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联赛裁判一年的年薪有多少钱呢?他们是如何选拔的?
足球拥有着全球最多的球迷,所以足球在全球各国都是非常受到欢迎的,很多国家都会有足球联赛,比如我国就有中超联赛。
而在足球比赛当中,除了球员之外还有一个关键的角色,那就是裁判,而且裁判的判罚对于比赛的走势影响是非常重大的,一个客观、公平、公正的裁判,对于提高比赛的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也正因为裁判对比赛的影响重大,所以对于那些顶级赛事来说,裁判的收入水平都是非常高的,比如在西甲、英超等这些顶级联赛,一个顶级裁判一年的收入就可以达到几十万欧元。
比如2020/21赛季英超裁判员的薪水当中,迈克·迪恩( Mike Dean)、迈克尔·奥利弗(Michael Oliver)和马丁·阿特金森(Martin Atkinson)的年薪为20万英镑。
另外,裁判员每执法一场将得到1500英镑的补助。助理裁判员和视频助理助理裁判的基本工资为3万英镑,外加每场850英镑的比赛补助费用。
当然中超目前的影响力和赛事水平跟五大联赛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对应的无论是球员的薪资水平还是裁判的薪资水平,跟五大联赛都是有很大差距的。
至于目前中超裁判年薪是多少,这要看裁判的水平了。
我们先来看一下中超裁判的薪水构成结构。目前中超裁判的收入水平构成跟其他赛事的收入构成差不多,都是由基本薪资加+赛酬金+年终奖构成。
1、基本年薪。
至于基本年薪是多少,就要看裁判的等级,比如对于专业的裁判,在薪酬改革之后,他们的年薪最高可以达到50万,但真正能够领到这个薪酬的目前不超过5个人;对一些普通的裁判,他们的年薪有可能只有6万到10万块钱之间,目前中超大多数裁判的年薪基本上都属于这个水平。
2、赛事酬金
在2018年的时候足协颁布了《中国足球协会赛事竞赛官员酬金标准》,这个文件对中国足协举办(主办、批准)的各项赛事,以及在中国足协备案的国际性赛事的各类竞赛官员酬金发放标准进行了统一的规定。
按照这个酬金标准,不同赛事裁判酬金标准差距是比较大的,比如对于主裁判,主持中超联赛一场6000元,中甲联赛一场2300元,中乙联赛一场1600元,中超预备队联赛900元,5人制及沙足450元到1600元不等每场;参与国际赛事的酬金则相对比较高一些,比如中国国家男子足球国际赛,主裁判每场可以拿到12500元,助理裁判可以达到每场8800元;对于国际一级赛事和二级赛事,主裁判同样拿到12500元,助理裁判每场也可以拿到8800元。
当然我们所提到的这些赛事酬金都是税前收入。
另外除了比赛酬金之外,对于中超、中甲、中乙、女超、女甲、五超联赛,这些裁判每一场还可以拿到600元交通补助;其他赛事每一场可以拿到300元交通补助。
3、年终奖。
并非所有中超裁判都有年终奖,实际上真正能够获得年终奖的主要是那些被评为优秀裁判的人员,而每年真正能够被评为优秀裁判的人员估计也就20个人左右。
目前这些优秀裁判的年终奖其实也并不是很高,大多数都是在1万块钱到几万块钱之间。
