明的火全部是由柴火提供,我国更是诞生“五行”更是包含有金木水火土,而农耕文明之时,地球污染并没有当前这种程度,而反观现在,城市化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城市污染反而加剧,所以环境污染还是来源于城市自身。当前地球的大气污染其实主要是因为工业废气的排放,比如化工厂、火力发电、城市供暖、垃圾焚烧、汽车尾气等,相比于这些,农村燃烧柴火所排放的废弃便显得微不足道,所以此问题只能从科学角度去比较,而不能从全球污染角度去衡量。当然,当前农村的一些垃圾焚烧行为也确实会破坏生态,还有些地球焚烧麦秸秆,也都会污染环境,不过已经超出了“柴火”的范畴。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农村烧柴与城市烧气,哪个对地球环境的损害最小?

1、环境治理是造福千秋,造福后代的事情,农村禁止烧煤,禁止烧柴火是不是影响到了空气质量,是不是不利于环境保护,也成了大家非常热议的话题,还有人说中国老百姓上千年来都是烧火做饭的,怎么现在就变成污染了呐

2,在农村生活过的朋友都知道,去田间地头检点树枝,打过粮食的玉米秆等都是农村生活做饭的好工具,就地取材,用起来方便,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有些人说,既然生火做饭有污染,那就用清洁能源不就好了,人家城里人都能够用,到农村就不能用了吗?用清洁能源的确是好,农村人也不傻当然知道,但是清洁能源贵呀,就是咱们农村家庭经常用的煤气灶,那还是选择性使用,炒个菜啥的点开煤气灶,确实挺快的,你要是说家里面蒸个馍馍,那谁舍得用煤气灶,就是冬天烧个开水要等好长时间,一些农民家庭都觉得太心疼,这不是因为农民抠搜的,主要还是没钱,一家人一年的光景全部都寄托在地里面,等到粮食打下来有卖不上价,所以,手里没钱呀!

3,有些专家说烧柴火对空气环境有影响这也是事实,专家说的并没有错,但是我们看看哪些雾霾严重的一二线城市,有几个城市是因为烧火做饭的人家太多,而把空气质量弄得特别差的,相信没有吧,反而一些交通闭塞的偏远山区,由于没有煤气,电的供应也存在短缺,这些村民往往都是采用烧火做饭的方式,但是他们那里却更加的山清水秀。

4、所以,并不设说烧火不会影响污染,就是没有上过学的老农民都知道,烧火会对空气有影响,但是这个影响的面积有多大,一些所谓了专家们应该是特别清楚的,毕竟中国人都烧了上千年了,也有一些网友表示,现在农村中烧煤,烧柴火的现象已经不多了,即便是情况差一些的也是柴火和清洁能源一块烧

5、农村贫困家庭和老年人很多,使用煤气当然可以,笔者相信大部分人都愿意使用媒体,毕竟这样做饭起来更加方便。农民们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进行农业生产很辛苦,都是体力劳动,每日三餐烧火做饭也是麻烦,用煤气是很便捷的做法。但是问题就是煤气比较贵,农村有煤气站的地方也不多。其次就是老人不会使用,使用完之后极容易忘记关掉煤气坛的阀门。

农村烧柴与城市烧气,哪个对地球环境的损害最小?

应该说,烧气比烧柴火对大自然伤害更大。原因是,不管天然气或液化气都是从地下抽出来的,地下资源抽空是不能再生的,而且会引起地质灾害频发。古代先贤曾说过:地下资源虽然丰富,但是不能随意挖掘。但烧柴火就不同了,柴火是人们种粮种树的产物,粮食收割后留下的桔杆做柴火是变废为宝的利用,树木干枯砍伐后又发新枝,何况草木灰回田又是最好的有机肥,这是轮回利用,烧柴火对环境是有污染,但极其微弱。这是我个人见解,不到之处,望指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