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退休金的人晚年靠什么养老?

在农村,大都是靠儿女抚养!

可近年来我发现,很多老人在家自食其力了,他们小到捡废品,大到做各种零工,反正能赚一块是一块,积少成多嘛。

自己兜里有几块钱总是好的,因为儿女都有自己的家庭,老是伸手向他们要,也不好意思啊!

而且我发现,现在的老人都爱运动了,他们都是生过病住过院之后才明白,啥都没有健康重要,赚多少钱身体不好,都不够费的。所以养好身体就是省钱,最省钱的方式。

我爸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都没有退休金。

当我和我姐都嫁人了,我弟也在大城市安居乐业了,他们就在家种点农作物,比如木薯、玉米、红薯、黄豆,也种些菜,比如空心菜、茄子、白菜,还养些鸡鸭,反正尽量做到自给自足吧。

平时卖废品和做零工的钱,以及儿女逢年过节给的钱,他们都收着,少支出就能存下一些钱,以备不时之需。

我爸前几年还把老家的房子重新装修了下,打扫干净租出去,这样一个月就多出250块钱。

去年邻居办厂,看中爸妈家的门店,所以把他们家一楼租下来,一个月400块,还包水电费。

看吧,一个月就有650块收入,加上我妈做的零工,还有老保,一个月保守有1000块收入。两个老人只要不生病,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

我爸妈老了,脾气有点不太好,跟弟媳闹些矛盾,而且弟弟的孩子也大了,所以我爸妈就不太愿意待在大城市,觉得还是在老家养老好。

在老家的日子,两人每天早睡早起,早晚凉快就出去干点农活,其他时间就出去溜达或者跟邻居唠嗑。这样的日子过得还是挺惬意挺舒适的。

没有退休金的人晚年靠什么养老?

二舅是我的表舅,他一直以打鱼为生。生养两个女儿,没有退休金,但他晚年养老的办法却很多。

夏天的时候,二舅开着船去江里打鱼,打上来的鱼,就在岸边卖掉了。冬天的时候,江面结冰,二舅就用冰锥凿开冰面,从冰窟窿里顺下渔网打鱼,打上来的鱼,也在江边卖掉了。

二舅这些年都是打鱼。打鱼不是很赚钱,但足够温饱。二舅没有别的技术,他只会打鱼。二舅也不愿意做别的工作,他已经习惯了打鱼。虽然风吹日晒雨淋,但他习惯了江面上的生活,他喜欢自由自在。

二舅在东江湾有两间平房,后来房子拆迁盖楼,二舅也住上楼房。二舅和二舅妈生养两个女儿,大女儿没有考上大学,就在我们本地的市里找的工作,给一家服装店当服务员,卖服装。

二舅的小女儿学习好,后来考到北京去了。舅妈身体不太好,这些年看病花了不少钱。二舅家没有多少积蓄。二舅小女儿上大学四年的费用,二舅自己挣一些,他又跟亲戚借一些。

二舅有两个妹妹,一个哥哥。哥哥早年生病过世,二舅跟两个妹妹借一点,又跟我妈借一些。当年我妈在市场上出摊,手里有些积蓄。就借给了二舅。

这笔钱,直到小表妹在北京参加工作之后,二舅才来还钱,我还记得,二舅捧着一个很大的大西瓜来的。

二舅妈把一个信封递给我妈,让我妈数数钱。我妈数完钱,说钱给多了。二舅说,多给的钱是利息,但我爸妈没要利息,还给了二舅。

二舅和二舅妈每年过年,都来看望我爸妈。有一年他们没来,我问我爸,我爸说,你二舅和二舅妈去北京,给你的小表妹看孩子去了。一晃儿,我好几年没看见二舅了。

前些年,我回家,听说我二舅从北京回来了。二舅妈已经过世。小表妹的孩子已经上学了。二舅天性洒脱,他不愿意在繁华的都市生活,他还是喜欢回到家乡这座塞外的小城,他还是喜欢打鱼的生活。

