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反映出农村教育最大的问题是父母无法辅导孩子学业,认同吗?

先来回答问题,这是个普遍现象,也不仅仅是疫情期间,父母辅导作业这方面,农村家庭的父母大多数缺乏相应的知识面,无法做到与城市父母那样手把手辅导孩子。

但有一点需要明白:学习成绩对孩子的未来成就有着很多的作用,但是真正能影响孩子成绩的是孩子自己学习的意识和从学校学到的知识,而不是父母的辅导。所以对父母来说,最该做的不是辅导孩子学习,而是让孩子知道要去学习,如何学习,以及爱上学习。而对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的也大多不是父母辅导他们,而是陪伴他们。

而且父母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最重要的远远不是学习上的,而是积极的人生态度、优良的品格以及正直的三观。教给孩子这些东西,才能帮助他们在社会上立足的基础。

所以还是那句话,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一个母亲合不合格,最重要的不是能否在学习上帮助孩子走上正确的路,而是在人生的旅途上为孩子找到正确的方向。

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是家长头疼的大问题,但很无奈的是,很多父母觉得在孩子身上下了很多的功夫,但取得的效果却不显著,甚至是父母都是985大学毕业,而孩子的学习成绩反而很差劲,结果让父母伤透了心。

但是,在老家一户一家,父母都是小学都没毕业的人,家里的两个孩子却相继考上了大学虽然不说达到了飞黄腾达的效果,但孩子至少也从我们那乡村里走了出来,成为屈指可数的大学生中的两名。为什么这样的家庭背景也能培养出大学生呢?跟以下两个原因有关:

虽然自己不识字,但鼓励孩子多读书

对于这些自己本身没有上过很多学的家长来说,辅导孩子学习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孩子之所以却很争气,跟家长鼓励孩子多读书有很大的关系。虽然自己识字不多,但对读书人却是充满敬畏,也明白孩子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唯有靠读书这条路这样的道理,所以会很支持孩子们读书。这一点跟那些希望孩子早点外出打工挣钱的家长,思想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发小当中,有一个女孩特别聪慧,而在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中,成绩也是排名前三。但是她的家长就认为上学没有一点用,还不如早早去挣钱贴补家里。所以,非得让她退学跟着亲戚外出打工。

而上文中提到的培养出两个大学生的人家,父母虽然没有太多的收入,但也是想尽办法自己多辛苦点,给两个孩子攒点学费,只要孩子愿意上就供到底,而两个孩子也都很争气,成绩一直很好。而在上大学之后,也是都拿了奖学金,减轻了父母的负担。

虽然父母识字不多,但却培养出大学生的家庭,多是鼓励孩子多读书,道理简单但却难做

没有望子成龙,儿女反而很争气

有些家庭,父母很少管,而孩子的学习成绩反而很好,主要原因在于孩子有自己的主动学习能力,家长没有给孩子更多的压力,孩子的内心反而很轻松,学习也完全依靠自己的内驱力,所以效果要好一些。

同时,教育也从以前单纯的应试教育发展为现在的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同时由于信息的快速化发展,很多家长也知道了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甚至比学校更大,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大问题,家里父母谁来辅导孩子功课,又不是补课,总不能天天请家教吧!于是乎,给孩子做功课辅导之前,就成了家里的一个矛盾爆发点,辅导之前母慈子孝,辅导之后山呼海啸。根据权威机构研究表明,现在由谁给孩子辅导功课已经成了一个家庭的矛盾突出点。

对于孩子的功课辅导问题针对的主要在城市家庭,而农村家庭则很少有这样的矛盾,因为农村家庭大部分都不辅导功课,孩子回来纯靠自学,其实对于教育这一点,小编不是权威人士,也不能提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但是我认为单纯的辅导功课其实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影响并不大。

孩子为什么要学习,除了是为了以后的生存发展之外还需要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思想来认识这个世界,对于学校而言,除了教会孩子知识与生存技能之外还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引导孩子去认识世界,引导孩子去分辨是非。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比喻,说老师是园丁,一个孩子的说法让我反思良久,他说我不希望老师是园丁,因为园丁修剪的花花草草都是一个样子的,没有自己的思想,他更希望老师是个导游,带我们去认识这个世界,具体看到的是什么,由孩子自己决定。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导师。

