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过万的人明明只是少部分人,但为什么一般认为上万收入并不多?
根据税务APP统计,我国纳税的公民才六千万人。而个人起征税的金额是5000块钱,也就是说,工资收入超过5000的,也就在六千多万人。
所以,在我国,工薪阶层工资收入超过1万的,估计比例只有在1%左右。
明明月入1万的人很少,为什么却又有很多人觉得月收入上万,收入不高呢?
物价太贵,尤其是房价和工资收入低相对的,就是物价高。尤其是很多年轻人的刚需品,房子。
一线大城市北上广深,普通的低端房价都上十万一平,随便一套100平的房子,总价都在千万以上。
就算只是付个首付,三成,那也要首付款300万。你要是贷款700万,分期三十年还,每个月要还3.5万。
和这样的房价一比,和每月的还贷款数目一比,一个月上万的收入,只能喝西北风了。
就算是在一些小城市里,房价都上万。总价百万的房子,首付也要三十万。
基本上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在大城市里买房子的。即使只是付个首付,也需要家里父母的帮忙。
大城市里,繁华世界,吸引人的东西太多。年轻人,谁不想开个跑车,缓缓的行驶在大街头,吸引年轻姑娘的目光?
可是一辆保时捷911,总价至少在两百万以上。凭借月入过万的工资,除去吃喝拉撒的开销,想要买的起,估计要干到下辈子。
女孩子,就不想要香奈儿、LV的包包。可是随便一个包包,就是好几万。辛辛苦苦攒半年的钱,也就只能买个最低档的奢侈品牌包包。
别墅,带健身房、电影院、游泳池的那种,谁不想住?年轻人喜欢,老年人也喜欢。可是那都是几千万、上亿的价格,月入过万,即使拼搏一辈子,也只够买个厕所而已。
出门旅游,去马尔代夫,去欧美看看它国的风情,谁不愿意?可是一趟就要好几万的花费,即使你手里有些积蓄,可是舍不得啊!
喜欢的东西太多,想要的东西太贵。月入过万是看起来很不错了,但是和很多东西的价格一比较,真的是九牛一毛而已。
被媒体新闻带偏了现在很多的新闻媒体文章,动不动就报告一些几百万、几千万身家的人物。会让人觉得,现在身家千万、亿万的人很多。
见多了这样的文章和报告,就会让人在心里留下一个错觉:现在有钱人很多!个个银行存款几百、上千万。
而实际上,我国能够存款百万的人,不足总人口的1%。那些有钱人,仍然是属于极个别的例子。大部分的工薪阶层,并不多富裕。可能存款几十万有,但是过百万的真的是百里挑一了。
很多人要求高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很多年轻的姑娘要求也比较高。自己月收入五千,找个对象,要求必须收入五万以上的。
更过分的是,有些姑娘其实自己条件也一般。月收入就三千,却要求对方年薪百万。
这让很多的年轻男士大呼压力山大,明明月入过万已经不少了,可是和女孩的要求一比,差的太远。
这也造成了很多人印象中,月入过万根本就不当钱,只是刚刚脱离贫困的标准线而已。
月入过万的人很少,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其实已经很不错了。你在大街上,随便拉住一个路人问:月入过万算不算高薪?
估计十个有九个会回答你:不算。
确实,月入过万,除去衣食住行的开销,剩下的钱啥都干不了。
但是你再问路人,你现在月薪多少?存款多少?
估计很多人可能会不好意回答:月收入五六千,存款为零。
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而言,能够月入过万,已经算是很厉害了。
不要沮丧,毕竟我们大多数人,生来就是凑数的。跑车、别墅,这些东西,如果一出生就没有,估计这辈子也就没啥希望拥有了。
月入过万的人明明只是少部分人,但为什么一般认为上万收入并不多?
月入过万的人10%都达不到,毕竟能缴纳个税的也才六千多万人,这才是5000元的门槛。对于多数人来说,月入过万确实很难达到,除非是在一二线城市做有钱途的工作,或者自主创业成功的,投资或者投机赚到钱的。
能月入过万很难,但是并不影响人们认为月入过万的收入也不算多,其实道理非常简单。
以当下的房价水平,当下的教育投入,当下的结婚条件,月入过万显然还有点穷。即便是放在小县城,月入过万一年哪怕存下6万元,30岁之前也凑不出首付、装修和买车的钱,更不用说很多地方彩礼都要二三十万元了。
生活成本太高,加上网上真真假假炫富的太多,一些赚快钱赚大钱的人太多,已经扭曲了国民的价值观,阈值也被超级放大。哪怕月入只有四千,依然感觉月入过万也很穷,反正放到一线城市都买不起房。
这个时代,普通人辛辛苦苦工作十年,未必能存下30万元。
这个时代,有的人轻轻松松炒一套房,很随便就能赚30万。
时代没有鼓励努力工作的人,而给了投机炒作的人太多红利,让社会财富分配出现失衡,进而导致结婚率、生育率、幸福感的走低。
路走偏了,必须纠正,期待以后月入过万的人越来越多,也期待房价早日腰斩之后再降一截。
月入过万的人明明只是少部分人,但为什么一般认为上万收入并不多?
