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是滚滚长江东逝水,而不是滚滚黄河呢?

三国赤壁之战,是统一北方曹操欲南下统一全国,与孙权‘会猎’(会战)于东吴(江苏一带)。因此《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主题歌自然应该是在长江而不是黄河了。

为什么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是滚滚长江东逝水,而不是滚滚黄河呢?

为什么《三国演义》的开篇是“滚滚长江东逝水”,而不是“滚滚黄河东逝水”呢?这里是有个典故的。来来来,让老谭和你说道说道!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是罗本所作,罗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 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六国演义》等。《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

罗贯中除了写作了《三国演义》外,还有一部不太出名的作品叫《六国演义》,那部作品的开篇就引用了当时的大名仕杨廷和所作的《临河仙》,这首词的开篇第一句就是“滚滚黄河东逝水,浪花淘尽枭雄”。

这里我不得不介绍一下杨廷和了。

杨廷和,字介夫,四川成都人,明朝中期著名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杨慎之父。 杨廷和十二岁时乡试中举,1507年入阁,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官至首辅。后因“大礼议”事件与世宗(即朱厚熜 ,就是那个宠信严嵩的嘉靖皇帝)意不合,被削职为民。1529年,卒于新都。明穆宗时复官,追赠太保,谥号“文忠”。这个人可是明朝非常有名的大人物呀!

等到罗贯中写完了《六国演义》,要写《三国演义》时,他本来想请杨廷和再写首词作为开篇的,可惜杨廷和不肯,他只好退而求其次,拜请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写首词。杨慎的才气不亚于他的父亲,但名气却跟其父差得多了,加之杨慎是个大孝子,他想,自己的父亲写了“滚滚黄河东逝水”,他怎么能压过父亲的风头呢。父亲写了首《临河仙》,那自己就写一首《临江仙》吧,父亲用“滚滚黄河东逝水,浪花淘尽枭雄”开篇,自己就用“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开篇嘛。

这就是《三国演义》开篇那首杨慎所作的非常著名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由来!

至于说后来杨慎的这首《临江仙》名气远大于乃父那首《临河仙》,大家都知道“滚滚长江东逝水”,而没有人记得“滚滚黄河东逝水”,那都是后话了,原因很复杂,不再本文中交代。如果哪位网友有兴趣,关注我,我会在适当时候专门写一篇长文叙述其中的细节由来!

😄

😄

😄

😄

😄

😄

😄

开个玩笑,可别当真哦!

为什么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是滚滚长江东逝水,而不是滚滚黄河呢?

因确定三国鼎立的主要三方曹刘孙的主要战场在长江,而没黄河多少事。

为什么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是滚滚长江东逝水,而不是滚滚黄河呢?

原因很简单:

其一,原词作者就是这样写的,这首歌词取于明朝大才杨慎的《临江仙》;

其二,当时《三国演义》中主要战场是长江沿岸,其次才是诸葛亮出祁山是秦岭一带了。

为什么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是滚滚长江东逝水,而不是滚滚黄河呢?

黄河还往北拐了,所以不叫东逝水。

为什么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是滚滚长江东逝水,而不是滚滚黄河呢?

国内的斗争,一般用长江来比喻;如果是抗击外国侵略,就用黄河来比喻。例如,抗战时期的“黄河大合唱”,日寇入侵,华北失陷,歌词唱曰:“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因为黄河是母亲河,兄弟内斗,同室操戈,即便打的头破血流,也不敢怠慢“母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