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随你礼的亲戚给你下了请柬,你该怎样办?

假如一个亲戚参加了你孩子的婚宴,事后却发现她没随礼(当时还有一家也在同一酒店举办婚宴),你该怎样办?一年后,这个亲戚的孩子结婚,她又给你下了请柬,你又该怎么办?

像我老家,一般的亲戚,随礼一两百的那种,需要登记。真正直系亲戚,一给就是大几千的那种,都是不登记在册,直接给主人的。

你亲戚没有在随礼的名单上,可能是忘记给了。

也可能是那天人多,登记的人忘记登记了。

还有可能是随到别家去了,因为那天酒店不止你一家办喜事。

我个人认为,这里面应该有误会。毕竟人都来了,怎么可能不带钱来呢?

和你亲戚相比,我很多的大学同学,那真的是做的过分。

大学同学,凡是结婚给我发电子喜帖的,我都发了红包。等我结婚的时候,一个个都装作没收到信息。

大学毕业后,和以前的同学基本上都是天南海北的分布,很少有能在一个城市里的。

和很多同学相比,我结婚比较晚。

刚毕业那几年的时间,经常好久不联系的大学同学,突然就是一个微信信息发给我。

“在么?”

我刚开始不知道原因,都回答:在,什么事啊?

然后,滴滴,一个电子请柬就发给我了。打开一看,结婚请柬。

相隔千里,我怎么可能赶过去参加婚礼呢?

但是别人都发了请柬了,而且又是大学同学。我也不是小气的人,立马都是转账过去。觉得关系好的,就五百。觉得关系不好的,就三百。

那几年的时间里,我光是随礼,就花了四五千块钱。

那关系好的还无所谓,那有的时候,大学也不住一个寝室,也没有多少交集的,你给我大请柬。

他不觉得尴尬,我自己都觉得尴尬。

然后我结婚了,那礼尚往来么,我给以前所有给我发过结婚请柬的人,也发了电子请柬。

然后尴尬的是,有几个同学,显示非微信好友。有几个一直没有回复我,但是后面还经常看到他更新朋友圈。

我当初发出去四五千,结婚就收回来两千块钱不到。

连我老婆都说,你这同学都是塑料友谊。

几百块钱而已,又不是什么大钱,我也不是很在意。但是这种做法,还是挺让人不齿的。

这种只能占别人便宜,吃完就是路人的行为,挺让人反感的。

从那以后,再有不熟悉的同学发信息给我,我都一概不理会。

你家亲戚,这十有八九就是一个误会。结婚毕竟是一个喜事,不要弄得双方都不开心。

我相信你家亲戚,当初是随了礼的。可能是随错了,给别人家了。

几百块钱的礼钱,也不是很多,所以没必要为这个事情而纠结。

现在你家亲戚的小孩也结婚了,你可以先估计一下,你亲戚当时可能给多少。或者,相同关系的亲戚,都给了多少。

你可以按照这个数目还回去,或者多出个一两百都可以。

心底无私天地宽,莫让几百块钱的小事情,影响两家人的关系。

一个没随你礼的亲戚给你下了请柬,你该怎样办?

一个亲戚参加了你孩子的婚宴(当时在酒店举办婚礼的还有一家),事后才发现她并没有随礼,现在她家有事给你下了请柬,应该怎么办呢?

你也别太纠结,我先给你分析一下她为什么参加了婚礼而没有随礼:

1、到了酒店,写礼的人较多,她想吃了饭人少了再写,结果吃饱了就直接离开了,忘了写礼。

2、遇到要好的朋友坐在了一起,光顾着聊天了,结果忘了写礼。

3、就是单纯忘了写礼。

4、给那家写上了。

我觉得1、2、3的可能性不大,估计是第4条,因为我也做过同样的事。

去年,我同学儿子结婚,那天在酒店办喜事的也是两家,我一进酒店门口,看见有帐桌在写礼,写礼的还有一个熟人,我就写上了。

今年初五同学聚会,我那个同学和我开玩笑说,岳哥你是不是上礼写错地方了,这时,另一个同学也说,没错,岳哥给那家随礼了,我当时还纳闷呢,以为那家也是岳哥亲戚。

同学们哈哈大笑,都夸我为献了爱心,我其实也曾疑心过,门口有4张帐桌,我会不会写错呢?结果还真弄错了。

我觉得吧,写错了就只能将错就错,几百块钱而已,情义才是无价的。

既然你亲戚给你请柬了,该去还是要去的,她也不是故意的,没有必要计较,就象我同学,开个玩笑就过去了,毕竟是亲戚,希望你三思!

