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存款算是比较正常的?

如果你去大街上做个街访,随便问一个路人:有多少存款才算是正常的?

估计十个人有九个都会说,至少三十万以上。

甚至有很多专家说,如今的社会,没有五十万以上的存款家庭,都属于贫困的家庭。

现在的有钱人,真的有那么多吗?真的是人人都有三五十万了吗?

00/90/80/70/60,各年龄段存款的真实水平

1 . 00后

00后最小的现在才12岁,最大的也不过才22岁,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龄。

对于00后来说,基本上不具备赚钱的能力,一切的开销都要靠家里人。

所以除了极少数的富二代,家里有矿的外,大部分00后身上都是没存款的。唯一的那点钱,还是家长给的每个月的生活费。

像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差不多就十八九岁,那个时候除了每个月千把块钱的生活费外,就再也没别的钱了。

但是也有家里富裕的同学,一个月开销上万,小金库存款接近七位数的。但是很少,一个专业也找不出一个。

2 . 80/90后

根据数据统计,我国80后,人均负债将近20万。90后,人均负债将近12万。

而且很多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也不好,提前消费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收入低,消费高,有负债,几乎成了80/90后的标签。

而且80/90后,还要面临人生的两个大事:结婚和生孩子。

结婚要买房子,就算只是付个首付,可能也要二三十万。如果是在一线城市里,那首付也要百万几步。

可能工作了几年,身上是有一点存款,但是结果买房、买车、付彩礼。不但花的一干二净,往往还需要家里父母的帮衬。

等孩子出生后,每个月要还房贷、车贷,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小孩读书教育的花费,都能压的人喘不过来气。

因此,对于80/90后来说,能把自己终身大事都解决,而且还没有外债的,就属于比较成功的了。

3 . 60/70后

对于60/70后来说,年龄大的可能都要面临退休了。那工作了一生,又能有多少存款呢?

很少。

中国人的传统,就是自己结婚的时候靠父母。等自己孩子成家立业的时候,又要靠自己。

给孩子出钱付首付买房子,甚至还要买车,付彩礼。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婚回到解放前。

等好不容易孩子解决人生大事后,可能又要帮忙带小孙子、孙女。

等到退休的时候,能有一份退休金,还能有一二十万的银行存款,那就算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了。

每个人的境遇不同,不必以存款的多少论成功。

像我上班的银行,存款的客户大约有3000个左右,存款总量还不到3个亿。平均到每个存款的客户,还不到10万块钱。

除了少数拆迁户、做生意的客户外,大部分的人存款都很少。一半以上的人,存款都在十万以内。

我们更不能用平均数,来衡量整个群体的收入。

很多网上媒体会说,银行员工平均工资都有二十万、三十万。但那是平均数,一个领到的工资抵得上几十个员工。

平均数,代替不了整个群体。

所以不管存款多少,都属于正常。也不必因为没有存款而自怨自艾,毕竟每个人的起点都不一样。

有些人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一来到这个世上车子、房子、票子就都有了。而更多的人,单单的为了那个房子,可能就要奋斗一辈子。

我们大部分的人,生来就是来人间凑数的。小的时候,成不了“别人家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不能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这些都没关系,把自己的生活过好,把自己的小家过好。哪怕没有什么存款,也是幸福的人生。

有多少存款算是比较正常的?

谢谢邀请!“有三十万存款够了”哈哈哈,看了这个回答年轻人一定吓得不轻吧!这一点存款办稍好一点的婚礼都不够。朋友们,我是一个刚过60岁的小老年人,而我所说的三十万存款是我准备自留的养老保障金。

我曾经是一个养老工作者,在养老院工作了十余年!工作期间接触过上千老人及其家人,见证了许多关于他或她有关养老的故事!有开心的,快乐的,也有伤心的,难过的。但是很多故事的情节好像都与钱有关!特别是有些老人在老的一刻,把自己的所有养老存款都给了子女,而又在分配上不合理!最终造成了自己的养老受伤,儿女又为了父母的养老钱大打出手!甚至上法院都有。

很多现实故事证明,每一个老人决不能将自己的养老钱交给子女,决不能没有一定的养老存款(多少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和生活水平来定)。

那么我为什么说存款30万差不多了呢!(老伴另算),首先我有退休金(每月5000多)目前每月用不完还可以存一点。(每年与夫人一起游山玩水用。一般常见病有医保报销,自付不多!如果一切顺利!还可以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二十年。二十年后准备去较好一点的养老院(因为我是干这一行的,对当地养老机构很了解)。二口子的养老金支付也相差不多了!不够部分由养老存款补贴(注二十年前存款30万,二十年后翻了一番应该有)!万一生一场大病!也基本上没有问题!如果是医不好的病,这么大的年龄了!也要有尊严的离开,千万别全身东管西管子插上救命,没有必要了!

看到这儿,大家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了吧!喜欢我的人(老人)请点赞👍我吧!

