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种动物是终身一夫一妻制的动物?

哪一种动物是终生一夫一妻的呢?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极少有一夫一妻制的动物。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被人们认为一夫一妻制的动物有哪些?(辟谣)

01 鸳鸯、天鹅、企鹅、狼等等

鸳鸯从古至今都被认为是忠贞爱情的象征,它们成双成对,羡煞旁人。甚至有的人认为鸳鸯是会在配偶死亡后,殉情的动物。但是,实际上不是的,首先,鸳鸯是群居动物,它们都有一个大的族群存在。

而且,经过研究发现,鸳鸯每年都会交媾,但是交媾的对象不是同一个。而且在第二年的交配中,它们不会去找去年交配的对象。

所以,鸳鸯并非终生一夫一妻制。

猎奇君翻阅一下网上的言论,大都认为天鹅、企鹅、狼等动物都是一夫一妻制。其实这也是错误的。

这些动物大都会在第二年或者是配偶死亡后,寻找新的配偶。

它们大都是在一年内有同一个配偶,并非是终生制的。

那么,有没有动物是终生一夫一妻制的呢?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哪些动物才是真正的终生一夫一妻制的动物呢?

01 蜉蝣

蜉蝣是一种最原始的有翅昆虫。相信许多小伙伴都听过“愿为蜉蝣,只争朝夕”这句话,事实就是如此,蜉蝣是世界上最“短命”的动物之一,它的成虫后的寿命只有一天。

蜉蝣是水生卵生生物,它的卵的生长期是1-3年,过了这个阶段之后,它会成虫。成虫后的蜉蝣只有2厘米左右,成虫后它会在空中寻找另一半交配,然后在一天之内就要完成从交配到孕育再到生产的全部阶段。

所以,蜉蝣是终生一夫一妻制的动物。

02 松果蜥

松果蜥是一种小型的石龙子,它是蓝舌蜥的一种,主要生活在沙漠或者半沙漠的平原地带。从外形上看,松果蜥就像是一个加长版的松果,因此得名。

松果蜥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它对食物从不挑剔,因此,它的适应能力非常的强。松果蜥喜欢出双入对的生活,幼年时期的松果蜥由于不挑食就有独自生活的能力,到了性成熟之后,它们会找到异性,从此开始出双入对的生活。

松果蜥的寿命大约在20年左右,在此期间,松果蜥从来不会更换配偶,无论是什么活动它们都是成双成对的。

因此,松果蜥也是终身一夫一妻制的动物。

03 蜻蜓

蜻蜓成虫后的寿命比较的短,仅有几周,但是在此之前,也就是幼虫阶段就有1-5年。在成虫之后,蜻蜓需要3周左右的发育期才能到性成熟的阶段,此时的蜻蜓就会寻找异性。

通常,蜻蜓会在空旷的地带吸引异性,一旦有异性进入,它们会共同守卫自己的领地,然后再开始交配。交配完成后,雌性的蜻蜓进入生殖期。但是从成虫到性成熟这段过程,已经浪费了蜻蜓生命的一半以上。

因此,交配完之后,无论是雄性还是雌性蜻蜓的寿命也就很短了。它们不再具备交配的能力,所以,蜻蜓也是终身一夫一妻制的动物。

以上就是猎奇君搜集的相对严格的终生一夫一妻制的动物。大都是的动物虽然也是一夫一妻制,大都不是终生的,要么会在第二年换配偶,要么会在配偶死后,重新寻找新的配偶。

你还知道哪些终生一夫一妻制的动物呢?欢迎一起留言分享。

哪一种动物是终身一夫一妻制的动物?

