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扣除五险一金后到手3500工资的人多不多?

在很多人看来,3500块钱的工资已经非常低了,比如在一二线城市,开3500块钱的工资你根本找不到工人,目前在东部一些发达城市,普普通通一线操作工都需要四五千块钱以上。

那从全国范围来看,扣除五险一金之后,拿到手3500块钱工资的人到底多不多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分析一下。

第一、如果一个人真的交五险一金,到手基本上都可以超过3500块钱。

在大家看来,五险一金是非常普遍的待遇,而且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企业招录工人必须缴纳五险。

但在现实当中,很多企业都通过各种方式来躲避缴纳保险,很多企业都只给员工发工资,并没有缴纳五险一金。

假如某一个企业老老实实按照法律的规定缴纳五险一金,这说明这个企业本身的待遇福利各方面比较好,工资待遇肯定不低。

对于这样的企业,我相信大多数工人工资都可以达到4500块钱以上,扣除五险一金之后拿到手3500块钱应该很正常。

第二、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达到3500块钱以下的绝对人数也很多。

过去几十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工资水平也大幅度提升,目前很多城市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都可以达到七八千块钱以上,个别城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甚至可以达到12000元以上。

比如下图是2021年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工资的分布情况。

从这个工资分布可以看出,202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达到106837元,平均月工资达到8903元。

但具体到不同行业上面工资会有很大的差距,其中平均工资最高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其年平均工资达到20.15万,平均月薪接近1.68万。

而平均工资最低的住宿和餐饮业,年平均工资也达到53631元,平均月工资也达到4469元。

按照这些城镇非私营单位工资的分布来看,扣除五险一金之后,大部分人平均拿到手的工资都可以达到3500块钱以上。

不过相比于城镇非私营单位而言,城镇私营单位的工资就相对比较低。

下图是2021年我国城镇私营单位分行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布情况。

2021城镇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只有62,884元 ,平均到每个月只有5240元。

这里面有很多行业的年平均工资都低于50000块钱,比如农林牧渔业年平均工资只有4142元,平均月薪只有3453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年平均工资只有43366元,平均月工资只有3613元。

对这些工资水平比较低的行业,扣除五险一金之后,拿到手的平均工资肯定低于3500块钱。

综合城镇非私营单位以及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来看,目前大多数行业扣除五险一金之后月薪基本上都能够达到3500元以上,我个人估计70%以上的城镇就业单位从业人员扣除五险一金之后拿到手的钱基本上都能够达到3500块钱以上。

第三、从全国范围来看,每个月拿到手的钱能够达到3500块钱以上的比例其实并不是特别高。

通过前面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对城镇职工而言,月平均工资达到3500块钱以上确实比较多,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从业人群,既有城镇非私营单位的,也有一些城镇私营单位的,还有一些个体户,还有广大的农村就业人员。

如果把群体扩大到全国范围,那全国真正拿到手的钱达到3500块钱以上人群其实比例并不会很高,我估计不会超过50%。

比如之前中金公司研究部曾经发布过一个中国收入分布结构图。

从这个图可以看出,目前中国收入低于3500块钱的人数比例大约是82%,相当于收入水平达到3500块钱以上的人群比例只有18%左右。

当然这个收入分布针对的是14亿人口,很多没有收入的人群也计算在内,如果只计算劳动力人口收入,月收入低于3500块钱的人数比例肯定要比82%低很多,但估计也不会比50%低太少。

所以从整体来说,虽然目前我国月薪达到3500块钱以上的人数非常多,但比例其实并不是很大。

在中国扣除五险一金后到手3500工资的人多不多?

这样的人挺多的。

大家好,我是社保专家思之想之,在中国,扣除五险一金后到手工资3500的人多不多呢?

我们可以来算一笔账,在五险一金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需要个人缴费,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个人不需要缴费,只需要单位缴费。

一般来说,养老保险缴费个人比例8%,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比例2%,失业保险个人缴费比例不超过0.5%,住房公积金缴费比例在5%到12%之间。

都按照顶格来缴费的话,养老保险8%,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0.5%,住房公积金12%,加起来一共是22.5%。

由此可以推算你的扣除五险一金前的工资为3500÷(1—22.5%)=4516元。

4516元是属于什么样的水平呢?我们来看一下目前的平均工资是多少钱。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82461元,每月6872元。

