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应该如何锻炼?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在术后或化疗期间,你能做的最好的锻炼方法就是出去走走。走,走,再走!

我们知道,步行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防止腿部肌内萎缩,有助于维持身体的灵活性、平衡性和整体状态。没有什么比呼吸新鲜空气更有助于恢复了。如果你能走得更快,使你的心率加快,你的心血管也会受益。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步行强度不大,容易实现,好处多多:一是可以改善体质,增加免疫力;二是适度的锻炼可以转移注意力,缓解肿瘤带来的不良情绪:比如孤独、害怕、焦虑、甚至抑郁等;三是运动能改善睡眠质量,从而增强体质;四是运动能让人心胸开阔,心情愉悦,良好的心态对癌症病人太重要了。

老公患直肠癌两年多,一直没有停止锻炼,体重从术后的55公斤恢复到了62公斤,昨天的复查各项指标都很好,说说我们的锻炼方法吧:

一、手术恢复阶段

术后第一个月坚持室内活动:老公做的是经腹切除根治术(也就是开腹手术,刀口有十几公分,手术做了三个多小时),手术很大:术后为了防止肠粘连,遵医嘱24小时下床活动。一开始站都站不稳,两个人搀扶在5米长的病房过道,坚持走个来回,后来慢慢走的距离长点了,搀扶的人明显觉得轻快了,再后来一个人搀着就可以了,每天两次下床活动,到手术后12天出院时,我家住步梯5楼,借助楼梯扶手,他自己用了15分钟慢慢上去了。这时候由于伤口没有愈合,加上大手术伤元气,身体非常虚弱,每天就在家里散步,没有很大的运动量。

二、化疗阶段

术后一个月就开始化疗,病人身体本身还很虚弱,化疗的副反应会表现得非常明显,厌食,无力,这时,适当的锻炼一方面可以缓解化疗副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增强抵抗力,慢慢恢复体力。

老公化疗一共用了两个方案:前三个月是静脉输液,14天一个周期,每次化疗时间特别长(连续打点滴50多个小时吧)。老公的腰不好,医院的床又硬,板得慌,长时间躺在病床上是很痛苦的,只要老公体力允许,愿意活动,每天我都会举着输液架子陪他在走廊上走上个把小时。特别是吃完饭后接着躺下影响消化,就在走廊里活动。幸好那个时候疫情还可以,病人与陪人都允许出入病房。加上微量泵可以随身携带,每天早晨就成为我们难得的放风时间:早点起床下楼,一是避免吃早饭拥挤,二是饭后可以在院子里活动活动,呼吸新鲜空气。长时间被关在肿瘤病房里,心情真是很沉郁。

两次化疗间隔差不多10天,回家前两天化疗反应还是太大(药物好像有延迟效益),加上术后大便困扰,根本没有精神,就在家里走走。后面几天情况好点,老公就会坚持下楼活动。由于在左上臂植入了PICC管不方便,很多动作没法做,加上体力原因,只能散散步。我给他买了个华为运动手环,少量多次,把步行10分钟作为首次目标,绕着小区走几圈。一开始感觉像是“拖着双腿走路”,但坚持下去,发现它就不那么难了。

随着慢慢恢复,最终每天能步行20分钟以上。从1000步,慢慢加码到2000步、3000步。

走路真是锻炼身体很好方式:既能活动筋骨,消耗热量,也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三个月后,由于不堪忍受化疗副作用,我们改成口服化疗,去除了PICC管,老公从精神上就觉得轻快了不少。时间也进入了10月份,天气开始转凉,老公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3点去晒太阳散步,两次不低于6000步,并自学了八段锦,每天打两次。周末我休班,有时间陪他,我们会花上1个多小时,就近去附近景区转转,既锻炼了身体,也用美丽的风景来洗去心灵的疲惫。

三、停疗以后半年

经过了六个月的化疗,老公迎来了结疗期,开始初步的恢复阶段,时间也到了寒冷的冬天。简单休整半个月后回到工作岗位:他属于行政人员,久坐办公室对身体真是个考验。一边上班一边坚持锻炼:只要天气允许,坚持每天上午下午的散步,顺便晒晒太阳补补钙。晚上我们一起踢毽子20分钟,再打一遍八段锦(非常庆幸的是,我们家有个阁楼,室内活动很方便的)。

