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不小心打碎了学生水杯,家长说杯子价值上万元,要求赔,应该吗?

某小学的教师杨老师,在教室里走动的时候,无意间碰到了一学生的桌子,桌上的杯子掉在地上摔碎了。杨老师很过意不去,就说赔偿学生一个。当第二天把一个新杯子给学生时,却遭到了拒绝。学生说原来那个杯子是父母从国外买回来的,价值一万元人民币。杨老师觉得不可思议,就像家长求证,结果家长说确实如此,杯子是自己托在国外的同学买回来的,比较珍贵,确实值一万元。杨老师感觉很无奈,多次协商未果,实在没办法的话,也就只好自认倒霉了。

既然说杯子是国外代沟买的,价值上万元?那就先让家长把购买杯子的发票拿出来,否则就是碰瓷诈骗了

老师打烂了学生的杯子,按理说是应该赔偿。但是这杯子价值上万块,那就要慎重对待了。

这么贵重的东西,必须会有发票的。如果家长能把当初购买杯子的发票拿出来,那老师只能原价赔偿。

但是,代购的东西,真假很难说的。

以前有个代购团伙,花钱在国内的某个偏僻的地方,建了一个外国小镇。然后请了很多外国人当演员,专门搞这种“假代沟”的生意。

你以为代购买的是进口商品,价值上万块钱。实际上,很可能就是国内的某个小作坊生产的高仿,成本就几十块钱。

所以,让家长把发票拿出来,才能协商赔偿。否则的话,啥都没有,空口无凭,不能你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

如果啥都没有,家长给小学生用上万块钱的杯子,完全有碰瓷诈骗的嫌疑。

即使杯子真的价值上万块,也不建议小学生带这么贵重的东西上学

1 . 有碰瓷嫌疑

小学生在学校,大部分都是调皮捣蛋、活泼好动的很。碰了、磕了、摔了,都属于很常见的事情。

家长让孩子带上万块钱的杯子,在学校里使用。要么就是家里太有钱了,一万块钱就是吃顿饭的钱。

如果真的有钱,也不会在乎这个东西,也不会让老师赔。真在让老师赔偿损失,明显家里也没富裕到神豪的地步。

这多少有些“碰瓷”的嫌疑。

这个杯子,今天不被老师不小心打破,哪天就可以被同学打闹的时间,不小心打破。

2 . 对孩子成长不好

另外,孩子还这么小,真的不适合这样“土豪行为”的家庭教育。

出了这个事情以后,老师会如何看待这个孩子?其他的同学,会如何看待这个孩子?

绝对会保持距离。

毕竟一个杯子就上万块钱,哪天不小心玩耍的时候,打破更贵重的东西,岂不是要赔的倾家荡产?

如果办理学生的家长知道这个事情,绝对会让自己的孩子远离这个同学。

再给大家说个真实的事情。

早些年的时候,我们镇子上有个人在外面发了发财。他家里孩子也是在镇子上读初中,穿的、用的都是各种名牌。

而且孩子出手阔绰,花钱如流水。

结果呢?这个孩子就被镇子上的一个单身汉盯上了。

有一天就逮到机会,就把这个孩子绑架了。然后就通知家长,让拿一百万现金来赎人。

虽然最后案子破了,孩子也平安无事,但是造成的心理阴影特别巨大。从那以后,这个孩子的家长,就再也不敢高调了。

平日里小孩吃、穿、用,都是非常的普通。家里面买的豪车都卖了,生怕再次被别人惦记上。

所以,太高调了,对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好,很容易带来各种意外的风险。

老师打破杯子固然有错在先,但是孩子的家长也欠考虑。要说责任,其实双方都有责任。

如果家长拿不出发票记录,那坚决不能赔偿。

如果有发票记录,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还是协商解决比较好。

一教师不小心打碎了学生水杯,家长说杯子价值上万元,要求赔,应该吗?

学校不应允许学生使用奢侈品;让孩子带易碎奢侈品到学校这样一个学生多动的复杂环境,有碰瓷转嫁财产损失风险的故意,因此不主张实价赔偿。

一教师不小心打碎了学生水杯,家长说杯子价值上万元,要求赔,应该吗?

从正常的生活经验中,我们都知道一个事实,一个小学生上学带水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是如果带一个价值超级贵的水杯去学校,那就绝不正常了,这背后肯定会有不为人知的动机。

某小学的杨老师就遇到了从教多年来未经历的事,她在上课时,不小心碰到一个学生的课桌,结果桌上的杯子掉到地上摔碎了。不曾想,这一摔竟然摔出天价水杯。

当杨老师本着损坏东西要赔的理念,把一个普通的水杯给当事学生时,不曾想竟遭到学生的拒绝,说这个杯子是父母从国外买回来的,值上万元。杨老师起初还不相信就向学生家长印证,结果家长说孩子没说谎,最终杨老师和家长多次协商未果,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好照价赔了一万元。

当详细了解这件事后,问题就来了,杨老师需要赔学生水杯吗?或者说学生和家长说水杯价值多少就照赔吗?

