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汽车客运为什么越来越惨淡了?还有可能再续辉煌吗?
以前的农村汽车客运确实比较火爆,比如我们家就住在农村,每次去县城的时候都是满满一车人,根本没有座位,只能站着。
而且中途这些客运车还会停下来要人,有时候挤得连站脚的地方都没有。
也正因为农村客运生意比较火爆,当时我们镇上有不少人开客运车都赚得盆满钵满,率先成为了盖洋楼的一批人。
但是最近几年,农村的客运生意明显没有以前好做了,甚至有好多司机都转行做其他事情,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觉得这里面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私家车越来越多了。放在十几年前,很多地方的农村根本没有几辆私家车,当时要是在农村有一部私家车,那是相当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但是最近10年时间,我国汽车产量非常大,汽车的价格越来越便宜,比如有一些低档车,只需要七八万块钱就可以买到了,首付也就一两万块钱左右就能拿到手。
而在汽车价格越来越便宜的同时,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却越来越高,很多地方的农民只要肯吃苦耐劳,夫妻俩一年赚个两三万块钱以上基本上没有问题,有些人能力比较强的一年甚至能够赚个10万块钱以上。
相当于一个农村家庭努力几年时间,其实就可以全款买一个比较便宜的汽车了,也正因为如此,这几年我国农村地区汽车普及率越来越高,再加上全国有一些农汽车下乡的补贴活动,所以大家买车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比如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我们村基本上没有什么私家车,我记得当时全村有一个人买了一个小汽车,当时全村人都羡慕不已。
但是最近两年时间,当我回老家的时候发现其实我们村很多家庭都已经买了汽车,基本上60%以上的家庭都有私家车。
虽然这里面大多都是一些相对比较便宜的国产车,但至少不用挤公交车了,大家去县城或者去比较远的地方,都是自己开车出行。
在农村私家车越来越多的背景下,现在大家坐公交的频率越来越低,除了那些没有驾驶证的小孩以其一些老人会做客运车之外,家里有车的人基本上都不会去坐客运车的。
第二、农村人口的流出。过去十几年,我国的人口流动规律非常明显,那就是从小地方流向大地方,从农村流向城市。
尤其是中西部一些农村地区人口流出更非常明显,不论是上学的还是外出打工的,很多劳动力长期都是在城市里面打拼,平时农村里面留守的基本上都是老人以及儿童。
比如我们村20岁到5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人一般都会在外面,只有到春节了,大家才会回到老家。
也正因为农村人口大量流出,所以平时农村的人比较少,对客运的需求量也比较少,所以很多汽车客运生意越来越简单,没有什么大惊小怪。
第三、农村公交越来越完善。以前农村客运汽车之所以比较火热,是因为当时没有什么公交系统,比如我们镇都没有公交,当时都是一些私人自己买一个小的中巴车或者面包车拉客。
但是十几年前,我们那地方已经开始对农村的农村客运进行整合,从镇上到县城的公交路线基本上都是由县里面的公交公司统一运营,在公交公司接手之后投入的车辆明显变多了,而且汽车载客量也变多了。
相比于私人运营的客运而言,公交车的价格比较便宜,比如以前我们从镇上到县城需要7块钱,春运的时候甚至可以涨到七八块钱,但是在公交公司负责运营之后,价格直接降到5块钱。
再加上县里面对私人运营汽车抓得比较严,所以最近几年已经没有什么人从事私人拉客活动了,很多人都开始转业,有的加入公交公司成为司机,有的开始跑长途。
综合各种因素之后,现在农村客运汽车生意越来越不好做,没有什么大惊小怪,其中这种现象不只是农村存在,城市也存在。
比如十几年前来深圳打工的人非常多,当时深圳的高铁也没有那么发达,所以汽车客运服务基本能够满客。
但是现在随着高铁的开通,再加上私家车越来越多,汽车客运的生意也越来越惨淡,目前深圳很多客运站平时都没有什么旅客。
农村汽车客运为什么越来越惨淡了?还有可能再续辉煌吗?
