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PR2级理财亏损,银行理财怎么了?

从2022年开始,资管新规正式生效,这时候很多银行理财产品却突然出现亏损了,这里面主要原因,我觉得是各大银行急于表现自己,想要通过投资为客户创造更高的收益来吸引客户,没想到就被给自己坑了一把。

目前各大银行理财产品会分为5个等级,等级越低对应的风险越低,目前R2属于中低风险理财产品,一般资金投向主要以一些固收类产品为主,所以正常情况下一般是不会出现亏损。

而且从以前各大银行的实际表现来看,R1、R2理财产品表现都比较稳定,客户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损失,至少不会出现本金上的亏损。

但是目前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已经打破刚兑,任何一家银行的理财产品都不能保本保息,随时有可能出现利息损失,甚至跌破本金的风险,2022年前两个月理财产品的表现就给大家上了很生动的一课。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2月底,全市场有公开数据的银行理财产品有22000只左右。

但自2022年以来,已经有3600只银行理财产品出现负收益,产品累计净值在1以下的银行理财产品达到1200只。

另外有一些网站统计了最近跌幅较大的理财产品发现,某些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权益类产品,最近一个月的回撤超过了10%,这意味着购买这个银行理财产品非但没有获得收益,还出现了10%的本金损失。

对于权益类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亏损,这还可以理解,毕竟这些理财产品的投向主要是一些中高风险资产,比如股票,基金,贵金属等等。

而2022年到现在,资本市场整体表现都不太理想,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受到国际一些事件的影响,股票基金都纷纷下跌,所以权益类理财产品出现负收益可以理解。

但是目前连一些R2理财产品也出现亏损,确实有点让大家感到意外。

R2属于中低风险理财产品,资金主要投资一些固收类资产,权益类资产占比一般比较低,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亏损。

那为什么进入2022年之后,有很多R2理财产品都出现亏损了呢?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是整体投资市场收益率都在下降。

我们以某家银行一款R2理财产品为例,来看一下它的资产分配情况。

这款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为现金或到期日在一年以内的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和政策性金融债券的占比不低于5%;银行存款、债券等债权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非公开发行债券投资比例不高于40%;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比例不高于49%;杠杆水平不超过140%。

按照这个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大多都是固定收益类的投资产品,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包括国债,央行票据,银行存款等一些固定收益类的投资产品收益率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我们银行存款为例,在2021年6月份之前,很多银行的存款利率都相对比较高,当时很多大银行的最高存款利率都可以达到3.8%左右,一些小银行最高存款利率甚至可以达到5%左右。

但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市场流动性的不断增加,再加上银行利率自律机制的约束,所以银行整体存款利率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目前很多大银行最高存款利率也只不过是3.3%左右,下降还是非常明显的。

在整体市场流动性偏宽的背景下,各大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从而降低R2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在这些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收益下降的背景下,如果权益类资产收益率比较可观,还可以进行对冲,从而维持一个比较可观的收益率。

但是偏偏最近一段时间,很多权益类理财产品表现都不太理想,比如股票、基金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这进一步削弱了R2理财产品的收益。

如果某一款产品权益类资产占比比较大,比如达到20%以上,那出现整体收益率为负,就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不过在这里给大家一个建议,R2理财产品收益是浮动的,并不是固定的,如果未来权益类资产收益能够回暖,就可以将整体收益率拉升。

所以建议大家不要轻易赎回,千万不要看到理财产品出现亏损了就马上赎回,这时候赎回大家真的就出现亏损了。

大家不妨持有更长的时间,一旦未来理财市场收益率整体回暖了,说不定大家还有可能获得正收益,避免出现损失。

多家银行PR2级理财亏损,银行理财怎么了?

R2级属于低风级别,主要投资债券等相对稳定品种。R2级出现亏损,一是要查银行是否按品种、比例进行配仓,反之,银行要担责。二是R2按约定收益是双向的,那么风险也是双向的,亏损单独由投资人全额承担显得有点过了。上述仅是个人看法,不一定对。

多家银行PR2级理财亏损,银行理财怎么了?

不排除理财团队为了业绩违规扩大R2权益类运作范围,导致出现问题时盘子失控,使R2理财产品亏损加大。建议监管部门严查。

多家银行PR2级理财亏损,银行理财怎么了?

虽然新规理财不保本了,但是如此低风险级别的理财亏本金,还是很过分!不能让人心服!以后坚决不碰。辛好我只买了2000元的30天的试试水,11号已经下赎回指令,15号到账。

多家银行PR2级理财亏损,银行理财怎么了?

当下债市熊市,你买哪一家银行的理财产品都是亏钱的!这是正常现象!

最大的问题是净值修复期的表现,R2产品虽然合同约定不能直接投权益市场,但其配置的第三方资管产品缺可以间接穿透,投向股市、可转债市场!而当下股市、可转债市场、债市皆熊市,银行R2产品如果配置了私募R3资管产品……那么同类纯固收产品保本时,你可能继续维持亏本状态!另外,我补充一句,当产品合同条款,存在约定的跑赢业绩基准,完成超额收益时,对超额收益提取20~80%作为管理人附加报酬!这一项如果是20%作为附加报酬,那么其底层资产中间接穿透,投向股市、可转债市场的概率及比例越小;而合同约定提取50~80%……这么离谱时……底层资产中间接穿透投向股市、可转债市场的概率和持仓比例越高!剩下的就是久期策略和杠杠策略、非标的配置,久期越短风险越低,同评级债中永续债风险最高,杠杠越低受市场冲击越小!非标…不懂,太专业了,而且非标即使是非直接参与管理的专业从业者,也很难说清楚。

多家银行PR2级理财亏损,银行理财怎么了?

银行卖出理财产品是近30万亿的规模,300多家银行卖的理财产品,30000只短期长期理财品种,中老人为主的8000万人购买,都

银行客户。如果借不保本,以净值为借口推脱责任,来割韭菜。你监管者,制定规则者,银行你都不会有好日子过,也不会安宁。因银行每款理财产品在卖时都标有年收益率。不然你就是在欺诈,误导哄骗!做笼子想割韭菜,如果亏损失全算到投资者身上你是说不过去的。不信走着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