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中作者描写曹操为汉贼,真实的曹操是这样的吗?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拥刘贬曹的思想意识非常浓厚且深入人心,成为经典,被列举为四大名著之一。现代的名人大家能否写一部拥曹贬刘的三国演义,颠覆人们的传统观念,成为新时代的经典之一。像作家二月河写了清代的康雍乾落霞知、虚,只要耐看受欢迎就行了,没必要求全责备,吹毛求疵,鸡蛋里头挑骨头。盼望有人写出拥曹贬刘的新的三国演义,颠覆人的传统认知。
演义中作者描写曹操为汉贼,真实的曹操是这样的吗?
真实的曹操如何?谁也说不准。即使陈寿的《三国志》作为史籍也并不客观公正。质疑如下,一是陈寿秉承晋司马炎旨意撰《三国志》,立场问题不敢自己选择。晋承魏统,曹魏自然要美化,书中明显袒护曹魏一方。凡其恶能隐则隐,不能隐者也是轻描淡写。尤其是写赤壁兵败相当的暧昧,即使在称谓上也对曹操尊宠有加。张口闭口皆曹公,就是转引口语也是曹公如何,这种态度修史能有几分真实。再说做的晋朝的官,政治正确也不容陈寿写真。二是陈寿在蜀国很不得志,其父受马谡连累受过刑罚,加上诸葛亮父子也不重用他,难免会有怨恨。三是陈寿的老师是力主投降的谯周,肯定会受其思想影响。陈寿为谯周做传的篇幅基本等同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人,可见陈寿徇私的程度。四是陈寿根据《魏书》、《吴书》撰写的人物传记,更摆脱不掉文过饰非的嫌疑。综上所述,可以说所谓史书也不是金科玉律,更不能说就是百分之百的事实。其实《三国演义》大多的内容都是来自《三国志》以及裴注补篇。据《三国志.周瑜传》载:"孙权问策群下,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周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孙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 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唯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小编询题乃是来源于《三国志》,并非罗贯中《三国演义》的作者撰传。按照当下的史学观点来看,曹操统一北方对历史有贡献,并具有雄才大略。但他确也颇居很大争议,一是嗜杀成性,历史上多次屠城,滥杀无辜百姓,且血债累累。杀害不同政见者多人,建立血腥统治。象孔融、祢衡、边让、崔琰、杨修、华陀等皆是哪个时代的精英人才。二是德行有亏,遭人非议。其人生哲学,"宁负吾,勿负人"的利己主义行为也给自己抹了不少黑。象常掘人祖坟盗金充军资,善于睡别人老婆也吃过大亏,有时言而无信等。总之,有一本书写他很中肯,叫作巜卑鄙的圣人》比较合适。
演义中作者描写曹操为汉贼,真实的曹操是这样的吗?
应该是作者的个人情感所致,认为汉室为正统,其它皆为匪类。其实处于那个朝代,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中原,是历史之大势所趋。
演义中作者描写曹操为汉贼,真实的曹操是这样的吗?