看到这个话题,我感到心情很沉重,因为我从事了大半辈子农村客运这个行业。在90年代,我出社会谋生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农村客运班车的司机。后来我又自己买车当了个体经营的老板,然后又参与成立运输公司,成为股东。
坦白说,我挺热爱这个行业,因为我的青春,都洒在这个行业里了。这个行业也曾经辉煌过,在大部分普通人去珠三角打工,一个月工资只有1000多块钱的时候,一辆农村客运班车一年能创造20万的利润,真的不难。但是如果你问我,今时今日,农村客运还有没有可能再续辉煌。我可以给你一个答案,绝无可能。虽然我现在手里还有着些许农村客运班车的股份,但不是因为我对这个行业还抱有希望,而是根本卖不掉,没人接盘。
而我认定农村客运不可能再续辉煌的原因有很多,有外部原因,客观原因,但又不仅仅只是外部原因。这个行业的内部也是有很大的问题。如果你有时间,也有兴趣听,我可以慢慢和你解释。
首先说说农村客运班车内部的原因农村客运班车,有两种运营模式,
1个体经营
从前的客运班车,就是90年代的时候,都是个体经营的。就是自己想办法弄个线路营运牌,然后买车,就可以开始营运。有些是雇个司机开车,自己收钱。有些是夫妻档,老公开车,老婆收钱。但是不管你怎么做,每辆车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亏盈自负。
这样的做法表面上好像没什么问题,但是时间久了,还是出现问题,而且是大问题。因为一条线路,可不仅仅只有一辆车在跑呀。可能有十几辆,甚至几十辆。每个人每天赚的钱也是不一样的,今天运气好,发车总赶上客流高峰时间,自然赚得盆满钵满。运气不好,总是被上一辆把客人捡跑了,自己只能在后面跟着吃灰,自然不爽。
而且有些人呢,自己的财力比较雄厚,一个人就有3,4辆车。或者他们的团体比较大,比如说,好几个老乡,同学,亲戚,都是跑这条线路的。就开始膨胀了,如果他们的运气不好,就会认为是别人抢了他们的客,会很生气。甚至会觉得,既然我们团体最大,为什么不干脆直接垄断这条线路?
尤其是那个年代的治安,不是那么好的,人们的法律意识也不是那么强。不像现在,你打我两耳光,我去医院一验伤,鉴定了个轻伤出来,你就准备蹲监狱吧。那个年代,治安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很多时候被打了,也只能自认倒霉。
所以就发生了很多打架,甚至砸车事件。事情发生得多了呢,对大家都没好处。毕竟打架也需要钱,尤其是打得严重了,往往需要很多钱善后。关键是当地的管理者也不愿意看见这样的事情发生呀,影响太恶劣了。
2公司模式
最后,经过不断的谈判,商议,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整条线路的客运班车,合伙成立一个运输公司。大家按照车辆数量来领取相应的股份,比如说我有3辆车,那么我就有3股。从此以后再也不能说哪辆车是谁的了,都是公司的,不过股份是自己的,可以自由买卖。你想当司机,公司优先安排,不想当,就去干别的事,每年按照手中所持的股份来分红。
这样其实是有好处的,因为大家再也不用内斗内卷了,而且公司实力雄厚,资金充足,要办什么事,也方便,比从前单打独斗的要强。
弊端当然,这个成立公司也不是强制要求的,都是各线路的营运者自己谈,有人领头,大家谈得来,就合作成立公司。谈不来,就继续各做各的,个体经营呗。这两种模式各有什么弊端呢?
先说说个体经营的弊端
个体经营者,在市场浪潮中就犹如一叶孤舟,因为他们要钱没钱,要势没势,办不成任何事,甚至连自己能不能安身立命都难以保证。我所在的公司就曾经发生过一件这样的事故,司机失误导致发生车祸,事故的医药费+理赔金,大大超出车险范围。
也幸亏我们是公司化经营,公司账户里有资金,就算没有,也可以想办法筹措,大不了公司这一两年不分红呗。假设这个事故是发生在个体经营者身上,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轻则倾家荡产,重则,就难说了。
所以,农村客运的个体经营者,在市场浪潮面前,是没有任何能力反抗,或者做一些事来改变被动局面的,只能被推着走,哪天被推到死角了,就垮掉呗。
公司的弊端呢?