而家庭呢,我认为与学校一样,除了送孩子去补习班,或者学习一项才艺之外,更多的是引导与发现,引导孩子去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引导孩子走向善良,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孩子就是在过什么样的生活,如果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残酷的,是黑暗的,那么孩子一定是过着这样的生活,反之亦然。再而需要引导孩子养成好的习惯,除了文明礼貌,尊敬他人之外,还需要让孩子养成一些利于以后生活的习惯,例如勤劳朴素,或者读书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将衍生到以后得做事能力,这些都能做好,孩子以后也一定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再者是发现,兴趣是需要培养的,但是也有些孩子天生在某一领域具有先天的优势,这就需要家长能够练成一双火眼金睛,去发现孩子的优势,然后顺其培养。

疫情下反映出农村教育最大的问题是父母无法辅导孩子学业,认同吗?

这个问题我不认同,首先现在的农村教育水平也相当高的。不管是农村的城里的孩子,只要自己努力学习奋斗就能考出好成绩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家长文化再高孩子不学你也是没有办法的,北京的清华北大两所大学每年招生不都是各省市努力爱学习的尖子生吗。这就是我的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评论。

疫情下反映出农村教育最大的问题是父母无法辅导孩子学业,认同吗?

疫情下的网课,让许多教育问题呈现了出来。农村的教育问题只是其中之一。

农村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孩子的学习软条件不具备。

1.一部分孩子缺乏父母陪伴的条件。打工族的孩子,平时缺乏父母的管束,孩子上网课就自律不起来。

2.农村教育不受重视的条件太充足。

一是部分家长不重视,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是读书的料,不管不问。二是教师不重视。认为农村条件差,农村孩子不努力,自己在农村从事教育很憋屈,网课就是个形式,每天就放一个视频在群里完成任务。

3.网络信号不好,也是一个客观条件。

4.部分家长对教育认识不足,没想到过教育是一个庄严的事情,不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比如:孩子就在电视前做作业;孩子上网课时,家长在旁边高谈阔论;录制朗读背诵的音频时周围有很大噪音等。

5.教师的平时教育,欠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离开了老师,就不知道该怎样学

6.最后,才是题主提出的,家长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业。一是打工族根本不在家,老人又管不了。二是部分家长本来文化不高,出社会后又遗忘多。

改变农村教育软条件的措施建议:

1.从大的方面说,国家要大力扶持乡村经济、本地经济的发展。

我就不相信,本地能找钱,偏要背井离乡到外地去,留下孤独的老人和孩子不管。让农民在本地务工的同时,又能管到孩子的学习。很多心理学专家的研究和实际情况都表明,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缺少父爱母爱,是孩子成长的最严重的问题。但没有经济来源,又是很现实的最基本的需要,农民不能两全,被迫出去打工来先解决生存问题。

2.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力度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和考核。

最近几年,国家对乡村教师的经济扶持力度还是比较大的,偏远山区补贴早已是落实到位的。那么,从事农村教育的老师,多一些安心,多一些思考,是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根本。

最近这些年还是有不少大学生被分到农村学校,但是这些教师不安心。国家也有政策,工龄5年后就可以考出农村。于是,这些年轻人都很励志,基本上都是年限一到,都考进了城里。国家在实施这一政策时,是不是在考虑工作年限、自身能力的同时,又加上这五年的教学业绩呢?

3.家长得学习,提高家庭教育意识和能力。

不能以自己长年在外打工,一年半载才能见到孩子一面为由,就把全部的教育责任推给父母年老不会教育,推给老师不安心教育。从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配合角度来说,当父母的教育素养提高,才是真正促进孩子学业提高的核心。

(图片来自网络)

疫情下反映出农村教育最大的问题是父母无法辅导孩子学业,认同吗?

疫情下反映出农村教育最大的问题是父母无法辅导孩子作业,认同吗?

对于这个问题,身处乡镇农村我还是比较清楚的。

农村教育最大的问题其实不仅仅是父母无法辅导孩子作业。当然也有这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学历问题,的确有不少农村家长书读的少,教不了孩子。

其次是外出打工的问题,疫情刚开始时大多数家长回来了,在家陪陪孩子,上网课时还可以督促督促。农村也有一些家长学历比较高的,还可以辅导孩子。复工后,陆陆续续都出去打工了。自然孩子无法辅导孩子了。

真正最大的问题还不止这些,是对教育的轻视,漠视!

