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打仗都要抢占高地啊?

简单的说,一句话:居高临下,占据有利地形。

好处:进可攻,退可守。攻如‘猛虎下山’,守若‘一夫当关’。

为什么打仗都要抢占高地啊?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刘伯瘟,无授权禁转!

高地代表了制高点,就代表了居高临下,就代表了有射程和观察的优势。占领了高地,那么就能控制周边的大片地区,并且还能用居高临下的防守优势让敌军要么无法越雷池一步,要么绕过就会被威胁后勤。所以打仗必须抢占高地,这样才能有战术上的优势。对越反击战中,我军与越军就经历过无数次激烈的高地攻防战。例如1984年的142高地攻防战就是例子……

1984年7月12日凌晨,越军开始了对142号高地的大反扑。值班警戒的周忠烈第一个发现了越军的动向。他根据经验迅速作出准确的判断,按照事先规定的暗号,拉了三下跟代理排长李海欣联系的绳子,发出了战斗警报。李海欣当即命令进入阵地,准备战斗。周忠烈调整了班用机枪的位置,对准了越军发出响动的方向。

越军摸上了我军阵地前沿,迅即遭到我军轻武器火力的杀伤。越军士兵成片倒下,活下来的赶紧撤了回去。天渐渐亮了,越军集结起更多兵力,对我军142号高地发动多路、多方向的强攻。周忠烈与战友们沉着应战,用机枪和手榴弹交替打击敌人。突然,越军一发炮弹在距离周忠烈只有几米的堑壕边上爆炸,弹片飞来击伤了他的左大臂,爆炸将他震得昏倒在地。

恍惚间,周忠烈听到了一阵叽里呱啦的说话声。他猛地惊醒过来,发现越军士兵已经出现在不到自己10米开外。周忠烈抓起机枪,一阵扫射,将敌人压了下去。战士张庆龙打退了另一股敌人,赶来照料周忠烈。周忠烈让他不要管自己,去支援班长,班长那边听起来枪声非常激烈。周忠烈告诉张庆龙,自己胳膊上这点伤不算什么。张庆龙跟他握握手,走了。这是张庆龙最后一次见到周忠烈。

142号高地上的战斗越来越激烈,坚守高地的我军15名勇士有的牺牲,有的负伤,弹药也快用完了。代理排长李海欣也在战斗中壮烈牺牲,该高地后来即被命名为“李海欣高地”。接替李海欣指挥的杨国跃命令余下所有人撤进坑道,继续坚持战斗。周忠烈刚准备撤,越军再度发动进攻。周忠烈胸部中弹,一头扑倒在弹坑里。

为了掩护战友们撤进坑道,周忠烈使劲撑起身体,抱起机枪,迎着敌人爬过去。密集的弹雨落在周围的泥土里,但周忠烈毫不退缩。他将仅剩的几十发机枪子弹全部倾泻到越军之中。

越军被打乱了阵脚。但发现这个中国士兵已经身负重伤,而且打完了子弹,越军士兵纷纷冲上来,要抓活的。

周忠烈不动声色,拔出了身上仅剩的两枚手榴弹,拧开了盖子,戳破了防潮纸。当越军士兵纷纷围上来时,“李海欣高地”上发出了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

战斗胜利后,我军在打扫战场时,发现周忠烈扑倒在弹坑里,鲜血浸染了身下的泥土。他怀抱的机枪已经没有子弹,一只手的手指上套着两颗手榴弹的拉火环,另一只手完全被炸飞。而他身边,倒着十几具越军士兵的尸体。面对这一惨烈的场面,在场的战士们无不流下眼泪。

周忠烈牺牲时年仅21岁。战后他被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光荣称号。让我们记住英雄的名字,永远不要忘记。参考资料:老山、者阴山战斗英雄故事 血与火的记录 寄自老山前线的报告

大家还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为什么打仗都要抢占高地啊?

