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酮的功效与副作用是什么?
黄体酮的功效与副作用是什么?
在药店经常会有人来咨询说:在医院医生开了黄体酮,听说副作用很多,到底能不能吃?一般我都会建议最好遵医嘱服用。
黄体酮到底是个怎样的药?又有什么样的副作用?让患者有那么的犹豫,今天我给大家简单地聊一聊。
黄体酮又称孕酮,是卵巢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主要孕激素。黄体酮的主要用途为治疗由黄体酮缺乏所引起的机能障碍。
黄体酮的主要功效:01、保胎:
黄体酮可以保护女性的子宫内膜,在女性怀孕期间,可以给胎儿的早期生长及发育提供支持和保障,而且能够对子宫起到一定的镇定作用。
女性孕早期有些会出现腹痛、出血、先兆性流产、习惯性流产或者产检出孕激素水平低下,这时一般会建议口服黄体酮保胎治疗,然后定期复查。
02、调经:
女性黄体功能不足时,就容易月经异常,主要表现为月经间隔时间短、出血量少,月经推迟甚至闭经。
检查如果孕激素水平低,医生也会建议使用黄体酮。
有些月经推迟,好几个月都没来,年龄不到却闭经的,检查又没有器质性疾病的。医生也会使用黄体酮来催月经。但这类情况大部分情况都是有吃就有来,不吃就没来,很难用黄体酮使月经恢复到正常月经的。
对于痛经及经前期综合征等由黄体酮缺乏所引起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03、辅助避孕:
黄体酮在作为避孕药物时仅用于子宫内,可用于宫内节育器内帮助避孕。
黄体酮的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甚至腹泻、消化不良;
2、痤疮、黄褐斑;
3、液体潴留和水肿,体重增加;
4、神经系统:精神压抑、抑郁等;
5、头痛、头晕、乳房疼痛:因黄体酮可能引起的神经性血管扩张的原因;
6、女性性欲改变、月经紊乱、不规则出血或闭经;
7、肝、肾功能的损害。
8、长期应用可引起子宫内膜萎缩、月经量减少,并容易发生阴道真菌感染。
使用黄体酮的注意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肝、肾功能损坏者:肝功能损伤者不推荐使用,肾功能损伤者遵医嘱使用;
3、心功能不全者使用黄体酮应该严密监护,预防体液潴留;
4、不能与抗真菌类药物一起使用、抗真菌药物可能灭活黄体酮的活性;
5、与苯巴比妥一起使用时,会降低黄体酮的药效;
6、与醋酸乌利司他一起使用时,会降低相互的治疗作用;
7、黄体酮作为经阴道给药时,使用前后6小时不能使用其它阴道药物。
总结:黄体酮在临床中的运用非常广泛,为了保证使用的安全、有效,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黄体酮的功效与副作用是什么?
黄体酮的功效与副作用是什么?
黄体酮又叫孕酮,功效主要是治疗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子宫功能性出血、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闭经,副作用主要是头昏、头痛、恶心、抑郁、倦怠感、乳房胀痛等。
黄体酮口服还可用于治疗黄体酮不足所致疾患,如经前综合征、排卵停止所致月经紊乱、围绝经期激素替代疗法。黄体酮具有雌激素的一般作用,使用时还有一些其他副作用,比如突破性出血、阴道点状出血、体重增加或减少、过敏或不伴瘙痒的皮疹、宫颈鳞柱交界改变、宫颈分泌物形状改变、黑斑病、黄褐斑、阻塞性黄疸等。长期使用黄体酮可引起子宫内膜萎缩、月经量减少、肝功能异常,并且容易发生阴道真菌感染。每日用量过高时可能有嗜睡症状,减量可避免。如果出现严重副作用,及时就医治疗。
本内容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临床药学部 副主任药师 解皓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黄体酮的功效与副作用是什么?
黄体酮为从黄体分离出的天然孕激素,但在黄体中含量极低。黄体酮口服后经肠黏膜和肝脏灭活,迅速破坏,口服无效。微粒化黄体酮可口服,但生物利用度很低,仅2%。一般黄体酮需注射或阴道给药,其油剂肌内注射后吸收很快。代谢产物从尿中排泄,部分从胆汁排出,多种合成衍生物口服有效,亦有肌内注射起长效作用者。
黄体酮通过染色体的交互作用,增加RNA的合成,使增殖期子宫内膜变为分泌期。长期应用可抑制垂体前叶黄体生成素(LH)的释放,抑制排卵。长期大剂量应用使子宫内膜腺癌和乳腺癌组织萎缩坏死。孕激素有维持早孕蜕膜组织和抑制子宫肌肉收缩作用,故可以保胎。黄体酮可使宫颈黏液变稠,不利于精子穿透。
黄体酮可用于治疗由黄体酮缺乏引起的机能障碍、排卵机能障碍引起的月经失调、痛经及经前期综合征、出血(由纤维瘤等所致)、绝经前紊乱、绝经(用于补充雌激素治疗)。也有助于妊娠。
黄体酮常见不良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头痛、抑郁、头晕、潮热、焦虑、盗汗、攻击性、抽搐、人格解体、意识减退、定向障碍、构音障碍、感觉异常、镇静、昏迷、晕厥(伴或不伴低血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视力模糊、言语含糊、行走困难、意识丧失、眩晕、意识混乱、定向障碍、酒醉感和呼吸短促。
- 生殖系统:乳房胀痛、阴道分泌物增加、阴道干燥、乳腺癌。
- 骨骼:关节疼痛、胸痛、手脚肿胀。
- 心血管反应:高血压、低血压。
- 消化系统:腹胀、恶心、呕吐、腹泻、便秘。
- 泌尿系统:月经过多、月经紊乱。
- 皮肤:脱发、瘙痒、荨麻疹。
- 其他:步态异常、过敏反应、哮喘、血糖升高、面部水肿、感觉异常、肌肉痉挛、咽喉发紧、耳鸣、眩晕、体重减轻、体重过重、胎儿唇裂、腭裂。
- 泌尿生殖系统:子宫内膜癌、尿道下裂、子宫出血、卵巢囊肿、胎儿子宫内死亡、自然流产。
- 心血管:循环衰竭、心动过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包括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 胃肠道:急性胰腺炎、胆汁淤积、胆汁淤积性肝炎、吞咽困难、肝衰竭、肝坏死、肝炎、肝功能升高(包括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谷氨酰转氨酶升高)、黄疸、舌头肿胀。
- 眼睛:视力模糊、复视、视觉障碍。
- 中枢神经系统:自杀意念、极度眩晕、嗜睡。
- 其他:行走困难、呼吸困难、窒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