二舅回到家乡后,又开始打鱼。一年总要去看望我爸妈三四次,每次,都带着一网兜的鲫鱼。我爸就留二舅吃饭,晚上两人喝一杯。

我二舅身材高大,魁梧有力,脸膛红褐色,一看,就是很有力气的那种人。不过,他又打鱼几年,二舅感觉体力不如从前了。二舅的两个女儿都担心他的身体,不让他打鱼了。

二舅终于上岸了。这年,他68岁。

二舅一生勤劳,他闲不住,二舅的妹妹就给二舅找个看大门的工作。小城里有些豪华小区,是封闭式的,只有一个大门,大门旁边设有门房,二舅就住在门房里,每月有一千多元的工资。

二舅住在门房之后,家里的房子就空着。二舅后来把楼房出租,每年也有六七千元的收入。

二舅看大门的小区,是个比较豪华的小区,小区里的住房都是跃层,住户经济条件都好,小区里的垃圾,也就有很多还能回收的。

二舅经常发现垃圾桶旁边堆放一些纸壳,他就把纸壳捡起来,捆好,放到门房的后面。积攒起来,把纸壳卖一次,竟然卖了不少钱。

二舅经常看到,垃圾桶旁边摆放着旧衣服,旧鞋子,二舅看着这些扔掉不要的旧物,有的还能穿,并没有坏,只是旧了而已。

二舅心疼这些物品,就把这些旧物拿回家去,能穿的,他就自己穿,不能穿的,他就洗刷一新,整齐地摆放到道边,两元一个,谁喜欢就拿走。这份收入,竟然也很可观。

小区里,还有人扔掉豆油和米面。这些人扔掉食物时,会在食物上贴一张纸条。有一次,二舅看到一个垃圾桶旁,摆放着一桶豆油,一袋小米。

豆油桶上贴着的字条,写着:“我不喜欢吃豆油,这是朋友送来的一桶豆油。喜欢吃豆油的朋友请拿走吧。”二舅一看豆油桶,还没有开封呢。二舅就把豆油桶拎起来。

还有一次,二舅看到垃圾桶旁边,放着一袋小米,打开一看,小米生虫子了。二舅就把小米拿回收发室。二舅是从过去的苦日子过来的人,他看不得人们丢弃粮食。他回到门房,把小米挑一挑。做粥吃,很香呢!

二舅在二舅妈过世后,一直也没有找老伴。二舅的两个妹妹,小妹妹居住在天津,大妹妹在市里开商店。大妹妹给二舅介绍过对象,二舅没去相看。我妈也要给二舅介绍对象,但二舅说:“我没那个心了,自己过日子,也挺好。”

缘分这件事,是很奇妙的。二舅在小区看大门的第二年,他遇到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50多岁,是小区里打扫为生的,每天在小区里出出进进的。

这个女人自从来到这个小区打扫为生之后,二舅就捡不到垃圾了,因为这个女人打扫卫生之余,把小区里能回收的垃圾都捡走了。

只有深夜和凌晨,小区里的住户扔出来的垃圾,二舅才能挑拣一些能回收卖钱的。但跟之前相比,二舅捡垃圾的钱就少了很多。

就因为捡垃圾的事儿,这个扫院子的女人还差点跟二舅打架。二舅每次捡回纸壳,就放到门房的后面,女人这天早晨来上班,看到二舅门房后面捆着一捆纸壳,她就给拿走了。

女人拿走二舅的纸壳,二舅看见了,没理她,他觉得好男不跟女斗。可女人后来的几天,每天都把二舅捡回来的一捆纸壳给拿走了。

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这天,二舅看见女人又来拿他门房后面的纸壳,二舅就制止女人。没想到,女人说:“我打扫小区的卫生,是不要工资的,我跟物业讲好了条件,就是小区里的垃圾,不允许外人进来捡,只有我自己一个人捡垃圾。”

