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童年经历过放牛,放羊,干农活吗?然后你现在对这些都怀念吗?

出生于80年代,儿时经历过放牛,放羊,干农活的事情,现在想想,好怀念那时候的时光……

我今年51岁了,72的鼠,体制内人,已退居二线,现在非常怀念小时候的事情。

小时候家里穷,父亲去世的早,在我六岁时就得病去世了,那时候大姐14岁,大哥11岁,二姐8岁,我6岁,妹妹1周多。母亲拉扯我们兄弟姐妹5人,先后供给我们上学识字,真是太不容易了。

由于家庭条件太差,别的同龄人下学后都可以出去玩,我却不能,我得去割草、放羊、干农活;当时为了凑学费,上小学时,我养了几只羊,上课时抓紧读书,一下学就背起筐,去地里割草,回来喂羊,星期天还牵着羊出去放。每年生了小羊养大,公羊卖了,母羊留下来,羊越喂越多,多了就卖钱交学费,就这样一直养到初中毕业。后来考上了高中,在县城里上,必须寄住学校,不能再养羊了,才全部卖掉,结束了我放羊娃的生活。

由于家庭条件差,我特别珍惜上学机会,学习特别用功,在91年考上大学,毕业后分到体制内。由于工作努力,也升成了科级干部,在单位当主要领导。现在提偿领导干部年轻化,去年年底我把职务辞了,退居二线。现在工作不忙了,经常想起以前的事情,也特别怀念小时候养羊的事情,有时候想退休后,重新回到老家,再养几只羊,种点菜,重新过上童年时的生活,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也挺好。

放羊虽然累,但是省心,比和人打交道强多了,羊不跟你耍心眼儿,吃饱就行。退休后就这样吧,回老家居住,再买几只羊,每天放会儿,看日出日落,品人生苦短,安度余生。

你的童年经历过放牛,放羊,干农活吗?然后你现在对这些都怀念吗?

噢😯当然怀念,怕的是写好,写孬被禁发表,浪费时间。

没养过牛羊,小时候跟饲养户经常到野外放养,山坡玩耍,十分有趣。

天气好时,我们好多同伴,经常会齐动手砌起土窑,然后分工、有的去掏潘茨,有的拾柴草燃料,把土窑燃烧火红,然后放进食物,红薯、玉米🌽等,进行熏烤,外加土夯实,使热量摄入食物,易于煮熟。

这时大家正好喘息一下,等待物熟,俗话说:等水不开,“难等”的意思,此时正是好玩时候,派二至三人到外围去赶饿鬼,好不让食物被鬼偷了,就这样等他们回来,食物也就熟了,日即近午,肚子也饿了,大家好不开心,开起食物、分享着胜利的成果、哈哈哈😄。

回忆起来,还真真有味,翻睡也没此梦了。

谢谢🙏

你的童年经历过放牛,放羊,干农活吗?然后你现在对这些都怀念吗?

本博生于上世纪的五十年代末,题目上所说的童年所经历过的放牛、放羊,干农活,可以说都是亲身经历过的。现在对这些经历还怀念吗?一言难尽,五味杂陈,童年的经历能够忘记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留在记忆深处的,都是不容易抹去的事情。

出生于农村、成长在穷乡僻壤的人,童年放牛、放羊,割草拾粪捡柴火,这些农活很寻常。除了干不动的活,凡是小孩子力所能及的活从小就开始,随着年龄的递增逐渐升级,没有不会干的活。本博从记得事开始,挎个小篮子跟随大人去地里摘绿豆、豇豆角。年龄稍大点,开始用镰刀去割青草,由于年龄、力气太小,对镰刀掌控不好,被镰伤及左手指头的事常有发生,本博现在左手背上的伤痕仍然清晰可辨。

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农村的所有农活全凭人们的血肉之躯来和大自然抗争,尤其是农忙季节,大人孩子齐出动,为的就是抢农时。每年的中秋节过后,正是一年当中最忙的时间,人们为了秋收、秋种忙得不分昼夜,常常饿着肚子还得去劳作。时令不等人,种庄稼讲究的是要按季节,大田作物可不象现在的大棚蔬菜,不论季节随便种,美其名曰:反季节蔬菜。而冬小麦的种植最佳时机就是每年的寒露到霜降这半月时间,早了晚了都会影响到产量的高低。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细米白面成为人们全年的主食。而在集体化时期,本博记忆中最多的一年人均仅分到一百二十斤小麦。其他粮食就是五谷杂粮了,而红薯、红薯干却成为人们一日三餐的主食。所以本博自参加工作以后,对于凡是由红薯所制成食品包括粉丝、粉皮等一概拒绝,童年时在老家吃得太多了,缺实吃烦了,永不会想念它。至于怀念所干过的农活,想想可以,没有什么值得怀念的,都是又脏又累又苦的活,不值得怀念呀。

农村长大的人,对于过往经历尤其是童年所作所为当然也有欢乐的时侯。少年不知愁滋味,粗茶淡饭能吃饱就忘乎所以了。上树掏鸟蛋,下河捉鱼虾。到了秋后利用拾柴的机会拔上几棵黄豆,用落叶点着烧毛豆,吃得满脸都是黑灰,乐在其中也。(原创于;2021/07/27)

你的童年经历过放牛,放羊,干农活吗?然后你现在对这些都怀念吗?

