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放生老虎到大自然?
谢邀。
为什么要放生老虎到大自然?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答,因为大自然才是它们的家。举个例子,人生病会住院,但是病好了自然需要出院回家的。虽然这个例子不太贴切,但是,需要人类保护的老虎无疑比“病了”要严重的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什么样的老虎能到被人保护的地步?以及什么样的老虎会被放回大自然?还有它们为什么要放回到大自然中?
凶猛的大猫-老虎猫科动物是进化最完美的动物种群之一,而老虎则是猫科动物中进化最完美的动物之一。老虎是所有猫科动物之中体型最大的,而且无论是攀爬、跳跃、游泳、奔跑它都擅长,所有,老虎又被称为“全能的猎手”。
虽然老虎是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但并不是所有的老虎都比其他猫科动物要大。相反的,有些体型较小的虎亚种体型还不如美洲豹。
早在20世纪以前,老虎的亚种多达9种。它们分别是:西伯利亚虎(东北虎)、孟加拉虎、印支虎、巴厘虎、里海虎、爪哇虎、华南虎、苏门答腊虎以及马来虎。但是仅从1937年到1979年,短短的42年里,老虎的亚种就从9种减少到了7种。
▲1937年,生活在印尼巴厘岛上的巴厘虎灭绝
▲1968年,生活中亚大多数国家以及中国新疆地区的新疆虎(里海虎)灭绝
▲1979年,生活在印尼爪哇岛上的爪哇虎灭绝
(巴厘虎)
(里海虎)
(爪哇虎)
老虎的现状
除去上面已经灭绝的三种老虎外,其他的老虎过得也如履薄冰。我们简单的说两种老虎。
先说一下东北虎,东北虎是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它在野外是无敌的存在,但是在人类的猎杀和对其栖息地的破坏下,现在我国野生东北虎的数量已经不足20头。
华南虎,华南虎是我国独有的老虎亚种,但是在人类的猎杀和栖息地破坏的前提下,早在1994年,野生华南虎就已经灭绝,现在的华南虎都是人工饲养下的。
其他的老虎亚种现在也都已经是濒危动物,大都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中。
(野生东北虎)
什么情况下,老虎需要人保护?简单来说,不论是老虎还是其他野生动物,数量急剧减少的情况下,就需要人类的保护。而现在所有的老虎亚种的数量都已经到了濒危的阶段。所以任何一种老虎现在都是保护动物。
什么样的老虎会被放回大自然?在人类的保护下,老虎的基本生存得到了保障,但是,有利有弊。安逸的生活带来的就是野性的退化,而一头丧失了野性的老虎,即使是放回大自然它也很难生存。
因此,被放回大自然的老虎需要具备以下三种基本能力。
01 捕猎能力 也就是说这种老虎必须是在活禽投食的情况下的,这样的老虎捕猎能力没有太大的退化,所以更能适应野外的生存。
02 适应环境能力 不同的老虎生活的环境不同,比如东北虎喜欢栖息在寒带和亚寒带的针叶林里,所以,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环境越贴近它们原本的生活环境,它们被放回大自然后的适应速度越快。
03 野性 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野性,尤其是凶猛的食肉动物,它必须具有很强的野性,也就是很强的攻击性,如果被放生的老虎野性丧失了,那么被放生之后,它也不能生存。
(放生的老虎)
为什么要放生老虎到大自然中?开始我们说过,大自然才是老虎的家。这是主要原因。关于放生老虎,还有几个重要的原因。
01 保证虎种的纯正性
在人工饲养下的老虎,即便是活禽投喂,它的野性也会减少。甚至许多人工饲养下的老虎有了群居的习性,这就是野性退化很好的证明。这种状态下的老虎繁殖的后代比纯野生的老虎繁殖的后代要差很多。
所以,放回到大自然中,让老虎重回以前的状态,有利于保障虎种的纯正性。
02 维持生态平衡
老虎是自然界中顶级的猛兽,它的猎物几乎囊括了其生存领域里所有的动物。虽然表面上看,老虎的存在会使得一些食草动物减少,但是,这正是老虎存在的意义。因为老虎的捕猎,动物们的运动以及逃生本能仍然存在,但是一旦没有老虎,这些食草动物就没有威胁。虽然没有威胁表面上看是好事,但是长此以往,它们的数量会急剧膨胀,造成草地沙漠化,最终还是死亡。
所以,放老虎回到大自然实际上是拯救整个生态链,维持生态平衡。
总结无论是什么样的动物,尽管现在由于数量稀少被人保护起来,但是,它们总有一天会回归大自然的,因为那里才是它们的家,而且在整个生态链中,它们缺一不可。
为什么要放生老虎到大自然?
有一个成语叫“放虎归山”,含有一定的贬义。那么为何现在还要建立这样那样的老虎自然保护区,或者把人工圈养的老虎适时放回大自然呢?
