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的生殖方式是卵生,体外受精,那么青蛙为什么还有交配行为?

谢邀。

青蛙的产卵确实不需要交配,因为它们是体外受精的。但是,现实中,雌雄青蛙却会在繁殖的季节有类似交配的动作,这到底是为啥呢?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眼见不一定为实系列”。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青蛙的繁殖方式

青蛙是两栖纲无尾目蛙科动物,它的生长过程非常的复杂,首先,它们在繁殖的季节会排卵,继而完成体外受精,然后受精卵会孵化成为第一状态-蝌蚪,蝌蚪继续发育由只有尾巴没有腿部,生长为尾部逐渐退化,四肢开始发育,最后尾巴完全消失,成为青蛙。从青蛙的整个生长过程看,它属于不完全变态动物(完全变态动物有四个生长阶段,即:卵、幼虫、蛹、成虫)。

前面我们说过,青蛙的繁殖是通过体外受精的方式。这种方式简单来说,就是雌性青蛙将卵排出体外,雄性青蛙将精子排出体外,然后,精子与卵子结合,最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既然,青蛙的繁殖方式是体外受精,那么为什么经常会看到青蛙有交配的动作呢?

虽然我们能看到青蛙在进行交配的动作,但是这并不是在交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青蛙并没有专门的生殖器,它们的生殖器是与肛门一体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泄殖腔。而且雄性的青蛙也没有其他雄性动物的生殖器。

所以,无论是雄性青蛙的精子还是雌性青蛙的卵子都是由它们各自的泄殖腔排出来的。

那么,为什么它们还有交配的动作呢?

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之处了,任何的动物都有雌雄的区别,就算是没有雌雄分离的个体也是雌雄同体的,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的动物繁殖离不开两个重要的角色-雌性和雄性。

青蛙也是如此,虽然它们的繁殖不是靠交配来完成的,但是这种类似交配的动作对它们也有着特殊的意义。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实验的对象是一只性成熟的雌性青蛙。一般情况下,青蛙会在每年的春夏交季时产卵,但是在没有交配动作下,即使将一只雌性青蛙放入有雄性青蛙的容器中,它也不会排卵。只有在雌性和雄性青蛙有了交配动作后,它才会产卵。

这也就意味着,青蛙的这种看似无用的交配动作,实际上是雄性和雌性互相刺激排卵和排精子的关键所在。

由于它们这种动作并不是交配,所以在生物学上,我们称这个动作为“抱对”。

总结

青蛙虽然不需要交配就能够繁殖后代,但是,“抱对”是唯一一种刺激它们排卵的方式,因此,即使不需要交配,它们也需要这种动作来刺激对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青蛙的生殖方式是卵生,体外受精,那么青蛙为什么还有交配行为?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所以还保留着部分鱼类的特征,卵产在水中,且幼体还是如同鱼类一般采用腮呼吸。因此从进化的角度来看,青蛙比鱼类更进了一步。而鱼类在繁殖过程也是有交配行为的,它们通过互相追尾缠绕来完成产卵射精的繁衍行为。中国古代的阴阳鱼(太极图)就是非常抽象的双鱼追逐繁衍的典型图案,象征生命的生生不息。

青蛙的生殖方式是卵生,体外受精,那么青蛙为什么还有交配行为?

青蛙属于体外射精的动物,我们看到所为的“类似交配”行为实质上是一种专业上叫做“抱对”行为,通过抱对行为,刺激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排出体外,实现体外受精过程。

青蛙的生殖方式是卵生,体外受精,那么青蛙为什么还有交配行为?

更确切的说,青蛙的“交配行为”应该叫做“抱对”。因为青蛙是卵生的体外受精模式繁殖,所以原则上来讲,青蛙繁殖不需要直接的交配,可是青蛙也分雌雄,他们需要经过相互间的配合才能够促使雌蛙排出卵子,使雌雄青蛙的卵子和精子在水中更容易结合,最终形成受精卵。而抱对就是为了提高受精卵成功率的存在。

我们常常在春夏季青蛙交配季节高峰期,听到池塘边,水坑边青蛙彻夜的鸣叫,那是雄性青蛙的叫声,“听取蛙声一片”其实就是一种雄性青蛙吸引雌蛙的方式。

我叔叔以前养殖过青蛙,他告诉过我雌雄青蛙最大的差别,在于雄性青蛙会通过鸣叫吸引异性,所以在雄蛙的咽腹部有一对声囊,这一点是雌蛙没有的,这样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只有雄蛙在交配季节喜欢叫,且叫声极大了。雄蛙的声囊是很明显的,每次鸣叫都会鼓足气呱呱的叫,当然了雌蛙虽然没有外声囊,但也是会叫的,不过叫声小,且没必要利用叫声吸引异性。