有多少存款算是比较正常的?

有多少存款才算正常,这个问题要结合多方面来看。

对于年轻人来说,没有存款很正常,背负债务也很正常。因为年轻,有活力,有创造力,通过不断努力减少债务,逐步积累存款,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到了30岁至40岁这个阶段,正是上有老下有小,背负房贷车贷,负担最重的时候。这个时候没有存款依然很正常。但是这个时候就要注意收入高低,工作的稳定性,能力和资源的储备情况,从而决定今后是否继续混迹职场还是创业打拼。

现在很多公司都把招聘年龄限定在了35岁,越是白领工作岗位越是如此。到了这个年龄就应该有一定储蓄,哪怕不太多,起码能在失业后维持一年左右生活才比较好。简单点说就是起码能存下5万元左右,有房贷就要更多一些。

存款的重要性,往往在40岁后变得越来越重要。孩子一天天长大,高中和大学的花费平均一年要2万元左右,大学毕业后找工作短时间收入难以维持生活也需要家庭帮助。还没工作两年又该谈婚论嫁了,女孩还好,男孩的话彩礼、婚宴、购房。房子作为当下国民最大的消费支出项,三五十万元也只能适合小县城的消费水平了。

存款有多少比较正常,因人而异,关键要看如下几点:

1、有没有儿子,几个儿子;

2、现在年龄多大,收入如何,稳定性如何,当地消费水平怎么样;

3、有没有养老金和医保;

如果有儿子的话,保守一点讲每个儿子起码在22周岁前为他存下50万元,随着通货膨胀持续这个标准还是持续增长。

如果年龄40岁,收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工作也很稳定,那么退休前还能存下不少钱,对存款的要求也不高。到了50岁后赚钱能力降低,这个时候就要能够存下基本够养老的钱了。

具体存多少钱才合理,起码按照现在的消费水平能够维持15年以上的基本生活。

有养老金和没有养老金完全是两个状态,养老金高,就可以没事旅游,想买什么买什么,轻松自在没有负担,帮孩子还房贷都游刃有余。养老金中等,可以维持基本生活,存不下钱,但是不生病的情况下对存款需求也不大。没有养老金或者养老金极低,那么就得完全依赖存款了。

对于养老金很高的群体来说,没有存款很正常,基本不需要存款,养老金富余和医保也能够应付一般的大病;

对于养老金刚刚够生活的群体来说,有个二三十万元存款很正常,可以预防大病,利息也能用于生活消费;

对于没有养老金或者养老金极低的群体来说,要维持基本生活,哪怕是农村也要20万元以上的存款,五六线城市三四十万元,三四线城市五六十万元,二线城市七八十万元,一线城市起码要100万元以上才行。

能存下钱是幸运的,存不下钱也是正常的。对于中低收入人群来说,生活不易,消费很高,花钱的地方很多,赚钱越来越难,多数到60岁之前存不下三五十万元,能有二十万元存款就已经很不错了。

有多少存款算是比较正常的?

先解释下,存款指的是活期储蓄和现金储蓄的总和,统称为存款。现在家庭除了少量现金储蓄,大部分的存款是放在银行的活期储蓄,以下讨论的也是活期储蓄。

活期存款的占比在逐年下降

现如今,每个人在银行的储蓄存款是在逐年降低的,主要是因为理财观念经过这么多年的教育和积累,每个人或者每个家庭的理财观念也在逐渐形成,早已不是10年前的大存款时代,存款在个人资产中的比例也在逐年降低。

2017年央行四季度的报告指出,金融机构人民币总存款平稳增长,2017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69.3万亿元,同比增长8.8%,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64.1万亿元,同比增长9.0%。但是,从人民币存款期限看,活期存款比重降低。2017年,住户存款和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量中活期存款占比为45.2%,比上年低11.2个百分点。

我认为活期存款在逐年降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央行只能调控基准利率比如银行间市场利率,在存款利率不动的环境下存款就会变成各种“类存款”比如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基金、互金理财产品等。

同时存款内部结构,比如定期存款占比一般与实际利率有关,与2016年底相比,2017年CPI略有走低,导致实际利率略有抬升,相应定期存款占比会有提升。

我们应该如何配置存款

存款降低并不是说完全不配置存款,存款一定每个家庭的必选项,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存款意味着应急用款的能力和底气。

存款到底占家庭资产的多少比较合适,我认为可以从个人或家庭处于的人生阶段进行评估:

如果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这个阶段用到现金的地方并不会太多,我们是可以把存款预留足够3-6个月的生活费,以免工作离职等原因,预留好足够的时间供我们能够应急。

留足了应急存款,其他的钱可以就用于理财、基金股票、房产等等投资产品。

如果是即将结婚生子,需要用钱的地方就会相对较多,我们对存款的要求是更高,我们预留更多的存款以备后续的需要,这个阶段其实没有说一定要预留多少比例,只能说尽可能的少投资长期持有的投资产品,在度过了这个用钱的阶段后再可以考虑加大长线投资比例。

