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90后都不愿意务农,30年后农村还有人种庄稼吗?
针对这个问题大家完全不用担心,毕竟粮食是一个刚需用品,任何时候大家都离不开,既然是刚需物品,它就有存在的价值,有价值就会有人愿意做。
首先、现在之所以有很多80后,90后不愿意在家种田,因为种田的收入比到城里面务工少。
尽管最近几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因为我国人多地少,很多家庭分到的地都非常小,这么小的地既不适合机械种植,而人工种植的效率又非常低,收益更低,大多数农村家庭自己种田都只能勉强维持自己的口粮,无法增加收入。
而现在很多农村居民外出务工,到东部一些发达省份打工一个月的收入就有可能达到四五千块钱,夫妻俩一个月的收入就达到八九千以上,这个收入差不多是他们在家务农一年的总体收入了。
所以在权衡利弊之后,很多农村居民都更愿意到城里面去务工,而不愿意在家里面种田,在家里面守着一亩三分地,你可以吃饱饭,但没法提高自己的收入,没法改善自己的生活,目前很多农村家庭比较富裕,大多都是外出务工或者自己做生意赚钱得来的,真正靠种粮食富裕起来的很少,除非是那些北方人多地广的种粮大户。
其次、对于那些人多地广的地区来说,并非大家不愿意种田,实际上很多人仍然愿意种田
我国不同的省份耕地面积是不一样的,对北方很多省份,特别是东三省来说,他们耕地面积非常大,人均耕地面积非常多,有些家庭就有几十亩地,如果再租用别人的土地,有几百亩也很正常。
有这么多的土地,他们就可以采用机械化生产,且因为规模种植,所以每年的收入都相对比较高,再加上目前我国对于粮食种植都有一定的补贴,还有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保护机制,所以有很多地方仍然有人很愿意务农。
即便对于80后90后来说,并非所有人都不愿意务农,实际上现在有一些大学生毕业之后也愿意回到农村里面去从事种植或者养殖业务,他们利用自己所学的技术,利用自己的市场营销思维,通过互联网或者其他渠道去销售农产品,同样取得了比较可观的业绩,他们利用现代化的管理去搞农业获得的收入有可能比在城里面的人还要高。
最后、不管是30年之后,还是300年之后,只要有人吃饭,总会有人去务农。
所谓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任何社会最基础的根基,毕竟人要有饭吃了,你才能去做其他事情,没有饭吃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任何时候农业都是重中之重,任何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视。
即便30年之后,那些在家务农的50后60后70后都老去了,劳动力主要以80后90后00后为主体,但我相信仍然有很多人愿意去务农。
在市场经济当中,市场是调节资源的重要手段,假如未来有很多人不愿意去务农了,导致粮食产量下降了,那么对应的粮食价格自然就会上涨,当粮食价格上涨有利可图了,种粮食比做其他事情可以赚更多的钱,那么我相信仍然会有很多人愿意去种粮食或者养猪养鸡。
而且未来务农更多的是一个职业而不是一种身份的代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相信未来我国的农业肯定变得更加现代化,很多农业的生产活动都会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无人化进行生产,甚至采用物联网来装备农业,到时候人根本不用到实地去种植,只需要在办公室里面远程操控相关的机械,就可以完成农业的翻地、播种、施肥、浇水、收割等一些流程,到时候农业的生产跟工厂的生产其实差不多,只是行业不同而已。
所以大家根本不用担心未来30年之后,80后90后不愿意务农的问题,任何时候只要有利可图,总会有人冲在前面。
80后90后都不愿意务农,30年后农村还有人种庄稼吗?
农村有句俗话叫:“到哪坡唱哪歌,”意思是随着自然变化而去改变和适应,更别说这个吃饭的大事,就现在土地逐年撂荒就引起了国家和社会民众的广范关注,如果我们这个人口大国在粮食方面不能自给自足,那后果可想而知,现在是快速进入农业机戒化时代,只要国策得当,把现在农民手里的土地连遍,实现了机戒化种地也要不了多农民,鼓励有创业精神的人到农村种地,把土地流转给他们,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和补贴,相信会比现在种得更好,农业的出路在于科学化和机戒化。
80后90后都不愿意务农,30年后农村还有人种庄稼吗?
30年后肯定是资本家去种地 没资本你种不了 粮食被少数人种 那时种地也是一种职业收入也可观的 粮食也比现在贵的多
80后90后都不愿意务农,30年后农村还有人种庄稼吗?
国家可以办国营农场,机械化大生产。小农经济之路快走到头了。
80后90后都不愿意务农,30年后农村还有人种庄稼吗?
不用担心,科技的快速发展,先进的智能化,机械化必然取代大量的,落后的人力。那种千百年来中国农民靠人工在土里刨食的历史将不复存在了。
80后90后都不愿意务农,30年后农村还有人种庄稼吗?
要相信市场的调节能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