首先,老师不小心碰到学生课桌导致水杯摔碎,不是主观故意,如果非要赔,只能赔一个普通水杯。

由于老师上课时会在教室里走动,无意间碰到学生课桌,才导致一学生水杯坠地摔碎,从主观因素上来讲,老师绝不是故意为之,而是无心之举。因此,对于老师来说,能赔一个普通的水杯就已经很不错了,基本上符合了我们常规认知——损坏别人的东西要赔。

其次,天价水杯不应该出现在教室里,如果学生带入教室家长需要告知老师,毕竟属于贵重物品。

小学生生性活泼爱动,且对个人物品管理也不像大人一样很尽心,哪怕是一个普通的水杯,也经常会出现自己掉到地上,或者同学之间打闹碰到书桌而掉到地上的现象。因此,很多家长都不会给孩子买太贵且易碎的水杯,以防止出事故。但是杨老师班上出现一个价值一万元水杯,显然家长就有责任了,要知道这可算是贵重物品,让一个小学生带着贵重且有风险性的水杯到教室里,家长必须要告知老师,好让老师自己及全班同学都要加小心。但是家长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显然让老师来赔一万元水杯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再次,家长和学生说水杯值一万元,空口无凭,如果非要索赔,杨老师可以让家长去起诉。

从整个事情的过程来看,杨老师都是被动者,所有的说辞都来源于当事学生和其家长。如果杨老师稍懂一点法律常识,不妨告诉家长,你让孩子把如此贵重的水杯带到学校里没有告知老师,大家自然就缺少自我防护意识,现在你让我照价赔偿,对不起,这个钱我绝不会出。如果你非要索赔,你可以去起诉我,到时我们法庭上见。只要杨老师如此说,相信家长会自己思量一番了,这个官司我打不打?我能不能赢?我会不会输了官司又让孩子受牵连而被同学们孤立?

最后,我要着重强调一点,凡是让孩子把贵重物品,尤其是生活常用品中超级贵的,如水杯、钢笔、文具盒、鞋子、衣服等带或穿到学校里,家长要么是故意炫富,要么就是别有用心,如这个带价值不匪的水杯,就有点大家常说的碰瓷动机。如果谁上了这个当,那肯定是要吃大亏的。所以说,对于居心不良的家长,不管是老师、老师、同学家长们都要加以提防,避免不小心就惹上麻烦。

一教师不小心打碎了学生水杯,家长说杯子价值上万元,要求赔,应该吗?

一个杯子被“打碎”了,肇事者当然要赔偿,这没有任何问题。

但,请杯子拥有者提供杯子价值的证据,然后照价赔偿,甚至还需要赔偿相应的连带损失。

家长提供了“证据”,肇事者就要老老实实赔偿。不过碎的杯子材料一定要保存好,一个一摔就碎的杯子,材料肯定价值不菲。

如果不能提供相关证据,那就让他去走相应的法律程序。由法律来做最后的决定。

至于师生关系,我希望不要代入这件事情。事件和身份没有关系。

还有人说什么赔偿会害了孩子,多虑了。能够“合理合法”解决的任何事情,对所有人都是“皆大欢喜”。

一教师不小心打碎了学生水杯,家长说杯子价值上万元,要求赔,应该吗?

杨老师在教室走动时,无意间碰到了一学生的桌子,桌上的杯子因此掉到地上摔碎了。由此看来,杯子的碎与杨老师碰到桌子是存在因果关系的。也就是说,杨老师赔偿杯子是无争议的。

现在问题的核心焦点是这个学生的杯子到底值多少钱?学生说值一万,向家长求证也说值一万,据此就断定杯子价值一万元,这叫一面之词,显然是缺乏依据的。

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学生家长应该提供正规的购物发票(包括品牌、货号、数量、价格和公章等);既然是托人从国外买回的,那还应该有报关单,且与发票的金额要一致。

如果家长不能提供这些证据,就说明是在故意刁难杨老师。出现这种情况,杨老师别忘了自己是学校的员工,且是上班时间发生的意外,学校是有义务出面协调的,且校长出面协调会有明显的效果。退一万步讲,如果该学生家长起诉索赔,也应该将学校作为第一被告。所以,杨老师要厘清这层关系。

好,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如果学生家长提供了发票和报关单,那是不是就是真的价值一万元呢?我认为逻辑上还是存在漏洞的。我认识一个商人,他在A国有以他小舅子名义注册的公司,然后到B国与他人合伙做生意,向小舅子的公司采购,价格却由这个商人说了算。

所以,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合理的做法还要经过鉴定这个程序。一是现在网络如此发达,可以根据发票上的品牌和货号进行查询;二是可以由法院在征求双方意见的基础上,委托有资质的公司鉴定并出具报告。

另外,教室是公共场所,不是私人空间。学生家长应该意识到如此贵重的物品,带到学校来是有被损坏的风险。所以,学生家长和学生也是有一定责任的。

当然,如果这个杯子的价格并不高,而学生家长所说的一万元,主要是基于收藏价值和纪念意义的价值,那法律会给出公正公平的判决。

建议杨老师让学生家长去起诉解决,这对双方都很公平。

一教师不小心打碎了学生水杯,家长说杯子价值上万元,要求赔,应该吗?

老师不小心打碎了学生的水杯,当自己正准备赔一个杯子给学生的时候,学生完全不接受,说这个杯子非常贵,求证学生家长后,家长说这个杯子价值上万元,是自己叫国外的同学买了寄回来的。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

个人觉得,首先,老是打碎学生的水杯是无心之过,是一不小心碰到学生放在课桌上的杯子、掉到了地上打烂的,并不是故意而为之的。

其次,老师还是非常自觉、自律的,打烂学生的水杯后,立马主动买了一个新水杯来赔这位同学,表明老师确实是品行挺好的。

只不过,没想到这个杯子是这么个情况,所以,赔偿时学生不接受、家长也不接受。这种情况下,叫老师去赔学生上万块钱肯定也不合适。所以,个人觉得,这种事情学校应该介入来协调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最后怎么协调协商都不行,那就让家长通过仲裁或者是法院来解决这个问题吧。如果最后法院采信并支持了学生及其家长,并判老师必须要赔学生一万多块钱,那就没办法了,老师就只能赔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