一个没随你礼的亲戚给你下了请柬,你该怎样办?

今年已经53岁的大表哥,与我家多年不联系,他的外婆也就是我的奶奶,去世的时候他就没有随礼。今年春节突然他娶儿媳妇,给我打电话说:“你表侄结婚了,你有空过来。”说完就撂了电话。

多年不联系,并且我奶奶去世,他也没有随礼,意思是就不亲戚呗,为什么又突然给我打电话让我随礼呢?我父亲和他母亲是亲姐弟关系。要说也算是至亲,但是这十几年,人家就不想跟我们亲戚。

1、我的大表哥是我大姑家的儿子,自小问我奶奶喊外婆,来我家特别亲切,奶奶从小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大姑家的孩子几乎都在我家住过。但奶奶去世的时候,他们家的孩子都没有随礼。那意思是不亲戚呗。

我大姑家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大表哥,今年已经53岁,按道理也是一个老年人了。但是听我的父亲和奶奶说,他小时候经常来我家玩儿,几乎就是我奶奶一手照顾大的。

每次他放学到周末的时候。总是飞快着从他家里来到我家,还没到村口,就大声的喊着:“外婆,外婆给我做好吃的。”离村老远就能听到他的喊叫声,那个时候,奶奶就笑眯眯的站在村口,来迎接他的外孙。

由于的大姑是奶奶的长女,所以奶奶对她的孩子格外照顾,奶奶总怕自己的孩子刚刚嫁过去怕受罪,所以就对大姑家的孩子特别好,当时我们家孩子也多。

当时我的爷爷去世比较早,父亲才二10出头,二叔十几岁,小叔七八岁。还有两个姑姑没有出嫁。但就这也挡不住奶奶溺爱外孙的热情。

每次大表哥来到我家的时候,奶奶就把家里仅有的好吃的白面,拿出来给他的外孙吃。用白面烙一个饼,好吃极了,那个时候白面就是奢侈品。

那个时候小叔其实比大表哥大不了几岁,有什么好吃的,奶奶总是让他的外孙吃,每次小叔想跟大表哥抢好吃的时候,小叔总是挨奶奶的骂。

“你是当舅的,你跟你外甥抢什么吃的,不能吃好的,吃的都给他。”这个时候小叔就委屈的不吭声,因为他确实是长辈儿,所以就不能跟外甥抢食物吃。

大表哥小时候,其实对我家的感情也很深的,对他外婆的感情也是挺深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结婚之后,也就渐渐的不来我家了。

在刚结婚的时候,有的时候买点冰糖、小礼品之类的来看望他的外婆,等到他有几个孩子的时候,基本上就不看他的外婆了,只有大姑一个人过来看他的母亲。

可能一方面确实比较忙,另一方面大表哥会唱戏,到处去别的村唱戏。现在他定居到了湖北,因为那个大表嫂是湖北人,人家非要在湖北生活。

所以大表哥慢慢的和奶奶地联系越来越少,有的时候几年不来看一次,有的时候碰到了来看一次,奶奶当时也不在意,就这样当奶奶活到87岁去世的时候。

大表哥从湖北参加了奶奶的葬礼。其实按道理他应该来的,毕竟是他的外婆,从小对他那么疼爱,不说抚养长大,也是对他溺爱有加。

当然了,我对奶奶的感情是非常深的,从小奶奶就看着我长大,奶奶养育了一波孩子,又一波孩子,从父亲叔叔到姑姑们,还有姑姑家的孩子,我们和叔叔家的孩子都是奶奶抚养长大的。

