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刘秀什么关系?

刘邦开创了西汉,刘秀开创了东汉,两人同为开国皇帝,又都姓刘,他们是什么关系?

从血缘关系上来算,刘邦和刘秀确实有血脉关系,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属于刘发后裔。

由于汉景帝宠妾程姬忘记报备自己的月事,导致汉景帝决定宠幸她时,为了避免被汉景帝怪罪,她只能随机应变,让漂亮的侍女唐姬代替自己服侍汉景帝。阴差阳错之下,唐姬意外获得汉景帝宠幸,并怀孕生下了汉景帝的第六个儿子刘发。

唐姬意外受宠幸,刘发意外地来到这个世界,这一切的机缘巧合凑在一起,才给了汉武帝刘秀后来出生的机会。后世很多人都称刘秀是“位面之子”,其实并非毫无根据,刘秀无论是出生还是征战,以及到最后登基称帝,始终都充满着传奇。

刘邦从泗水亭长的身份起兵,仅仅通过七年时间的努力,就完成了扫平项羽,登基称帝的壮举。这样的传奇人生,在刘秀面前却有些黯然失色,因为刘秀同样以平民身份起兵,却只用了三年时间,就达成了登基称帝的目标,堪称神奇。

刘邦和刘秀是平民,但不是普通平民

刘邦和刘秀,他们虽然都是“平民”身份,但事实上,他们却不是许多人印象中的普通老百姓。

刘邦虽然被称为布衣皇帝,他的身份也确实是自事农产的编户平民,但他的祖上却并不一般,只是到他父亲这一辈落魄了而已。刘邦的祖父就是官员,曾任丰邑邑令,是实实在在的魏国丰公。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刘老太公虽然不再为官,但他家里的财富仍很富足,远比一般的平民要多上不少。刘老太公虽然落魄了,但还是纳了妾的,在那个兵荒马乱,食不果腹的年代,能纳妾的家庭可不多。

在《史记》中对刘邦的记载是,“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不务正业”,同时又“仁而爱人,喜施。”身为刘家的儿子,好逸恶劳,还喜欢花钱,虽然有仁爱之名,但这名声多半也来自他乐于散财的缘故。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刘老太公家很富裕,足以支撑刘邦挥霍,他得以结交一众豪杰和当地的官吏,都与他“喜施”有关系,毕竟交朋友是需要花钱的

在刘邦起兵以后,在他的团队之中,刘邦不是官职最大的,却是祖上最有威望的人,也是最受拥戴的人。这也是萧何、曹参等人愿意追随他,奉他为主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刘邦的身份并不一般,在古代只要没有官职在身的人就算平民,与今天我们所普遍理解的“平民”也有很大的出入。那么,“泗水亭长”不算官职吗?不算,顶多算是一个“吏”。

刘秀起兵的时候也是“平民”,一开始还不是老大,而是跟着自己的哥哥刘縯混。在史料中对刘秀的记载,他的身份比刘邦还低,连亭长都不是,只是一个“专心务农”的农民,在哥哥刘縯起义以后,这才开始从军,并最终登基称帝。

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后汉书》

农民起义,登基称帝,而且时间仅仅用了3年,这种短时间内完成差距巨大的身份转变,不得不让人称之为传奇。但刘秀真的只是一个醉心于农业生产的“平民”吗?其实也不是。

纵观《后汉书》中对刘秀的所有记载,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刘秀在起兵之前所做的许多事情,与此前记载的“专事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冲突,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怎么可能同时做两种无法兼容的事情,一边专心务农,又一边结交豪杰,同时还能考上太学呢?

从这个冲突点来看,刘秀“专心务农”的事情应该是史官在他登基以后,对他的描红,因为不事生产、结交豪杰之人,才能在乱世异军突起,具备带领队伍的能力。这个先例不是别人,正是刘邦。所以,早期的刘秀与刘邦的情况十分相似,仿佛是他的一个翻版,只不过刘秀多了一个同样能干的哥哥。

刘邦和刘秀的婚姻

刘秀虽然登基称帝所用的时间只有3年,但他的称帝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甚至一度还沦落到要逃亡过日子。不过,逃亡期间刘秀也有收获,阴丽华就在他寄居在邓晨府中时与他相识相爱,最终走到了一起。

刘秀对阴丽华的评价非常高,曾说过“娶妻当得阴丽华”的话,与曹操说过的“生子当如孙仲谋”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这场爱情的结局并不完美,因为刘秀此后又娶了郭圣通。最重要的是,郭圣通在此后取代了阴丽华的地位,刘秀称帝后,她一跃成为了皇后,儿子刘彊也被立为太子。

“初,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悦之。”

郭圣通为何能后来者居上,让刘秀为了她甚至不惜委屈阴丽华?