二舅说:“我不是外人呢,我是小区里的人。”女人还是要拿二舅的纸壳,二舅后来就把纸壳给她了。二舅说,好男不跟女斗。

这个女人每次捡到能回收的垃圾,就捆好,放到二舅的门房后面,她还跟二舅说:“大哥,你帮我点忙,别让捡垃圾的人进小区捡垃圾。”二舅没说答应她,也没说不答应她。

以前,二舅就不让捡垃圾的人进小区,以后,二舅依然是这个原则。小区里进来一些外面的人,有安全隐患。

时间长了,女人跟二舅熟悉了。女人扫院子累了,就到二舅这里讨口水喝。她舍不得买矿泉水,总是拧开水龙头,喝一杯凉水。二舅怕生水对身体不好,就烧一壶开水,让女人喝。

一来二去的,二舅就知道了女人的身世。女人的丈夫去世了,她独自抚养儿子长大。儿子已经结婚了,在市场出摊卖货。女人年纪大了,也干不动别的活儿,她就来到这个小区打扫卫生。

这个女人非常能干,做饭也好吃,干净利索,冬天的时候,女人在外面干活冷了,就到二舅的门房暖和暖和。

女人到了二舅这里,就像到了自己家里一样,拿起抹布就收拾货架子。看见二舅每天就吃挂面煮青菜,有一天,女人竟然送给二舅一个炒锅。

二舅说:“我也不会炒菜,我吃啥都是炖菜,跟挂面一锅出来了。”女人笑笑,给二舅做了一锅红烧排骨。二舅觉得很香。门房里有了一个女人,有点家的感觉了。

隔了两年,二舅过年时,来我家看望我爸妈,就把这个女人带来了,两人已经结婚,我得叫女人舅妈了。我二舅还是那么身材高大,魁梧有力,声音也还是那么洪亮,据说,每天早晨起来,他还帮着女人扫院子呢。

二舅虽然没有养老金,但他日子过得不错,除了每月看大门的工资,他还卖一些旧物,他还有一个两室一厅,每年,房租的租金有五六千。每个月,大女儿还给二舅五百元生活费,小女儿还给二舅一千元生活费。二舅每个月的钱,足够养老了。

二舅身体健康,据他自己说,这些年他啥都吃过,就是没吃过药。他也没进过医院。两个女儿对二舅许诺,生病住院,两姐妹花销,不用二舅拿钱。

二舅后来娶的舅妈,她的儿子也挺孝顺,每月也给舅妈五百元的生活费。舅妈每月卖废品,据说收入可观,人家没透露,我爸妈也没好意思追问,反正是够生活。

写在最后:

没有退休金的人,晚年靠什么养活?我二舅身体健康,他在小区看大门,每月有一份工资。

二舅的房子出租,每年还能收到租金。二舅的两个女儿,每月都给二舅养老金。

如果没有养老金,晚年只要身体健康,还可以干点力所能及的工作。孩子孝顺,每月都能给养老金。生活还是没问题的。

我是素老三,喜欢我的文章,请帮忙点赞、评论。谢谢!

没有退休金的人晚年靠什么养老?

可以说,除了机关、企业单位干部,退休后有退休金,大部分人是没有退休金。即使从2011年全国铺开农村养老保障工作,农村居民只要按年缴纳养老保险金,连续缴满十五年以上,年满六十周岁后就可领到一定的养老保险金。加之,以前实施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可以说,国家政策越来越好,目前,养老保险已覆盖城乡居民。但年满领取的待遇也不高,靠其养老还是有困难。

没有退休金的人怎么生活?

没有退休金的人,怎么生活?我认为各人的生活也不一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年轻时攒够养老钱

年轻时,趁身体健康,年轻气壮,多苦一些,多付出一些,多寻找赚钱的机会,多下苦功夫,不怕流血流汗,多苦点钱,除生活开支、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等必须的开支外,每个月争取存点钱,作为以后年老时的养老金。同时,在赚钱时也要注意身体,劳逸结合,不可以牺牲健康为代价赚钱,也不可采取非法手段赚钱。

二、多交纳养老保险

现在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鼓励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因此,在年轻时,若经济条件允许,要多缴纳养老保险金,不限于缴够十五年,可长期缴,这样,到老时即使没有退休金,养老也有保障。