交配对于自然界的物种而言非常非常重要,为了延续种群,为了传递基因,动物总是尽可能地生育并养活自己的后代。但是,为了生育并养活自己的后代,不同的物种采取了不同的交配方式。

有些动物采用开放式交配,平时不生活在一起,只有在交配时期才凭借气味或者声音,在一起完成交配。

还有些动物保持着一夫多妻制,比如:狮群,理论上所有的母狮都归等级最高的公狮。

但仍有一些动物采取一夫一妻制度,这些采取一夫一妻制的动物,并不是道德标准有多高尚,而是,保持一夫一妻制是有利于他们繁衍后代生存策略。

一夫多妻制交配策略

动物界的很多特征,都和繁衍有关。如果你观察动物界的一夫多妻制的动物们,你会发现公、母之间的体型相差很大,比如公狮相对于母狮来说,体型较大。

还有螃蟹,公蟹和母蟹之间差异也很大。

而一夫一妻制度的动物,则公母之间体型相差不大,比如:企鹅,从外表看很难看出公企鹅和母企鹅的区别。

那种同一物种间,公母体型差异较大的,生物学家把他们归为“性二型”,意思是说:在雌雄异体的有性生物中,反映身体结构和功能特征的某些变量在两性之间常常出现固有的和明显的差别,使得人们能够以此为根据判断一个个体的性别现象。

大多数一夫多妻制的动物,就是明显的性二型,比如:雄孔雀会开屏,而雌孔雀则朴实无华。

性二型的演化,和生殖竞争有关,在一夫多妻制的物种中,雄性物种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担负养育后代的责任,因此他们的生殖策略是广撒网,也就是尽可能地与较多的雌性繁育后代。

雌性的一方在生育上不仅需要怀孕,还担负着养育后代的责任,因此雌性一方会更谨慎选择雄性一方。比如:雌孔雀之所以会选择羽毛华丽的雄孔雀,是因为羽毛华丽意味着寄生虫较少,身体更健康。在这种生殖策略下,雌性会选择身体更健康,体型更有竞争力的雄性一起繁育后代。

在这种交配策略下,久而久之自然界就把那些体型不具有竞争力的基因淘汰了,于是雄性朝着更有利于交配的方向发展,也就导致雄性和雌性的体型差异越来越大。

一夫一妻制动物交配策略

和一夫多妻制的交配策略不同,一般一夫一妻制的动物在养育后代时,会选择共同养育后代,比如:企鹅,在孵化幼崽时,公企鹅和母企鹅会轮流捕食,轮流抚育后代。而且在交配时,因为有固定的伴侣,所以不存在竞争关系,因此一夫一妻制的动物,在身体体型上差异不大。

其实人类男女的体型虽然有差异,但差异不大,因此人类历史上也是一夫一妻制的动物,或者说是温和的一夫多妻制,因为地位和金钱也是一种吸引力。

一夫一妻制的动物们

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就是为了纪念殉情而死的大雁。大雁是一种特别长情的物种,即使一只死去,另外一只也绝不另觅配偶。

其实除了大雁,还有很多动物保持着终身一夫一妻制,比如:企鹅,天鹅,仓鸮,信天翁和狼等。

狼和大雁不同的是,狼虽然保持一夫一妻制,但当狼丧偶后,也会寻找新的配偶,这一点和人类很像。

企鹅虽然是一夫一妻制,但每年都会换对象。也有第二年不换对象的,但只有15%的几率,能保持3年不换对象的,只有5%。

还有我们常说:“只羡鸳鸯不羡仙。”,但其实鸳鸯也是临时性一夫一妻制,只在交配期形影不离,交配期一过就分道扬镳,而且鸳鸯在交配期间还会出轨,所以以后不要再用鸳鸯来形容爱情了。

其实无论是一夫多妻制,还是一夫一妻制,本质上是为了保证后代的成活率,以及尽可能多的延续种群数量,并没有道德上优劣之分。要知道,“道德”其实常常是人类用来约束自己的,这是有了人类文明之后的产物,而且不同的时代,道德观也不同。

不过由于人类崇尚“一生一世一双人”,因此为一夫一妻制的动物们赋予了忠贞的含义。不过讲真,人类自身都无法完全保证不出轨,不分手,因此就不要严苛要求动物们去做道德模范了。

哪一种动物是终身一夫一妻制的动物?