只不过在2013年左右,当时因为中超有万达的赞助,所以中超裁判不论是单场比赛还是年终奖都是比较高的,裁判被评为“金、银、铜哨”的,将分别获得万达20万、12万、8万元的奖金;另外被评为“金、银、铜旗”的裁判分别获得16万、8万、6万元的奖金,但在万达撤出中超之后,这些奖金基本上就没了。
再来看一下不同等级的裁判年收入能够达到多少。在了解了中超裁判的薪资水平之后,我们大概就可以推断出中超裁判一年的奖金大概是多少。
1、顶级裁判的年收入。
顶级裁判每年的年薪差不多有50万,另外再加上赛事酬金以及年终奖等各项收入,每年的收入最高可以达到70万,但目前真正能够领到这个收入的人很少,估计也就马宁、傅明,张雷、沈寅豪这些国际级裁判才能拿到这个薪资水平。
除此之外,目前中超有一些特邀外籍裁判,比如2020年赛季特邀裁判分别是高亨进和金希坤,这两名国际裁判的收入应该也比较高。
2、普通裁判的年收入。
普通裁判的年薪大概在6万到10万之间,另外赛事酬金估计也不会太高,因为赛事相对比较少,而裁判也比较多,所以每名裁判参加的比赛相对是比较有限的。
比如在2020年赛季当中,因为疫情原因赛事缩水,中超联赛总共只进行162场比赛(第1阶段112场,第二阶段48场,附加赛两场),共有41位裁判员参与到中超联赛的执法工作当中,其中25人获得了执法中超的机会,在这些裁判当中,马宁执法了16场中超联赛,石祯禄路执法13场中超比赛,李海新、王哲各执法11场,沈寅豪、张雷、王迪和艾堃各执法10场,其他人均少于10场。
这意味着在2020年赛季当中,主裁判酬金最低的可能只有6000块钱,最高的也就9.6万。
另外除了主裁判之外,2020年赛季还有31位助理裁判参与到了中超联赛执法当中,这里面有27位担任助理裁判,其中宋祥云执法场次最多,达到25场;另外曹奕,张铖以及王德馨也执法了20场以上的比赛,按照助理裁判,每场4000元酬金计算,助理裁判酬金最多的宋贤明也就10万块钱左右。
综合各项数据之后,目前中超裁判根据等级不同,执法场数不同,总体的收入水平应该在6万块钱到70万块钱之间,大多数人的收入都是在6万到20万之间。
那对这些中超裁判来说,他们是如何选拔出来的呢?其实中超裁判的选拔是一个不断晋级的过程,最开始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是从各大体育院校开始选拔培养,如果一个人有意从事足球裁判工作,那就要学习裁判的有关知识,首先从边旗开始学习和参与赛事,然后慢慢开始学习和训练主裁,具备一定的知识之后,就可以考裁判证。
这些裁判证一般由各地区足协组织,裁判证也分为等级,分为为三级,二级,一级足球裁判。其中三级的等级最最低,只需要掌握基本的知识,然后参加考试就可以,而二级和三级裁判则需要有一定的比赛经验,而且有些赛事必须得到足协的认可。
等大家升级到一级裁判之后,就有机会执法一些职业联赛的机会了,但是想要进入中超任裁判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在一级裁判上面还有国家级助理裁判,国家级裁判以及国际级裁判,目前担任中超裁判的基本上都是国家级以上的裁判员。
而想要上升到国家级裁判,并不是你考试就可以,你还要有很多职业联赛执法经验,而且还要经过足协的推荐,才有可能升任到国家级裁判,想要上升到国际级裁判那就更难了。
中超联赛裁判一年的年薪有多少钱呢?他们是如何选拔的?
