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是如何逐步发展成肺气肿、肺大泡,最终导致慢阻肺的?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慢阻肺,在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因其常见而又出现的症状差不多,会导致很多人无法区分和辨别,甚至有些医生都出现误诊,选择的治疗方向错误的发生!

其实最好的最简单理解这三者,就是从慢性支气管炎到肺气肿,再到慢阻肺,是一个病情不断发展过程!开始可能是慢支炎或肺气肿,然后慢慢出现呼气困难,气流受限,最终导致慢阻肺发生!但注意:并不是说所有的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患者都会发展为慢阻肺,而且这个发展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一下子就发生的,有时候甚至是几年、十几年!

那么到底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阻肺是怎样一个发展过程?

临床上,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大约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注意:慢性支气管炎并不一定有气流受阻!但必须要做肺功能检查,及早治疗,很多患者任由其发展,开始几年可能没啥事,可是若干年后极有可能慢慢发展为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呼气更加困难,最后导致慢阻肺!而所谓的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就是气流再也无法回到发病前的状态,而诊断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最好的检查办法就是:肺功能检查!所以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功能检查必不可少!而慢阻肺就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而气流受限要发生进行性发展,主要与气道、肺对有毒颗粒和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关。

那肺气肿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其实肺气肿是一个病理学名词,表现末梢支气管远端气腔异常增大,伴有相应组织结构破坏者,临床上只需要胸部X线可做诊断,其中肺功能检查也对肺气肿的诊断及其程度也有重要意义。注意:同样慢性支气管炎早期是不一定会发生肺气肿的,只有当慢性支气管炎逐渐发展到小气道普遍性阻塞时才会导致肺气肿,紧接着肺气肿进一步加重气流阻塞,最后导致慢阻肺的发生。不过有一点:肺气肿有很多种类型,而发展为慢阻肺的肺气肿一般是弥漫性肺气肿!

慢性支气管炎是如何逐步发展成肺气肿、肺大泡,最终导致慢阻肺的?

要了解慢性支气管炎是如何发展成肺气肿、肺大泡和慢阻肺的,首先要讲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一般分为感染性的和损伤性的。

感染性的一般都是因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造成的呼吸道的炎症。而损伤性的一般都是指气体污染、吸烟、PM2.5、特殊的灰尘的工作环境等等对气道造成的物理损伤。

在感染性致病因素和环境致病因素的反复作用下,呼吸道、肺泡黏膜上皮受到损伤,就形成了慢性的支气管炎。正常的气道上皮受到损伤以后就会发生改变,比如说疤痕形成,炎症细胞侵润和组织细胞的修复和重塑。这样就会造成肺和气道粘膜的质量变差,弹性和顺应性变差。

在这种情况下,肺泡组织破坏和融合就容易形成肺气肿和肺大泡。当这种病情持续发展,受损的气道和肺组织比较广泛的时候,就发展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病。这就是一种气流受阻的情况。常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胸闷气短。

了解更多胸外科知识,请关注我的头条号【胸外科乔贵宾医生】。

慢性支气管炎是如何逐步发展成肺气肿、肺大泡,最终导致慢阻肺的?

慢性支气管炎使得支气管变得狭窄

慢性支气管炎症,是由于长期接触香烟烟雾刺激,空气污染,炒菜的油烟损害了支气管的黏膜,导致支气管周围有大量炎症出现,支气管内腔变得狭窄,支气管外壁变得很厚。这样的后果就是,吸入肺内的气体不能被呼出来,久而久之,肺内的气体越来越多,就形成了肺气肿。

肺气肿是如何损害肺部的

很多患者问我,到底什么是肺气肿,为什么肺气肿不能治愈?我经常用一个比喻来告诉患者,正常人的肺脏就像是一个刚买来的海绵,弹性是非常好的,里面的网孔都是细小和均匀的。那么肺气肿的肺脏就像是一个用了很久的海绵,弹性大大降低,里面的网孔由于长时间被破坏,变得很大,就像是肺气肿的肺大泡。以目前的医疗技术,是无法将一块用了很久,失去弹性,千疮百孔的海绵,变回一块正常的新买来的海绵的。我们能做的就只有尽量保护这块海绵不要再被损害,比如戒烟,避免接触二手烟和炒菜的油烟,避免空气污染,加强营养,适当锻炼,接种疫苗,肺康复治疗,必要时吸氧等等措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