三、力所能及做一些事情

年满六十后,自己又没退休金,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力所能及做一些事情,换起点生活费。比如,我父母今年都65岁了,也没有退休金,他们一辈子苦惯了,也闲不住,整天栽庄稼买粮食,养猪养鸡,除留用一些外,也可买钱,有时还去山上找野生菌、挖药材买钱,他们除能维持基本生活外,每年都节余些钱。

四、如实在困难可申请救助

现在国家政策很好,民政部门专门关注困难群体、老弱病残人员,如自己身体不好,子女经济条件差,生活实在困难,可向当地政府申请临时困难救助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

五、由子女支助养老

父母有抚养子女的责任。父母年老了,子女有赡养父母义务,年老身体不好就居家养老,由子女照顾日常起居,需要用钱的由子女负责。如没有子女,年满六十岁后,政府统一安排至敬老院、养老院生活,有专门人员照顾和护理。

总之,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不是没有退休金就生活不下来,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退休金也可以自己存钱养老,多缴养老保险,年老时领取养老金,靠子女养老,政府救助或安排养老等。

没有退休金的人晚年靠什么养老?

现在没有退休金的人太多了,因为没有正式工作的太多了,所谓的正式工作,要么事业单位,要么企业单位,而且是国企,而现在有很大一部分人在私企干,说白了就是打工的,雇工。还有一部分打零工的,比方在饭店里打工,被个体户雇去打工、建筑工人、绝大多数农民工,像这种情况更不可能有退休金。

还有就是在中国从事农业的农民,由于不被认定是一种职业,毕竟土地是承包性质的,所以除了个别的,绝大多数也没有退休金。所以一直过着省吃俭用的生活,幸好家里有点地,种点庄稼,种点蔬菜,吃这一块基本就解决了,然后再做点小买卖,到集市上、到城里卖点菜、卖点水果,挣点零花。再加上有的年轻时候在外打工,可能也攒下一点钱,否则真没有别的经济来源,生财之道太少了,有劲你都使不上。 忠言逆耳,实话难听,依靠儿女养老的不多,不拉儿女一把的这算烧高香了。

城市没有退休金的更艰难,因为选择的余地更小,比方说农村居民,假设在城里买不起房,那就在农村盖房,可是城市就没这条件,当儿子长大了,父母一旦买不起房,连首付也交不起,那就只能租房,或者廉租房。其实我一直觉得廉租房挺实惠的,花很少的钱就能住大房子,国家该想到的都想到了,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让老百姓睡在大街上。但是很多人并不领情,并不买账,再便宜也觉得不是自己的,所以有些人连首付都交的很艰难,死要面子活受罪。

尤其没有退休金的,把老底儿掏空以后,也是到处打点零工,摆点小摊维持生活,生活肯定也很拮据,但也勉强度日,好像比生活在农村更有压力。因为没有土地,城市居民虽然相对不会种庄稼,但有很大一部分,整理点小菜园还是游刃有余的,但是没有土地,所以在相同的情况下,比农村更有压力。那些入保的,进入老年可能就指望每月领点社保。反正还行吧,虽然很多家庭都有压力,但勉强都能过得下去,只要不是懒得连裤子都提不上,多少勤快勤快至少能吃上饭。

没有退休金的人晚年靠什么养老?

老姨没有退休金,当初就为了养老的问题,可是犯愁了,让儿子养老,找老伴养老,都行不通,最后认准存钱养老,才是最可靠的。

老姨今年已经75岁了,没有退休金,现在她又搬到儿子家,和他们一起生活了。

老妈和二姨都觉得不可思议,想当年,老姨夫去世了,老姨只有51岁,老妈就提议,老姨正是身强力壮的时候,给儿子家做做饭,接送一下孩子,将来养老问题就解决了,想不到老姨在儿子家,一起生活了几个月,就主动搬出来了。

老妈一直就觉得老姨脾气太急,和儿子儿媳妇合不来,就劝妹妹忍耐一下,不要搬出去了,以后老了,晚年你就不能指望儿子给你养老了,现在你不给孩子们帮忙,就是把这条路堵死了,老姨说,不会的,放心吧。