从恒大开始把口袋中的钞票砸出来以后,中超进入了一个疯狂的时代,想要有竞争力,就必须要有足够的金钱投入,这也让很多囊中羞涩的俱乐部只剩下两条路:要嘛不玩,要嘛回家把小猪存钱罐砸了。
而随着资金的投入,外援引进向大牌看齐,甚至苏宁的敢考虑贝尔同学了,自然,国内球员的薪水也是水涨船高。SO,问题也就来了,在资金满天飞的情况下,中超裁判一年的年薪有多少?那啥,还请诸君听我往下细细道来。
中超裁判一年的年薪有多少呢?就当前而言,中国并没有职业的裁判队伍,现如今的裁判大多数兼职,所以也就不存在年薪的问题。目前执法中超的裁判的结算是按场次算,多劳多得。据悉,执法一场中超比赛,主裁判的收入是6000元,助理裁判是4000元,而一个裁判一年能够参与到的比赛也就是10几场,这也意味着在裁判在绿茵场上的收入一年大概在6万-8万之间。
当然,为了增加收入,很多裁判员也会中超、中甲两头跑,增加出勤率,不过中甲每场只有2300元的薪水要比中超差上很多,所以一名出勤率高的裁判员一年收入很难超过10万人民币。
他们是如何选拨的呢?当下的裁判团队更多还是大学老师、体育局工作人员选拨、培养而来的。也正是因为这些裁判兼职的身份,让这些裁判员在比赛执法中经常出现争议的问题,没办法,这些人并不是职业裁判,他们的人事关系在地方,光这一点就够吃死他们。
所幸的是,中国足协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2019年,中超开始推进裁判职业化,傅明、马宁与张雷三位国内裁判,成为国内首批职业化的裁判员,据悉,在转换身份后,这些职业裁判的年薪可以达到50万人民币,如果加上执法场次的补贴,最高年薪可以达到70万人民币。
最后,也期待足协尽快推动裁判职业化的脚步,只有当裁判没有和各方的利益挂钩的时候,中超比赛的争议才会有希望减少。
中超联赛裁判一年的年薪有多少钱呢?他们是如何选拔的?
中超联赛用的裁判是兼职性质,裁判们也就谈不上年薪。这些绿茵场上的黑衣法官平时都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到了比赛时根据中国足协裁判委员会的安排,进行具体比赛场次的执法。
执法一场中超联赛的酬劳,主裁判6000元,助理裁判4000元。有些裁判为了增加收入,还主动请缨执法中甲联赛。中甲联赛的酬劳更低,主裁判2300,助理裁判1800。
一名主裁判级别的足球裁判员,一年能够执法的职业联赛场次有限。一般来说,他们每年在兼职裁判工作中,能够挣到10万元出头。这笔钱作为兼职收入看上去不算低,但在如今物价飞涨的年头,每年10万元额外收入能给家庭生活带来的改善也是有限,除了能让手头宽裕一些外,不能给生活带来质的改变。
2019年中国足协试水了职业裁判制度,马宁、傅明和张雷三位在国内颇具知名度的和新闻性的裁判受到中国足协裁判委员会聘用,成为中国职业足球联赛中的第一批职业裁判。据信,他们的年薪在50万左右,再加上每年执法比赛的津贴,总的年收入大概在70万左右。
这样的收入在中国可以妥妥地进入中产阶级行列,相信能够打动不少仍属兼职性质的裁判,让他们在足协进一步扩大职业裁判队伍时,下定决心辞去原来的铁饭碗,走职业裁判的道路。
另外,中国足协还聘请克拉滕伯格和马日奇两名外籍主裁判专职执法中超,此举一度带来轰动。
特别在是2016年完成足总杯、欧冠和欧洲杯决赛三连吹的克拉滕伯格,他被中国足协花了大代价从竞争对手沙特足协手中抢下,以400多万的年薪网罗门下,这是他执法英超时收入的5倍。足协引进高水平裁判的目的,一是为了树立执法标杆样本,帮助提高本土裁判执法水平;二是为了在关键场次的敏感比赛中,启用外籍主裁判可以避嫌。
中国足球裁判来自各行各业,最主要的来源还是各大高校,体育类院校的教师或者综合性院校的体育教师。比如,金京元、沈寅豪、马宁、孙葆洁、陆俊等人就是综合性院校的体育教师;黑小虎、李海新、傅明等人就是体育类院校的教师。这些裁判组成了中国足球裁判界最大的学院派系,2020赛季鲁能论文风波,让中国球迷见识到这个派系的强大力量。
中国目前的足球裁判选拔制度还是充满计划经济色彩,各级别裁判由各级足协推荐、选拔和考核,滞后于中国职业足球发展。其实,可以效仿英超联赛的路子,由专业的裁判员培训、考核公司负责这项工作,并对独立开展执法工作的裁判发薪,这样的公司与职业联盟之间属于劳务发包的性质。
足协能对裁判工作插手的程度自然就会降得非常低了。
中超联赛裁判一年的年薪有多少钱呢?他们是如何选拔的?