公司化经营的农村客运班车,其实还真有能力做点事,毕竟公司有资产,有人脉,甚至说有智慧。毕竟3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嘛。这些年来,还真有不少股东提过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凭公司的能力是做得到的。虽然不能逆转时代的浪潮,再续辉煌。但是让公司过得更加稳健些,滋润些,还是可以的。
可惜的是,没有一件事能办得成。无论是好的建议,还是不好的建议,反正从来没有一件事是办得成的。因为股权太分散了,有好几十股,单个个人来说,有3,4股就已经算大股东了,没人可以取得绝对话语权。都是分为一个个小团体,有的是老乡,有的是同学,有的是亲戚,或者朋友。他们当中有不少人还相互敌视,恩怨甚至能追溯到十几年前。
每次公司召开股东会,那就是大型吵架现场,对于别人提出的建议,很多时候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当然,如果要掏钱,或者少分红,那更加会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说到激动的时候,甚至矿泉水瓶子,鞋子,满天飞。就跟美国参议院开会似的,打作一团,乱成一锅粥。
公司虽然有钱,有人脉,甚至不缺乏有能力的人,但是根本就是一盘散沙,无法集中力量来做事。本身现在的外部压力就很大,市场趋势就是农村客运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大家团结一致,群策群力,或许还能过多两年好日子,但现在的实际情况就是这样,什么都做不成,别说再续辉煌,哪天倒闭都是说不准的事。
外部原因来自外部的压力就大了,甚至可以说大势所趋就是农村客运班车的市场只能被压缩,甚至直接被淘汰掉。
1网约车蚕食市场份额,主要以顺风车为主,这个量是相当巨大的,毕竟别说专职跑营运的,就连很多私家车主,为了赚点油钱,都会注册个顺风车的APP,看出入的时候能不能捡两个客帮补一下。
2黑车(非法营运),大多是当地人(本镇),服务好,甚至和乘客相互间还认识,或者扯得上关系。一个电话甚至可以直接开车到乘客家门口等乘客上车,上车后也是直接送乘客到目的地,价钱还不贵,因为大多也是拼车的。
无论网约车,还是黑车,他们的便捷性都是客运班车无法比拟的,毕竟客运班车走的是固定线路,乘客下车后还得走一段,甚至还得坐个摩的才能到达目的地。
3公交车的发展,现在我们县城周边的乡镇,全部都通公交车了,这就意味着,本来跑这些线路的农村客运班车全部玩完。毕竟你和公交车也是没法比的。同样的路程,农村客运班车要7.8块钱,公交车只需要2-3元,如果你是乘客,你怎么选?
据我所知,公交车还要大力发展,再过几年,估计除了最边上那些乡镇以外,大部分乡镇都会通公交车的。这是城市化的发展,对老百姓来说也是好事,没什么好抱怨的。
4私家车普及,坦白说,我早就不参与客运公司的事了,甚至连开股东会我都懒得去开,虽然我还有股份。我早就专职从事二手车生意,这些年来,我也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我和我同行的客户,农村人是比城里人多的。当然,你可以认为农村人没有城市人富裕,所以买二手车的多。但不管怎么说,现实就是,现在很多农村家庭都有私家车。
有私家车来,往来还需要坐客运班车吗?几乎不可能。
总结实际情况就是这样,作为农村客运的经营者,没能力做些改变,来改善自身的不利环境。甚至就连提升服务标准这样的事情都难以做到,要花钱,那更加是万万不可能,只能坐着等哪天做不下去了,就散伙呗。
外部环境呢,对农村客运班车来说并不友好,甚至说是非常严峻。网约车,黑车,野蛮生长,公共交通大力发展,私家车的增长,每一样都是在蚕食农村客运班车的市场份额。你让农村客运怎么能不惨淡,又怎么可能还可以再续辉煌?