月入过万不知道是谁统计的,如果是全国平均工资那过万的肯定不多,我是80后没有固定收入也没有正式工作,但我每个月收入都在两万朝上,我身边的朋友基本上都没有固定工作,有货车司机,有兼职跑外卖的,有工地上班的,有修车的,有理发师,也有自己干小吃的,每个人都月入过万,并没有感觉到月入过万有多难。
我现在有房有车有儿有女,就是没有工作,我不知道像我这样的人,在国家统计中算那一类人,是不是算一分收入也没有,因为我并没有交税,我的真实收入国家是不知道的,但真实情况是现在只要在城里人不懒,月入过万真不是难事,反而现在上班想过万工资,第一要高学历,第二是高技术员,第三要业务能力强才能过万。
所以我觉得第一有正式工作的月入过万确实少,第二个体户收入国家不了解,把高工资的给平均了,结果就是月入过万的只有%3,但实际上月入过万的%30都有。
为什么现在的女人眼光高,因她们接触的基本上都是月入过万的,她们挑的是月入过万只是基础,在这基础上,还要有车有房,人长的帅,素质要高,而且还是和自己一个城市的,很多女孩在自己的城市待习惯了,哪怕相了一个比她工作城市好的男生,有房有车她们都不愿意,不愿意改变,怕接触新的事物,过一天算一天,自己都不适合结婚生子,还怎么结婚,社会出现很多剩男剩女,主要还是思想问题,网络夸大了实际生活,推高了女性地位,让女人学会独立,女人都独立了还要结婚吗?
月入过万的人明明只是少部分人,但为什么一般认为上万收入并不多?
这题我会,这题我来答
首先,先说一下关于月入过万的情况:就是幸存者偏差的问题了。
幸存者偏差指的是当取得资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此资讯可能会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幸存者偏差” 的本质
广义的幸存者偏差用统计学的专业术语来解释是——“选择偏倚”,即我们在进行统计的时候忽略了样本的随机性和全面性,用局部样本代替了总体随机样本,从而对总体的描述出现偏倚。往往会让人产生错误的判断。
举个例子:网上有人结婚,女方要求彩礼20万。而男方真的给了,这个婚也结了。
这里女人会觉得:哇,原来结婚彩礼可以要那么高!我以后可以往高了要。于是30万,40万的彩礼事件就层出不穷。但事实上真正要20万彩礼最后能在一起的夫妻少之又少,这里就是幸存者偏差的效应。
同理,网上炫耀工资的企业基本都是各大行业的头部;如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等。
根据华为2019年年报数据显示,华为员工数量从2018年的18.8万人增加到了19.4万人。另外,华为2019年在工资、薪金及其他福利上的支出达到了惊人的1349.37亿元,平均下来华为员工的薪酬达到了69.5万元。据网上资料显示,华为正式员工13级年薪大概是20-25万,14级年薪为30-33万,15级年薪为33-35万,22级年薪则达到500-650万。
OfferShow应届生薪资查询平台上,不少收到录用通知的应届生发布薪资待遇评级。按去年同级薪酬估算,今年华为本科生的年薪大多数在20万-30万元,研究生年薪多数在25万-45万元。
而根据今年春招与提前批的薪酬数据,今年腾讯为校招生开出的薪酬,年薪多数在20万-40万元,字节跳动和百度给技术类校招生开出的年薪多数在25万-40万元之间。
我们也可以看出,因为这些比较让人瞠目结舌的收入,才会让人印象深刻。如果说,应届生工资开出4500块钱1个月~这种新闻,你看完就忘记了。
希望回答对你有用,欢迎一起交流。
月入过万的人明明只是少部分人,但为什么一般认为上万收入并不多?
以我自己来说:每月房贷3500,社保1350,电话费129,小区停车费390,车子油费1000,家庭开销2500(伙食费、水电气费、物业费)。一个月收入一万出头点,你看看能剩多少?
月入过万的人明明只是少部分人,但为什么一般认为上万收入并不多?
月入过万很多吗?我们公司工资最少的前台也都过万了,技术总监和设计总监都是月薪8万,大部分在2万到3万区间,公司规模不大,就50人左右,但也是一个缩影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