刘秀对郭圣通的爱显然是不如阴丽华的,但郭圣通有一个好舅舅叫刘杨,是一个手握重兵的军阀。刘杨当时给郭圣通准备的嫁妆不是黄金白银,而是十万精兵。如此“嫁妆”对于当时的刘秀而言,无异于给他的争霸之路注入一针强心剂,让他无法拒绝。

但刘秀对阴丽华的爱却始终没变,等郭圣通被废以后,阴丽华顺利成为皇后,他的儿子也随之被封为新的太子。从这一点来看,他当年对阴丽华的赞誉并非虚词,只是因为时局所迫,才导致出现了一番波折。

刘邦和刘秀各自的婚姻,其实也有共同点,那就是两人结婚的时间都很晚。刘邦娶吕雉时已经年近四旬,这样的年纪在当时平均寿命不高的情况下,已经是绝对的晚婚了。为何刘邦家庭条件这么好,却这么晚才娶媳妇儿?原因很简单,刘邦不事生产,整日与朋友喝酒,这样的混混即便在那个年代,也没有人愿意将女儿嫁给他。

反观刘秀,他娶阴丽华时也已经29岁,整整比阴丽华大了10岁。刘秀既是太学生,又是没落的皇室宗亲,为何同样晚婚呢?与刘邦晚婚的原因其实差不多,其实不只是刘秀,就算他的大哥刘縯,其实也是晚婚。

从刘縯死时39岁,他的儿子只有几岁的情况来看,他结婚的时间只会比刘秀还晚。至于刘秀的二哥,压根就没有子嗣,可能连媳妇都没能娶上。为什么?因为这三兄弟全都是结交豪杰的人,他们养门客,钱和精力都花在这些人身上,谁愿意将女儿嫁给他们呢?

最有意思的是,刘邦和刘秀之间还有一次“间接联系”。由于刘秀是薄太后一脉的后裔,而薄太后在吕雉生前,一直受吕雉压制,直到周勃、陈平诛灭诸吕后才得以翻身。为了帮薄太后翻身,也为了给自己的正统身份增加筹码,他在驾崩的前一年,下了一道圣旨,追立薄太后为“高皇后”,而吕太后的灵位则被逐出了太庙。

“吕太后不宜配食高庙”

刘邦与刘秀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两人虽然都不是普通平民,但刘邦属于新兴士族集团,他战胜项羽,是新兴士族集团与旧贵族集团竞争的胜利;而刘秀则属于豪门士族,虽然到刘秀这一代,已经地位没落,但他的身份仍有极高的影响力,这也是刘杨这样的军阀,为什么愿意拿出如此丰厚的“嫁妆”来“投资”刘秀的深层原因

参考资料:《史记》《后汉书》

刘邦和刘秀什么关系?

刘邦是刘秀的八世祖,俩人分别是西汉和东汉开国之君。有意思的是,刘秀出现在这个世界,纯属“偶然”。更好玩的是,刘秀的胳膊还伸过“时空隧道”,替老祖宗刘邦换了个老婆!

先把从刘邦到刘秀,父子传承关系排列如下:①刘邦→②刘恒(汉文帝)→③刘启(汉景帝)→④刘发(长沙王)→⑤刘买(舂陵侯)→⑥刘外(郁林太守)→⑦刘回(巨鹿都尉)→⑧刘钦(南顿县令)→⑨刘秀。