当时大表哥千里迢迢从湖北过来,在奶奶的葬礼上,人家就没有随礼,就买了一些纸,买了一挂鞭炮一放。当时父亲和母亲看到这个状况,那意思是不想跟我们亲戚呗。

于是父亲和母亲也不好说什么,但是比我奶奶去世之前的大姑父,去世的时候,我们家可是随了礼的。当时我特意从郑州返回,踩着泥泞的大路,去和大姑父道别,并随礼500。

当时我心里就纳闷,大表哥这样的做法到底合适吗?好歹来说,我的父亲是你的大舅,我的母亲是你的大舅母,而我大姑到现在还在世。

特别是父亲和大姑他们是亲姐弟的关系,按道理来说,在这个世界上,他们现在就是亲人,大表哥这样的做法,明显是摆着不跟我们亲戚。

我有这个疑问之后就和父亲和母亲商量:“我说,我大表哥这样做,这是明摆着不想跟我们亲戚,那我大姑和你们都还在世,那以后那还来往吗?”

父亲和母亲一听到这样的话,明显也感到大表哥做的不妥,于是父亲跟我说:“我和你大姑是亲姐弟关系,你大姑还在,不管他们做的怎么样,

你大姑去世我们一定要回去的,并且你要代表我们家随礼,礼情尽到位。至于其他的,你大表哥娶儿媳妇,再生孙子,咱就也不要去了。”

其实我也同意这样的做法,既然大表哥不想跟我们亲戚,我们也没有必要舔着脸巴结人家,非要让人家跟我们亲戚不可,既然你不愿意,那又何必强求呢?于是我也就不想大表哥再跟我们亲戚的事,想着就断了吧。

2、十几年过去了,我和大表哥家也相安无事,但是在去年过年的时候,我突然接到了来自湖北的大表哥,来了个电话说:“你大表侄今年要结婚,你有空过来吧。”我当时心里就一阵愕然。

自从大表哥在奶奶的葬礼上没有随礼之后,我就断定了,大表哥一定是不想跟我们家再做亲戚,一定不想再跟我们家有所来往,所以我就给大表哥也就是存了个电话而已,情淡如水。

但是突然在去年大表嫂给我打了个电话,说,问我借2000块钱。我一听十来年不联系的大表嫂,突然打电话问我借2000块钱。

这是哪门子的事?在奶奶的葬礼上,你们就不想跟我亲戚十几年又不联系,一联系你就向我借2000块钱。我为什么要借给你2000块钱?

而且大表嫂说:“你借给我这2000块钱,不要跟你大表哥说。”平常我也知道大表嫂好吃懒做,经常在广东打工,也不上班。

好吃,就喜欢买好吃的,说实在的人家做饭做的确实比较好吃,但是吃的膀大腰圆又有什么用,天天不干活。我一想平常也不联系,一联系就要借2000块钱。

又加上大表嫂不让给大表哥说,这一定有隐情,所以我就断然拒绝了给她借2000块钱的请求。支持大表嫂,再也没有给我打个电话。

就这样大表嫂张嘴借2000块钱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我一直认为她们之前就是不务正业的,天天借亲戚的钱也不想还。我大表嫂借我小姑500块钱还没还呢。

在过年的时候,大表哥突然给我打了电话,先是给我和我家拜年,说:“大舅大舅母还好吧,这几年没联系,他们身体怎么样?还不错吧?”

我接过电话说:“托您的福,大表哥,你大舅和大舅母身体还很好!”我也就顺嘴问了一句,大姑现在在你们那过得怎么样?

大表哥回答说:“你大姑就在湖北跟我住,身体有糖尿病一直吃药,目前来说还比较稳定,还算可以吧,我告诉你个好消息啊,你大表侄儿正月十六要结婚,你有空过来吧。”

搞什么,大过年的拜年!拜完年之后,10来年不联系,一联系就让我给你家送礼去。但是因为是过年,再加上大表哥给我家下请帖,我也就说:“好的、好的。有空一定过去。”

其实我这也是客套话,我大表哥在我奶奶的葬礼上就没随一毛钱的礼,我以为他跟我家就是想断绝亲戚的,我也不想占他家的便宜,你娶儿媳妇,你为什么给我打电话呢?

你既然不想跟我家亲戚,这个电话你就不应该打,你为什么要打呢?不就想占我便宜吗?但是鉴于父亲和大姑是亲姐弟关系,我也就没有吱声。

我回头把和大表哥沟通的情况和父母做了汇报和沟通。父亲说:“你奶奶的葬礼,你大表哥就没有随一分钱,这明摆着人家不想跟咱家亲戚,现在他娶儿媳妇又跟咱家牵扯啥?”

