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居二线后你还继续到单位上班吗,为什么?

前几年我们这里副科级51周岁退二线,实职正科52周退二线;这两年,不允许吃空饷,推迟了退二线年龄,正科级55周岁不再担任实职,退二线;副科级不明确,参照正科执行,但需要本人提出申请,免去职务,退二线。

退二线就是考虑年龄大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主要是给年轻人腾岗位),不再适应目前岗位工作,还没有达到退休年龄,而提前离开现有岗位,担任虚职或者不担任职务,工作任务相比较小多了。退二线后有的继续上班,有的就不上班了,有的是在重大事情或者要求全体会议才到单位上班,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

我遇到过三种情况,大家可以分析一下,看看那种情况更合适:

第一种是退二线后继续上班。

2015年,我在县民政局上班,王局长52周岁,县里谈话让王局长退二线,免去局长职务,保留机关副书记职务,第一副局长张局长提拔任局长。王局长尽管退二线了,家里没有啥事,继续上班,仍配用一间办公室。

每次开会布置工作,张局长出于对王局长尊敬,问王局长还有什么看法,王局长也客气一下,随后就讲了自己的工作思路,有时候让张局长很是作难,毕竟两个人工作思路不一样,有差别,下属操作起来也作难;有时候出去吃饭,张局长考虑王局长是老领导,让王局长坐主坐,王局长客气一下,拖辞不了坐主座,张局长坐主陪,大家敬酒时不知道先敬谁,容易出错,觉得很别扭;时间久了,张局长开会也不征求王局长意见了,吃饭也不邀请王局长参加了,省得作难、尴尬。

慢慢的王局长感觉到大家都在疏远他,也就不来单位了,在家里照看孙子,大家觉得都挺好。

第二种情况是有事情就来,没事情就不来。

赵局长是卫生局长,我的老领导,去年退二线了,单位里留了一间办公室,单位里有重大活动时或者全体会议时,赵局长就来单位参加,平时不过来,局里工作一概不参与。有私人酒场了,如果邀请赵局长,赵局长也是光喝酒吃菜,其他的事一律不问,这样大家都高兴,所以没事的时候就邀请赵局长过来乐呵乐呵,关系处的十分融洽。

第三情况是返骋到单位继续上班,发挥余热。

这样的情况大部分是副职退二线后,和一把手关系不错,在家里闲着没事,被单位里返聘过来,继续发挥余热,同时挣个补贴。

我认识一个副局长姓牛,和单位一把手关系相当好,牛副局长退二线后,一把手不愿意让别的副职分管牛副局长的工作,不放心,于是把牛副局长返聘回来,继续上班,另外给他一份加班补贴,这样安排大家也没有意见,两不耽误,这样也不错。

综上所述,如果是一把手,退二线后最好直接回家,不再去单位,省的大家不自在;如果是副职,看和一把手的关系如何,一把手如果想继续用你,关系也不错,那继续上班也行;如果关系一般,还是不去的好,省的碍眼碍事。

退二线后一定要头脑清楚,尤其是一把手,不能办糊涂事,否则晚节不保!不要再想扶上马送一程,耍知道年轻人骑马技术更好,一上马就飞出去了,你想送一程只有吃灰的可能。

退居二线后你还继续到单位上班吗,为什么?

单位来了新任“一把手”,第一件事就要整顿劳动纪律,普通员工要打卡,定期公布考勤情况;退居二线的中层人员也要按时上班,承担工作任务,部门负责人要对退居二线的人员进行大胆管理,不能“放羊”!

结果,老同志回到单位来上班,又没有具体工作,整天就是开“牢骚大会”。单位让老同志们搞得“鸡飞狗跳”,这项管理政策也是“一地鸡毛”。最后呢,有些老同志给上面的老同志持续反映,集团公司只能把这位新任“一把手”贬职了。

在体系内的企事业单位,普通执行“到龄改任虚职”机制,即:过去的“退居二线”政策。一般是男性中层55岁、女性中层50岁要退出“现职”,改任调研员、协理员等虚职。对于特别优秀的中层正职,男性正职可以延长到57岁、女性正职可以延长到52岁退居二线。

退居二线后的人员管理,各行各业、各有不同。有的单位实行“放羊”政策,让他们腾退办公室,回去种花弄草去;有的单位实行“调研”策略,只给一个工位,愿意来就来,不愿意来就在家里待着;有的单位实行“严格管理”制度,退居二线不是退休,必须跟普通人员一起正常上班。

问题来了:退居二线的人都是原来的中层领导人员,他们的下属接任后,不好意思管理老领导。再说了,也没有办法管理,老领导根本不听这些“老部下”的指令。根本原因是,大家都觉得老领导“退居二线”是“做贡献”而不是“犯错误”,怎么能够像对待普通员工那样严格管理他们呢?道理上,也讲不通啊。

所以,回答这个问题,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为什么实行“退居二线”政策?