当然,也可以认为,农村客运班车即将结束自己的使命了。它曾经为农村的交通出行,做出过很大贡献,但这些都是过去了。
农村汽车客运为什么越来越惨淡了?还有可能再续辉煌吗?
上周末,我因为有事需要回趟农村老家,又因为我家爱车开去4S店做保养了,无奈只能搭乘农村客运班车。
其实,怎么说呢,我已经很少搭乘农村班车回家了,上次搭乘农村客运班车还是去年下半年。
想不到,上周末又体会了一趟农村客运班车之行。
在这里说明一下,我们市离我农村老家有接近50多公里,都是弯弯曲曲的山路,但路况不错,是柏油路,所以整趟跑下来,车票在22元。
那天,我早早地在网上订了车票,不紧不慢的往汽车站走。
这是我们市的客运站
等我赶到汽车站,发现诺大的站内大厅,稀稀拉拉只有几位乘客在窗口买票。(售票员比顾客还多)
然后,我去自动售票机,拿出身份证刷卡取票,过安检,进入候车大厅。
进了候车大厅一样的场景,稀稀拉拉没得几个乘客,正百无聊赖的坐在座位上发呆。
等了一会,看了手上的车票,时间快到了,于是赶忙去检票口检票上车。
可当我检完票,上了车时,才发现这趟农村客运班车是36座的,居然一个人都没上。
我当时还以为是不是错觉了,怀疑乘坐这趟班车的人还没来。
于是,我找到座位,安顿好,就开始打发时间玩手机。
可是,时间都过去半个小时了,居然在这期间也陆续只有两、三个人上来,而且上来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头。
眼看着发车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现在连司机都找不到,我当时心情真的是郁闷至极,心里想,当初还不如直接找个私家车回家算了,方便,快捷。
等时间再次过了十几分钟,司机也不知道哪里冒出来了,瞟了眼车里稀稀拉拉的四、五个人,默不作声,下车。
隔了一会,司机又回来让我们用手机扫码登记,期间又陆续上来了两个,然后等搞定这一切,已经离发车规定时间过去了四十分钟了。
然后,司机就开始发车出站了。
我当时想,这一趟下来,车里只有七个人,按每个人22元的票价,空位就有29个,跑一趟不亏才怪。
难怪人家司机没心情,无精打采的,这生意还怎么做啊?难啊!!!
期间,这趟班车在路上也没捡到几个乘客,算下来,估计连成本都挣不够。
跑一趟亏本,不跑一趟,更亏。
等我办完事,隔了一天,再次乘坐这趟班车,还是同样的情况,乘客只有七、八个,诺大的班车上,空位随处可见。
但班车都是按点发车,不发不行(有排班的)司机也只能期待在其他地方站点拉几个临时乘客凑合了。
四川农村客运一角
说真的,现在的农村客运班车生意真的是“水深火热”,用“惨淡”可以描述,这跟十几年前真的是天差地别。
以前的农村客运班车,生意那真的是火爆的不行,趟趟爆满,司机也牛逼哄哄的,想上车,还得看他的心情。
那时候跑农村客运的真的是挣的盆满钵满。
我有一个亲戚是跑农村客运的,那时候贷款二十多万买了一辆农村客运车,几年就回本了,还在县城买了房,买了车。
后来,大环境不同了,他就卖了车,自己跑去成都享福去了。
现在呢,跑农村客运的,都是亏本买卖。如果不是政府兜底补贴,都没人愿意跑农村客运了。
说真的,为什么现在农村客运生意越来越惨淡了?