老妈说:当初你老姨还说,不用儿子养老,现在怎么样,年龄大了,还不是和儿子一起过日子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二姨说:你看看,你看看,我当初给她介绍的老伴,现在人家不是又找了一个,如果妹妹一直和他一起生活,也不用靠儿子给养老了吧。

老姨说:根本就不是你们说的那么回事,我现在靠自己的存款,就可以养老了,我搬到儿子家,是为了把我的房子,让给孙子结婚用,是儿媳妇求着我搬到她家去住的。

老姨51岁那年,老公去世了,她只有一个儿子,儿子已经结婚了,有一个小孙子。老姨又没有工作,没有养老金。

老妈就说:去儿子家,一起过日子吧,现在给儿子儿媳妇出力,将来等你老了,你的晚年就靠儿子儿媳妇给你养老吧。

老姨去儿子家以后,每天洗衣服,买菜做饭,接送孙子上下学,每天忙忙碌碌的,儿媳妇每个月就交给老姨2000块钱生活费,老姨想买瓶洗发水,都要让儿媳妇报销,自己手里一点钱都没有,还不如小孩子呢,小孩子还有零花钱呢。

老姨夫在世的时候,钱都交给老姨,老姨随便花,老姨夫从来不管,可现在呢,老姨又要精打细算的,想给孩子们改善伙食,都不敢,就怕不到月底把生活费花光了,又要找儿媳妇再要钱,每当找儿媳妇再要钱的时候,儿媳妇都不太高兴,找人要钱的滋味不好受。

孙子要过生日了,看到孙子那么喜欢邻居家孩子的电动小车时,就给孙子买了,花了480元,当老姨看到孙子那高兴劲,老姨也挺高兴的。

儿媳妇回家以后,可不愿意了,老姨心想:也是啊,人家的婆婆给孙子买礼物,都是用自己的钱,可是她给孙子买礼物,用的是儿子儿媳妇的钱,也不怨儿媳妇埋怨,这不是借花献佛吗?也确实变了味道,没有意义。

老姨明白,养儿防老,行不通了,她现在还能干活呢,要点钱,都像要小钱的似的,再过十年,二十年,她不能干活了,儿子儿媳妇就像现在这样,也不会有存款的,拿什么给她养老,就更甭提给她钱了,到那时想给自己的父母买个上供的鲜花,恐怕都要找儿媳妇要钱。

想到这,老姨决定离开儿子家,她找到二姨,让她帮忙再想一个养老的办法。

二姨给她介绍一个老伴,老头退休金每个月只有4800元,一个月生活费只交给老姨2000元,剩下的钱,交给自己的儿子,替儿子还贷款,只过了一个月,老姨明白了,靠找老伴养老,也不灵。

老姨和老头拉倒了,二姨说,管不了你的事了,你现在不想和人家过,看你晚年靠什么养老?

老姨想好了:要自己挣钱,存钱,将来靠存款自己给自己养老。老妈和二姨直摇头。

老姨由找老伴时想到了,找个保姆的工作,她让邻居帮她介绍个保姆的工作。邻居第二天就给介绍了一份保姆的工作。

老姨在这家做保姆,每个月工资1800元,管吃管住,只管三顿饭,打扫卫生,今年孙子过生日,她给孙子买了礼物,一个学习机,花了800块钱,儿子一家子都很高兴。同样老姨更高兴,因为她自己有了2万块钱的存款。

后来老姨干得不错,工资就开始涨到2500块钱,一年可以存下3万块钱。

干了四年,老姨存下来10万块钱,老姨算了一下,照这样的速度存钱,太慢了,毕竟她一年比一年岁数大了,总有一天保姆这活,就干不了了。

她辞职了,雇主一再挽留她,她也坚持辞职了,她想自己干点事,这样挣钱的时间会更久一些,她也想多存一点钱。

正好快到端午节了,她发现在市场卖江米粽子,比较挣钱,这个她会做,说干就干,她去批发市场,把这些用料都买齐了。

开始卖江米粽子,她做得比较好吃,一天就卖了一大盆,她算了算一天就纯挣160块钱,卖得越多,挣得越多,就是需要再勤快点,起早贪黑地干,端午节前后这一个月就挣了8000块钱,就是嗓子不舒服,喊哑了。

