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一定要申报吗?不申报有什么影响?

2021年的个税申报3月31日结束。看见朋友圈、头条很多朋友都已经申报了,而且很多都退税了。可是也有一些朋友还要补交。我想问补交的话能不能不申报,如果不申报会有什么影响?

目前我国没有哪条法律或者政策明确规定居民必须进行年度汇算的,至于要不要申报个税,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

是否办理年度汇算申请退税是纳税人的权利,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但假如大家符合个税纳税条件,却不如实申报,可能会面临一些不利后果。

我们先来看一下哪些人需要申报个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应当依法办理纳税申报:

(一)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二)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三)取得应税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

(四)取得境外所得;

(五)因移居境外注销中国户籍;

(六)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

(七)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如果符合以上几种条件当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应该自觉申报个税

当然如果大家的收入比较少,比如平均每个月收入都低于5000块钱,根本达不到个税缴纳的标准,那不申报综合汇算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涉及有关政策问题的公告》(2019年第94号)有关规定,纳税人已依法预缴个人所得税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无需办理年度汇算:

1、年度汇算需补税,但综合所得收入全年不超过12万元的;

2、年度汇算需补税金额不超过400元的;

3、已预缴税额与年度应纳税额一致或者不申请退税的。

如果大家符合以上三种条件当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就不需要申报个税。

简单来说,大家平时已经缴纳个税了,或者没有缴纳个税,但年度综合所得汇算之后实际上不需要补税,那可以不申报。

但是假如大家平时已经缴纳了个税,而且符合退税的标准,如果大家不进行年度汇算,那税务部门也不会给主动给你办理退税。

比如一个人平时每个月都扣个税,一年由单位代缴的个税达到1万块钱,但是按照他实际收入情况,在进行年度综合汇算的时候,他实际应该缴纳的个税只有5000块钱,这意味着他有5000块钱的税可以退。

如果这个人他没有选择报税,那税务部门是不会主动把这5000块钱退回来的。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大家需要补交个税,但没有及时申报,就会面临很多不利影响。

假如大家平时收入比较高,但是单位申报的个税比较少,这时候就有可能需要补交个税;还有一种情况是大家有一些著作权或者版权收入,但对方没有申报个税的,这时候也有可能需要补交个税。

至于是否应该补交个税,大家在进行年度汇算的时候,会明明白白地列出来。

如果大家需要补交个税,但是没有主动报税,在年度综合报税截止日之后仍然没有申报,这就属于个税逾期缴纳。

个税逾期缴纳会有两个不利影响。

第一、面临罚款。

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如果纳税人没有个人税纳税申报,造成了不缴或者是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会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以及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影响个人征信。

在最新版征信报告当中,个人税收逾期是会同步到个人征信报告上的,如果大家有欠税偷逃漏税等行为,税务部门会将这些不良信息上报到个人征信系统,到时大家的征信会留下不良的信息。

总之,缴纳个税是公民的义务,大家应该如实缴纳个税,同时在进行年度综合汇算的时候,如果大家收入比较高,有可能存在补税的情况,就要及时进行个税申报。

2022年个税申报截止日期是2022年6月30日,大家最好在这个日期到来之前完成各项申报,千万不要出现个税逾期,否则会出现一些不利影响。

当然如果大家平时的收入比较低,比如年收入低于12万,根本不需要缴纳个税,那大家可以选择申报,也可以选择不申报,但如果符合退税条件大家却不申报就没法退税,对这种损失自己承担责任。

个税一定要申报吗?不申报有什么影响?

关于这个问题回答如下:

1.首先提醒一下,2021年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申报从2022年3月1日开始,至2022年6月30日结束,超过规定期限申报的,如果需要补缴税款,补缴税款需要依法征收滞纳金。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自然人合伙企业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从2022年1月1日开始申报,至2022年3月31日结束。

2.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申报依法申报是每个纳税人的法定义务,除非满足豁免申报条件。比如年综合所得在12万元以下,平时已经按规定依法预扣预缴了个人所得税,或者通过汇算申报需要补缴税款在400元以下,其他情况都需要依法办理纳税申报,需要补缴税款的,必须依法补缴税款。

3.如果纳税人未在规定期限申报,税务机关会进行提示提醒、责令限期改正,如果纳税人拒不改正,税务机关会根据情况依法采取相应措施,情节严重的,会移交稽查依法处理。同时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会进行记录,未来如果有退税或者其他情形都会限制办理,还会影响个人未来纳税信用记录。

4.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年度汇算申报需要补缴税款的纳税人基本上个人年度综合所得收入均超过了12万元,应该说是相对收入比较高的,应该带头依法履行公民的纳税义务,不要因为未依法申报补缴税款留下不好的纳税信用记录,可能最后会得不偿失,后悔莫及。

个税一定要申报吗?不申报有什么影响?