我说:“平常也不联系,这一联系就要让随礼,这明摆着这不就是让咱家随礼,他占个便宜嘛。”父亲说:“既然通知了,随礼就随礼吧,你看他随多少都行。”

于是在大表哥娶儿媳妇的两天前,我给大表哥打了电话,表示了祝贺之意,当然就是各种客套话,比如说哎呀,祝福老哥得儿媳妇呀,尽快得孙子等等之类的话。

然后我用微信给他发红包,发了500块钱。我心想,如果你想跟我家再亲戚的话,你可能就会点我这个红包。你不想跟我家再亲戚,你就可能不会点我的红包。

可是我发觉我错了,当我刚给他发过去红包,大表哥那边就迫不及待地确认了那500块钱到账。看来大表哥是非常想要钱的,可能他还愿意跟我们亲戚吧。

但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大表哥给我家根本就没有打过一个电话,也根本就没有给我家发过一个微信,原来他确实想要挣这个随礼钱的。

有些亲戚在遇到自己有事情的时候,想尽各种办法,从自己亲戚那里得随礼的钱。总之能多挣100就多挣100,能多挣500就多挣500,对亲戚随礼钱从来下手不手软。我大表哥就是这样。

那么一个没随礼的亲戚的给你下了请帖,原因是什么?到底应该怎么办呢?我觉得这样的亲戚,不亲戚也罢。你若想跟他亲戚,基本上也只是面子上过得去。我有以下3点建议。

按道理来说,我大表哥跟我家应该是比较近的亲戚,我父亲是他的大舅,母亲是他的大舅母。他的母亲是我的大姑,这样近的亲戚应该保持经常走动才对。

但大表哥不这样想,一方面是因为我大姑的孩子,都比较大,他们都早就结婚了,另一方面大姑家孩子又多,有的是结婚随礼,有的是出嫁随礼,有的是得孩子随礼。

总而言之,我家经常给大姑家随礼,而我两个姐姐和我结婚都比较晚,加上岁数比他们小得多,所以等我们这边都成家立业之后,大姑也就老了,我们家基本上没得到他们回礼。

可能大表哥一算账再给我们回礼,他觉得会意义不大,也占不到什么便宜。所以也就不管不顾他的母亲和我父亲是亲姐弟的关系,能不亲戚就不亲戚了。

那么一个没随礼的亲戚给你下了请帖到底该怎么办呢?

第一点建议:

一个没随礼的亲戚突然之间给你下了请帖。我觉得这最大的一个可能是他想占你的便宜,就像我的大表哥一样,常年不联系,一联系不是借钱就是要我随礼。

面对与占便宜的亲戚第1步应该怎么办呢?第1步我会说一些恭维的话,比如说早得贵子,比如说新婚快乐,比如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等等,这样的客气话和冠冕堂皇的祝福的话,要多说要勤说,让亲戚觉得脸上崩儿有面子。但是呢,在随礼问题上就是不随礼。

这一招就叫做“光打雷不下雨”,让你亲戚也知道,知道你为什么这样做,面子上,咱也没伤和气,也祝福你了,但是理智上我不随礼,因为我并不想吃亏。

第2点建议:

也可能你的亲戚长年不联系,你有什么事儿你给他打电话,他也装傻充愣不给你随礼。说明你在他心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值得让他随礼的地方。

也就是说,你的价值不足以使他达到对你笑逐颜开和颜悦色的地步。但是突然给你下请帖,也许他看到你有价值了,你混得好了,有意盘你。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妨做一个小的回礼,比如说礼金要随1000的,你就给他随个三几百块钱。这样也试探了他的用意,比如说以后他跟你经常走动,那亲戚该走动就走动。

第3点建议:

可能你和亲戚之间有一些误会,比如说,一家人都去参加婚宴随礼,有的人以为他已经随了礼,有的人以为别人已经随了你,结果到最后都去吃饭了,没有随礼。

那么这种情况也是有可能发生的,我二姐当时生孩子的时候,她的婆家一个哥哥一家人全去都吃饭去了。吃完饭之后,临走把饭店剩余的剩菜大包小包也打包两箱,拿到家里继续吃。

我们都以为他给二姐和二姐夫随了礼,但是回家一盘算,二姐夫问二姐:“老大随礼了没有?二姐说老大随礼,我怎么没看见?”二姐夫说他也没有看到。

原来老大和老大媳妇都顾着吃饭了,都觉得对方随了礼,所以事后老大和老大媳妇都非常不好意思,赶紧把随礼补上去。沟通不好,也会出现不随礼的问题。

这种情况好解决,只要把事说透,大家都不会介意,还是相亲相爱一家人。但是像我大表哥这种,明着想占便宜的情况我就觉得是不可取的。

总之,一个没随你礼的亲戚给你下了请帖,我认为最大的一个可能是他想让你随礼。一方面让他的排面比较好看,另一方面他有一个你说不出的收益。

其实我们很多人智商都差不多,谁占谁的便宜。都能感受出来也能看得出来,所以大家对于这种亲戚走动,我尽量以为还是以为“来而不往非礼”也。

亲戚之间走动有来有往,才颇为正常。不能,你有事我去了,我随了礼;我有事你不想来,也不想随我的礼。亲情是靠来往来维系的。要想亲情维系的好,只有多为对方着想才是长道。

一个没随你礼的亲戚给你下了请柬,你该怎样办?

亲戚没随你礼而他家有喜事给你下了请柬,你不知道怎么办?

你说的假如一个亲戚参加了你孩子的婚宴,(当时还有一家在同一个酒店举办婚宴)事后却发现他没有随礼,一年后,这个亲戚的孩子结婚,亲戚给你下了请柬,你不知怎么办?

我来分析一下,那天你孩子结婚,婚宴在酒店里举办,而那家酒店里同时还有一家举办婚宴,你家那位亲戚随礼肯定是随错地方了。

你家亲戚随礼随错了地方,他自己压根就不知道,一年后他孩子结婚,他自然会给你下请柬,你呢也不要纠结亲戚没给你随礼,你还是去参加亲戚孩子的婚宴,并把礼随了。

如果你亲戚不是把礼随错了,那么就是忘记随礼了,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事情过去一年了,你与亲戚也没挑明,那么你就永远不要说出来,毕竟亲戚之间可能也就是几百块钱的礼金,钱不是大事,亲情才是最重要的。

你家亲戚绝对不会是吃了婚宴而故意不给你随礼。

好几年前,我村里的魏姐家里建房子大摆宴席,村里的董屠夫去她家吃酒随礼,他们以前互相之间没有来往,这次是魏姐摆酒买了董屠夫卖的猪肉,董屠夫也就去她家吃酒随礼。

二年后,董屠夫家嫁女儿,事后董屠夫的老婆在村里到处宣扬说她这次嫁女儿,魏姐没有来她家随礼,欠她家的礼金不还,话说的很难听。

后来这话传到魏姐这里了,魏姐从家里翻出人情薄,拿着人情薄来到董屠夫家里,让董屠夫两夫妻翻看人情薄,看里面有董屠夫的名字没有。

董屠夫接过人情薄,一页一页仔细看了又看,就是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在上面,他老婆拿过人情薄也仔细看了一遍,上面确实没有董屠夫的名字。

魏姐说二年前她家摆酒,她记得董屠夫到过她家里,她给董屠夫敬过烟,并亲眼看到董屠夫上桌吃了饭。

二年后董屠夫嫁女儿,魏姐翻出人情薄查看董屠夫在她家随了多少礼,她好回还给人家,可是魏姐在人情薄上没有看到董屠夫的名字,她也就没有去董屠夫家随礼,魏姐以为当初董屠夫是代别人来她家随礼的,所以没在人情薄上看到董屠夫的名字。

这件事情被村里人传开了,大家分析肯定是董屠夫自己忘记在魏姐家随礼了,那天吃过饭后可能就那么走回家了,事后根本也没想起这件事。

魏姐翻人情薄没有看见董屠夫的名字,她自然也就没去董屠夫家随礼了,毕竟也不是亲戚,如果不是董屠夫的老婆逢人就说魏姐家火烧人情薄等等难听的话语,魏姐不会拿着人情薄去董屠夫家里。

