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们的公务用车不能全部更换使用国产车?
首先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目前我国所有公务用车都必须是国产车。
早在2017年,《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个办法对机关事业单位采购汽车的类型、排量、价位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其中第十三条明确提到:
党政机关应当配备使用国产汽车,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按照规定逐步扩大新能源汽车配备比例。
在这个管理办法出台之后,从2018年开始,很多地方的党政机关在采购汽车的时候,基本上都只能采购国产车,而且价格基本上都是在45万以内,除非一些特殊用车。
但是在这大家必须弄清什么是国产车。
提到国产车,很多人简单地理解为就是由中国人自主设计、研发、生产的汽车,就是纯自主品牌汽车,比如比亚迪,吉利,奇瑞,东风,长安,长城这些。
但实际上所谓的国产车其实是在中国生产的汽车,它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自主品牌的汽车,另一种是合资车。
这些合资车包括广汽丰田,广汽本田,东风本田,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大众,长安马自达等等。
所以在2018年之后,虽然党政机关不能采用纯进口汽车了,但是我们仍然看到很多地方在采购汽车的时候有大量的合资车。
而且除了新能源汽车之外,目前各地在采购公务车的时候,实际上仍然以合资车为主。
看到这,估计很多人就纳闷了,为什么党政机关在采购汽车的时候不能采购纯自主品牌汽车呢?能不能把合资车排除在外?
其实把合资车排除在党政机关采购范围并不太现实,这里面有几点理由。
第一、有一些特殊用车,自主品牌没法满足用车需求。尽管国家鼓励政府在采购汽车的时候优先采购国产自主品牌汽车,但政府在采购汽车的时候,其实会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合适的车型,有一些特殊用车国产汽车其实并不能满足采购需求。
比如管理办法当中规定到,应急保障用车和其他按照规定配备的公务用车配备价格18万元以内、排气量1.8升(含)以下的轿车或者其他小型客车。确因情况特殊,可以适当配备价格25万元以内、排气量3.0升(含)以下的其他小型客车、中型客车或者价格45万元以内的大型客车。
按照这条规定,有些特殊用车对车辆的性能要求比较严,可能国产车没法满足需求,虽然最近几年国产车进步非常明显,但单纯从燃油车的角度来看,国产车跟合资车以及进口车仍然有一定的差距,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第二、合资车有很多供应链也是在中国生产。不管是自主品牌汽车还是合资车,其实都是在中国生产,大部分供应链都是由中国相关厂家提供。
比如目前很多合资品牌除了发动机、变速器等一些核心零部件之外,很多零部件都是采购国产零部件,合资品牌的发展对带动整个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发展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再说合资车并不是外资独资企业,实际上由中国相关企业跟外国品牌相互合作,国产汽车也占了相当大一部分股权,如果把合资车排除在政府采购之外,这意味着也是在拒绝部分中国企业参与政府采购。
如果直接把合资车排除在政府采购名单之外,这肯定会引起国内很多厂家的不满,也有违背市场的公平竞争。
所以综合各种因素之后,目前党政机关在采购汽车的时候,既可以采购自主品牌的汽车,也可以采购合资汽车,至于应该采购哪种类型汽车,各地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以及资金安排选择合适的品牌进行招标。
为何我们的公务用车不能全部更换使用国产车?
建议多读书多看报,不懂就去搜一搜
问:
为何我们的公务用车不能全部使用国产汽车?
在2022年看到这个问题实在是有些诧异,总有些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以自己的想法来揣测世界。公务用车已经在2017年下半年开始禁止采购外国品牌汽车,之后要增置的车辆必须全部都是自主品牌,而且要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包括军用车辆也早有相同的规定。
目前仍然有合资汽车作为公务用车使用,这是不能否认的客观事实,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些车还没有达到报废节点,现有车辆可以满足需求则不应再增置,公务汽车从选购、审批到使用需要一个很长的流程,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添加的。
公务汽车选择国产汽车的意义重大,因为能形成头部品牌效应。
美国的公务用车基本都是其自主品牌,比如出镜率最高的雪佛兰萨博班,福特的探险者或皮卡,道奇的轿车或者凯迪拉克的加长车;英国的公务用车以欧洲品牌为主,包括德国或法国车,但是外事接待用车总还是其本土高端品牌,比如劳斯莱斯、宾利或路虎;日本的公务汽车则是两田一产为主,韩国则为现代起亚。
为何公务汽车总要选择自己的品牌呢?因为绝大多数司机都不懂车,选车需要一个参考;而在各个文化体系里,人们对于政府、王族或贵族使用的一切都是会追捧的,庙堂文化一直是市井文化的潮流风向标。所以在选择汽车的时候也会参考政府用车,或诸如英国这种君主立宪制的王室用车的选项;哪个或哪些品牌能够服务于这些用户,这个品牌就一定会是个人用户市场里的潮流品牌。
所以即便BBA加上大众汽车有那么一系列的不足,但是初期起步是依托公务汽车市场,后期也能够在个人用户市场里风生水起。
为何初期要以这些合资汽车作为公务汽车的主要选项呢?
