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些中医开大处方?

去看老中医,经常看到患者,拿着医生开的中药,大包小裹,不禁感叹,这是拿中药当饭吃?还是医生故弄玄虚?亦或为了钱? 仔细询问名医,才知道: “君臣佐使”,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方中的各味药的不同作用。《神农本草经》:“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用药须合君臣佐使。”现在指开中药处方时,要安排好各味药的关系。 中医圈里有句话,叫做‘药过十三,医生不沾;药过十八,医生该杀’。学过中医的都知道,这是出自《素问 • 至真大要论》:“君一臣二,制其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意思是说,三味药的方子是小方;九味药的方子是中方;十三味的方子是大方。正常不应该超过13味,否则具有搭售、兜售、强售之嫌。 君不知,历史上有很多名方,疗效确切,但是其药味是超过18味的,例如,仲景的薯蓣丸就有21味,《千金方》《和剂局方》中一些丸剂,其药味甚至达到30多味。而安宫牛黄丸35味、大活络丹49味、,回天再造丸50味。 顿悟:认为中医开大处方就是为了赚钱,甚至”该杀”,有失偏颇,不能一概而论。 你说呢?

开大处方就是多管齐下四面赌,万一那个药碰上了见好不就有收获吗。

如何看待有些中医开大处方?

遇到疑难杂症,需要开大方子,甚至以毒攻毒,才能取得治疗的效果。

如何看待有些中医开大处方?

真正能够开大处方的医生是很过关的好医生。中药一个病光要君臣佐使,只十来味药。但是如果症状多就必须加减。还有人体是一个整体,有时候与汽车一样,活塞坏了又拉瓦又坏连杆又坏油底壳……。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人也与机器一样,一个脏府有病牵连到五脏六腑。还要解决很多症状。我一般开过五六十味中药的,这个不是大处方,要一起才能够解决问题。所以说很多人说中药没有效果,开几样药,只是一个小单方。怎么能够消灭整团整军的敌人。我海陆空一起上,很多问题都能够解决。时间就是生命,慢慢调理,有时候病人不等人。比如一个肝硬化腹水,又要利胆又要修复肝细胞又要利水又要气血循环起来还要健脾开胃……。缺一不可!所以,能够开大处方的医生是好医生。乱开补药贵药的有一部分医生是为了利益。只要病人身体受得了的医生都是好医生!很多药不是乱加得进去的,明明一个阴虚火旺的,你加补阳的药肯定火上浇油。中医讲阴阳五行。中医生先要以道和德。这个处方本应该加利水溶石的,因为先把门静脉解决了才行,肝硬化最容易死亡的是胃出血,所以要注意轻、重、缓、急!

如何看待有些中医开大处方?

这个问题不好一概而论!

所谓大方,一是药味多,一是药量重。大病重病开大方,本无可厚非,但凡病就开大方,则实属不宜!

现在的中药材,大多是人工种植,普施化肥、农药;其次是道地药材少,生长期短,种收不讲时节,致使药材质量不如从前!野生药已经很少了!这是个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但总的来说,我认为主要是两方面原因:

一是从医者水平不高。大道若简!水平越高,看病越准,用药越少!这是规律。“理法方药”,高手重理法,庸医重方药!下医不懂理法方,只在药上瞎掂量!

理上不明法上求,法上不明用方顶,组方不明药来凑!上医明理,下医拚药。若能明悟理法,天地即是大药!万物无不为药!

医术不够药上补!多法合方不是不好,而是没必要!诊病治病,要分标本主次,轻重缓急,要会辨真假常变,要抓主要矛盾,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治疗要有层次,有步骤,有主次先后!这是以高超医理医术为前提的!否则,就只有撒大网、多用药了。

处方用药讲灵巧,要在四两拨千斤!药不在多而在对症,在精准!辨证不准,病因病机不确,药症不符,处方用药就会无的放矢,就达不到精准!

当然,如果是重病大病,采用大兵团联合作战,多法合方用猛药也是必要的!

二是利益驱动!多开药、开重药,可以多卖药、多创收!

唯利是图,效益至上,这是当下医疗界的普遍现象!这是医疗市场化的结果,无论中西医皆是如此!西医过度检查、过度治疗更为严重!

如何看待有些中医开大处方?

不要妄断,也不要冤枉,更不要放纵。

如何看待有些中医开大处方?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一旦身体发生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所出现的病症不是单方面的存在,五脏六腑亦可可受到影响和牵连,例如失眠症中医的名称叫《不寐》症,有久病体弱,思虑劳心过度,肝肾精气不足,脾胃虚弱导致脾不统血,心肾不交影响失眠等原因。俗语道"城池失火,会殃及鱼池",而一脏腑受病后,同样会连累其它脏腑产生气血功能失调。在治疗的过程中,要从整体辨证施治的原则,而不是单纯以失眠而治失眠,治疗过程中应联系脏与脏存在的相互关系辨证施治,所以应当从整体分析用药方案,但以本人临床经验,将所需药物用至二至三十味也不足为奇,主要是加工成丸药,用于服药方便,一般煎汤方剂不会用大方,大剂量,煎煮的方剂则是循序渐进的用法,所以服用几剂后,一般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增减。中医强调整体治疗的观点,是基于对疾病的辨证论治的理论,用药以君,臣,佐,佑,以及疾病兼证的调理,在立法选方用药的基础上,必须强调,相反,相畏,相杀,妊娠禁忌,体质的强弱,以及病情的新久,详细的分析审证求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一般对初入中医界的医生会引起胆小,不敢大胆使用复方及兼证调养,但通过以后的临床实践会逐步掌握经验。综上,中医理论用以指导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说离开了理论,就像一个盲人一样失去了明确的方向,瞎闯是行不通的,人体的基本物质以气血阴阳,精气神为本,以饮食营养为基本物质基础,运用好中医文化,传承中医文化这个博大精深的宝库,任重而道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