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17岁了,收了压岁钱自己留着,不上交,怎么办?
17岁的孩子,马上就成人了,已经有一定的经济自控能力,不交就自己留着吧[呲牙]
我儿子今年也是17岁,过年那天我第一次给他发了666.6元压岁钱,儿子第一反应是这钱我还交吗?如果交的话他就不收了。
我说不用交了,你自己留着吧。他说想自己办个银行卡存起来,由于身份证过期了,先去派出所补办了身份证,10个工作日办好,再去办理银行卡。
我建议他办个招行卡,理财收益比较高,人家说一定要选四大行,保险[捂脸]。咨询了同学说要去办中国银行的卡。小伙子的风险意识比我强多了。
转眼之间孩子就这么大了,看很多友友都说把孩子压岁钱单独存起来,自己也没有做到,总觉得就一个孩子,反正以后都是他的[呲牙],加上前几年条件不好,总是觉得手紧,自觉不自觉就把压岁钱花了。
再说了,主要是压岁钱也没有多少,以前有1、2千,这几年多点有4、5千,觉得不值当的。是不是很寒酸[捂脸]
话说姥姥家是山西的,压岁钱给的范围比较广,只要是过年期间见到亲戚家小孩,多少都要给点压岁钱,但是因为我是远嫁,过年几乎不回娘家,娘家那边就只有姥姥舅舅姐姐(已成家)给压岁钱;
婆婆家是胶东的,更奇葩,除了奶奶姑姑叔叔给压岁钱外,以前就只有两个姑奶奶给50元(这俩年没有回去就一分没有,老公给姑姑的钱倒是每年都会拖人捎去[捂脸]),他们家孩子(老公的表姐表哥表弟等)见了孩子都不会给压岁钱,在我一个山西人看来很不可思议[捂脸]。
婆婆家压岁钱一般就收这几家,也没有多少钱。
以前没有微信,家里人会给我转账,这几年孩子有微信了,就直接发给孩子了,儿子今年统共收了差不多6000元压岁钱,比去年多了差不多1000,因为他今年要高考了,给的多。
去年的压岁钱转给我给他买了基金,估计亏损15%以上了,我很久没有看过了,还没有告诉他。如果今年压岁钱再给我,估计又得拿去补仓。赔赚都很难说。
他自己倒是利索,第一时间就转到微信零钱了,我说过年没有收益,人家说转了踏实。
因为儿子今年要上大学了,财商培养已经有点落后了,今年的压岁钱自己管理挺好的,为以后自己的财务管理做个基础。等办理银行卡后再把去年的一块转给他。
因为我知道儿子不是乱花钱的人,所以说压岁钱他自己留着我觉得挺放心的,比在我这里还放心[捂脸]
闺女17岁了,收了压岁钱自己留着,不上交,怎么办?
我家孩子也17岁了,大概从十三四岁,就让她自己留着了,而且告诉她,你也有社交了,可以自己留着,和同学一块出去啊,买书本文具,还有看电影吃饭,都方便。
感觉还好,她自己买书籍文具等基本都是自己用压岁钱,有时也会自己买衣服鞋子等,基本都会告诉我,有节日还会给我们买个小礼物或蛋糕之类。
闺女17岁了,收了压岁钱自己留着,不上交,怎么办?
我女儿二十岁了,上大二了,压岁钱都主动上交。我说你自己拿着吧,好好学学理财。女儿说懒得做,还是每月领生活费比较简单省心[捂脸]
闺女17岁了,收了压岁钱自己留着,不上交,怎么办?
教她理财
闺女17岁了,收了压岁钱自己留着,不上交,怎么办?
说实话,小孩子收了压岁钱,一般都不愿意上交的。所以说这就要靠家长的处理啦。 在我们那 ,那压岁钱不多,都是一百二百的给,但是我们夫妻双方亲戚有20多个孩子,这样每次过年我家小孩每人要收一两千的压岁钱。大人小孩都一样,对钱有天生的热爱。
他们收到钱都是不愿意上交的。我就对闺女和儿子说。你们收到的钱都是爸爸妈妈送出去的亲戚再还回来的,况且你们还太小,没有支配能力。大人用钱的地方还很多。给你们买好吃的、供你们上学、给你们买衣服,所以你们也要上交的。所以他们也很听话,一般收了压岁钱都是交给我们大人。
在我闺女上小学时候,有一年春节,除了上交的部分,我给他留了二百多块钱。说在二百多块钱当成你的零花钱,你自由支配吧。没想到他一个多星期都花完啦,买了很多没有用的东西。从那以后,所有的压岁钱都让他们上交完,如果需要用钱,再给他们。这几年,孩子们都大了,女儿也上大学了。他们有了花钱的自制力,所以也不再要求强制他们上交完。
你的女儿已经17岁啦,如果他平常不乱花钱,有很好的习惯。我感觉你可以不用让他上交啦。不用过于担心。给他交待好,让他花到有用的地方。比如说买文具,学习用品。如果你还是不放心的话。你可以说:让妈妈给你存着,我每月给你高利息。我闺女的钱,我就是这样处理的,所以他也很乐意向上交。
现在孩子大了20岁了,有人际交往的能力啦,放假期间想和同学吃饭,看电影。所以今年他说不上交,我也就不再计较了。
希望我的回答给你有所参考,能帮助到你。
闺女17岁了,收了压岁钱自己留着,不上交,怎么办?
儿子十岁,包里有上千块钱零花钱,压岁钱都是交给我存上,零花钱都是平时店里卖纸箱子,有些是钱是自己捡纸箱子,矿泉水瓶子,积攒着,几天卖个几块钱。日积月累积攒的,前几天我说买菜没钱了,儿子拿了两百块让我去买菜,回来把我剩下的钱又要走了[捂脸][捂脸][捂脸]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