周末只要天气允许,我们会做好保暖工作,去附近的华山景区看湖看鸟看天,放松一下四肢和疲惫的双眼,大部分时候还是随意溜达。

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让心灵在大自然中得到足够的滋养丰盈。每次能走1万多步,两个多小时:一看到美丽的风景我就心旷神怡,不觉得累了,也忘了自己是个病人了,所以说户外活动对于肿瘤非常重要,行走在美丽的大自然,你会发现所有的焦虑都会随风而逝

四、夏天来了

夏天来了就要采用不一样的锻炼方式:要避开高温时段,利用好早晚凉爽时间,老公就早起早睡,早晨6点下楼,在院子里跑跑步,拉拉单杠,做做斜卧撑,因为还要上班,没有很大的活动量,微微出汗即可。他说刚开始确实有点累,慢慢加大活动量,眼见着胸大肌也一点点回来了。

五、术后两年了

随着老公体能的慢慢恢复,运动项目多了,强度深度也在逐步加深 :风平浪静的时候打打羽毛球;早晨早起去看湖上日出,顺便晨跑。每周末的户外运动可达15000步以上,活动范围也越来越远:本来是想儿子上大学后,开启期待已久的旅游,可惜由于疫情影响不能自由出门。一切都随缘吧:虽然已经在济南生活了30多年,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到过,就利用好这难得的闲暇时间背上行囊来个济南深度游吧。

写在最后:

两年多的感受告诉我:对于肿瘤患者来说,行走是最健康的抗癌方式,人人皆能做到,也是最廉价最容易实现的运动方式。特别是户外行走,放松身体,大步向前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让心灵在大自然中得到足够的滋养丰盈,你会觉得身体越来越轻盈。

就拿我们来说吧,一次1万多步,两个多小时,平时肯定打怵坚持不下来:但是放到周末的户外活动就很轻松了。老公说,一看到美丽的风景就心旷神怡,,只想贪婪地享受这大自然的赐予,不觉得累了,也忘了自己是个病人了,所以说户外活动对于肿瘤非常重要,行走在美丽的大自然,你会发现所有的焦虑都会随风而逝......

在化疗期间,你可能会发现有些日子也不那么难熬。即使你不喜欢走路也要坚持下去。即使你真的觉得累了,为了能到外面呼吸一些新鲜空气,也要试着去花园或当地的公园溜达溜达。

最难的部分是出门。所以,即使在你不想出门的时候,也要给自己一点鼓励。那些恰恰是你最需要 出门活动的日子。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癌症病患来说,运动要遵从内心的呼唤:哪天如果觉得累了就一定要保证休息好,如果觉得困了就早早睡觉。不爱动就不要强迫自己。否则达不到锻炼目的而适得其反。

像我老公有时会由于工作原因中午没有休息好,或者是哪天由于大便困扰体力消耗太大,我们就会取消当天的运动,早早睡觉。充足的睡眠真是很好的治愈方式,,经过一晚上睡眠充电,早上起来又是元气满满。

虽然说,肿瘤属于消耗性疾病,病人又经过手术放化疗等非常消耗体能的治疗,身体机能远不如正常人,平常人觉得很正常的运动对于肿瘤病人来说很可能是超负荷的,但是,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因为治疗时有输液港、PICC管不方便,放化疗时会有呕吐等不适现象就选择卧床不动,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锻炼方式,配合医学治疗助力肿瘤康复。

肿瘤患者应该如何锻炼?

肿瘤患者更需要锻炼。因为适当的锻炼是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可以预防肿瘤的复发甚至进展。那么肿瘤患者应该怎么锻炼?