在生态学中,有个名词叫生物多样性,它主要指的是生物与周围环境所形成的生态复合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
很多人不明白生物多样性对于我们人类有何意义,拿老虎来说,说的简单一些,老虎和它所生存的生态环境之间,会形成一个由微生物、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各种生物在系统中都有明确的定位和所担负的“职责”。
在这个系统中,一旦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甚至某个物种消失,将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系统就会变得不稳定,有些物种会减少甚至消失,有的数量还会爆发。对于那些数量稀少甚至濒临灭绝的物种来说,影响程度会更大。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我们生产生活的各类物质来源、气候调节、保持土壤肥力和碳氧平衡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现在我们大力提倡要加大对其的保护力度,这样做不单单只是为了保护濒临灭绝的物种,更主要的是要尽量保留多样的物种基因,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每年的5月22日被联合国确定为“生物多样性国际日”。
近现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对资源的索取程度日益加大,老虎的生存空间逐渐萎缩,生存质量日益下降,造成了一批老虎种类的彻底灭绝,比如1937年巴厘虎灭绝、1981年里海虎灭绝、1983年爪哇虎灭绝。还有更多虎类濒临灭绝,比如我国的东北虎、华南虎,马来西亚的马来虎、印尼的苏门答腊虎、印度的孟加拉虎等等。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不断加大对野生老虎的保护力度,野生动物法颁布实施,先后制定《21世纪议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国野生虎恢复计划》,2017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在长春挂牌成立。
这些有力举措,使“放虎归山”后老虎的适应环境、生存能力大大提升,从而不但能有效保护和恢复东北虎野生种群,而且可以有效解决东北虎保护与人类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
为什么要放生老虎到大自然?
适者生存, 各安其所,因不能人类主宰自然而自以为是。
自然的生存法则,不该由人类为所欲为。而横加干涉!
为什么要放生老虎到大自然?
在战乱不断,生灵涂炭的世界,人类尚留有一丝对稀有珍贵动物保护意识,在世间的万物生灵,不是人类制造,人类也就没权力去剥夺,动物的生命理应受到保护,而人类的生命却不及对动物受到的爱待,我们希望世界繁衍,我们对生命的尊重远不如尊重自己,只要世界还在,愿人与动物共生,
为什么要放生老虎到大自然?
这个问题本身就存在问题呀,什么叫要把老虎放在大自然,难道老虎本来就不属于大自然的吗?
我们都知道老虎是一种大型猫科动物,属于自然界顶级掠食者之一,被誉为“森林之王”和“百兽之王”,曾经在世界上有着较大范围的野外分布,但是由于森林遭到破坏和过度猎杀,导致部分虎种灭绝或濒临灭绝,且栖息范围不断被压缩、种群数量基数变小,比如目前世界上仅有14国家产虎,其中我国是所有产虎国家中虎种最多的国家,再比如东北虎的野外生存数量仅不足500只,而作为世界上老虎数量最多的印度,总数也仅仅只有3000~4000只。
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对大自然索取的不断拓宽,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也随之加深,为了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不被灭绝,并为城里人提供观赏野生动物的机会,从而设立了保护区或动物园,这些被圈起来的野生动物在管理员的精心饲养下,过上了“自由自在衣食无忧”的日子,而且由于不再受野外残酷的生存环境,这些关在笼子或园子里的野生动物的寿命也大大提高。以老虎为例,野外的平均为10~20年,而人工饲养的可达20~25年。
但是老虎毕竟属于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最终需要走出笼子走进真正的大自然才能发挥其真正的生态价值,因此为了让人工饲养的老虎能够较快的适应大自然的环境,一些自然保护区或动物园便按照野外的生存环境对老虎加以训练,以便有朝一日这些被“特殊”训练的老虎能够较快的适应自然环境。
我们都知道,老虎有独居的习惯且具有一定的“领地”范围,平均每只虎的领地范围一般在几十到上百平方公里不等,很显然被关在笼子里的虎实际上是被限制了“自由”,放生的老虎实际上是扩大了活动范围。
而说起老虎伤人的案例,近些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屈指可数的,而且很多都是违规操作才命丧虎口的,比如2016年7月23日北京某野生动物园老虎咬人事件,是游客未遵守园区管理私自下车所致造成一死一伤;2017年春节期间发生在宁波某动物园的老虎伤人事件,就是游客为了逃票而翻墙跌入虎园被老虎撕咬,为了救人老虎也被打死了。
可以说,由于人类的影响,老虎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导致老虎原本的领地范围不断被分割和压缩,直接被逼进了深山老林,如果不去贸然打扰一般不会有危险。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为什么要放生老虎到大自然?
帮助动物界生育平衡发展,避免计划生育节育的痛苦,这就是弱肉强食的最重要好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