其实这些低级错误我们经常会犯。

题主你是在酒店里举办婚宴,而我们是农村人,是在自己家里摆酒席,也有人进错屋随错礼。

大约十年前,堂妹生孩子了,我与好些亲戚捉了鸡提了鸡蛋去堂妹家随礼。

来到堂妹家吃了饭后,我们在堂妹屋前的一棵大树下闲聊。

这时我注意到一个陌生的中年女人从外面走进来,只见她一手捉着一只鸡,一手提着很大一包鸡蛋。

能给堂妹捉鸡又提鸡蛋的都是最主要的亲戚,而这个中年女人我们谁也不认识,我与几个亲戚说可能是堂妹夫的主要亲戚吧。

这个中年女人把鸡与鸡蛋放进屋里后,就去餐桌吃饭。

吃完饭后,中年女人一个人坐在一边,我没有看见堂妹家里的人与她打招呼。

坐了一会儿,我看到中年女人随了礼,然后她从堂妹家里走出去,那天我再也没看到她来堂妹家里。

我很纳闷,看着好不容易闲下来的堂妹夫,我问她刚刚离开的中年女人是谁?堂妹夫也是一脸疑惑,说他根本不认识这个中年女人。

我随着堂妹夫去看人情薄,看刚刚随礼的中年女人写的谁的名字,堂妹夫看着人情薄上陌生的名字,说他家没有这个亲戚。

所有人明白了,这个中年女人是进错了门上错了礼。

有一次我去县城里参加同学的生日酒宴。

同学在电话里通知我在某某酒店,中午12点准时开餐。

在家里吃过早餐后,我骑上摩托车来到镇上,然后坐上去县城的班车。

平时从镇上到县城也就是一个小时的车程,本来那天我把时间卡的刚刚好,下班车后再坐上公交车到酒店吃饭时间是非常充足。

可是那天恰好遇上堵车,(班车行驶了一半的路程后)是人为的故意堵住路,我们看到一辆油罐车停在路中间,所有车辆无法过往,只有摩托车与行人才能过往。

司机下车问明情况后才知道是前方一段路修好几个月了,工程款还没到位,修路民工多次与承包商协商讨要工程款,可是承包商一拖再拖,这些民工只好出此下策,停车拦路。

我坐在车上,眼看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同学的酒宴马上要开席了,而我还坐在班车上干着急。

大慨过去了一个小时后,班车司机要停在县城里的车开过来把我们接过去,我这趟班车接上县城那边车上的人原路返回。

半小时后我下了班车,先计划坐公交车去酒店的,时间来不及了我只好坐出租车赶往酒店。

来到酒店,只见客人上桌在吃饭,我看到有一张桌子人没坐满,我坐上去就埋头开吃。

我盛的一碗饭没有吃完,正在桌子上夹菜时,我看到一对新人来我这桌给客人敬烟,我收回筷子,掉头看了看周围餐桌上的客人,我一个也不认识。

我明白我肯定坐错酒席了。

那对新人眼看要来到我面前了,我只好镇定下来,不能让餐桌上的客人看出我慌乱的眼神,更不能让新人难堪。

我接过新人敬给我的烟,心里盼望新人快点把我这桌客人敬完,然后我好起身离开餐桌。

终于那对新人给邻桌的客人敬烟去了,我淡定的站起来快步走出去。

掏出手机压住嗓子给同学打电话,同学说在二楼,所有同学都在等我一个人,其余亲戚朋友差不多吃完了。

我来到二楼,两桌老同学坐在那里还没开席,我感到很不好意思,连说几声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刚刚在楼下闹的笑话我也不好意思坑声。

幸好那天我没随礼就吃饭了,不然真的就好尴尬了。

其实这些事真算不上是多大的事,不管是住在城里还是乡下,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美德,题主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你还是该高高兴兴的去参加亲戚孩子的婚宴,朋友亲戚之间相互之间随礼是不平衡的,有的亲戚朋友有两个孩子,而你或者只有一个孩子,那么是不是随礼就不平衡。

一个没随你礼的亲戚给你下了请柬,你该怎样办?