《孙子兵法》“九地篇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任何一场战争中,制高点都是控制战场态势的战术要点,占领制高点可以切断敌方增援、分割敌方阵线,使其首尾不能兼顾,达到各个击破的目标。

“辽沈战役”中为了围歼国民党锦州之敌,关上东北门户,第四野战军在塔山设立阻击阵地,阻绝廖耀湘东进兵团对锦州之敌的驰援,塔山阻击部队视死如归,连续奋战八天,付出巨大代价后,为歼灭锦州之敌,做出巨大贡献,当时的“塔山”即是辽沈战役的“制高点”。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打仗都要抢占高地啊?

夺取高地获得战役主动权,进而控制战场,取得战役胜利,这是基本的军事教条与战术常识。相对于平原、谷地,高地有容易观察战场,方便部队调度等优势。我们就举几个案例来谈吧。1、奥斯特里茨战役:普拉岑高地

在1805年的奥斯特里茨,拿破仑才开战前夕,进行战役收缩,让联军误以为法军失去攻击能力。在开战后,联军从十二公里的宽大正面发起攻击,起初在南线取得优势。但拿破仑在南线的反击让俄皇将库图佐夫一个军派到南线。

(奥斯特里茨)

中央高地驻防的兵力减少,法军主力迅速攻击供养高地,之后经过一系列血战,法军牢牢占据高地,联军被分割。战局急转直下。

2、平型关伏击战:老爷庙

115师在平型关袭击板垣师团辎重部队,战斗开始后,双方都注意到老爷庙高地,李天佑部686团迅速抢占并守住高地。之后不仅对沟底的日军打击更大,更是将日军截断,难以会合,为击败日军奠定基础。

(平型关大捷)

3、昆仑关大捷

昆仑关之战基本是一场高地争夺战,只有夺取高地后,国军才能南下歼灭南宁日军。由于日军战术、阵地部署、防御规划等方面的合理发挥,中国军队伤亡惨重。可见在大会战中高地也很重要。

(平型关大捷)

在战略层面,如控制山西高原,就有整个华北的主动权;在战役上,控制昆仑关,就具有会战的主动权;在战斗中,控制老爷庙就有战斗的主动权。《贞观长歌》中捷利可汗攻占舞阳岭,整个唐军被隔断,战略战役优势全失,之后李靖不惜代价夺回来的原因就在这里。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为什么打仗都要抢占高地啊?

是的,不管是冷兵器时代或近代战争中,总是双方抢占高地。站高望远、居高临下就是优势。打仗就要打胜仗,天时、地利、人和是打胜仗的三要素,占领高地就是三要素的地利。

为什么打仗都要抢占高地啊?

我想,提起打仗为何要抢占高地,说白了就是抢占制高点。其实它是一个军事专业术语,所谓制高点,就是作战时在某一范围内可居高临下,及时准确地观察到敌人的兵力部署、火力配系和可能采取的战术手段,便于己方及早发现敌情和压制敌人火力的最高地形、地物。在战争中,谁先抢占了战斗区域内的战术(战略)制高点(高地),谁就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并为夺取战争胜利奠定了坚石基础。这同地方在经济、科技领域竞争中,要抢夺某一个领域核心技术战略制高点是一样的道理。我的理解是:

首先,占领制高点可以俯瞰敌人,随时掌握敌人的动向,从而相应的调整自己的兵力配置,以达到在敌人进攻方向上配置绝对兵力优势。这种优势尤其在双方的侦察能力都较为低级时尤为突出。当前,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不断进步,卫星、飞机和电子侦察手段的日新月异,虽然战争形态发生了根木变化,制高点在不断向空中或太空进行全方位延伸而已,但万变不离其宗,在战争中同样面临掌握争夺制高点的问题。

其次,在相对高的地方可以更好的发挥武器装备的有效射程和最大效能,尤其是对于武器相对落后的一方来说,则显得更为重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