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银行的存款压力逐渐越来越大呢?
银行就是以存钱为基础的,只有有钱了才能正常的运转,当然会有存款压力。
以前有过这么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最想你有钱的人,就是银行了。只有你有钱了,才会把钱存进银行,银行才有收益。
为什么存款压力越来越大?1.存钱人的思想观念在慢慢转变
放在我们父辈那一代,家里有了钱,只能存进银行里面,因为没有别的什么选择。
往前推十年的时间,人们脑海里的投资思想还没有那么的前卫。对于像投资理财,基金,股票之类的新鲜事物,大多数人都不接受。这就造成了,普通民众投资渠道单一,只能去银行存定期。
那个阶段银行和钱的关系来说,就是钱在找银行。有很多人说银行福利待遇好,那在十多年前确实是好。但是现在,银行的福利待遇,已经比以前差的太远了。
2.投资的渠道变多了
现在去银行存钱的客户群体,大部分已经是老人了。虽然也有年轻人,但是所占的比例已经很小了。
现在的投资渠道太多了,微信,支付宝,股票,基金,不管哪一种所能得到的收益,都远远大于银行的定期。
现在银行定期,一年期利息才2.25,两年定期才3.15,即使是三年定期也不过是3.85。而且存定期,不灵活,如果提前支取,就变成了活期利息。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钱本来就存不了长时间的,而且利息又低,他们根本就不会去存。
而反观微信和支付宝,灵活方便,还能消费,放在里面每天还有利息收益。这种模式,特别的适合当下的社会,几乎没有人不愿意的。
记得支付宝的余额宝刚开始的时候,利息有四点多,一万块钱放在里面,每天有一块多钱的利息。放个几十万在里面,一天就有接近一百块钱的利息。完全可以满足一个不奢侈的年轻人,一天的开销了。
可以这么说,支付宝的余额宝,完全开创了一个存钱模式的新时代。
另外还有基金和股票,也很受到欢迎。不是每个存钱的人,都想着安慰拿利息的。也有很多的人,很喜欢基金和股票这类,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
因为来钱快,够刺激,所以深受很多激进投资人的喜欢。
就像是投资基金,一万块钱,如果涨的好,一天就可以赚500块钱,连续十多天的上涨,本金就能翻倍。
当然基金有赚就有赔,一万块钱进去,也可能一天就损失500块钱。
3.银行竞争太激烈
各行各业竞争太激烈,银行也是如此。现在银行网点很多,不但是不同的银行之间竞争,连同行的网点也是相互竞争。
存钱送礼品,存钱送消费券。其实,这些都是违规的,银保监会不允许的。但是下面还是很多的银行,在偷偷的做客户回馈。
为啥银行要冒着被罚款的风险去给客户回馈?因为竞争太激烈。银行那么多,钱哪个银行都可以存。
利息有高低,肯定要把钱存利息高的银行。利率一样,那就看哪个银行给的优惠政策多了。
其实这算是一种恶性循环了,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短时间内都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银行现在的问题,就是存款压力大吗?很多人会问,是不是银行里的钱越多越好?当然也不是了。银行现在还面临一个问题,钱用不出去。
那这里可能很多人就会有疑惑,银行一边拼命的拉存款,一边还担忧存款过多,这个不相互矛盾吗?
存款是一个银行网点的基础,连存款都没有,那还叫银行吗?
但是钱存进来后,银行是要给利息的。这个利息,就是银行需要付出的成本。所以银行必须把这个付出去的成本赚回来,蔡能不是亏本状态。
银行赚钱的渠道,一是贷款,二是投资。贷款出去有坏账的风险,投资也不是稳赚不赔,很多的投资都是看长久的收益的。
所以怎样把钱用不去,对银行来说,也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现在银行的存款业务只推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如果你是存定期一年,银行非常欢迎,还赠送礼品。如果你要存两年三年的定期,那银行不但没有礼品赠送,还会说很多两年三年不划算的话。
很多人就有疑惑,这啥银行只做一年的活动?银行不是想着客户钱存的越久越好吗?