这可能是很多小粉红不能理解的,然而在改革开放初期不得不这么做;中国的汽车技术储备实际不错,但是却缺少市场化和供应链建设的经验;早期的一家车企想要造车,那是要连螺丝钉都自己造的……这么说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就是这么回事。结果造成了车辆的制造成本过高,打造的车辆无法打开市场。所以此时就需要引进一些先进经验来借鉴,但是西方国家的经验都是要花钱买的;而这些车企看中的不是短期的利益,而是潜力激活之后的中国汽车市场,最终只能以市场来换取经验。
给你三十年的汽车市场霸权,换来的是我强大的汽车工业体系。
以公务汽车为主体,养肥了这些外国汽车厂商;然而一旦到中国汽车工业体系足够完善,不再需要这些颐指气使的“教师爷”的时候,公务汽车就要选择中国汽车品牌了。2017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这一年开始,主流车、中端车、高端车陆续进入公务汽车市场,在军警用车领域也开始全面布局。
至此,全新的头部品牌将成为中国汽车品牌,不可一世的外国汽车品牌已经被拽下光环;于是近几年出现了国产车市占率的快速提升,并且成功打开了高端车市场,未来的年轻人不会再迷信外国车了,尤其是在西方国家文化入侵的丑陋行径被揭穿之后。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为何我们的公务用车不能全部更换使用国产车?
80年代,我国向日本,德国,法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发出邀请,
来我国建立合资汽车工厂。
当时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的车企都拒绝了
因为这些车企,对我国市场分析后,风险大,问题多,最终放弃。
只有德国的大众汽车集团,愿意花钱尝试,
我国为了留在大众汽车在我国发展,给大众汽车提供了很好的配套工程
给大众汽车提供了很好的服务,
最终大众汽车在我国发展顺利,
大量公务汽车都用上了大众汽车公司的车
大众汽车集团,除了大众品牌,还有奥迪,保时捷,宾利
后来,我国很多地方官员都用上了奥迪,作为官方用车
那个时候我国太落后,国产车品质太差
所以选择德国汽车是不得已的结果
看到大众汽车在我国发了财,日本汽车业蠢蠢欲动
也迅速做出了在我国设厂的决定。
所以我国汽车产业的成长期,德国,日本两国的获利最多。
直到最近十年,国产车的品质,才接近合资车了
我国也开始将新购置的公务车,选择为国产车型。
因为前期合资公务车,还有很多公务车里程不多,还未到报废时间
所以只能继续使用,直到报废为止。
未来,公务车还是会继续以国产车为主的。
为何我们的公务用车不能全部更换使用国产车?
国务院相关部门应该联合下文,所有公务用车全部使用国产品牌车辆。
国产车的品质已今时非同往昔,完全可以满足所有公务活动。但是现在满大街看到的都是合资品牌的公务车,其中还不乏高档车。
支持国产,支持民族产业,应该上行下效,做出榜样!
为何我们的公务用车不能全部更换使用国产车?
国家在5年前已经有规定了,之前由于汽车工业不发达,公务用车都是外采,现在自己的汽车工业蓬勃发展,当然要支持自己的汽车工业。汽车总体来说是个耐用品,之前采购的汽车还能继续使用,也没有到报废期,当然从节省的角度考虑,能用就继续用,用坏用烂为止,后期当然要用国产品牌
为何我们的公务用车不能全部更换使用国产车?
首先,从2017年开始,公务用车不断换成国产车。许多地方的公务用车已经开始使用国产车了,政府部门的车换成了国产红旗,高端大气上档次。部分警车换成了国产吉利、众泰、比亚迪等。
其次,有些公务车还没有达到报废的年限,不允许浪费,只能达到了报废条件,才可以新购入国产车。新采购的公务用车,全部都是国产车。既是对民族品牌的支持,也是一种骄傲。
最后,国产车现在性能不错,完全可以满足正常的公务用车。尤其是红旗汽车,国产车的骄傲,高端大气,不比合资品牌差。领导出行由奥迪车变成了红旗H5,做到表率作用。
公务用车,几年后,肯定全部都是国产车,这是民心所向,也是大势所趋。当然,也希望国产车能够再接再厉,为中国人造好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