肿瘤患者运动不宜过于激烈。比如吃完饭之后,可以进行慢慢的散步。刚开始的时候应该是强度不怎么大的运动,然后再慢慢增加到理想值。不要是每天运动到筋疲力尽,毕竟肿瘤患者于正常人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像一些肺癌患者,已经有骨转移的情况,骨头里面已经有肿瘤,那么就不能过于剧烈地运动,否则容易出现病理性骨折。

肿瘤患者刚做完手术,虽然术后虚弱,也建议适当的运动,这样对肌肉和肠胃都会有好处。毕竟长时间不运动,肌肉也会萎缩啦。

在化疗或者放疗期间,副作用很大,又容易呕吐,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动?这也不是绝对的,胃口不好的肿瘤患者,除了吃止吐药之外,还可以进行散步,八段锦等运动来改善食物,增加免疫力。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适当运动才是最好的。医生也提倡和鼓励肿瘤患者多动一动。不过运动要适度,不过度就好。关于运动,若还是不确定的话,可以咨询主治医生,听取医生的专业意见。肿瘤这个疾病不可怕,关键在于积极应对,不管是治疗、饮食、还是运动方面,都认真做到位,病情也会有改善,争取到更长的生存时间。

指导专家:胡炜,副主任医师,锦州市中心医院肿瘤科。

从事肿瘤科工作14年,擅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恶性肿瘤的早、中、晚期化疗、生物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肿瘤患者应该如何锻炼?

相对体弱的癌症患者和康复期人群是否适合参加健身活动呢?如何平衡运动安全和体能?以下5个问题是帮助你了解如何科学锻炼“不伤身体”的关键:

癌症治疗期间的运动会减少治疗副作用吗?

根据《癌症治疗期间的运动、饮食和体重管理:ASCO指南》的研究,癌症患者在积极治疗期间进行有氧和抗阻运动(包括杠铃弯举、仰卧起坐、深蹲、哑铃单臂弯举等)可以减少癌症治疗的副作用(如减少疲劳,增加食欲等)。治疗期间的积极运动干预还可以减少疲劳,保持心肺健康、体能和力量,并在某些人群中减少焦虑和抑郁。

此外,治疗期间的运动干预可能会降低过敏等不良事件的风险。甚至,肺癌患者在术前进行一定的术前锻炼,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

体重管理对癌症患者重要吗?

发表在《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的一项研究提到: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超重或肥胖与13种癌症的风险存在因果关系,包括绝经后乳腺癌、结直肠癌、肾癌、肝癌、食道腺癌、卵巢癌、胰腺癌、贲门癌、甲状腺癌、子宫内膜癌、脑膜瘤、多发性骨髓瘤和胆囊癌。

结果,许多癌症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存在体重控制问题。超重或肥胖不仅与各种癌症的风险增加有关,而且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的发病率增加有关,而腹部肥胖的危害更大。保持健康的体重(18.5kg/㎡≤BMI<24kg/㎡)有助于降低多种疾病的风险。

减肥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从整体的“饮食与动态平衡”入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闭嘴张腿”,避免摄入大量高热量食物,同时适当的锻炼时间来消耗卡路里。但抗肿瘤需要患者保持一定的体质。因此,运动量不宜过大。“太胖”和“太瘦”都是不可取的。保持健康的体重应该是最好的状态。如果您突然体重增加或体重减轻,您应该立即联系您的医生,找出原因。

治疗后还需要运动吗?

无法一概而论癌症患者在治疗后的恢复期是否可以运动。必须根据个人身体状况来判断。

以下情况建议适度运动

如果患者身体素质比较好,治疗后身体恢复比较理想,那么我们建议此类患者可以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有利于疾病的进一步康复。

以下情况不建议运动

如果患者体质比较差、严重贫血、体质虚弱、手术后伤口恢复不完全等,则应尽量避免运动,以免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减慢伤口恢复速度。你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肢体伸展运动来保持身体活跃。

癌症患者在运动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身体伤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建议患者朋友注意以下2点:

运动应该循序渐进

癌症患者的运动量应根据身体状况进行调整。前期可以做一些温和的运动,比如散步、瑜伽等;身体恢复正常后,可以进行强度稍高的有氧运动,如快走等。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癌症已经转移到骨骼,应避免任何剧烈运动,以免造成骨折等。

适量运动

虽然运动对癌症患者有好处,但应该适度进行。长期高强度运动会超过患者身体承受能力,导致肌肉和筋膜拉伤,增加身体负担。癌症患者可以在运动前咨询临床医生,医生会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给出合理的运动建议。

什么样的运动适合癌症患者?