我们都知道在国内职场上,以前担任领导职务的,基本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生人。那个年代的人,能有个中专文凭的就算是凤毛麟角了。所以,到了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这一批老同志基本占满了干部职位,而且形成了厚厚的年龄“盖层”,压得下面的年轻人才没有晋升空间。

因为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很多大学生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并成长成熟起来,他们的知识新、观念新、能力强,应该被提拔到各级领导人员岗位上。但是,那个年代,在领导岗位上的都是一批做过卓越贡献的老同志。他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又没有犯错误,怎么能让他们让出职位呢?

于是,按照“四化”要求,推出了退居二线政策,让老同志提前退出实职,给年轻干部让出职位,形成人才梯队,发挥年轻干部的开拓精神,大力促进发展。所以,在企事业单位内,普通推行了退居二线政策。

有的地方还制定了五年计划,五年之内,干部队伍的平均年龄要降低到多少岁。有些年龄老化的单位,没有办法,就层层加码。比如,处级干部55岁退二线,那么,科级干部50岁就要退二线,“年轻化”要从基层开始“年轻”起来。

所以,在一段时期内,形成了层层递减的现象,也造成了54岁现象、49岁现象、44岁现象、39岁现象、34岁现象,搞得人心惶惶,比如,有些年轻人认为34岁还没有提上副科级,就等于错过了末班车。

应该说,实行退居二线的政策是有利于推动发展的。退居二线的领导人员,是牺牲了个人利益,给单位做出了贡献。这一点,历史上已经给予证明的,退居二线政策也是上级认可的,并不是“吃闲饭”等问题。

【二】为什么不好管理“退居二线”的老领导?

(1)退居二线,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组织行为。单位是要正式开会研究并下发任免文件的。也就是说:这是单位让你退出现职改任虚职的,而不是你自己退出实职、不干活的。

(2)单位承认你是做出贡献的,你退出现职也是一种为单位“做奉献”,而不是“受处分”。对待做出历史贡献、目前又是做奉献、让出实职岗位的老同志,你能严格管理他们吗?是单位让他们不要干活的,你能说他们“吃闲饭”吗?

(3)退居二线的老同志让出实职的同时,一般也腾退了办公室。单位的高层领导可能保留一个小的独立办公室,中层干部基本都让出独立办公室,给一个工位了。尤其是一些办公条件紧张的单位,退居二线之后,不但没有办公室,连工位都不保留了。人家不回家,待着哪里呢?

(4)退居二线的老同志在单位的处境非常尴尬。让出实职之后,一般不安排具体工作,更不可能让他们去做一线具体事务吧,你能让退二线的老领导去取快递、送货吗?没有工作安排,他们在单位蹲着,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5)退居二线的老同志与新同志很难辩证处理关系。老同志把实职让给年轻的下属,年轻的下属好意思对老同志指手划脚吗?老同志也很尴尬,在工作上插手,不合适;在会议上发言,不合适;不说话,就认为你是在闹情绪;说多了,就说你是干涉新人的工作。所以,聪明的做法,就是离开单位回家。

(6)世态炎凉,心态容易失衡。员工都围着新领导转,没有谁有功夫考虑老同志的感受。老同志坐在办公室,门前冷落、车马稀,看着自己熟悉的工作,想指点几句,还怕别人不高兴。只能闷在屋里,百无聊赖,不如回家。其实,老同志回家,新领导和普通员工都松了一口气。

【三】如何解决退居二线人员的管理问题呢?