天天提这些男足问题,毫无意义,目前的中国男足已经倒退了几十年,问题大家心知肚明。靠钱悬赏踢球,违背体育精神,永远乌合之众。
中超联赛裁判一年的年薪有多少钱呢?他们是如何选拔的?
有媒体曝光了目前中国足球裁判的薪金标准,一时间引起广大球迷的热议。根据足协的标准,一场中超的主裁判税前薪资为6000元,助理裁判、第4官员以及视频助理裁判等都为4000元一场。看似单价颇高,但一名主裁判一个赛季下来究竟能挣多少钱呢,我们不妨来算一下:
1.亚足联精英裁判
像马宁、艾堃、傅明等这种级别的亚足联精英裁判,只要没有特殊原因,几乎每轮比赛都能得到执法任务,但是也并不是每场比赛都能当主裁判,还要穿插着做第4官员和视频助理裁判。根据以往的观察,这些裁判差不多吹两场主裁判然后当1场第4官员,有时还会当视频助理裁判,1个赛季30场中超比赛,最多能吹20场主裁,5-6场第4官员,4-5场视频助理裁判。那么在中超联赛的执法过程中,全勤的情况下这些最顶级的裁判一赛季能拿到税前16万元,扣过税之后只能剩下13.5万元左右。当然,除了执法中超,这几名裁判还会执法一些国家队比赛、亚冠联赛、足协杯或者中甲赛事等,但加起来满打满算一年税后也到不了20万元。
2.国际级裁判
目前,中国现役一共有7名男性国际级主裁判,除了上述3人外,还有张雷、顾春含、关星、沈寅豪,这几名裁判执法的频率明显没有马宁等3人高。1个赛季下来,每人能执法差不多15场中超,5-6场第4官员,4-5场视频助理裁判,税前收入为13万,扣完税还不到10万。再加一些足协杯和中甲联赛第收入,收入也就12万左右。
3.国家级裁判
国家级裁判中,黄烨军、王哲、王迪、黑小虎、石祯禄等几人执法中超联赛的频率相对较高,一个赛季差不多能吹10场左右的中超联赛,5-6场第4官员,4-5场视频助理裁判。1个赛季下来,税前收入差不多10万,扣税之后也就8万。把执法中甲联赛的收入和足协杯的收入都算上,勉强能达到10万块。
一般的国家级裁判,每年最多执法4-5场中超,20场左右的中甲联赛,税后收入也就6万元左右。
当然,目前中超的裁判都是兼职性质的,他们中大部分人的本职工作都是大学或者中学体育老师,执法中超的收入属于额外收入。
肯定会有球迷说了,1场比赛90分钟就能挣6000块很高了,但是你看到的只是表面,台前一分钟台后十年功。能吹到中超的裁判员,至少要经过10年几百场低级别比赛的历练,并且按照规定,执法中超的裁判员必须在赛前1天到达赛区,赛后1天离开,加上在路上的时间,至少需要3天。
还有,1场中超比赛,主裁判的跑动距离跟中场球员差不多,得9公里左右,要知道9公里的变速跑对人的体能消耗很大,并且还要迅速判断和反应场上出现的情况,主裁判必须要有良好的体能储备。据知情人士透露,在休赛期,裁判员一周至少要拉练3次10公里跑,赛季中,一周也至少需要跑1-2个10公里储备体能。此外,执法中超的国际级裁判以及国家级裁判都需要掌握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当然裁判们除了执法,还要参加各种培训以及每年都要集训等等。
综上所述,对于中国的足球裁判来说,除了最顶级的那2-3个外,一般裁判员单纯吹比赛挣到的钱算比较低了,很多人都是因为热爱才成为兼职裁判的。
裁判的产生需要去学习足球规则、裁判法,然后参加裁判考级。从三级裁判考起,然后二级、一级、国家级到直至国际裁判。成为中超联赛的裁判至少应该达到国家级裁判。
中超联赛裁判一年的年薪有多少钱呢?他们是如何选拔的?
不知道,这不是我了解的领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