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被诊断肝癌,医生估计只有三到六个月时间,我现在很迷茫,该如何陪伴母亲?

碰到这样的事情,任何人刚开始都会有点懵。不懂如何是好?当年我母亲被确诊癌症晚期的时候,我有一个多星期都是懵的,真的跟行尸走肉一样,每天都在幻想这应该不是真的,医院可能是误诊。

两家医院的检查结果出来,得到一致结论后,我开始冷静下来!我得想我该如何陪伴我母亲的最后时刻。

当所有的检查报告出来,医生跟我讲,我母亲的状况随时都可以离开时,我就叫医生给我母亲输了一瓶白蛋白。当时太虚弱了,是为了保证能把她顺利带回家。

回到家后,不像别人说的要瞒住病情,都到了这个情况了,瞒了也没意义,趁她精神好的时候,直接告诉她病情。因为在医院没有接受治疗,她自己也肯定知道严重程度,直接告诉她,免得她心里一直在想。

然后剩下的就是陪伴了。我那时是真把工作放掉了,经常请假,老板也理解!有几点我觉得对病人挺有帮助的。

一,每天三餐煮饭前,就问她想吃什么,只要她说想吃的,问她喜欢怎么的做法,然后按她的做法去做。准备吃饭时,叫她出来跟大家一起吃,如果她觉得累不跟大家一起吃,就先给她吃,一定要看着鼓励她吃。因为到了晚期的病人胃口都不怎样,能吃一点是一点。

吃饭这点要特别有耐心,还要有一定的忍耐度。因为你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按她的想法精心准备的饭菜,到了吃饭的时候,她说不想吃了,或者说你弄得不好吃。

关于吃的方面,你还可以这样做,比如你特别想吃她做的某样东西,可以跟她提提叫她教你做,然后你就教她在旁边指导,每一步都询问她,让她感觉她还有被需求的时候。

二,没事就陪她八卦八卦:陪她晒太阳或者闲聊的时候,一定要把每天周围发生的事情跟她说说。因为她肯定很少出去接触别人吧,但她也想知道周边发生的事情。这就要靠你去跟她聊聊了。还可以跟她聊以前的事情,小时候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之类的。

能带她出去玩就尽量带她出去,也不要去什么旅游的地方。就带她去她平时生活经常去的地方,散散步什么的。像我母亲平时都在田里干活,我就经常带她去田间地头走走。

三,要给她找点事情做,在她生活还能自理,行动还比较方便时,可以给她找点活做做。我母亲回家调养一段时间后,有几个月精神变好了,可以自己出来走走,还能煮饭什么的时候。我们就经常拿花生出来给她剥,叫她每天剥一点,累了就停。那段时间她每天都会坚持剥个半个小时左右,虽然剥不了多少,但她还挺有成就感的,心理会想,我都病成这样的,还能帮家里做点事。

四,不管怎么样,都要给她弄点药吃,就当安慰剂。像我母亲回家后,我就给她吃了一种靶向药,告诉她有人吃了能好好一阵,每天鼓励她坚持吃,同时给她吃一些促进消化,补充营养的药品。这些药品不管有没有真的发生作用,只要她还能吃下就给她吃,人都有求生的欲望,只要吃了药,她心理就会暗示或者希望这个药品起作用有个心理支撑,这个对晚期病人非常重要。

五,少去医院。到了癌症晚期没有治疗直接回家的病人肯定不太爱去医院的。所以不是必要去的,少去。开药什么的就自己去开。我母亲回家后半年左右的时候,我去医院给她开止痛药,医生非常惊讶说,你都几个月了没来开止痛药了,都以为我母亲不在了。我告诉医生她现在还能吃一碗饭,生活还能勉强自理。医生就建议我带她去再做检查看看有什么变化没。回去我跟我母亲说,问她要不要去。她直接说不去,说去医院检查折腾人,又没意义。所以我母亲回家后,直到她走,一年半时间里,就因为胃胀难受去过一次医院。

说起怎么陪伴癌症晚期病人,真说不出什么条条框框来。就是感觉最重要的就是花时间陪着她。就跟带小孩一样,天天围着她转,唯一的不同就是我们是陪着她慢慢离去。

母亲被诊断肝癌,医生估计只有三到六个月时间,我现在很迷茫,该如何陪伴母亲?

讲一个真实的事,我的常州大叔叔,今年86岁了。去年秋天因为所谓的癌症被常州市人民医院打回了,回到常州乡下,已不省人事,大小便在床上,我们还以为过不了年了。谁知今年疫情过后去老家探望,大叔叔居然自己奇迹般地起来了,生活自理了,还会走出去转转倒拉圾什么,自己还冲奶粉等。感觉很奇怪,问大婶婶,大婶婶边哭边讲给我听,让我感动,是她全心全意的爱心与子女的关怀使大叔叔起死回生。刚开始从医院回来后人什么也不能吃,是大婶婶熬了米汤灌给他的,再到乡镇卫生院挂点白蛋白,想不到被医院判死刑的病人活了下来!让我感慨万千,所谓的病人一是被吓死的,二是被治死的(错误的治疗方法),而老人没被吓死(完全没有知觉),也没被治死,回家后反而活过来了,是爱心与关怀让他从死亡的线上挺过来,让他有了自我修复能力,他是有福气的老人!心态是多么的重要。中医认为心主神明,所有的脏腑都是归心管,我虽然不是中医大夫,但通过几年来自学中医,许多经典告诉我们,所谓的癌症肿瘤被西医讲的可怕是有问题的,只要有好的方法,无论是针灸还是草药,中医还是有办法的,病人及家属的心态决定一切,还有生活,工作习惯,包括衣食住行,等都与病人的恢复息息相关,这些都是缺一不可,并且也用不着化多少代价,一切都是因缘果报,这才是不变的!