新任“一把手”被贬职之后,集团任命了一位年龄大的“一把手”。这位“一把手”是如何管理退二线老同志的呢?值得其他单位借鉴。

其实,退居二线政策属于“一刀切”的政策,任何人达到了到龄免职的年龄都应该退出实职。有些人的经验丰富、阅历深厚、能力超强、精力充沛,愿意继续发挥余热;有些人的身体不好、家庭需要照顾,愿意回归家庭。那么,就要制定灵活的机制,让每个人适得其所、各取所需。

这位领导在单位成立了安全检查组、基层指导组、课题研究组,让愿意发挥余热的老同志自愿加入,不愿意承担任务的,也可以回家;承担任务的老同志,给予一定的奖励。比如,根据工作量,给予5%-20%年薪的激励。到外地检查、指导、调研时,享受在职的“出差”待遇,老同志还愿意出去活动活动。

这样就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把单位一些比较难干、年轻人不胜任的工作交给了老同志,老同志愿意出去活动活动,搞好了工作,还有额外的激励。老同志承担任务,都是流动性的任务,就不在单位待着,不给新人增添麻烦。单位的环境和氛围,一下子就理顺了。

退居二线后你还继续到单位上班吗,为什么?

退居二线后你还继续到单位上班吗?为什么?2013年,在我53岁的时候,就被组织安排退居二线,自那时起我就没有再去单位上班,除非单位有什么事情通知需要去办理外,几乎很少去单位。虽然觉得53岁的年龄还并不算老,身体也没有什么疾病,照样还能干工作,我还是选择宁愿赋闲在家,也不愿去单位上班。之所以没有继续到单位去上班,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所谓退居二线就是组织上对干部管理的一种策略和手段。由于领导干部在一个系统,在一个层级里是有一定配额限制的,退居二线就是让你提前退出实职岗位,让一些符合条件、又有能力的年轻干部能有机会早点走上领导岗位,早点担任相应的职务。基于你的年龄还没有达到退休的年龄,作为组织上又不能无故免去的你的职务,所以采取这种退居二线的技术性手段,让你不再担任实职。这种退居二线的干部管理形式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大家已经习惯了,适应了,退居二线以后,你不去单位上班,单位不仅不会追究,反而觉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既然不上班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你为什么还要去上班呢?

第二、既然都退居二线了,那就意味着从工作上讲,既不需要你担责,也不需要你拿主意,更不需要你制定计划,作出决策。就算你想去上班,就算你想干工作,也只能做一些打打杂、帮帮忙等辅助性工作。可能你自己还不觉得,年龄都这么大了,就算你能打打杂,帮帮忙,说不定年轻人还嫌你碍手碍脚,你说这是何苦呢?

第三、退居二线以后,你原来所分管的工作已经有人接替,工作该怎么搞,由谁搞,都不再是你的事,就是你想过问也没有人听,别人也不能听,也不应该听。你说你还要跑到办公室去坐着,人家理你吧,确实没有那个闲工夫,不理你吧,你曾经也是领导,面子上总觉得有点过不去,你这不是让人家为难吗,你觉得有必要这样吗?所以,不去单位上班反倒比去单位上班更好,大家各行其事,互不打扰,你又何乐而不为呢。

第四、过去几十年,该干的也干了,能争取的也争取了,没有争取到的那都是命中注定的,都到这时候了,也该放下了。再者说了,过去几十年一直拼着命的干,都是为了工作,都是为了儿女,都是为了家庭,如今好不容易退居二线,完全可以把他理解为组织上的照顾。这时候,也该为自己考虑了,也该为自己好好活一回了,也该让自己清闲一下了。趁着身体还行,帮儿女带带孩子,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人生短暂,何必要把自己安排的那么紧张那么满呢?

之所以我在退居二线以后没有去单位继续上班,就是基于以上这些理由,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可。

退居二线后你还继续到单位上班吗,为什么?

退居二线并非退休,单位还是要去的,虽然具体的工作不多,但也不能目中无人,不可把上级領导的关心不当一回事。能退二线的人大多曾经是領导干部,应该有自知之明。

退居二线后你还继续到单位上班吗,为什么?

组织上就不应该弄什么退二线,一个人又没犯错误,凭什么就不让干了,即然免去工作不是个人原因,又要人去上班,这不是受罪吗?绝对伤人的事,建议不到年龄绝不退位。

退居二线后你还继续到单位上班吗,为什么?

退居二线在单位,原来都是担任领导工作岗位的人,一般在行政部门公务员,起码是正付科级干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也是主要领导人性质也类同。

上班没工作可做,喝茶玩电脑手机,或看看上级下发有关文件之类的事,原来工作已有年轻人取代了,在单位呆着很不自在。

为此我地有了新举措,按原职务待遇不变,可以回家不用再到单位去上班,直到正式退休年龄,按依照国家规定办理正式退休手续,享受上级规定的养老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