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为什么粮食自给率才30%左右?
2020年各省的GDP数据已经公布出来,2020年广东的GDP已经突破11万亿人民币,连续32年位居中国第一。
除了经济位居全国第一之外,广东的人口数量也位居全国第一,截止2019年末,广东的常住人口数量已经达到1152 1万人。
面对这么庞大的人口,吃饭是一个非常让人关心的问题,而从目前各省粮食自给率来看,广东的粮食自给率只有32.49%,在全国31个省份当中排在最后的位置。
如果从粮食自产自销的角度来看,广东的粮食自给率会更低,比如2019年广东的粮食消费量大概是5,125万吨,同年,广东的粮食总产量是1,241万吨,粮食自给率只有24.1%。
那为什么广东的粮食自给率这么低呢?其实大家不要觉得大惊小怪,广东作为我国经济体量最大的一个省份,粮食产量比较少很正常,具体来说广东粮食自给率之所以比较低,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人均耕地少。一个省份粮食产量多少跟这个省份的耕地面积是有很大关系的,虽然广东总体来说面积也比较大,但是境内主要以山地为主,平原地区相对比较少,对应的广东的人均耕地其实是比较少的。
截止2018年,广东耕地保有量面积总共是3147374.62公顷,按照11521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4亩左右,这个人均耕地面积在全国是算是非常低的,仅比北京和上海多。
第二、人口多,粮食消费量大。各地区的粮食自给率除了跟粮食产量有关之外,人口的多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广东作为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一个省份,每年的粮食消费量是非常庞大的。
除此之外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广东每年还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口,目前在珠三角有大量的外地人口,这些人又进一步增加了广东粮食的消费量。
与此同时广东省内也有很多粮食加工企业,这些粮食深加工企业对粮食的需求量也比较大,所以综合各项因素之后,广东每年的粮食消费量都非常庞大。
在庞大的消费需求基础上,按照广东自己粮食产量来看,完全是没法做到自给自足的,而且有大量的缺口,所以这部分缺口每年只能通过从其他省份购买或者进口来弥补。
第三、工业发达,粮食种植比较少。如果大家仔细分析会发现,越是发达的地区粮食产量往往会越少,这里面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是越是发达的地区工业制造业越比较发达,对应的很多土地都是用于工业商业方面的生产。
另一方面对于发达地区来说,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没有其他农作物高,所以很多农民都会拿农田来种一些经济作物,比如蔬菜、花卉或者其他高附加值的产品。
这点在珠三角地区表现是比较明显的,比如在广东的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佛山市等很多地区有很多耕地并不是用来种粮食,而是用来做鱼塘,用来种蔬菜、水果或者花卉等相关高价值的农产品,这进一步降低了广东粮食的产量。
所以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广东粮食自给率比较低是很正常的。
不过对于广东来说,它本身的经济比较发达,居民收入水平以及财政收入都比较高,所以即便粮食产量比较低,但是仍然可以通过向其他省份购买的方式来弥补粮食缺口。
这种做法对于各省份来说,其实也是一种经济上的互补,比如对于东北来说他们人多地少,粮食产量非常大,这些地区可以用于专业生产粮食,而对于广东来说经济发达土地比较少,他们用来进行工业上的生产,这样可以实现更好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为什么粮食自给率才30%左右?
此问题猛然一看有点摸不到头脑,为什么第一经济大省,粮食自给率就要高?粮食与地区经济挂钩吗?拜托,当前早已经不是农业社会了,我国也不再单纯只依靠农业来发展经济了。哪一个省份如果还只依靠农业,那经济绝对处在落后位置,或许在20世纪初期,地区经济发展还很大程度上依靠粮食,但现在已经进入21世纪了,经济发展更多向工业、服务业、金融行业看齐,而广东恰恰就是工业、服务业支撑经济的最佳典范。
当然了,将此问题分开,广东粮食自给率30%左右也确实是事实,更准确讲是32.49%,在全国所有省区中排名最末尾,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广东的地形地貌,另一个是广东省得人口基数。广东省虽然经济发展比较不错,但广东也和多数南方省份一样,平原地形占比并不大,广东全境山地丘陵占比在60%左右,剩下的40%中有一半属于台地地形,只有20%左右属于平原,但广东地级市数量众多,为数不多的平原几乎全都建设有城市,所以广东的耕地面积非常少,人均耕地面积占有率比较低。
另一个原因是人口基数,计算粮食自给率时,很简单的比例换算就是看年度粮食总产量与年度粮食消耗量的比例,以此类推,一个省份人口基数越大,粮食消耗量就会越大,也就会增加粮食自给率的基数。广东省虽然不属于传统生育大省,但进入工业发展时代,汇集广东的外来人口越来越多,最终使广东的常住人口稳居国内首位,达到了1.15亿之巨,按照世界各国人口数量排名,能排到第12位,在这种情况下,粮食自给率数字本就不高的广东,数据变得更低,最终呈现为末尾。
其实除了以上两个原因以外,也与广东务农人员数量减少有关,广东作为我国第一经济大省,省内不但有广州、深圳双子星一线城市,还有着东莞、中山、惠州、佛山等工业强市。因为从事工业的收入远比农业收入要高,所以很多原本种地的广东人加入了城市发展大军,促使农村耕地闲置率增加,粮食总产量减少,进而影响到了粮食自给率。
最后,还是那句话,省份粮食自给率不会与经济挂钩,不但我国只这样,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是这样,比如我们隔壁的日本,早已经是发达国家,但粮食自给率只比广东高一点,为38%左右。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为什么粮食自给率才30%左右?
土地没有了,自给哪里来?工业和商贸月拿千万,谁愿意干农活?所以,提高农产品价格都是这些地方那些人阻挠,是该平衡再平衡了。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既喊也要有行动!
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为什么粮食自给率才30%左右?
因为良田己种楼,
好地己养牛。
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为什么粮食自给率才30%左右?
经济大省跟粮食产量没有直接的关系!再说了,粮价在全世界都是低价值产品,粮食生产的再多,对于GDP的提升也不会很大。世界上所有农业国,没有哪一个是经济强国。
2020年广东省地方国民生产总值达110760.94亿元,位居国内第一。更可喜可贺的是,如果按照去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6.8974来算(今年人民币汇率大升),那广东2020年的GDP折合成美元就应该是约16058亿美元,比去年韩国GDP的1.58万亿美元还多。已经赶超“亚洲四小龙”的既定目标。
支撑广东经济快速增长的支柱产业是:1.电子信息;2.电器机械;3.石油化工;4.纺织服装;5.食品饮料;6.建材;7.森工造纸;8.汽车;9.医药等九大工业产业体系,而农业在广东,只是一个对经济影响不大的产业,是对广东经济的一种“小补充”。
我国粮食生产大省,都在北方。中原地区的河南、山东、河北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产粮区。辽宁、吉林、黑龙江是49年以后形成的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四川粮食基本上能达到自给自足,浙江、江苏、两湖粮食也基本能满足自需,其它的省、直辖市的自给率,都很低。
在我国,资源基本上都是北方往南方输送,当然也包括粮食。都说江南是“鱼米之乡”,但江南生产的农业产品,只是能自给自足罢了,而只有北方,粮食产量不但满足自需,还可以供应全国。
广东粮食不能自给,不是什么新鲜事。
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为什么粮食自给率才30%左右?
因为广东土地资源都发挥到提高更大的价值上面去,所以所有农田土地可以开发一个创新科技研发中心带动经济发展可不是一般农产品的价值,以后可能进口东南亚国家农产品可以养活广东地区的人,就像香港地区一样,没有农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