母亲被诊断肝癌,医生估计只有三到六个月时间,我现在很迷茫,该如何陪伴母亲?

为医生,有诊治大量肝癌晚期病人的经验,为人子,经历过悲欢离合的故事。就这事,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你母亲诊断为肝癌,并且医生估计只有三到六个月的时间,从我多年从医经验判断,是肝癌晚期了。肝癌晚期的病人,想治好,是不可能的事了。但延长生命、减轻病人痛苦,还是完全有可能的。

如果我是你,我不会梦想老人有病能够治愈。我会对老人家采用肝癌介入治疗+射频消融+中药的治疗方法,这几种都是微创治疗,对老人家身体副作用不大,对延长老人生命、减轻病人痛苦,是有比较确切的疗效。在医保条件下,这种治病的花费,相信也是你完全能够承担的。

如果我是你,我不会选择肝癌靶向药物治疗,虽然价格非常贵的肝癌靶向治疗被一些医生推荐,但它远没有外界说的疗效有多好,我的不少同行使用这种药的疗效,相互沟通之下,结论就是:疗效还不尽人意,并且副作用还不少。因为我是农村苦人家出来的医生,昂贵而疗效有限的药物,我是不愿推荐给病人使用的。我还是喜欢使用一些临床验证疗效相对确切的方法,虽然不容易出现奇迹,但疗效相对是有保证的,并且,对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庭来说,也是完全能够承担的,较少出现人财两空的现象。

如果我是你,我不会盲目追求“高、太、上”而带老人家去省部大医院治病。因为到了肝癌晚期,就是省部级的大专家,他们也没好招。我会让老人家留在家乡的县医院治病,在这里,方便老人家随时得到亲朋好友的关心;在这里,我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照顾老人家,做到工作与家庭两不误;在这里,我不但可以享受到更高的医保报销;在这里,我接触的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熟悉的街坊医生,相信他们会比省部陌生的大专家更有时间服务好老人。

如果我是你,在老人家肝癌晚期这段时间,会好好地配合医生给老人家治病,我会和医生做朋友,一起共同努力让老人家在最后时刻,过得更好。因为肝癌晚期,各种不好的情况随时可能出现,病人有好转是奇迹,病人出问题是命。所以,即使在治病过程中,医务人员有什么不当的地方,我也不会去责怪他们,我相信他们心是好的,是人不是神。其实这种不久以前就发生我们家人身上。我的外母在家乡医院治疗期间也曾发生过严重的并发症,但我们没有任何责怪医务人员,而是积极面对,让老人转危为安。

如果我是你,如果兄弟姐妹多,就一起商量好给老人家好好治病。如果是独生子女,我就会听取母亲娘家人与自己叔伯的合理意见,再好好给老人家治病。

这就是我个人的肺腑之言,多年来,也得到了很多患者家属的认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母亲被诊断肝癌,医生估计只有三到六个月时间,我现在很迷茫,该如何陪伴母亲?

医生估计的时间还是比较准的,所以你要有思想准备了,光难过是没有用的,在母亲剩余的这段时间,尽一切能力让她老人家生活质量好一点,常陪在她身边,多尽尽孝,多准备些止痛药,以减轻疼痛,因为肝癌晚期比较疼痛的。提前1一2个月把老人的衣服墓地等安排好。

另外你也要想开些,老人家得了这病也是没有办法了,自己要保重身体,生活还得继续。

母亲被诊断肝癌,医生估计只有三到六个月时间,我现在很迷茫,该如何陪伴母亲?

好好珍惜这段时光,好好善待你的母亲!别等失去后来后悔!为你母亲祈祷!

母亲被诊断肝癌,医生估计只有三到六个月时间,我现在很迷茫,该如何陪伴母亲?

今天一月份,我老公被确诊肝癌晚期,只有三到六个月的生命。我想和你分享一下我们的求医过程。

当刚刚知道这个诊断结果时,说实话我是不愿意相信的。我老公今年才五十岁,正是一个男人年富力强的时候,平时生活也很注意,不抽烟不喝酒,怎么可能突然就不行了呢?

可是当我拿着检查资料到处咨询后,都得出来相差不大的结论。

治还是不治,要看你母亲的年龄和身体状况。

我们根据医生的建议,先做了三次介入。在确诊后的前六个月里,介入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不错,能正常生活。那个时候,我们也对治疗充满了信心。

今年7月份,我们当地医院极力建议我们做免疫+靶向,采用PD-1和阿帕替尼。由于他血小板低,我没有选择阿帕替尼,先试着做了两次PD-1。一开始还不错,他自己感觉也很不错。但是在准备做第三次时,出现了骨髓抑制,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都下降很快,还出现了腹水,病情加重了,没法继续做PD-1了。

九月份开始,开始了消化道出血。量不大,但反复出血好几次,无法进食,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十月份就去世了。

所以,大夫说3-6个月,应该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出的结论。如果身体状况允许,你们可以试着做介入看看。至于免疫+靶向,要看她的身体状况,因为免疫和靶向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她肝功还行,可以试试。如果现在肝功很差,就不要采用了。

医生的建议可以采纳,但是建议你多去几个医院问问看。

你母亲的时间不多了,最后的时光,让她正常生活最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