端午节过后,她又买了一个喇叭,编了一个顺口溜:江米粽子,热乎乎的江米粽子,吃一个想两,吃两个想三。

后来她就到各个小区门口,把喇叭一放,人们听到叫卖声,就出来买粽子了,一会儿就卖完了。原来现在粽子平时也有好多人喜欢吃,这样她一个月就可以挣5000块。

江米粽子冬天卖的量比较小,她又开始增加一项,卖柴鸡蛋,一年下来,至少可以存上了6万块钱。

后来在老姨的小三轮车上,又开始看到麻花,冬天又卖糖葫芦,老姨的收入越来越多,存款也越来越多。

老妈和二姨知道了老姨搬到儿子家的真正原因了,也知道老姨有存款了,但是老姨没有说她具体存了多少钱,所以对于老姨靠存款养老这件事,还是半信半疑。

后来老姨每天和二姨跳跳广场舞,每天买菜做饭,日子过得也很滋润。

二姨月月有养老金,虽然每个月只有2200元,但是她还是敢花钱,每个月只要有结余,她就会买一件新衣服。

老妈劝她还是每个月省着点花,一个存几百块钱,日积月累,也会存下一笔钱的,二姨说:退休工资到日子就开,根本就不用存钱,也不用担心养老问题。

可是真是遇到事了,二姨还真是拿不出钱来,她先给老妈打电话,想借8万块钱,老妈刚刚给弟弟买了房子,手里只有2万块钱。

原来是二姨家的表弟贷款买了辆新车,每个月就要还8000元的车贷,本来开鱼店,每个月的8000块钱,对于他来说,不算事,可是疫情闹的,生意不好,手里没钱了,求助二姨,给他8万块钱,先缓一缓,等生意好了,三个月就可以还给她。

二姨这下犯愁了,她是从来不存钱了,最后只得求助老姨,老姨借给二姨10万块钱,这下我们这一大家子人,都知道老姨最有钱,老妈和二姨对于老姨靠存款,为自己晚年养老,深信不疑。

通过这件事,二姨也开始有计划地存钱了,哪怕一个月存500块钱,一年就可以存上6000块钱,日积月累,总会存下应急的钱吧。

后来我们才知道,别看老姨做个小生意,一点都不起眼,十多年时间,不断地累积,存款有80多万,现在她也不用卖东西了,她把钱分别存起来,有大额存款,有三年,二年,一年的定期存款,分着存上,一年的利息钱,她就够花了。

今年的存款利息降了,她就会每年再花上五千块钱的本金,今年已经75岁了,晚年养老问题,她根本就不用担心了。

我们都好羡慕老姨,就靠自己挣钱,有计划地存钱,实现了晚年生活无忧,真是让人挺佩服的。

如果你也是当初没有交养老金,没有退休工资,就早一点为自己做一份养老计划,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存钱,自己的晚年养老就靠自己的存款,也会过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

如果老姨当初听了我妈的话,自己没有存款,还拖累儿子,到现在还是手里一分钱存款都没有;如果听了二姨的话,一直和那个老头一起生活,现在更是一无所有;当初老妈和二姨认为老姨把这两条路都堵死了,晚年养老生活,一定很苦。

想不到老姨,谁都不靠,自己存钱,自己的晚年生活,自己做主,路路畅通,你们说是吧?

没有退休金的人晚年靠什么养老?