我叔叔在养殖青蛙的时候说过,最烦恼的就是池塘里雌雄青蛙到底该放多少只的问题,叔叔说雄蛙在浅水排精倒是没有问题,难点在于雌蛙大多数时候排卵都需要雄蛙的抱对行为。如果池塘里雄蛙放太多,在繁殖季节,雄蛙之间会打架,会有雄蛙的伤亡出现;如果池塘里放的雌蛙多,雄蛙少又会因为抱对匹配不够使配种数量减少。

从这一点上我们就能够看出青蛙虽然是卵生体外受精,但是存在雌雄之分是有原因的,这也是大自然的奇妙之处,没有雄蛙,雌蛙个体排卵难度大,且不容易完成受精卵的配种,这显然不利于青蛙繁衍。

另外,青蛙是没有所谓的外生殖器官的,他们有的是泄殖腔,就是在繁殖季节,合适的温度,合适的水温时,雌雄青蛙会通过抱对行为,雄蛙通过泄殖腔排精到水中,雌蛙则通过泄殖腔排卵到水中,这样它们的受精卵在水中配对成功。值得一提的是抱对行为不仅会促使雌蛙排卵,更大的意义是在抱对过程中,排卵和排精在水中交汇的时间差会减少,更有利于提高青蛙受精卵的成功率。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青蛙的生长过程,从雌雄青蛙抱对之后,受精卵在水中形成,然后慢慢的发育成蝌蚪,蝌蚪经过发育成长后慢慢发育成长有尾巴的幼蛙,等幼蛙长大,尾巴退去,便是成熟期的青蛙了。

不过在我叔叔养殖青蛙的时候,发现青蛙的繁殖季节,如果气温低于20度高于30度,它们一般是不会抱对的,这时候人为去干预青蛙抱对行为,往往会导致青蛙种植排卵,这对于养殖户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而且青蛙抱对多数在晚上进行,在浅水区域,或者水面的某个角落里。很多青蛙抱对为了防止其他青蛙的生殖干扰,都会选择它们认为“私密”的区域进行繁殖。

所以说,青蛙是卵生,体外受精,但青蛙雌雄个体之间的抱对行为是不可或缺的,对青蛙的繁衍有着重要意义。这种抱对行为,一般是雄蛙鸣叫吸引雌蛙,看对眼后,雄蛙会在雌蛙身边磨蹭,然后跳到雌蛙背上,跳到适合的水域开始“工作”。

(文/李阿冰)

青蛙的生殖方式是卵生,体外受精,那么青蛙为什么还有交配行为?

小时候经常在田里捉青蛙,那个时候的青蛙特别的多,每次到了夏天的时候尤其是下一场大雨之后,这些青蛙就会挖水里呱呱呱的叫上一天一夜,仿佛再说下雨可以游泳了,那么我记得当时在看到这些青蛙的时候,一般还会看到青蛙的卵那么这些卵就是蝌蚪,这些蝌蚪就像是问题中提到的是卵生,为什么青蛙还要体外受精呢,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因为我记得在我们村附近养殖青蛙的人说过。

首先青蛙也是分公母的,因此一般青蛙在6月份的时候是其繁殖的最好时节,于是这个时候只要细心的朋友就会看到一种现象,那就是很多青蛙会围绕着一只青蛙团团转,其实这就是为了争取繁殖下一代的权利,但是问题中问到的为什么还会有交配的行为,其实这个问题我想说任何动物都会有交配的行为来繁殖自己的下一代。包括家里喂养的鸡鸭鹅等各种动物都会出现这种行为,因此青蛙虽然说是卵生但是也是要有交配的行为,才能让母青蛙受精然后繁殖产卵,至于说卵生只是一种不同的繁殖行为,因此对于这个问题大家也不要过于纠结,再一个就是青蛙在繁殖下卵之后一般都不会自己亲自照看,这一点想必大家在小时候的课本上学到过这样一篇文章叫“小蝌蚪找妈妈”。也就是说在蝌蚪还是卵的时候一般都是漂浮在水面上,或者是岸边的一些水草中慢慢形成带有小尾巴的蝌蚪,最后形成四只腿的青蛙,所以说青蛙经过交配受精以后就会产下卵,这也是一种其生长的属性,因此对于这种问题我们只要知道一点就可以,那就是动物自身的本能属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