其实,我觉得原因有下面三项:
一:农村的人口少了,空心化严重,坐班车的人自然少了。
以前农村客运班车生意好,是因为农村人口基数大,人口流动频繁。(上学,出门打工,外出做生意…)
现在呢,你去农村走一趟,现在还在农村待的人不是些老头,就是老太太,年轻人都跑去城里打工了。
像我们四川农村,人员外出务工的很多。平常,乡镇赶集都不会有太多人。老家山沟里,都没几户人家。
我们四川农村
加上这两年疫情的影响,改变了好多人的出行想法,人员流动减少了。
所以,自然很少有人坐农村客运班车了,出行次数有限,生意自然惨淡了。
二:现在交通发达,网络多元化,人们的出行方式更有选择性了。
以前的农村客运班车,脏、乱、差,服务质量差,路上随意塞人,抽烟的,大声喧哗的,所以给人很不好的印象。
以前没得选,所以只能坐班车出行。
现在,网约车,私家车,出租车,顺风车黑车,都可以跑农村了,而且时间自由,服务态度也好,所以人们更愿意选择这类交通方式出行。
这么一来,自然挤压了农村客运班车的生存空间了,生意自然惨淡了。
三:现在的农村客运班车还秉承着以前的老思路,老传统,按部就班,注定会被时代淘汰。
说真的,现在的农村客运班车真的是不敢坐,票价贵,司机想挣钱,不停路边喊客,磨磨唧唧,走走停停,服务态度也不好,安全体验也差。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就不愿意搭乘农村客运班车了,生意自然惨淡下去了。
说真的,农村客运班线从现实情况来看,是不可能再发展和生存下去,也不可能再续辉煌。
有句话说的好: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长盛不哀的行业。
农村客运班车是一段历史的记载,农村客运班车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虽然我们不愿意承认,但这毕竟是事实。
私家车的普及,网约车和黑车的泛滥,公交车的通行,都给农村客运班线毁灭性打击,也许要不到几年,农村客运班线只是活在很多人的回忆当中了。
但是,万事也没有绝对一说,如果想要拯救农村客运班车这个“夕阳”产业,那么必须做到:
一:农村客运如果想生存下来只能是城乡公交一体化才能解决。
最好是农村客运班车规模化运营,做到小型化,规范性运营。不能存在以前那种各自为政的年代,容易出矛盾,扯皮。
二:有政策扶持,政府补贴。
三: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村客运班车的服务质量。
四:健全客运网络。
现在不是大数据时代了吗,所以要想农村客运班车焕发青春,必须要借助网络信息,找到乘客的切合点与满足度。
说真的,农村客运班车承载着我们70后,80后,甚至90后几代人的梦,如果这个梦,真因时代的发展被淘汰,总觉得多少有点遗憾吧。
看完这篇文章,你会农村客运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送心]
农村汽车客运为什么越来越惨淡了?还有可能再续辉煌吗?
曾经人潮拥挤的汽车客运,已经越来越惨淡。很多个体经营的车辆进退两难。我从票价2元坐到如今的8元,30多年的感受非常深刻。现如今!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并不是偶然,背后的原因很现实。
在那些交通设施不完善,交通工具单一的年代,客运汽车承载了太多人的梦想,也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农村客运汽车为什么越来越惨淡了,30多年来坐过上百次班车,直到现在回老家也会坐客运汽车的我,说说自己的看法。
内部竞争压力大,客运汽车的数量增加最早的时候,农村出行坐车,基本上是客运汽车,我记得2000年左右的时候,村里通往县城的班车只有5趟车运行,通往我们市区的只有三趟。
每次去县城,等车都需要很长时间,去市区就更不用说了。每次回家的时候,汽车座位都非常的紧张,经常是在车上没有座位,一路是站着、挤着回去的。
但是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以及农村的发展,客运汽车的数量变多了,原来的5趟车,变成了8趟车,直到后来除客运班车,又多了一个专线车(类似于一个大的面包车)。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客运汽车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流动的人没有增多,只能是供大于求,坐车的人开始分流。原来5趟车的人分摊给了8趟车、十几趟车。每趟车,每天乘客的数量不断减少,收入也就不断地减少。