银行是想着客户钱一直存下去,但是它也不想每年付出那么高的成本。
一年定期2.25,两年定期3.15,同样是两年的时间,存一年就要节省下来180多块钱的利息成本。所以,银行才会极力的推销一年的定期。
所以,对银行来说,存款重要,而怎么把钱用出去,也很重要。
为什么银行的存款压力逐渐越来越大呢?
每到年底或年初,很多银行都要发动全行员工齐抓揽储工作,甚至拒台员工的收入直接与揽储业绩多少挂钩。可能对工农中建四大行来说,由于成立时间较长,政府的财政存款和企业存款较多,感受到存款压力不甚明显,但是中小银行对存款的饥渴程度是愈来愈强烈。
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国民存款现在处于停滞或者负增长的状态呢?首先,银行存款利率太低,不仅赶不上通胀数据,而且还是长期处于负利率水平。以一万元为例,银行活期存款利率0.35%,一年才35元。按照基准利率定期一年利息175元,银行最高能给到225元利息。而目前国内CPI平均都在2.5%左右波动。过低的存款利率打击了储户的积极性。
再者,居民收入不高,多数人月薪只有3000至5000元区间,还要每月还房贷。所以,多数家庭根本没有存款。现在普通家庭,每个月要还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房贷,这还是长期的。同时,养育孩子的开支也很大。而现在家庭在每月所用开销过后,也剩不下几个钱了。
最后,现在理财产品不断推阵出新,银行存款由于流动性差,收益性低,不要说不及互联网金融平台,就连自己银行售买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差距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储户存款集体大搬家,银行存款作为一种古老的理财方式逐步被淘汰。
不过,对于银行来说,储蓄存款是成本最低的融资渠道,是银行的立行之本。如果银行没有了储蓄存款,根本玩不转,而存款规模的不断缩小,给各家银行拉响了警报。那么,传统银行应如何缓解国民存款负增长的压力呢?
第一,利率市场化了,储蓄存款一定要创新,银行必须下功夫研发新款的储蓄品种,能够让存款产品流动性和收益性兼备,类似于智能存款、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只要存款的收益率提高了,流动性更好了,与其他投资品种相比更安全,那储户肯定自动会把一部分资金搬回来。
第二,发动全行员工一起做好揽储工作,将存款任何细化,按每月、每季、每年的目标量化到个人,动员全行员工都来拉存款。现在拉存款已不是客户经理、柜员有任务,就连搞后勤的科室、保安、门卫等都有拉存款的任务。完成任务给予重奖,完不成任务奖金扣减。
第三,加大存款宣传力度。银行实行地毯式扫街战术,挨家挨户走街串巷地宣传银行存款优惠政策,利用集市、闹市期间集中宣传,对重点客户重点上门服务,主动走出去而不是坐等客户上门。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国家对理财产品都打破了刚性兑付,而银行存款如果再有结构性存款、大额存款上的创新。只要揽储到位,吸引到部分资金回流银行还是有一定空间的。
银行现在的揽储压力越来越大,这在四大行来说可能还好一些,因为有大型国企存款、财政存款。而中小银行揽存除了要上调定期银行的利率之外,还要进行全行上下齐努力,以及揽存方面的创新,比如多推出结构性存款、大额存款,以满足储户的需求。当然,银行存款分流已是大势所趋,未来银行的揽储压力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过去曾经坐等大量储蓄资金流入银行的好日子已过去。
为什么银行的存款压力逐渐越来越大呢?