小时候生活挺苦,但不像现在有无尽的作业和辅导班。那时候农村学校没有暑假,有挺长的秋假。秋收完后就是放猪。

那时候我们那里家家户户养猪,养猪积攒的圈肥生产队会给不少的工分。生产队里也养猪,到时有成年人专门放猪。各家各户的猪都是由小孩子放。我们这些小孩子将自家的猪和生产队的猪圈在一起,我们就可以在一边捉蚂蚱,玩游戏。不知谁喊一声"猪跑了",我们就一块去赶猪。都挺有集体观念的。

由于不同的猪圈在一起,猪有时会打架。我们会在一边看谁家的猪打架厉害。自己的猪被咬了,自己会上前帮架。自己的猪打赢了,自己也感到自豪。孩子们有时会因此闹矛盾,但一会又成好朋友。

生产队里有种公猪。最不老实的就是种公猪,不好好找食吃,专找母猪爬胯。有喂母猪的,不知不觉竟交配上了,挺有趣。

孩子们除了玩,也拾猪拱出来的花生、地瓜。有时还掏田鼠洞,从一个田鼠洞的鼠仓里有时能掏出半筐花生。但孩子们都不敢吃,听说吃了长老鼠疮,不知真假。有时赶出了田鼠,人人喊打,田鼠惊慌四窜。由于孩子多,田鼠一般逃不掉。

欢乐的童年,挺难忘!

你的童年经历过放牛,放羊,干农活吗?然后你现在对这些都怀念吗?

我的童年经历过放牛,我的百步穿杨,飞石打牛百发百中的技术就是童年时期练成的,而且训牛有术,几十头牛之中没有一头牛不听我发号施令的,那头牛敢放肆到处乱跑,只要我一举手,“开”一声,牛以为我发飞石打它,吓得不敢放肆到处乱跑了,乖乖的在山上吃草了。直到太阳快下山时,牛儿在山上吃得饱饱的,我才吆喝它们回牛栏关好!🌹🌹

你的童年经历过放牛,放羊,干农活吗?然后你现在对这些都怀念吗?

怀念呀。

童年的日子是最无忧无虑的日子,放牛是大家最喜欢做的事情。因为可以去自己喜欢的地方玩。

我们家小孩子多,奶奶生了六个孩子,三男三女,我的父亲排行第四。大姑的孩子比我们大五六岁,小姑、伯伯的孩子和我们差不多大,暑假的时候,全都回家住。别人家的房子都是一座三间,我家的房子是一座五间。后来奶奶觉得孩子们长大了,人太多,不够住,又起了一座三间。

我们家住在山上,单家独户。一座山总共只有两座房,还相距几百米,看到屋走到哭。家里有条件的人基本上都是自己养一头牛,不然等到犁田时要走很远去借牛。

每次放牛我们都会把牛赶到小溪边,用我们的方言叫港子。只要找一个芒草丰盛的地方把牛绑在小树上,防止它乱跑。然后大家就可以放心地去玩了,只要算好时间去给它换个地方就行了。如果牛没吃饱大家都会挨批评,下次只能将牛赶到山上去放。山上没有水,可以玩的活动比较少,所以只能机灵一点,不要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

拴好牛,我就会去玩翻螃蟹、捡石子、捉迷藏等游戏。太阳不是很热的时候,就开始翻螃蟹,有时候运气好很快就可以翻一小桶,翻完螃蟹牛还没吃饱,找一个阴凉空旷一点的地方锤石子,这样的地方视线好,也容易发现附近有没有蛇。山里面蛇比较多,走小路要带一根竹棍或者木棍,大人们告诉小孩子,走路的时候,拍打两边的草,这样可以打草惊蛇。

那时没有太多的电子产品,家里只有一台黑白电视,只有中央台,大家更喜欢在外面玩耍。等到中午大人们煮好饭,在家门口喊我们的名字,大家也玩尽兴了,解开牛,就赶着回家了。

儿时的活动简单,却充满自由和童趣。回想起来,内心不由得充满快乐的味道,也是大家可以在一起玩的最好时光。长大以后,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很少再相聚,想起儿时的事情,无论分别多久,感情马上就会更融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