我听母亲说大雁是贞烈之鸟,小燕子若落单了,只会孤单一时,就会再寻伴侣,大雁重情,大雁从不独活,一群大雁里很少会出现单数。一只死去,另一只也会自杀或者郁郁而亡。

早年间有人捕到一只大雁,拴于院中,放在家中饲养,却见另一只大雁寻来,这两只雁像久别重逢的夫妻般亲眤,主人非常高兴以为不费工夫又得一只大雁,谁料想,第二天看到两只大雁互相缠绕脖子殉情而死!!!

它们就这样殉情自杀,却死得沉甸甸的!它们用死来告诉人类:生命的意义不是简单地活着交配生子,它们为爱而生,为尊严而活!它们爱的轰轰烈烈,死的惊心动魄!

比起人类的闪婚闪离,它们忠贞不二的品质,即使它们是大雁,也让我们肃然起敬!!!母亲说:小燕子孤一时,大雁子孤一世,大雁若失去伴侣,只会孤单终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孤雁。

这些可爱可敬的生灵,不甘为人口腹,不甘为人娱乐,为了尊严,它们宁死不屈,也表达了对人类的不满与愤懑……

哪一种动物是终身一夫一妻制的动物?

物种想要延续就需要繁衍,繁衍意味着交配。不同物种的交配策略,关系到种群后代存活率与竞争力。动物的世界不存在“仁义礼智信”,不同种群的繁衍策略不同,但目标是相同的,即生存与繁衍,与道德伦理无关。

在动物视界中“一夫一妻制”是非常奇怪的,因为相当于约束了物种间的基因交流。想象一下一只雄蜘蛛只能“吊死”在一只雌蜘蛛身上,无法让其他雌蜘蛛怀孕。对于雌蜘蛛来说,雄性蜘蛛除了传递基因之外,一无是处,它不能提供乳汁,通常也不会照顾后代。

很多物种在交配时或交配后,雌性会吃了雄性,例如母螳螂会吃公螳螂,还有黑寡妇。

澳大利亚的 “宽足袋鼩”更是把繁衍发挥得淋漓尽致,雄性传递完基因,无用了,直接就“牺牲”了。宽足袋鼩,一生只有一次,14个小时不间断地进行基因交流,直至死亡。看似与生存相违背,实际上它是在尽力完成终极使命——延续种群,完成这个任务之后,只需留下雌性照料后代。

从进化论的角度分析,一夫一妻制对雄性来说并不划算,限制了他基因“多渠道”传承,雌性留一个无用的雄性在身边,也无法从中受益。那么一夫一妻制,为什么会自然而然地出现?

存在即合理

凡事都有两面性,这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尤为突出,强大的狮虎不比懒慢的树懒、考拉活得轻松。雄狮采用开放式交配,虽然可以大面积播撒自己的基因,但是在竞争中其他雄狮也想传承自己的基因,因此它们通常在成功赶走前任后,会杀死前任留下的所有幼崽,霸占交配权与繁殖权。

一夫一妻制多出现在鸟类中,例如:天鹅、大雁、企鹅等等。最有意思的是企鹅,雌性企鹅在怀孕的过程中,小心翼翼的,几乎不怎么进食,当下完蛋之后基本上耗尽了所有的精力与体力,需要快速活动觅食。于是,雄企鹅就会把蛋接过来,放在自己双脚之间,并用厚厚的皮毛与温暖的肚皮包裹着,直到小企鹅出世。

图:知更鸟的父亲也会孵鸡蛋、喂养幼鸟

一夫一妻制对于企鹅来说是必要的,如果雄企鹅撒手不管,那么企鹅的延续就会中断。大雁、天鹅、知更鸟同样如此,它们的卵需要非常细心的照顾才能孵化,并且需要继续抚养后代直到它们能独立生活或飞翔。因此,对于一夫一妻制的鸟类来说,它们的后代受到的照料更多,更“精益求精”,更具有竞争力。

殊途同归

一夫一妻制相对于开放式,放弃了数量,但是更要求质量:

  • 两人照顾后代,比一个人照顾后代要好。
  • 雄性守护自己的伴侣,其他雄性无法与该雌性繁衍,种群竞争较为均衡。
  • 防止像狮子、猩猩接管新的领地时出现赶婴、杀婴的情况。