为什么银行的存款压力逐渐越来越大呢。这一点笔者是了解的,笔者给许多银行的行长们培训过。银行现在存款压力大原因是几个方面的:
一是现在银行越来越多,新增加的大量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是越来越多,还有大量的信用社。大量的银行都需要存款,银行必须有大量的存款才能正常经营,存款太少没有资金就会很难盈利。所以,银行之间,抢存款是正常的。
二是现在的理财产品越来越多,各类金融机构通过发行大量的理财产品及金融产品卖给老百姓,实际上拉走了原来在银行存款的人。
三是互联网金融及民间金融拉走了银行的部分存款人,互联网金融和民间金融给老百姓非常高的利息,高额的利息吸引了大量的民众参与投资互联网金融、民间金融,这些资金都是从银行存款中流出来的。
四是保险、信托及各类基金的大规模扩张。这些机构卖给投资者的产品收益远远高于银行的利息,拉走了银行的部分存款客户。
五是地方政府的各种融资平台,地方政府最近十年是大量的借债,笔者就帮地方政府搭建过各种融资平台,许多原来把钱存在银行的人也参与到投资地方融资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存款压力大很正常,银行到了必须转型升级的时候了,不能再千行一面。银行必须提供更加专业的金融服务,银行才不被存款压力所困。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什么财富生活中疑惑或者投融资资本运作的难题也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我的头条号专栏开通了,有关于投资理财的最新音频和文章,帮助您提高理财技能,欢迎关注。
p.s. 有很多人问加头条圈子和不加入圈子有哪些待遇不同?怎么加入圈子?
答:我现在只在圈子里回答粉丝的提问,头条圈子是个有价值的群体,这样有助于更高效地一对一解决粉丝问题,非圈子的人看不到我平时每日更新发表的干活知识分享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待新政策的观点等等,这也是我对忠粉的积极回馈。如果您想享受更多的理财知识熏陶,想提升自己的财富管理能力,想帮助自己的企业转型升级,重塑商业模式,那就加入皓脉投融资联盟吧!
加入圈子的方法:首先点击到我的首页,在导航条中最后一个是:圈子,点击加入即可。 加入后,你每天可以在“我的书架“查看更新,有问题可以及时提问,我看到后就会为您免费解答。
为什么银行的存款压力逐渐越来越大呢?
银行揽储的压力确实越来越大,头条上有位财经作者朋友是临沂一家银行的员工,每年几千万元的存款压力,他只能动用亲戚朋友的关系拉存款,但是几千万在小县城能办到的不多,为什么银行揽储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有如下几个原因。
居民负债越来越高,存银行的钱少了众所周知我国是高储蓄的国家,但是最近几年居民的存款增速明显放缓,已经跌破10%,而贷款的增速超过20%,2016年-2018年,居民存款增速在10%左右,居民贷款增速超过20%,居民贷款中房贷是大头,我国房价处于高位,需要支付更多的资金才能买得起房,自然居民存款的钱就少,居民的负债增长高于存款,可以推测居民的杆杠率逐年提升。居民用来存款的钱变少。
其他理财产品分流了银行的存款近年来,我国理财市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宝宝类产品(货币基金)、P2P理财、信托、保险等,用户可以选择的产品非常多,不像80、90年代,只有银行存款可以购买。
大银行分走了存款的大部分我国有4000多家银行,截止到2018年末我国居民存款总额为724438.51亿元,72万亿中,6大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大的城商行分走了存款的大头,剩下的几千家银行能分的非常少,竞争越来越强。
存款利率低银行的存款产品的利率相比于其他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偏低,存银行无形中资产无形中发生贬值,跑不用货币贬值。
综上所述:居民负债增长率高于存款增长率,居民存款的总量变少;银行的存款利率低加上其他理财产品分流,银行能够获得的存款总池子没有之前增长的快,另外大银行分走存款的大部分,剩下的几千家银行竞争越老越强,存款压力当然越来越大。
为什么银行的存款压力逐渐越来越大呢?