2018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9575元,每月4131元。

可见,4516元在非私营单位说达不到平均工资水平的,在私营单位则是超过了平均工资水平。

也就是说,在中国,扣除五险一金后到手收入3500元的大多数是属于私企、民企的职工。

公开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创造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可见,多数人的工资说比较时低于4516元的。

个税数据也可以佐证,个税起征点提高到每月5000元后,个税纳税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比例将由44%降至15%,而2017年全国就业人员7.76亿,城镇就业人员4.2亿,所以个税的纳税人约降至6369.3万人。如果再考虑到专项附加扣除的减税因素,纳税人数会进一步减少。

这就意味着,目前大约6000万人缴纳个税,就是工资超过5000元。其余90%多的人都是低于5000元的。

更多社保问题,关注思之想之。欢迎点赞留言。

在中国扣除五险一金后到手3500工资的人多不多?

作为银行的工作人员,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扣除五险一金后,到手还有3500块钱的工资。在中国,你已经超过80%以上的工薪阶层了。

3500元的工资,看起来似乎不多。但是把五险一金的福利加进去,就相当的丰厚了。

扣除五险一金后,到手3500元,税前待遇是多少?

公积金扣除的比例,一般都是在5%-12%之间。

然后社保扣除的比例是8%,医保扣除的比例是2%。

所以,你的税前工资很容易计算出来。

最低为:3500元÷(1 - 5%-8%-2%)

=4117元

最高为:3500元÷(1-12%-8%-2%)

=4487元

月薪工资在4117元-4487元,已经远远超过工薪阶层的平均工资水平了。我国2021年,人均年收入才3.2万。平均到每个月,也才2667元。

因此,能拿到4000以上的工资,那已经是至少超过80%以上的人了。

你除了到手的工资,五险一金的福利也很优越

1 . 公积金

我们假设你的公积金,是按照12%的最高比例缴纳的。那你的税前工资,就是4487元。

那你每个月的公积金扣除:

4487×12%=538元

那单位也要给你交12%的比例,也是538元。那一个月,你的公积金账户里面就有1076元。一年下来,就有12912元。

这个公积金账户里的钱,都是真金白银。如果你有购买的需求,那公积金贷款,利率非常的低,只有3.25%。商业贷款的利率,普遍都在5.0%以上。同样的贷款金额,你少还很多利息钱。

另外,如果你没有购房的需求,那可以直接提取出来。像我工作的城市,公积金提取几乎没有门槛,一年可以提取一次。

提取出来,就相当于每年的工资,多了12912元。

2 . 社保养老

如果以税前工资4487元计算,那社保每个月扣8%的比例,就是:

4487元×8%=359元

社保是个人承担8%,单位承担12%。你个人交359元,单位要给你交:

4487元×12%=538元

那你一个月社保的交费金额,就是897元。这个缴费金额,差不多就是社保60%的档次级别。

如果有30年以上的工龄,你退休以后的退休金,至少也是1500元起步。

另外,单位给你的福利还有:

医保,生病住院,可以大比例的报销开销。

工伤保险,因公受伤,可以获得大额赔偿金。

生育保险,生孩子可以报销60%以上的花费。

所以,你的到手工资看起来不多,只有3500元。但是其它的福利,已经非常的优越了。

为啥很多人喜欢进国企单位?就是五险一金的待遇好

很多人都喜欢进国企单位,难道就是看中了那到手两三千的工资?

肯定不是。

想进国企单位的人,都是明白人。他们看中的是国企缴纳的五险一金,那些都是真金白银的福利。

虽然你的到手工资只有3500元,但是含金量特别的高。如果和那些私企相比较,至少也是相当于月薪一万的水平。

所以,扣除五险一金后,到手工资3500元。看起来似乎不多,但是加上隐形福利,至少已经超过80%以上的工薪阶层了。

在中国扣除五险一金后到手3500工资的人多不多?

感谢邀请,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您好,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个退休金的社会平均工资大概是在2500元左右。也就意味着至少有一半的人群,至少有一半的退休人员,他的这个退休工资是不足2500元的。所以从退休金的这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实际上3500元算是一个高收入的待遇了。

那么实际上企业工作或者事业单位工作的一些人员五险一金,扣完之后到手3500元,实际上这也是一个比较少的数字。因为大家想想看现在的物价水平,房价水平等各类的水平还是相当高的,所以说每个月工资如果待遇只有3500的话,确实是不怎么高。

但毕竟工作是有高低之分的,待遇也是有差距的的,所以说工资收入有高有低,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当然3500元的一个标准人数多不多实际上。并没有做一个详细的统计,但是我个人认为3500元的工资人数绝对不会是少数。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在中国扣除五险一金后到手3500工资的人多不多?