个人所得税不申报有什么后果?根据《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的规定,符合条件的,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纳税申报。那么,个人所得税不申报有什么后果?请看下文。

  个人所得税不申报有什么后果

  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第八条、《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和《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凡年所得达到12万元以上的个人,不论是否已足额缴纳了税款,均应在年度结束后3个月内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一、凡是年所得额超过12万元的公民不依法自行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办法》的规定,如果个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取得所得超过12万元,无论其平常取得各项所得时是否已足额缴纳了个人所得税,或者是否已向税务机关进行了自行纳税申报,年度终了后,均应当按《办法》的有关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个人所得税法修订后,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个人,不论其所得平常是否足额缴纳了税款,都负有自行纳税申报的义务。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个人,是个人所得税的重点纳税人,他们取得的所得,如果扣缴义务人没有扣缴税款,或者没有足额扣缴税款,个人又没有申报义务的话,就难以确定纳税人应缴未缴税款的法律责任,从而影响税法的执行力和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因此,在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所得税制模式的情况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订税法,赋予高收入者自行纳税申报的义务。

  二、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个人,如果没有在纳税申报期内办理纳税申报,要负两种不同程度的法律责任。

  第一种是未造成税款流失的法律责任。

  根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如果纳税人未在规定期限内(即纳税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种是造成了税款流失的法律责任。

  按照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如果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因此造成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这种处罚是行政处罚,违法程度没有达到犯罪不需要移送司法机关由税务行政机关作出的处罚。

  另外,需要注意:

  凡依据个人所得税法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的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一)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

  (二)从中国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

  (三)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

  (四)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

  (五)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所称年所得12万元以上,是指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取得以下各项所得的合计数额达到12万元: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四)劳务报酬所得;

  (五)稿酬所得;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八)财产租赁所得;

  (九)财产转让所得;

  (十)偶然所得;

  (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个税一定要申报吗?不申报有什么影响?

似乎各位答主想当然的把问题想成了综合所得,也不通俗不好理解,我来简要的归纳一下这个问题答案。

1.个人所得税是分类计算所得的,需要汇算申报的有两类,分别是综合所得和经营所得。

2.题主说申报是截止3月31的是经营所得,主要是个体户、个人独资等从事经营活动,需要申报,查账征收方式的,必须在3月31日完成汇算清缴申报。如果没有按时申报,补税加收滞纳金外,还有可能面临税务局限期改正、加收罚款等行政措施。

3.综合所得。综合所得和每个有收入的个人息息相关,但他的申报期是截止到6月30日。对于补税金额400元以下,或年收入不足12万的,可以免于申报。至于您是不是符合免申报的情况,建议还是要通过个税app进行汇算操作看一下。

不是很准确的归纳一下,补税金额大(400块以上)的,才需要申报。但为了保险起见,要个税app汇算申报测一下。

纯手写回复,希望大家关注支持留言讨论,我会尽量回复大家的相关问题[呲牙]

个税一定要申报吗?不申报有什么影响?

家住广州市海珠区的李某某2020年打开个税APP,发现需要补缴个税33796.31元,这时候他萌生了一个不成熟的小想法,如果不点“下一步”,是不是就不用补缴这3万余元的个税了?

自以为天衣无缝,终于在今年3月初收到了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的《税务检查通知书》,与“通知书”一道而来的还有相关处罚:补缴税款33796.31元,同时处补缴税额50%的罚款16898.16元!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两年前应缴未缴税款终于在两年后等来了税务行政处罚,不是纳税人不点“下一步”或者卸载个税APP就能万事大吉的。

个税是否一定要“汇算清缴”?

与往年类似,今年个税汇算清缴的日期依然是3月1日-6月30日,在此期间内,个人纳税人均可以自行在个税APP上进行年度汇算清缴,该退税的退税、该补缴的补缴。

那么是否每个人都需要进行个税年度汇算清缴呢?

既然是“年度”汇算,那么理论上只要是有“按年计算纳税”收入的个人均应进行汇算清缴,而“按年计算纳税”的收入项目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收入和特许权使用费四项。

比如A是上班族,按月领取工资薪金,那么就需要汇算清缴;再比如B是专职作家,收入虽不连续,但时常会收到出版社的稿酬,那么也需要汇算清缴;同样,有劳务报酬的自媒体人、把专利技术转给他人使用获得特许权使用费的个人,也需要汇算清缴。

如果是“按月或者按次纳税”,且有扣缴义务人的,则不办理汇算清缴。“按月或者按次纳税”的收入包括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或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等等,比如某职业彩民,平时没什么收入,突然中得500万,领奖时已经按照20%税率“按次”缴纳了偶然所得税,那么就不需要进行年度汇算清缴了。

