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的文章是他自己写的吗?为什么他能写得又快又好?

网上有文章评论说,胡锡进的文章不是他自己写的,而是有一个团队在给他运营(见下图)。您对此有何看法? 同时,有人说,胡锡进的文章写得又快又好?您对此又有何看法?

快是真快,什么叫好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胡锡进的文章是他自己写的吗?为什么他能写得又快又好?

他自己写的。

胡锡进的文章是他自己写的吗?为什么他能写得又快又好?

看头条也有三五年了!真没见胡锡进写过一篇稍好一点的文章。

胡锡进的文章是他自己写的吗?为什么他能写得又快又好?

媒体行业的人来回答你。

这种咖位的人在自媒体时代就是一个IP,这事那事多的根本忙不过来。

关键文章会是他自己执笔,其余的他会给出一个内容提纲,由底下的小编团队轮流交稿,然后他再过一遍修改一下白话口吻,保持人设文风的统一性,营造零距离感的社交媒体特色,这是自媒体很重要的一个特征。

大号都是如此,不然根本做不到日更长文。查资料做research,写文章,配图加修整图片尺寸,公号排版,哪个环节都需要大量时间。

胡锡进的文章是他自己写的吗?为什么他能写得又快又好?

你都别说他了,我们单位一位退休的杂志社主编,每天在公众号上写一篇文章,字数没有低于2000字的,当天有什么热点,他就写什么。

好家伙,那叫一个快啊!写得又快又好,公众号写了几年后粉丝已经过十万了,每年的收益接近一百万,远远超过了他的退休工资。

因为他也懂网民的情绪和关注点,也知道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不能写的他坚决不碰。

他是40年前的211大学的中文系毕业,这么多年一直在做文字工作,秘书、新闻通信员、杂志社主编,早就练就了一身武艺。

胡锡进,你想想比他高几个等级?根本不需要团队。

胡锡进的文章是他自己写的吗?为什么他能写得又快又好?

这是个比较专业的提问,尽管这个话题流量比较低,我还是选择回答这个话题。

除了胡锡进之外,任何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具有快速写作的能力。

湛江日报的陈迅说:“说文章是改出来的,无非强调技巧重要,满纸荒唐言,怎么改也改不出好文章”。

陈迅的这个话,还揭示另一层意思,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学会抢抓热点,抓得住热点,才能写出新闻,热点没抓住,新闻变旧闻了。

现在,新闻从业者那么多,所以更加要求新闻工作者有抢写的能力。

语文老师是挑剔的,100分的作文,他就给你80分。有的语文老师也很矛盾,拿我中学时代的语文老师吴老师来说吧,刚开始的时候,他要求我写文章字斟句酌,仔细推敲。

到学期结束后,他又鼓励我快速写作文了。

如果不能快速写作文,那么就不能在考试中完成一篇文章的。

要做到快速写作文,就得像文与可画竹之前,胸有成竹。

这也有一个问题,画竹是按自己的想法去画,写作文是对出题者的回答和思考。

那么如何胸有成竹地写应试作文呢?平时多训练,多研究出题范围,知道自己擅长写什么,写不好什么,这特别重要的。

老胡是新闻工作者,他具备快速写作能力,这是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高考状元写高考作文都不会慢的,因为他们内心中有了高考作文的大概模式和一些简单套路。

新闻工作者也一样的,事先要有一些预判和套路,老胡的作品,我很少看,老胡的认识也一直在改变。

有一点就是老胡退休了,把老胡的经验整理一下。给新一辈新闻从业者还是有启发的。

快速写作的人学李白,不学孟郊贾岛,杜甫写的东西比较沉郁,爱反复修改,可老杜留下的作品比李白还要多700多首。

老杜写诗其实并不慢的。搞新闻的,肯定觉得《黄鹤楼》比《登高》更适合排唐诗第一。

新闻爱好者都坚守一个写作原则,就是写作风格以通俗易懂为主,写作套路以精简为上,写作语言口语化。

老胡也是按这个套路来写,老胡给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媒体写作,而其他人,就算有老胡的能力,都只能给小报纸,小媒体写作,这就是区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