农村的客运汽车不仅是一个交通工具,它也是很多人回家的路,那时候泥泞、颠簸的路面,承载了太多的思念和美好的记忆。
私家车越来越多,一部分非正规运行车辆 (黑车)的影响,这个影响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不得不说,现在农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最早时期,农村的代步工具是自行车,后来是摩托车。再到现在很多家庭都有私家车,有的家庭还不止一辆。
一方面私家车变多了,很多人出行就不会再乘坐客运汽车。开自己的车。时间更容易把握,不用等车,更不用着急走,着急回去。确实更方便一些。这样一来,乘坐客运汽车的人数就减少了很多。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我自己的亲人,我表哥是15年买的车,我弟是17年买的车,自从有了车。他们在县城内出行,基本上都是自己开车,一个家庭算上4个人,100个家庭就是400人。对于客运汽车来说,这可能是两三天前,所有乘客加起来的数量。
另一方面就是一部分非正规运营车辆 (黑车)偷偷拉客,这已经不是什么神神秘秘的事情,估计很多地方都有。私家车拉客现在特别多。之所以很多人乘坐非正规的黑车出行。
一个原因是能车接车送,直接送到家门口,比如我去县城,他可以直接去我家门口接我,回来的时候也可以送到我家门口。客运汽车都是走大马路的,一般不会去家门口接人。
另一个原因是黑车的运行时间,像我们那里的大巴,县城内7点就没有车在运行了,到市里的5点多就没有了,因为有山路,晚上也确实危险。而黑车从早晨三四点,晚上10点左右都有车。
但是黑车有很多的不安全因素,我是自己坐过几回,若是客运汽车有晚上的车次,我是绝对不会选择坐黑车的。在此我说说坐非正规黑车的感受。
1、经常等车等一两个小时,因为非正规黑车是自己建立客户群,自己找客源,东边一个人,西边一个人,大家都是拼车。有时候说好6点出发,结果真正开始出发到了八九点。对于赶时间的人来说,特别耽误办事。
2、有的黑车真的是为了钱不顾乘客的安全,超载拉人。我遇到过两次超载的时候。都是5座车,结果拉了6个人,第一次是拉了5个男的,我们几个都是微胖型,三个多小时车程,我们5个乘客挤得太难受了,而且一路担心安全。
第二次也是5座车。结果拉了5个乘客,连同司机6个人,而且是晚上10点才从西安出发回老家的,有一段路程是山路非常危险。
当时坐车到一个县城的时候,有一个男孩子实在忍受不了,就下车到这个县城休息,决定第二天回去。车上就剩我和两个大姐一个大叔。走到那段山路的时候,全是雾,看不见路,司机开车的速度比走路速度还慢,车上的人都非常的担心,一个劲地提醒司机注意安全。三个小时的车程我们走了5个小时。
现在跑黑车的人也特别多,这一部分原因影响了客运汽车的生意。抢走了一部分坐车的人。
农村流动的人口数量减少以前农村外出就业的人特别少,大部分人都是在家种地,靠农业为生。但是从2001以后,外出务工的人慢慢开始增加了,特别是到了06年以后,这个数量越来越多。
即使一些年龄偏大的,50岁左右的人也开始外出找工作,大部分年轻人都是选择进入工厂。依然在农村生活的人越来越少,像我这样同龄的人,几乎都在外面,留守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
这样的现状就是坐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老人和小孩出行的次数相对是比较少的。两重压力,目前的现状就是客运汽车的数量依然很多,但是农村流动的人数在减少。所以客运汽车的经营现状是不容乐观的。
农村的交通越来越发达,出行的交通工具增加了高铁和火车站点。不得不说,我们国家发展得越来越好,农村这几年的变化很大,肉眼可见的就是村子里原来的泥土路,全部变成了水泥路,不再是一场雨以后,路面泥泞不堪,出行困难。
前两年高速路口都快修到家门口了,大大减少了出行的时间,原来4个小时到家,现在2个小时就可以。而且高铁、火车的更广泛普及。
我记得我们老家通高铁是在19年底的时候,自从高铁开通,原来坐客运汽车4个小时到西安,现在坐高铁只需要90分钟的时间,而且票价和客运汽车差不多。
高铁从城市到农村的不断普及,火车和高铁的站点增多,让很多人选择了更快速的交通工具,高铁的分流也是很多的。毕竟在同等价位下,很多人都会选择更快速的出行方式。
以上四点原因的分析,是我个人真实体验和感受,从小在农村长大,坐了太多次的客运汽车,见证了客运汽车从人潮拥挤到如今乘客寥寥无几。经营困难。有行业内部竞争的原因,也有来自外部的时代发展因素。