开放式的应对策略:

  • 雄性通过“广撒网”的手段,争取繁衍更多的后代。
  • 开放性策略同性竞争更大会迫使雄性不断向更强的方向演化
  • 雄性只传承了基因,但雌性需要付出更多精力与体力来照顾后代,因此雌性对于雄性的选择会更谨慎,更苛刻。在动物世界中,雌狮子对于入侵领地的外来雄狮是默许的,对于雄狮之间的竞争也是默许的,因为它们无法判断基因的好坏,只能通过胜败才只能知道谁才是最优的配偶。

如果这么看来,实际上两条道路殊途同归,一夫一妻,虽然保证不了出生的数量,但是胜在后代存活率高。而开放式,虽然出生数量大,但夭折的多,而雄性竞争更为激烈,因此它们会不断进化,意味着整个种群雄性的质量在提高,加上雌性的谨慎策略,意味着后代的质量在提高。

这点从在种群中可以得到体现,雄狮子的体型通常比雌性更大,而且毛发更好、更漂亮,因为选择权在雌性手中,“僧多肉少”的局面使雌性没有那么大的进化压力。反观一夫一妻制,企鹅、大雁等动物,雌雄体型差异不大,一雄一雌企鹅站一起,你根本分辨不出来。

人与自然

一夫一妻制对于动物而言只是一种策略,人类则不同,高等智慧赋予了我们文明,产生了伦理与道德,一夫一妻制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与生存繁殖法则无关的约束。这种约束人类尚且不能严格遵守,更不要说给动物套上道德的枷锁,它们只是为了繁衍生息而已,比人类更纯粹。

哪一种动物是终身一夫一妻制的动物?

动物界中对待感情始终如一,不离不弃,忠贞不二的典范,首推企鹅。

两只企鹅一旦确立恋爱关系,便会双宿双栖,形影不离,相亲相爱,互帮取暖。有娃之后,公企鹅负责看护娃,母企鹅则出门负责解决吃喝的问题。直到终老,人类经常出现的红杏出墙、见异思迁、偷情出轨、乱搞男女关系,在企鹅身上不会出现。甚至一方企鹅死亡后,另一方因忧伤、悲恸过度而导致殉情的都有!

用情之深,用情之挚,用情之炽,让人类叹为观止!

二是天鹅。天鹅经典的造型就是彼此深爱的双方会把长长的脖颈高度弯曲,形成爱❤️形状,预示此爱此情天地作证,终生不渝。大多数天鹅夫妻都能做到白头偕老。偶尔偷腥的只是少数,远低于人类出轨的概率!

三是大雁。大雁是奉行一夫一妻制的典范,绝对不会存在寻花问柳、朝秦暮楚的情况出现。据科学家研究观察,即便丧偶,大雁也不会再去寻找配偶,而是在无尽的思念之中,选择孤独终老。这让人类惭愧赧颜。

四是狼。狼奉行的也是一夫一妻制,并且用情专一,不会背叛感情。当然,狼也不是很刻板的动物,在丧偶成孤或独后,也会重新寻找新的配偶,这跟人类有相似之处。

另外像雕枭、水獭、长臂猿、狐狸、秃鹫等都是忠于爱情、守护家庭、感情如一的典范!

哪一种动物是终身一夫一妻制的动物?

谢谢邀请:

我所知道动物中,非鸟类莫属!

一、燕子

我家住着几窝燕子,搭窝,育雏都是两只燕子共同承担。

总是这样。我没有发现它们有婚外情的情况。

二、斑鸠

也叫灰鸽子,总是看到两只在一起。一只警戒,另一个偷吃。育雏,哺育也都是夫妻共同劳作。

一窝就孵两只雏鸟,一公一母。绝不多孵一个。

三、鸽子

同斑鸠一样,也是一窝只孵二个雏鸟。

夫妻共同在一起,不分离。

四、黄鹂鸟。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为什么是两只黄鹂鸟?就是因为他们是一夫一妻制。

……

还有好多呢。野鸡也是一夫一妻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