我还真经历过这件事,大家不要笑。

有一天,我去办事,在停车场停好车,打开车门准备下车,突然来个电话,我就坐在车里接电话。

因为事情很复杂,我跟对方聊得太投入,不知道什么时候,旁边站了个人,笑嘻嘻地看着我,手背在身后。因为打电话,我也没腾出机会跟他打招呼,他就一直在车边上等我。

直到我挂了电话,他笑着跟我打打招呼,能准确地知道我的姓名,还聊了一些其他的事情;但是我对他却一无所知,只是感觉在哪里见过,脑子里过了一遍又一遍,实在想不起来。

我想问他,但是会让他觉得我不尊重他,索性就不问,寒暄了几句之后。他背在身后的手,递过来一张请柬,他说:他于某年某月某日在某某酒店举办乔迁之喜,希望我到时候去捧场。

出于礼貌和尊重,我双手接过了请柬,并告诉他我一定会准时参加。

他走后,我看了看请柬上的名字,似曾相识。反正距离宴席还有一段时间,顺手把请柬放在了车里。

过了几天,我跟朋友们喝酒,突然聊到现在的酒席的问题,我突然想起了那次意外的请柬,谁知在座的有7个人都接到了这个人的请柬。

而这个人,是一个多月前,我们宴请一位领导带来的朋友,我恍然大悟。

当场,大家都围绕这位领导,喝酒,聊天,谈事情,完全忽略了这个人。

但是他倒是很活跃,天一杯地一杯地跟我们喝酒,但也是喝酒,也没什么交流,因为是领导带来的人,我们也不好意思问他的底细。

就这样,一顿酒,他居然给我们下了请柬。

在座的,有几个说,他们不去,反正也不认识,而且当时的酒局,什么事情都没干成。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最后统一意见:都不去参加。

就这样,我们都没有去参加这个宴席,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接到请柬,而没有去参加的。

其实,并不是为了省这几百块钱,我是觉得,不管谁,一生中都会经历这些,但是请客,还是要慎重,关系不到那个地步,被请的人心不甘情不愿,去吧,就是白白扔钱,不去吧,抬头不见低头见。有什么意义呢?

再者,现在的酒席,是真的多。结婚,丧事,办酒无可厚非,但是满月酒,搬迁酒,生日宴,甚至学酒,五花八门,说白了,就是变着花样的收礼金。

当然,如果是亲戚之间,牵扯到日后可能还要来往,我觉得有必要去参加。亲戚是越走越亲,不然哪来的亲戚呢?

如果是故意不给你随礼的,那么你就不要惯他那毛病,来而不往非礼也!

这不,这个月接到了9个升学宴的请柬,真是无语了。

一个没随你礼的亲戚给你下了请柬,你该怎样办?

新婚不久,有一天婆家来了位陌生人。婆婆要我叫“姑父”。这位姑父是来送请柬的,说是儿子要结婚了,让公婆去城里吃喜酒。公公沉思了一下,说去,一定去。

这位姑父临走时,叫着小姑子的名字对我说,让我和父母一起赴宴。

婆婆纠正道,这是我家儿媳妇。姑父一副愕然地对婆婆说:“侄儿结婚这么大的事,也不通知我和他姑姑,你看看这事弄得我心里都不得劲儿。我还以为这姑娘,是我大侄女呢。”

我和小姑子长得一点也不像,不知道这位姑父是咋看的。

“你们都没一点信儿,我想通知也通知不到。孩子们也是刚结婚,这不家里的家具都贴着喜字。”婆婆说。

姑父脸上有些讪讪地,又和公婆闲聊了两句,就告辞了。

姑父走后,婆婆对我说,这位姑父是公公老家的一位堂姑父。堂爷爷只有一个女儿,前两年堂爷爷过世后,堂姑、堂姑父就把祖宅卖了,和孩子们一起搬进了城里。那祖宅也有公公的份,堂姑一声不吱地就卖了,也不告诉公公。

后来,公公清明回老家上坟,才知道自己的祖宅已另移主人了。邻居说邻居堂姑搬到哪了,邻居说只知道搬进城了,具体不知道在哪。打堂姑的电话,也打不通。

现在,他家孩子要结婚了,又想起我们家来,这家人可真有意思。

不过,我公婆还是捧了堂姑、堂姑父的场。

至于,题主说的,一个没随你的亲戚给你下了请柬,该怎么办?我觉得还是宽容对待,一切皆是美好,去与不去随心而定吧。

Ⅰ图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