目前银行仍然是我国最赚钱的企业,根据彭博社2018年全球最赚钱公司前10名看,我国有4家企业上榜,都是银行,其中工商银行以450亿美元净利润,排名第二;建设银行净利润380亿美元,排名第三;农业银行以净利润310亿美元,排名第七;中国银行,以270亿净利润排名第十。
银行如此赚钱,却说存款压力却很大,给人感觉有点矛盾,没有存款银行怎么能成为最赚钱的公司呢?看来只是日子比原来难过一点罢了。好像有位行长曾经说过,“银行是弱势群体。”结果全国人民都笑了。
确实,在2013年之前,银行的日子是很好过的,因为那时候还没有余额宝,老百姓有了钱除了存银行几乎找不到其他理财方式,我当时的理财手段也是以定期存款为主的。所以那时候没有“存款搬家”现象,银行没有现在的压力,现在余额宝开了全民理财的先河,老百姓知道把钱放在余额宝里比存一年定期还划算,这相当于分了银行的蛋糕,银行自然感到不适应。
马云说过:“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现在看来基本实现了,银行已经感到了存款的压力。俗活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银行日子难过一点就变成弱势群体,最赚钱的银行看来是比较会哭的,因为哭会减轻压力。
现在马云已经退休了,银行的好日子可能也快回来,因为我们看到,从去年余额宝限额限购,然后收益率持续下降,现在余额宝只有2.3%的收益率,已经低于银行长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天弘余额宝的规模也从最高的1.69万亿下降到现在的1万亿左右。
最近,关于互联网金融整顿的消息也不断传出,湖南关闭24家P2P,山东关闭11家小贷公司,没有合规备案的P2P平台将全部关闭,估计各省将陆续进行清理整顿,这样,除了持牌资管机构,将没有人再挖银行的墙脚,银行的存款压力很可能在明年将出现明显缓解。
与之相适应的是,老百姓的资金可能需要重新回流银行,或者购买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理财产品,轰轰烈烈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将告一段落,余额宝等货币基金重归默默无闻,P2P等互联网金融全部偃旗息鼓。
这样看来,银行的存款压力可能会逐步缓解,“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这种声音听起来已经变得很遥远了。
为什么银行的存款压力逐渐越来越大呢?
虽然我国银行业正处于转型之中,但其发展仍然以走资产扩张模式为主,即以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占比超过7成),这就势必造成对存款的严重依赖。在此前提下,随着外部竞争的激烈以及内部发展的需要,存款压力就会越来越大,传导至员工的任务就会越来越重。
外部竞争更加激烈。
从银行业数量上,队伍不断扩容,加剧了揽存难度。2018年底,我国境内法人金融机构数量为4588家,而截止今年9月已经增加到4597家,净增9家,另外还有外国外国和港澳台分行116家。在一定时期内,社会财富和M 2的规模是相对固定的,只要金融机构数量增加,在理论上揽存难度都会加大,这就是通常说的僧多粥少道理。
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也大大稀释了银行存款的份额。这其中就包括了以余额宝货币基金为代表的互金平台,目前规模接近2万亿,还有其他P 2P 等平台,异军突起,形成围猎之势。
其次,各家银行通过产品、服务和科技等的创新,也会加剧竞争形势。比如当今出现的无人银行、5G 银行,以及无卡化改造等,都会大大提升竞争软实力,以提升用户体验来实现客户自然引流;在产品创新方面,比如结构性理财的推出,预期收益率高达9%,还有智能存款5年期利率达到5.8%,随存随存利率4%,且实现阶梯利率制等等,也迎合了投资者追求利益最大化需求,这都是硬实力的体现,也会加大揽存难度。
从银行内部讲,有两层意思。
一方面,银行作为特殊金融企业,利润增长都是每个年度的既定目标,总是希望实现逐年增长,而不是原地踏步或负增长,这不仅是同业市场份额排名的需要,也是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贷款一旦投放,贷款呆坏账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随着不良资产的大量沉淀,也需要新的资产和利润去覆盖,否则整个业务就会萎缩,最终导致企业倒闭破产。
因此,银行要想实现持续良性发展,每年的存款目标任务必然是递增的,在总分行架构体系下,目标任务就会层层分解落实,最终被传导到每个员工身上,这就是我国银行业存款任务完成的最常见方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