黑车可控制,但这个方式,不能完全解决客运汽车目前面临的困境。很多客运汽车都是私人经营的,夫妻档开车的多,个别是雇的司机,夫妻双方中的一个人跟车。除了黑车其他的因素也是一种冲击。
时代的发展必然会让一部分行业受到影响,就像现在很多公司开始让人工智能代替人来工作,一部分人就要面临另谋出路。
国家为人民谋福利,修路,修高速等等。让农村的交通越来越发达、便利,这一部分对于客运汽车生意的影响不可避免。
农村客运汽车的现状还有可能再续辉煌吗?我个人的看法是,再续辉煌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农村的流动人数在减少,大部分农村的年轻人都在城里工作,很长时间内,农村的就业环境还不能达到城市的标准。所以这个问题短时间解决不了。
同时道路建设是利国利民的,高铁逐渐大面积的普及,扩展至农村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更多交通工具的选择带给客运汽车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这一部分客源分流难以改变。
最后一点就是非正规黑车带走了一部分客人,如果这一点能解决,可以缓解一些困难,但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如果没有黑车,加上客运汽车能多一些路线,和停车的点,我想应该会好一些。
想要改变现状,只能是控制黑车的运行,同时减少内部竞争,毕竟客流量是有限的,但客运车辆的数量不会减少,这个市场就会一直供大于求,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难以维持。
我叔叔的一个朋友是开客运汽车的,有几次他叫叔叔帮忙跟车,我是从侧面了解到,他的经营状况确实不太好。目前来讲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我从小坐班车,20岁以前都没有出过市区的我,对班车记忆犹新。现在的日子,有时候回老家也会坐班车。但每次坐都是感觉人越来越少了。
通过这个问题和现状我的认识是这样的。时代一直进步,在发展,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一定有一不部分人和一些行业跟不上前进的步伐。最后慢慢面临一些困境,不是止步不前,就是被淘汰。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想被淘汰,就必须要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一定要观察市场的变化。
学习是进步的最好方法,对于新事物不应该完全排斥,而是要深入了解、研究。如果从思想上,意识上还是陈旧的观念,想要发展很困难。时代的发展不会等待任何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保持专注,增加自己的见识,扩大自己的认知。
结语:
我想说,客运汽车很多是个体经营,是盈利模式的。所以有生意好的时候,就会有生意不好的时候。我能想像到客运汽车的难处,希望曾经的记忆能再次出现,也祝这个行业恢复往日的盛景。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农村汽车客运为什么越来越惨淡了?还有可能再续辉煌吗?
公交车为什么能撑下来,因为有人兜底,有补贴。能做到几分钟发一趟,还能做到早班不推迟,末班不提前。
私人的农村汽车客运,对外发布的首班车6:00,但是人家敢8点发第一班,乘客还不能问,问了就是你可以投诉去,脾气比你还大;
遇到稍微堵车的情况,我就绕着走,通知都不带发的,才不管你被绕过的车站有没有人需要坐车;
遇到车站,完全是看司乘人员心情,高兴了就停,不高兴了都不带减速的,直接飞驰而过,直到车上有人质疑为什么到站没停,需要下车的时候,司机才骂骂咧咧地一脚刹车;
公交车作为民生工程,现在几乎村村通公交,能准时准点发车,村民们也好做出门计划,不论换谁选,都会选公交车,而不会选农村客运;
现在汽车也逐渐普及了,经常外出的基本上都是年轻人,而开车已经成为了首选交通工具,至少也是电动车,摩托车。剩下的那一部分人,有些常年累月都不出村的,乘客少了,作为需要盈利的农村客运,肯定不愿意啊,谁会做赔本买卖。我不开这条线行了吧,司机工资省了,车子也不烧油烧气了。
农村汽车客运为什么越来越惨淡了?还有可能再续辉煌吗?
由于现在农村私家车慢慢的普及,所以客运生意会越来越惨淡,甚至有的乡镇已经被上级市区公交线路代替,所以农村之前线路客运慢慢消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