70岁的邻居张大妈就是一个没有退休金的老人,但是她却用三种办法让自己每个月有7000元收入,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张大妈原本是青岛周边的郊区的人,30岁那年来到青岛。

张大妈23岁时在老家嫁给了同村的刘强,婚后两人一直没有孩子,婆家只有刘强一个儿子,虽然两个人感情很好,但是这件事让两个人婚姻出现了问题。

张大妈的二哥在青岛做生意,他让张大妈和刘强一起到青岛检查身体。

但是婆婆不同意,坚持说是张大妈的问题,有了婆婆的掺合,张大妈和刘强的婚姻在5年后走到了尽头。

张大妈跟着二哥到了青岛,帮哥嫂带孩子、照顾生意。

30岁时张大妈经人介绍认识了比自己大5岁的宋大爷,宋大爷的妻子因为车祸在3年前去世了,留下两个儿子。

那时老大5岁,小儿子刚2岁,宋大爷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娘的拉扯两个儿子。

也有人给宋大爷介绍女朋友,但是很多人得知他的家庭条件后连面都不见,毕竟一结婚就成为两个儿子的继母,很多人无法接受。

缘分很奇妙,张大妈和宋大爷却投了眼缘,张大妈觉得只要自己对两个孩子好,一定也会换来孩子们的真心,自己也能做母亲。

就这样,张大妈和宋大爷组成了家庭,那年宋阳8岁,宋文5岁,正是老话说得“7、8岁狗也嫌”的调皮小子年纪。

宋阳又是说大不大的懵懂年纪,对张大妈比较排斥,宋文因为年纪小对张大妈反而比较依赖。

每次面对宋阳孩子气的恶作剧,张大妈从不生气发火,用自己的爱包容宋阳。

在生活上尽心尽力地照顾两个继子,在教育上宋大爷和张大妈配合得非常好:宋大爷做严父张大妈做慈母,孩子都是善良的天使,很快2个儿子接受了张大妈。

张大妈在36岁的时候意外怀孕了,张大妈拿到诊断书的那一刻嚎啕大哭,把宋阳和宋文都吓坏了,俩孩子抱着张大妈一起哭,情急之下俩孩子开口叫了“妈妈”。

张大妈哭得更凶了,娘仨的这番操作把宋大爷吓坏了,等看清楚诊断书后,宋大爷开心极了。

宋阳、宋文得知自己就要有个弟弟或者妹妹后也兴奋极了,小哥俩开心地盘算着给小家伙起名字。

在一家人的期待中张大妈生了个可爱的女儿,宋阳和宋文看着襁褓中的妹妹争先恐后地表示等妹妹长大了要把妹妹扛在肩上出去玩。

兄弟俩要给妹妹起名字叫 “宝宝”,张大妈笑着答应了,女儿的小名就叫宝宝,大名叫宋蓓。

宋大爷觉得自己中年得女,儿女双全人生幸福;张大妈看着那个粉嘟嘟的小女儿觉得心都化了。

有了女儿后,一家人的生活有点紧迫了,这时候的宋阳和宋文一个14岁,一个11岁,老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一家人靠着宋大爷的工资过日子,张大妈在出了月子后想去找个工作补贴家用,无奈宝宝没人带。

看着女儿,张大妈灵机一动决定在周围找个帮忙带孩子的活,反正自己在家一个孩子是看,两个孩子也是看。

她托邻居大妈把这消息传播出去后,很快有对小夫妻找到她,家里2岁的女儿囡囡正好没人带,问张大妈能不能带,张大妈爽快地答应了。

就这样,张大妈带着自己的宝宝跟囡囡两个小姑娘。

带2个孩子、还要给宋大爷爷仨做饭、做家务,真的很辛苦,但是张大妈却觉得生活有了奔头,自己也是幸福的:两个继子很懂事,回家就会帮她照顾女儿,丈夫把挣的钱都交给她打理,女儿越长越可爱。

张大妈说,人没有不吃苦的,但是生活里却是带着甜味,每天都充满了盼头。

每天听见孩子们围着自己叫妈妈,心里都甜甜的。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张大妈和宋大爷咬咬牙,攒钱买了三室一厅的房子,虽然日子更紧巴了,但是张大妈说孩子们长大了能自立了,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一家人虽然生活没有大富贵,但是团结、和谐,生活的幸福而融洽。

宋阳和宋文大学毕业后一个去了海南,一个去了济南发展,张大妈和宋大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两个儿子付了首付,娶了媳妇,宋蓓毕业后留在青岛结婚成家。