以上说的是“一般情况”,即只要有“按年计算纳税”收入项目的就需要进行汇算清缴,而根据税务总局、财政部两部门在2019年发布的《关于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涉及有关政策问题的公告》,符合下列4种情况之一的,也可以不进行年度汇算:

第一种情况:汇算需要补税,但年度综合收入所得不超过12万元的;

大家可以打开自己的个税APP看一下,里面记载着2021年你的收入总额是多少,这些收入总额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倘若全年收入显示不超过12万元,那么这种情况是无需进行汇算的,即便汇算后需要补税、即便汇算后需要补缴5000元或1万元。

如此规定其实是一项优惠政策,更大力度地向低收入人群倾斜。

第二种情况:需补税,但金额不超过400的;

如果汇算后发现需要补税,但补税金额不超过400元,比如399.99元或者其他低于400元的数额,那么这种情况下也是无需点“下一步”的,不需要个人补税,更不会收到任何的处罚。

当然,倘若补缴税额超过400元,无论是400.1元还是400.01元,为了避免处罚,还是老老实实补缴吧。

第三种情况:年度汇算应缴税额与已预缴税额一致的;

不少人在汇算清缴的时候,页面显示应缴税额与已预缴税额完全一致,即“不退不补”。

这种情况就无需理会了,不用再进行汇算清缴,没得退、也不用补。

第四种情况:显示应退税,但个人放弃退税的;

最后这种情况说的是年度汇算应缴税额小于“已预缴税额”,比如个税APP显示可以退税300元或5000元、10000万,如果个人放弃退税,那么就不用点“下一步”了,直接退出、放弃退税即可。

以上4种情况下,可以不进行汇算清缴,对个人一点影响都没有,更不会受到任何处罚。

但是,换一个角度讲,倘若汇算清缴时发现应缴金额大于已预缴金额,即需要补税且补缴税额大于400;或者自己已经意识到需要补税而刻意不进行申报,那对个人的影响就大了。

下面就具体说一下这两种情况下对个人的影响和相关处罚:

需要补缴400元以上,但不进行汇算清缴,对个人的影响:

简单理解,这种情况就是“透漏税”的行为,税务部门必然给予严厉打击,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项措施:

第一,暂停纳税人享受专项附加扣除

大家都知道“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这六项目均属于专项附加扣除的范畴,有些个人为了达到“节税”的目的,会刻意虚报专项附加扣除,从而达到“少补、不补、多退”的目的,这些都是不符合规定的。

按照《关于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涉及有关政策问题的公告》第三条之规定,对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填报存在明显错误”的,税务机关先进行通知改正或要求其进行情况说明,对于拒不改正的,税务机关可暂停纳税人享受专项附加扣除。

与专项附加扣除填报错误的处罚类似,对于拒不补缴税额的,税务机关一般先通知其补缴,给予以此改正的机会,倘若拒不改正,那么处罚还包括以下三项:

第二,追缴并罚款

对于应补缴而未补缴的,税务部门一定会追缴,这一点没有疑问。除了追缴外,还会被处以罚款、滞纳金:

对于纳税人未在规定期限内(年度汇算结束日的3个月内)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税务部门先责令改正,并可视情况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则可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征缴滞纳金

根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之规定,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因此造成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部门对不缴或少缴部分处以滞纳金,比例为不缴或少缴部分的50%-5倍。

比如年度汇算后发现需要补缴1万元个税,但拒不缴纳,那么税务部门可视情况处以5000元到5万元的滞纳金处罚。

第四,纳入个人征信记录

应缴而未缴是可以纳入个人诚信记录的,现在入学、求职、办理个人信贷等都需要用到个人征信记录,倘若其中有不良记录,那么对个人的影响就可见一斑了,会被贴上“不诚信”的标签。

写在文末:

综上,除了上文所说到的4种情况无需进行年度汇算清缴之外,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进行汇算清缴是义务,特别是汇算结果显示需要补缴400元以上的,一定要及时补缴个税,否则将面临暂停纳税人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罚款、征缴滞纳金、纳入个人诚信记录等处罚,得不偿失。

足额缴纳个税是法定义务,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每个人都应当有主动纳税的意识,切不可为了一己私利而偷逃个税。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个税一定要申报吗?不申报有什么影响?

税前年收入超过14万,一定要申报,这个钱省不掉的,你今天不给,到了六月份,到时候会统一调出来检查,没有交的,不仅要补交,还要罚滞纳金,还会影响个人征信

我今天早上弄了一下,最后发现还要补缴734块,老老实实交了,国家要你交的钱,就不要想钻空子了,你想到的国家都想到了

而且如果你平时交的税多,综合年度汇算下来,可能还补税给你,我老婆就享受到了补税一千多块钱,你不去申报,可能就享受不到这个退税了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光荣义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