一谈到大部分的月工资,别说扣除五险一金后到手3500元,就是没有五险一金拿3500元的人都有很多,甚至还有很多低于这个数!如果我们只看一二线城市,一个月3500元的工资地区有点低。但如果我们综合看全国各个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就能大概知道想要一个月扣完五险一金后还能拿到3500元,有多大的压力。实际上,能有五险一金,并且扣完后到手还有3500元,在一二线城市很多都高于这个数,这点工资也不算什么,但如果放在全国来看,可能还有点优越感!

扣完五险一金拿到3500元,月工资要达到多少?

假设社保五险个人承担总共10%,住房公积金个人承担5%,那么月工资至少要4100元。

这样每月扣的个人社保是369元,个人承担的住房公积金是205元,最终到手3526元。

什么情况才能拿到4100元?

这里要分几种情况,一种就是底薪+加班费的,一种是月薪制的。

一、如果是底薪+加班费的工资结构

特别是很多一线员工,大多是底薪+加班费,外加少量补助的工资结构。假如每天工作10小时,每周工作6天,要想一个月拿到4100元,那么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要达到2230元才可以,如果每月有300-500元的补贴,那也要最低工标准达到1730-1930元才可以。但这个工资是通过加班费支撑起来的,如果没有加班,那么也只能拿到2000多元。

二、如果是月薪制工资

这里只说普遍的一些最基础月薪制的岗位,比如文员、普通职员等等,工资大概是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2-3倍,比如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是2000元,那么办公室文员的工资从4000元-6000元不等。因此要想拿到4100元,就代表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要达到1800甚至2000元以上。

通过以上我们看出,要想确保扣完五险一金后拿到手3500元,那么就要拿到4100元的月应发工资,因此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要达到1800元-2200元之间。

对照全国最低工资标准,看多少超过上述标准?

通过看本文的两张图就可以看到,各个省份最低工资标准,第一档都有很多不足1800元,而第二档、第三档、第四档就有更多不足1800元的,而这些地方要想拿到4100元的应发工资,那么就要靠拼命的加班才能达到,而且还有很多公司没有给员工缴纳社保五险,更别说住房公积金了。

最关键的,以上说的只是公司、工厂,实际上还有清洁工、洗碗工、搬运工、门面店的店员等等,工资可能还会更低。

因此,如果在全国,有五险一金,且扣完五险一金后到手3500元的人可能还挺多的;如果在一二线城市,这种情况就比较少了!

在中国扣除五险一金后到手3500工资的人多不多?

中国扣除五险一金后到时候工资3500元的人真的不多,因为条件很苛刻。

第一,参加公积金的人数。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运行情况报告显示,2018年,住房公积金实缴单位291.59万个,实缴职工14436.41万人,全年住房公积金缴存额21054.65亿元。

第二,参加五险的人数。“五险”实际上包含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实际上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因此参加养老和医疗的人数普遍较高。

根据2018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的人数有3010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是1964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是23874万人。

根据2018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显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是3.17亿人,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是2.04亿人。

所以,2018年全国同时参加五险一金的人数至多有14436万人(公积金参保人数),由于有可能有交叉,实际五险一金覆盖人数不会超过1.44亿。

全国的劳动者人数有多少呢?2018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末全国就业人口77586万人,也就是说有五险一金的人不超过全部就业人员的18.6%。

人们的工资收入水平有多少呢?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8228元,人均工资性收入是15829元,这是按照13.95亿人口计算的。通常我们认为就业人口才能够挣工资,2018年全国人口的工资收入总额是22.08万亿元,具体到每个就业人员头上人均挣得的工资收入只有28460元,人均月工资收入只有2371元。

所以,大部分人的收入还是很低的。虽然说五险一金是好单位,但实际上也有大量的协管员、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工资收入很低,但只有五险一金的保障。我们单位绝大多数人员到手工资收入只有2400元到3500元之间。

如果说工资收入低于3500元的人只有有五险一金人数的一半,那么有五险一金、工资高于3500元的人数,顶多只有7218万人了,只有全部就业人口的9.3%。当然这是不分区域,可能在一二线城市这样的收入很低,但是在全国范围内还是足以骄傲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