总结一下,如果不是对现金需求特别大的阶段,可以预留3-6个月的家庭生活开销作为活期存款较为合适。

活期存款太多或太少都不好

经过对当前金融环境下,活期存款占比的走势了解,以及我们每个人不同人生阶段对存款的需求,我们需要做的是按需存款。

活期存款太多,会影响整个家庭资产的增长速度,影响投入到定期理财、基金、股票的资金量,活期存款几乎可忽略不计的利息会加速每年家庭资产的贬值。

活期存款太少,如果剩余的家庭资产投入到基金、股票等需要长期持有的资产,一旦需要紧急用钱,就会很难周转。

存款多与少,一定是掌握好合适的度。

综上所述

对我们每个人或家庭而言,存款的需求是不一样,首先我们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相对科学的配置3-6个月的生活支出或者更多的支出,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资产不被过多贬值。

有了科学的资产管理方法,我相信在未来的投资理财上肯定也会越来越顺,家庭资产也会稳步上涨。

以上是我对题主的建议和帮助,希望可以帮助到题主以及更多的人,点赞和转发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我是杜耶说理财,价值投资的布道者。

关注我,和我一起慢慢变富。原创不易,感谢阅读。

有多少存款算是比较正常的?

我认为有多少存款都是正常的,甚至没有存款也同样可以理解。比如说,同样是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有人工资收入高、开销少就会有一定的积蓄;而有人则因收入低又花销太大,搞不好还得负债累累呢。

其实,一个人有没有存款或者存款多少?主要还是取决于自身及家庭条件、日常生活开支及消费、投资理念等因素影响。比如,有些人20岁初头哪怕是没有太多积蓄的情况下,通过借钱也要购房;而有人则不想在自己年轻时被高杠杠所累。

根据央行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住户存款余额为74.22万亿元,按照13.95亿的总人口计算,相当于平均每人的储蓄存款51931元。

看得出来,作为全球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我国居民存款余额近年来有所放缓,这除了受第三方金融科技平台的分流影响外,其实更主要还是与我国居民杠杠过高有关。据了解2018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80%用于偿还房贷,如果还有车贷及现金贷的朋友那就更糟糕,不要说有多余的储蓄存款,恐怕就连日常生活消费水平都被严重挤压了。比如说,今年以来有不少人都在热议“苹果涨价”的问题,说是吃不起苹果了,说到底是老百姓在高杠杠之下的一种无奈啦!

另外,今年5月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收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收入仅为82000元左右,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收入46575元。近日,北京市统计局也发布了北京的平均收入数据,是目前国内最高的平均水平,但也只有10万元左右吧。

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是在一二线城市的话,就算你年平均工资收入达到10万元又有什么太大意义吗?还想有多余的存款吗?很明显是做不到的事,甚至不夸张地说,有些人一年下来的收入还不够买北京或者上海等地某些地段1平米的房子。要是在这些地方有房贷的情况下,按照当前的物价上涨水平,请问您还能有有多少存款?

所以说,有多少存款都是正常的,就看你生活在哪里,也要看你的赚钱能力、消费水平、理财能力。反正我认为目前国内老百姓大多数没有存款并不稀奇,毕竟大家都买房了,有资产在那摆着。总之,不要以存款多少衡量大家的收入高低,其实有钱人往往都是零存款;反倒是没钱人更愿意选择银行存款方式。

有多少存款算是比较正常的?

先说说退休的老年人这一块,我认为,一个家庭老两口年龄在60~70岁之间的话,有20~30万存款就算正常了。你想,这个人群刨除少数事业单位公务员,以及垄断行业的人收入较高外,大多数人都是企退人员,这些人在八十年代后期好多人的工资还不到百元,尽管都是独生子女,但一路培养下来花费也并不低。好多人又遭遇下岗,生活能顾住已属不易,上那攒钱去呢?这些人退休后养老金也普遍很低,好在子女成家立业了,这一代人又多会精打细算处处节俭,身体尚好的人还有不少在干保安、保洁或者护工之类的活,只有这样才能积攒几个钱,所以这个群体中,平均每个人能有10~15万存款已经不错了。

再说说农村和偏远地区的这部分老年人,他们年轻的时候,在生产队挣工分,能顾个温饱已经不错了。实行联产责任制以后可以出门打工了,可那时工资很低,干一天十几个小时才几块钱,赚的钱仅够补贴家用。等工资高了,这部分人也老了干不动了,很多地方的农村社保只有一百零几块钱,这个群体中除了近郊拆迁户或者有修路征地补偿的外,其他的人就难存几个钱了。

在职的群体被房贷车贷压的喘不过气来,能存几个钱应急或者子女的教育问题,多数人存不了什么钱,先前有报道说,咱国家有不少人是零存款,也就是所谓的月光族,他们是没有多余的钱存银行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