真正的曹操,一般指陈寿《三国志》中的曹操,即曹操的历史形象
一般来说,曹操这个人物有以下几个特点:
擅长军事与谋略。陈寿曾经评价刘备“刘备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曹操也曾著有《孟德新书》《孙子略解》等书籍,对军事有独到的见解,也很能接纳正确的意见。
知人善任,海纳百川。三国中,曹操集团的将领、谋士人才如云,首屈一指,这很大程度上与曹操的知人善任有关。曹操打破汉朝"德才兼备"的传统选官制度,提倡"唯才是举",多次下达求贤令。也正因如此,曹操手下才会既有忠信死节的君子荀彧,又有不治行检的奇谋郭嘉,更有曾经害死过他爱将典韦的贾诩、张绣一众。曹操很能区分他们是不是人才,是什么方面的人才;曹操更爱才,曾经厚待关羽、收服张辽、贾诩,这也导致曹魏的"五子良将"尽管大多数都是叛将但仍然对曹操忠心耿耿。
善于收买人心。官渡大战后,曹操曾经在袁营里发现过曹营士兵的通信,祈求袁绍在战后为自己留一个去路。曹操看都没有看,就下令烧毁。曹操在征乌丸胜利后,也曾经大大表彰过那些劝曹操不要出征的人,说自己是险胜。曹操犯错了,最先都会向军士认错、检讨。也正因为如此,他手下的将领、士兵、谋士才都会认为曹操是一个好老大,才会死心塌地地跟着曹操,曹操也才会汇聚这么一股强大的平定乱世的力量。
心怀天下,深谙乱世。曹操深深地知道乱世是什么,也深深知道乱世需要的是什么。曹操一生都在为快速统一中国作斗争,对他平天下有益的人,他绝对会留下来;对他平天下有害的人,他定杀不误。曹操曾经杀了吕布,杀了孔融,甚至亲手击败了儿时玩伴袁绍,逼死了对他集团有巨大贡献的荀彧,杀了为人正直的崔琰,杀了对他有恩的许攸。当然曹操早年曾经放走过关羽,这也许和曹操早年到晚年的政治观念变化有关(野心膨胀),也可能是当时曹操不大看得起刘备。总而言之,曹操一生都在为平定中国而做努力。当然了,曹操想统一中国是想自己大权独揽还是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现在都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的是,曹操为了统一天下不择手段,甚至不惜败坏自己的名声,做出许多异于常人的事情。假如曹操真的是为了世间早日得以和平而这样卖力地、不惜牺牲自己名誉地做出这些事情,那么曹操真是一个值得敬佩的、真性情的人。
文学方面有巨大贡献。曹操是三国三主公里最出色的文学家,他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才学兼备,在建安文学中起到巨大的作用。曹操的诗词真情实感、不加修饰,至今还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诗歌流传于世。
演义中作者描写曹操为汉贼,真实的曹操是这样的吗?
真实的曹操是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的地主阶级中的优秀代表!
演义中作者描写曹操为汉贼,真实的曹操是这样的吗?
说曹操,曹操到。
曹操在历史上、在传说中,使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来还被儿子追封为魏武帝。人们以大奸大恶给曹操定位奸臣,大家看去吧,凡戏曲舞台上,就把曹操描绘成阴险、凶残、多疑、狡诈的白脸形象,向来以反派人物描述。记得小时候听袁阔成先生的评书《三国演义》里,总以蜀汉刘备一派为正统,以曹操一派奸雄篡逆,一讲到刘备奔逃,都是惋惜可怜,一讲到到曹操败北,那大都是弹冠相庆,犹以赤壁之战的鲜明体现,关羽在华容道给曹操放了一马,刘备一方的大胜,曹操一方的大败,当真是眉飞色舞、酣畅淋漓。其实刘备也是个多次改换门庭的“三姓家奴”,但以有“皇叔”的正统身份给抹平了。
还有因孙盛《杂记》中“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而演绎到《三国演义》中“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奸诈与野心更是实实地套在了曹操的头上。
曹操在群雄逐鹿、纵横捭阖的三国时代应该是最具实力的雄主,无论文治武功、雄睨天下的韬略都优于刘备、孙权等人,说实在话,刘备、孙权等就是给曹操跑龙套的,“官渡之战”、“割发权代首”、“礼贤下士”、“望梅止渴”、“煮酒论英雄”等等,哪一个不是流传千古的佳话!其横槊赋诗的《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体现了曹公求贤若渴、容纳山海、统一天下的雄才伟略,可惜,《三国演义》中给加入了讥讽的语气。以94版《三国演义》中,鲍国安老师出演的曹操最具传神,其他的不值一提。
曹操是一位军事家、政治家,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最贴合人性的历史人物。
曹操也是一位“法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