现在网上上课大多数情况下家长都能看到孩子是不是上课了,上了多久,作业交没有……问题是大部分家长根本不管不问。甚至有不少老师反映,把不交作业的学生名单公布了,家长看到了也不管,第二天他仍然不交,甚至和家长打电话了也不管用[捂脸]

当然也不全是这样啊,农村也有一些家长特别重视教育的,我们班就有几位,有哪都不去专门陪读的家长,早上五点半准时见孩子起床六点准时早读,时间安排的满满的。有的家长在家买了黑板给孩子辅导……

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希望所有的家长对教育都重视起来。尤其是那些不重视教育的家长。只有家长足够重视教育,孩子才会重视,才会努力学习。

疫情下反映出农村教育最大的问题是父母无法辅导孩子学业,认同吗?

看到这个问题,我也是挺有感触的,我姨家就是出现了这样的现状问题,不光是父母无法辅导孩子,有时候年轻人由于在外上班,农村里的小孩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同样会使得学业作业得不到相应的指导帮助。

题主的观点,需要一分为二的去看待:

1,现在农村里面,好多个乡村之间只有一个学校,随着网络的发展,老师们也将作业通过手机发到家长父母手中,有时候还需要家长们去批改作业,虽然利用了便捷的现代化工具,方便了交流,老师们省事了,但父母们好多知识点都忘记了,让父母再去辅导孩子,有利也有弊。

2,我们小时候在农村里面,几乎都是自己在学校里好好学习,几乎都都是跟着老师们学习,哪有跟着家长,那时候父母想辅导也是有限的。所以对比现在,老师的重要性仍然是不言而喻的,作为父母和家长也是起到辅助性的作用。

3,农村教育的发展,除了老师之外,家长父母可以在学习习惯,良好品德,爱国奉献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以身作则。而硬件方面比如丰富的书籍,多媒体的运用,课外资料等也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对孩子要树立好好学习,好好读书的意识才好。

当然了,现在疫情下都是在上网课,父母无法辅导,但是老师们要多多承担起一起作用来,让孩子在家里也要学习起来,大家说呢?

疫情下反映出农村教育最大的问题是父母无法辅导孩子学业,认同吗?

如果是反应出来的是一种现象我是认可的,但如果作为一种问题,而且说这个问题是农村父母的问题,我是不认可的,因为教育的完成不是由父母来完成的,需要依托国家机构和孩子本身来完成,而父母的功能不在于帮助孩子完成作业,因为农民的儿子可能成为科学家,但是科学家的儿子不一定还是科学家。

在我的记忆中从来没有过父母辅导我做作业的情况,但是我依然完成了大学学业,而在我学习的过程中,父母也有他们对我特别的教育方式,这三种方式也影响了我对世界的认知和成长。

第一种方式是从小父母都会带我一起去地里干活,在劳动的过程中我看到了父母很快乐,我自己也体会到了父母的快乐,当然也体验到了劳动的辛苦。

其实父母对我是仁慈的,过累过重的体力活一直没有让我做,所以我从小就很羡慕那些能干的小孩子,不过父母也是睿智的,因为他们在告诉我一个道理,如果不好好读书,明天的我只能在地里参加劳动,所以我读书一直很刻苦。不过即便是现在的我依然觉得,父母的教育方式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那种快乐的精神,无论是劳动还是学习,我都能很快乐的去做这件事,如果失去了这种快乐,或许什么事我也不会做好。

第二种方式是父母在我想放弃学业的时候,用最种的体力活来考验我,希望我在艰苦劳累的体力活面前低头,然后重新返回学堂。但是那个时候的我非常明白父母的意图,也一心觉得留在农村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我出色的完成了父母每天给我安排的体力活,并且告诉他们我不想去上学。

第三种方式是当父母最后的手段也没有达成目的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找了村里最有文化的人给我讲道理,听他给我讲了一天的道理,第二天我就去上学了,后来的一直努力学习直到考上大学。

当下疫情的发生不仅是对生命的考验,也是对各行各业,各个地区,各种家庭的考验,农村父母与城市父母相比,在辅助孩子完成作业这件事上,受自身文化水平限制,确实跟城市父母存在了一定的差距,但是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农村父母也会有自己的办法,农村有农村的特色,个人觉得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好的未必就是好的,坏的未必就是坏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多的应当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和远大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不是体现在辅导作业这件事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