张大妈和宋大爷老两口也开始享受晚年生活。

每到冬天宋阳就给老两口买机票去海口度假。宋文也会给老两口买票去济南小住,老两口也会去小女儿家住一段时间。

邻居们都很羡慕张大妈老两口这种说走就走的生活,更感慨张大妈和两个儿子相处得那么和谐,说根本看出来这是一对再婚夫妻。

三年前,宋大爷因为脑干出血在ICU抢救了7天后还是撒手人寰。

办完老伴的后事,张大妈就像一下失去了精气神一样整个人萎靡不振,孩子们都要把她接过去一起住,张大妈却拒绝了,说自己年纪大了,不想离开老地方。

原本宋大爷在世时他的退休金维持老两口的生活没问题,宋大爷不在了,宋阳和宋文商量每人每月给张大妈1000块钱作为生活费,平日里生活起居让妹妹多照顾些,如果生病住院费用他们再一起承担。

张大妈很欣慰孩子们的懂事,她说孩子们有房贷?车贷还要养孩子,也都不容易,每个月给自己500块钱就行,自己还有些积蓄,等到不够的时候再让孩子们承担。

在张大妈的坚持下,三个孩子每个月给她1500块钱做生活费,小女儿隔三差五给母亲买米面粮油送回家,俩儿子也是经常给母亲快递吃食、衣服。

张大妈知道孩子们生活压力大,也没有把自己所有的生活都寄托在儿女身上,趁着自己身体好也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给自己攒养老钱。

张大妈自己一个人住在套三的房子里,她和女儿商量后决定把自己的两间房子租出去。

张大妈对租客有着很严格的挑剔标准:只租不吵不闹喜欢安静生活的年轻小姑娘,只要人好,租金都好商量。

张大妈的开朗和豁达很快吸引了在周边写字楼工作的两个姑娘,两个姑娘是单位同事,平日关系也不错,和张大妈很投缘。

这样每个月张大妈有2400块钱的租金,加上孩子们给的生活费,每个月也会有40000块钱。

张大妈说跟姑娘合住,自己能接触到年轻人的世界,让自己的老年生活也有了活力。

张大妈把家里的电视换成了投屏电视,学会了成为各种会员,晚上和两个女孩一起追剧、看综艺节目。

方便的时候,她也会多做份晚餐和俩个女孩一起吃顿饭,三个人相处得很和谐,两个女孩也愿意和张大妈聊天。

儿女们看到张大妈这样的生活也都很放心,张大妈也不用女儿经常回家,晚上自己和两个女孩子住在一起也觉得踏实。

张大妈偶尔也会帮年轻的邻居家照看一个2岁的小女孩,只要小夫妻俩需要就把孩子送到张大妈家,每天给张大妈100块钱。

张大妈说,自己每天的生活很充实,早晚和一帮老姐妹跳跳广场舞、去公园拍拍照。

张大妈说,自己要保持身心健康,在力所能及的概况下给自己攒养老钱,但是不会因为钱透支自己的健康,将来不给儿女添负担。

对于有人劝说张大妈再找个老伴成家的建议,张大妈很坚决地拒绝了,说自己现在一个人想吃啥就吃啥,愿意做饭就做,不想做饭就去旁边饭馆吃一顿,日子过得很惬意自由。

张大妈说,找个老伴不但要互相磨合,还要照顾对方的生活起居,考虑对方儿女的情绪,自己已经70岁了,愿意过一个清静随意的晚年,不想因为生活的琐事委屈了自己。

回到题主的问题

没有退休金的老人,可以趁着自己身体好的时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自己攒一些养老本钱;如果有房子可以把房子出租,用租金补足自己的生活费用,如果房子够大也可以像张大妈一样,找合适的租客合租,既可以补贴生活又可以有人和自己作伴。在年轻的时候和儿女处理好关系,将来靠孩子们养老。人到晚年,生活费的支出已经不是很大,最重要的是生病后的医疗费,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但是现在我们医疗保障已经非常完善,可以投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作为解决老年生病后的治疗费用保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