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为什么会向诸葛亮投降?

姜维为什么投降诸葛亮?如果按照三国演义里面的说法,就是诸葛亮看到姜维是个人才设计逼降。

三国志里面是这样说的,姜维的父亲姜冏战死沙场,姜维受到他父亲的荫护走上官场。我觉得三国志里面记载的很有问题。姜维等人是跟着太守一起的在外面巡视,然后诸葛亮来了,下面全部反叛了,太守就扔下他们自己跑了,因为怀疑姜维等人也造反了。

这是第一个疑点。为什么太守会第一时间怀疑他们也造反了?

等太守跑了的时候,姜维等人去追。结果每一个地方都不允许他进来。所以姜维就投降了诸葛亮。

第二个疑点,冀县作为姜维的老家也不让他进,难道不怕姜维在冀县有同党吗?只是紧闭城门,为什么不放箭或追杀姜维等人?

第三疑点。诸葛亮为什么就接纳姜维?因为跟着姜维来的,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为什么不怀疑姜维是诈降?

魏略对此有了说明,但是魏略跟三国志记载有冲突。

所以这中间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不得而知,不过。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了反间计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个合理的解释。

这一个深究下去,可以写好几篇文章。因为只是悟空问答点到为止吧。

姜维为什么会向诸葛亮投降?

我不知道,问陈寿吧!

姜维为什么会向诸葛亮投降?

谢谢悟空邀请!

姜维到底是为什么投降诸葛亮的呢?是不是真的因为诸葛亮派华佗医治了姜维母亲的重病,从而感动了姜维,而使他心甘情愿投降了诸葛亮的呢?

其实上面这个说法只是存在于游戏《吞食天地2》之中,不但史书没有记载上述情况,就连演义也没有这种故事情节的安排。那么姜维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而投降了诸葛亮的呢?

姜维其实是被魏国将领马遵、郭淮等逼得走逃无路而不得已才投降了诸葛亮的。

建兴六年的时侯,诸葛亮率领大军兵出祁山,一路上沿途郡县所向披靡、望风而降。当时魏国天水郡太守马遵疑心他的部下姜维等人心怀不轨,有投降之心,于是在没有告知时任参军的姜维,以及其他众多下属的情况下,马遵独自一人跟随郭淮潜逃到上邽去了。

等到姜维和功曹梁绪、主薄尹赏、主记梁虔等发现时,已经追赶不上马遵。姜维等人来到上邽城不被放入,辗转来到冀县,也被当成叛徙不被接收。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姜维与众人只得投降了诸葛亮。

此事《三国志•姜维传》之中是这样记载的:

“建兴六年,丞相诸葛亮军向祁山,时天水太守适出案行,维及功曹梁绪、主薄尹赏、主记梁虔等从行。太守闻蜀军垂至,而诸县响应,疑维等皆有异心,於是夜亡保上邽。维等觉太守去,追迟,至城门,城门已闭,不纳。维等相率还冀,冀亦不入维。维等俱诣诸葛亮。会马谡败于街亭,亮拔将西县千馀家及维等还,故维遂与母相失。”

至于演义中描写诸葛亮如何用计挑拔姜维与马遵的关系,又如何将姜维围困于“凤鸣山”,这是作者为了写作上宣扬“尊刘抑曹”主题的需要,是为了渲染表现出诸葛亮杰出军事指挥能力和求贤若渴的心态,当然也是文学作品加工润色的需要。

也就是说历史上姜维投降诸葛亮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被魏国一方的将领当成“投降主义”的嫌疑犯而逼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情况下才成为现实的。

问题回答完毕,谢谢!

姜维为什么会向诸葛亮投降?

姜维,字伯约。曾为天水郡功曹,……自幼博览群书,兵法武艺,无所不通,奉母至孝,郡人敬之,后为中郎将,就参本郡(天水郡)军事……这是【三国演义】中姜维的简历。

作为西蜀国后期的中流砥柱,【三国演义】生动详细地描述了诸葛亮计收姜维的整个过程。

首先,姜维识破了诸葛亮的诱敌之计,而且打败了常胜将军赵子龙。由此引起了诸葛亮的注意,然后又从当地人的口中,知道了这个“事母至孝,文武双全,智勇足备”的姜维,情不自禁地赞叹“真当世之英杰也”。于是下定决心要得到姜维。

诸葛亮一面派魏延诈取冀县,把姜维赶入城中,切断他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另一方面,故意放走被俘的北魏附马夏侯楙,让他带回姜维献城降蜀的假情报,接着派人假扮成姜维在夜里到天水城下攻城,使马遵等人确信姜维已反,同时,又派王平占领了冀县,这样,姜维只好投奔天水,被乱箭射回,走投无路的姜维,在途中又被关兴等人围住,他人困马乏,只好下马请降。诸葛亮兴高采烈地下车相迎,并且拉着姜维的手说道:“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授平生所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今愿足矣。”

诸葛亮为了收姜维,调兵遣将,费尽心机,充分表现了他思贤若渴,重视人才的战略眼光。

【三国志.姜维传】中记载: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时,姜维正随天水太守马遵外出视察,“太守(马遵)闻蜀兵垂至,而诸县响应,疑维等皆有异心,于是夜亡保上邦。维等觉太守去,追迟,……至城门,不纳。维等相率还冀,冀亦不人维,维等乃具诣诸葛亮。”姜维投降诸葛亮,是因为马遵怀疑姜维有通敌行为,不准他进城回家,万般无奈之下,姜维只好投降了诸葛亮。诸葛亮高兴地接纳了他,后来委以重任。

姜维为什么会向诸葛亮投降?

