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被儿媳妇赶出门,为什么两万多女性都说婆婆罪有应得?

婆婆得了风湿病,儿媳妇把婆婆赶出了家门,两万多条女性评论都说婆婆恶有恶报。这样的儿媳妇都是坏人吗?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谢老师的邀请。清官难断家务事,没有实际了解情况也不能主观臆断说谁对谁错,婆婆如果罪有应得,应该报案公安机关,由法律制裁,媳妇的冤屈不是也可以伸张了吗?

我只是提个醒,不同意见勿喷。

婆婆被儿媳妇赶出门,为什么两万多女性都说婆婆罪有应得?

看到这条题目,我来说说一说:

这可不是什么故事,是我家邻居真人真是,

老太有七个儿子,她为了想要个姑娘,最终也沒随愿,生了七个儿子,因此失去了工作。她的大儿子年龄比我大许多。老太,领大自己生得,因为沒工作,再继续带孙子孙女。

那一年她三儿子在国外务工三年,他帮带着三儿子的孩子,白天黑夜跟着她吃睡,三儿媳妇每周来看一次,那年冬天的一天,她突然敲门来我家,开门的一瞬间,我感到很诧异,虽然楼上楼下住着,我从没和她有过往。立马想到是我楼上的东西掉到楼下影响她什么了。

我客气的请她屋里座,她还没落座就痛苦流涕,看到她流泪不止,很是可怜,她需要我帮她出个注意,说他三儿媳打她,掴她耳光,她人很瘦,白皙的脸面没有过多的肉,事情过去了三四天,脸上的手指印还没完全消失,依稀可见扇在脸上的手指印。

我问她,她儿媳打她的经过,事情是这样的,

周天儿媳来看她儿子,也就是老太领的这个孙子,孩子看到妈妈,对妈妈撒娇,正好孙子的耳朵长了冻疮,,妈妈问儿子,痛不痛,儿子回答妈妈痛,奶奶随手搏动了下孙子的耳朵,孙子喊叫痛,大声的哭起来,冷不防儿媳妇顺手給老太太一记耳光,她儿媳又大又壮,下手实在有点狠,三四天了手印还印在老太太脸上,老太太那是她三儿媳妇的对手。

老太对我说,要打电话招集儿子来给她出气,问我行不行,为了让老太消消气,我答应她去说说她儿媳妇,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她三儿子在国外。我劝他等三儿子回来后在招集弟兄说此事,为了不扩大事态,我只能这么说,我想到三年后儿子回来,老太太的气早該消了。

不过答应去說說她儿媳妇的事,我还是多管了闲事,她儿媳总算没和我杠上,事情就那样过去了。可是事后她三儿媳从那以后就再也不来了呢。一直等到她丈夫半年后回国一起才过来。

通过这件事,谁能说的清,是老婆婆的错还是儿媳妇的错?一边倒的事情还原真像才是正确的。如果做人没了良知,清官难断家务事,法律法规是让人维护的,遵守的,执行还得够条件方可实施。模棱两可的事,神仙都没办法。

2022.1.8.

婆婆被儿媳妇赶出门,为什么两万多女性都说婆婆罪有应得?

很难回答,不能不答。

婆媳是两代人,各有各的生活观念和人生态度,要想没有冲突和矛盾,似乎难以避免,要紧的是彼此都有包容之心,彼此都有无事不能沟通的气氛。

不能强求一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先人有些智慧,常在意会不可言传中,彼此多份理解多份尊重,是否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呢?

两代人最好不要同居一室,这似乎有些苛求,平淡如水的相处,反倒少了些许嗑碰,遇事或是节假日的欢喜,反而令人赏心悦目。

传统有陋习也有值得赞誉之处,要在二者间寻求平衡,恐怕背负传统要多于走出枷锁。

婆婆被儿媳妇赶出门,为什么两万多女性都说婆婆罪有应得?

咎由自取。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万事有因果。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婆婆被儿媳妇赶出门,为什么两万多女性都说婆婆罪有应得?

被儿媳赶出家门,只是风湿病吗?若只是这原因,为什么两万多媳妇都在骂婆婆?若只是这原因,这媳妇也真是可以了,那两万多媳妇呢?不会都是不孝媳吧。看来应有婆婆不慈的一面。有一点许要说清楚:慈与孝是不能划等号的。父母可以不慈,子女不可不孝。若说媳妇可以忤逆不孝,你自己问一问你的心,你嫂子、弟媳若对你爹娘侮辱打骂、呼来唤去、赶出家门任其流浪、冻饿生死不问。你心里是个什么滋味?是个什么感想?你会任由她们欺侮你的爹娘吗?你会认为她们的做法是对的吗?你虽不是他们生的,但你老公是他们生的,你是依托你老公在他们家存在的,你作为家庭主妇,替你老公对公婆行孝是份内之事。作为子女后辈,对老人尽孝是没条件可讲的,不是有财产可继承才尽孝,不是他们对你好才有初一十五式的尽孝,不是他们身体好才尽孝,也不是公婆欺负你你就不尽孝。尽孝,是对他们生养之恩的回报,是对他们帮子女成家立业成就梦想的回报,是对他们对子女百般呵护倾情一生的回报。这样说,好象与做媳归的无关,上面说了,媳妇是儿子的替身,是替儿子在尽孝,没有他的儿子,在他们家你是谁呀?

婆婆被儿媳妇赶出门,为什么两万多女性都说婆婆罪有应得?

什么是罪,如何评判,如何定罪,由谁来判,媳妇不是法官,她们的说法,做法,即使是两万多也并不是两亿多。不代表全体,也不代表是真理。所以媳妇说婆婆最有应得,很有可能是发泄私愤,过激行为,情绪失控的片面做法。媳妇最得当的办法,是该报案报案,该上法庭上法庭,而不是自己随意为之。做法外之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