患者需要在运动前后进行热身和伸展运动。开始运动时,应控制少量运动,每次15~20分钟,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体力增加至30分钟左右。

白天最适合癌症患者的运动

最佳时间通常在早上或下午,而不是在饱餐后或饥饿时,以免产生不适。

肿瘤患者应该如何锻炼?

肿瘤患者应该怎样锻炼,从我患癌的十五年经历中,我的体会是,要根据自己不同的康复阶段,选择不同的锻炼的方式。

一是在手术后,一段时间我卧床,不能下地,就在床上做些适合自己体力的保健操,避免关节僵直、肌肉萎缩。

二是我在化疗结束后,由于体质虚弱,全身无力,就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出去散散步,练练气功,觉得活动总比不活动强。

三是我在体力逐渐恢复后,病情稳定了,就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散步、打太极拳和游泳,来增强自己的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身体的康复。

由于自己的体质还是比较虚弱的,我只能做运动量比较小的活动,不能做剧烈运动。俗话说,癌症怕累着。如果超负荷运动,有点闪失,就不划算了。

肿瘤患者应该如何锻炼?

一些陈旧的观念认为生病就该好好休息,然而大量研究已经证实,无论肿瘤患者在康复期还是在治疗期,适量运动是安全的,并且有许多实际的好处,因此,运动也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休息”。

(一)运动的好处

肿瘤患者适量运动的好处包括

  • 提高体能及生活质量,减轻乏力症状;

  • 改善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

  • 改善食欲及睡眠;提高免疫力;

  • 改善肌肉力量,减少由不活动导致的肌肉消耗;

  • 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症的风险(骨质疏松更容易骨折);

  • 改善腿部血液循环,降低血栓风险;改善平衡,降低跌倒和骨折的风险;

  • 降血脂及降低心脏病发生的风险;

  • 增强自尊,减少日常生活中对别人的依赖。

(二)运动方案

鼓励肿瘤康复人群每天至少进行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30 分钟,每周累计150 分钟,包括隔天1 次的力量训练,同时应注意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中,避免久坐的生活方式,坐1 小时起来活动一下,每日累计的活动时间在2小时以上。

如果体力较差,也可以每天散步10 ~ 15 分钟,循序渐进,也会对改善体能有帮助。运动前最好做热身运动2 ~ 3 分钟,以减少运动损伤。运动结束后进行拉伸15 ~ 30 秒,有利于放松肌肉,减少肌肉酸痛。

(三)培养运动兴趣的方法

设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关注趣味性。做一些不同的运动保持新鲜感,如快步走、太极拳、广场舞、游泳、骑车、瑜伽、双人网球、划船等。可邀请朋友、家人和同事一起锻炼。建议使用图表记录锻炼进度,并对取得的进步进行自我奖励。

(四)运动注意事项

虽然在肿瘤治疗过程中身体活动有很多好处,但每个人的运动计划应该在安全、有效和愉快的基础上进行。

正在接受化疗和(或)放疗的患者,即使平时有运动的习惯,也需要采取较低强度的运动形式或缩短锻炼时间。

如果患者平时没有运动的习惯,则建议从拉伸和简短、缓慢的行走开始。如果患者有骨转移、骨质疏松症、关节炎、冠心病、神经受损、白细胞数低、电解质紊乱、重度贫血等并存疾病,则建议和主管医生充分沟通,并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制订个体化的运动计划,包括运动类型、频率、持续时间及强度等,以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重建肌肉的运动营养方案:

  • 不要空腹运动,锻炼前半小时或1 ~ 2 小时内进食25 g 碳水化合物(一个水果或一片面包)和6 ~ 10 g 蛋白质(200 ml 酸奶或10 g 乳清蛋白粉)。

  • 锻炼时保持充足水分,小口多次饮水,出汗多时可选择运动饮料。

  • 锻炼结束后1 ~ 2 小时内(越早越好),进食更多的糖类(如水果、运动饮料)和更多的优质蛋白质以补充糖原及促进肌肉合成。

  • 有氧及抗阻运动相结合,增肌效果更好。

肿瘤患者应该如何锻炼?

别人说我们肿瘤患者就要适当锻炼才对身体好 !说是锻炼身体,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增强对细菌的抵抗力!又不能太累,也不能太轻松 !我每天就快走,走个几千步吧 !因为我比较懒 !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