姜维投降诸葛亮的原因历史上是记载的很清楚的,并不是因为诸葛亮请华佗救了姜维的母亲。而且华佗在当时早已被曹操所杀,更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了。

《三国志•姜维传》:“建兴六年,丞相诸葛亮军向祁山,时天水太守適出案行,维及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行。太守闻蜀军垂至,而诸县响应,疑维等皆有异心,於是夜亡保上邽。维等觉太守去,追迟,至城门,城门已闭,不纳。维等相率还冀,冀亦不入维。维等乃俱诣诸葛亮。”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天水太守带着姜维等人外出,当时很多郡县都投降了诸葛亮,因此天水太守怀疑姜维等人也有投降的心思,于是晚上自己撇下姜维等逃到了上邽,姜维追太守,太守把城门关了不让他们进。姜维等人又一起回到冀城,冀城也不让进,没办法,于是他们一起真的投了诸葛亮。

所以姜维等人投降诸葛亮完全是因为天水太守的猜疑,至于最初他是否有投降之心则不得而知。

姜维为什么会向诸葛亮投降?

不存在诸葛亮请华佗救姜维母亲的事情。因为此时的曹操,曹操的儿子曹丕都死了,被曹操害死的华佗还活在人间吗?

三国志里,姜维投降诸葛亮是因为天水太守马遵怀疑姜维有二心,听说诸葛亮大军进攻就逃到上邽,姜维来上邽进城不开门,姜维又去冀县,也不给开门。逼的姜维投降了诸葛亮。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利用被俘的曹操的驸马夏侯楙都督,以鸭换凤,设下一连串计谋,使姜维无路可走只好投降诸葛亮。并没有姜维母亲出场。

到了电视剧里增加了诸葛亮利用姜维的孝心收服姜母的剧情。曹操利用徐母收服徐庶,孝庄皇后利用孝心说服明将范好民。收其母,利用孝心收其子,是收服敌将的惯用伎俩,也应该是姜维最后诚心投降诸葛亮的原因。

在诸葛亮首出祁山攻打天水时,受到姜维两次设计谋被动退兵。第一次是老将赵云被姜维两面夹击,没有关兴接应,险些被歼。第二次,姜维调动四处兵马,夜袭诸葛亮驻地,诸葛亮仓惶撤出,并看到了小将姜维的英姿,也听到老将赵云对姜维的夸奖,一见钟情,非要收服姜维,预备自己的接班人。

其实,诸葛亮计收姜维,应该是古今中外收服敌将在演绎和电视剧里搞得比较复杂热闹的一个案例:

凡做大事者,都有爱才之心。首先,姜维的表现(两次打击了诸葛亮),引起诸葛亮刮目相看并令诸葛亮满意,起了收服姜维,为我所用的决心。

其次,诸葛亮手里有个被俘的夏侯楙,曹操的驸马,曹睿任命的大都督,统领魏军的前敌总指挥。让诸葛亮有了设计的核心载体。

具体实施步骤是这样的:

第一步,魏延佯攻冀县,因为姜维母亲住在这里。调姜维来冀县,并让他进城;

第二步,诈称姜维投来书信,欲投夏侯楙,因夏侯楙已经在诸葛亮这里,而不是直接投诸葛亮。注意,遵循事物发展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性。

第三步,以鸭换凤,放走夏侯楙,换回姜维。放走的理由是让他去说服姜维一起来蜀共事。这是关键一步,是从敌方起作用的反向推动力。

第四步,在去往冀县的途中,夏侯楙路遇西蜀军士扮演的假百姓,述说姜维已经献城投降了诸葛亮。让夏侯楙改走天水。

第五步,假姜维率军夜攻天水,在夏侯楙心里坐实姜维造反。

第六步,利用姜维守城需要粮草支持的心理,在冀县附近出现蜀军的辎重运输车队,把姜维调出冀县。然后四面夹击姜维,姜维不得回城。只好去投天水。蜀军乘机进冀县找到姜母。姜维到天水受到了应有的待遇:一顿乱射,走投无路。不反也得反,可是,老母还在冀县。

第七步,诸葛亮令人推出姜母,让姜维彻底投降诸葛亮,终其一生为西蜀效力。

这种前引后推的迫降闹剧,完满收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