这个“偶然”,发生在汉景帝时期。某一天,汉景帝来到宠妾程姬房中过夜,不巧的是,那一天程姬“不方便”。

古人迷信,女人月事被当作晦气的事,期间绝对不能与男人亲近,所以一定要提前报备。不知道是程姬忘了,还是宫里的执事失职,反正汉景帝“撞车”了。

这时候也不能说破,皇帝一怒之下落个欺君之罪就遭了,怎么办呢?程姬灵机一动,让身边的侍女唐姬梳洗打扮一番,代替自己侍寝。

没想到唐姬见到阳光就灿烂,仅此一夜,她竟然怀孕了,并生下汉景帝的第六子刘发。后人津津乐道,为此特地发明了一个词——程姬之疾,代指女人的月事。

正是这次突发事件,才让刘氏江山,靠“偶然产物”刘秀,又延寿200年!仔细想想,人生多么的玄幻,历史多么的脆弱。

刘邦和刘秀相隔二百多年,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太多的相似。

一,都是以“平民”身份完成改朝换代

平民两个字之所以打上引号,是因为古人和今人对“平民”的理解不一致,古代基本上把没有爵位的人,都视作平民,其实不然。

刘邦出身在小士族地主阶级家庭,起兵前,他的职业是“泗水亭长”。“亭”相当于现在的村级单位,亭长算不上“官”,而是“吏”,别被一个“长”字迷惑了。

刘秀更惨,虽然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上过大学的开国皇帝,但太学毕业的他,没捞到“工作分配”,一天皇粮都没吃过。刘秀起兵前,主要的职业是帮舂陵侯刘敞打理家业,相当于职业经理人。

不管是“亭长”还是“职业经理人”,都是没有国家饭票的“平民”。

你可能要问,刘秀不是皇族子弟吗,他怎么也成了“平民”?很简单,皇族的繁衍能力太强,如果同等待遇,国家经不起这么多“蝗虫”啃。所以,每一代子孙除了嫡长子以外,必须逐代降低继承等级。

按这条规矩,刘发不能跟刘彻(汉武帝)争皇位,降为王,刘买也不能跟大哥刘庸争王位,降为侯。到刘秀的高祖刘外,就没了爵位,受政治照顾混了太守,曾祖刘回再降一等当了个都尉。

如果不是王莽改朝换代,西汉亡了,刘縯(刘秀大哥)应该可以在县里谋一份职,县太爷升堂的时候,搂跟大杖喊喊威武。

至于刘秀嘛,要么靠学业优秀等待举荐,刘秀学业不精,估计比较难;要么回家种田,等着天上掉馅饼。

二,都是晚婚晚育的江湖大混混

史书上是这么写的,说刘秀回乡后专注于种地,后来被他大哥生拉硬拽参加了义军。胡扯蛋,这是史书给刘秀贴金,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刘秀肯定一天锄头都没摸过,估计连稻子和麦子都分不清!

刘秀跟他老祖宗刘邦一样,是个江湖混混。

刘邦大家都很熟悉了,他因为游手好闲,不事生产,经常到大嫂家里蹭饭,被刘太公多次责骂为败家子。可是完美的刘秀,怎么也成了江湖混混呢?

《后汉书》虽然一本正经地替刘秀描红,其实你要是把所有的细节梳理出来,就会发现,刘秀从长安太学回来后,一边帮刘敞打理家业,一边就学他大哥刘縯,开始养门客,结交游侠,四处游荡。

后来刘秀因为门客犯罪,刘秀还受到牵连,遭到官府抓捕。得到消息的刘秀跑了,成了通缉犯,跑到姐夫邓晨家躲避,替邓晨往返于宛城贩卖粮食。

说这样的人是老实巴交的种田汉,你信吗?

刘邦混江湖耽误了终身大事,娶吕雉时,差不多年近四旬。刘秀也一样,他结婚时已经28周岁。

古人对婚姻看得非常重,把“成家”放在“立业”之前。那个年代,28岁当爷爷都不算稀奇,比如汉文帝,15岁就有四五个儿子了。刘秀为何当晚婚晚育的“好青年”?跟刘邦一样,哪家愿意把姑娘嫁给江湖混混,这不是往火坑里推吗?

其实不光刘秀,他大哥刘縯也一样。刘縯比刘秀大11岁,去世时39岁,那时孩子才几岁。他二哥刘仲无子嗣,很可能终生未婚。也就是说,刘家三兄弟是江湖三条虎,婚姻很头疼。

刘秀是如何娶了阴丽华的呢?就是那次逃亡寄居邓晨府上,让他得到了一次美丽的邂逅。

原来邓晨与阴丽华都是新野人,阴丽华的母亲,就是邓晨的族姑,而阴丽华的大哥阴识,与刘縯是好友。

那时候刘縯已经在筹措起义,刘秀借机充当了他与阴识、邓晨的联络人,经常出入阴府,见到了阴丽华,这才有“娶妻当得阴丽华”的誓言。

你们有没有发现,我这么讲刘秀的经历,是不是比史书更有血肉?史书拼命贴金,反而留下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像刘秀,其实刘秀的人生很精彩,明暗相间,色彩绚丽!

三,都在子嗣问题上留下了遗憾

刘邦临终前,在吕雉、刘盈,与戚夫人、刘如意,这两对母子之间踯躅良久,他曾经试图用刘如意替换刘盈,最终迫于政治压力失败了。

后来我们就看到了刘邦死后,吕雉对戚夫人和刘如意的残忍迫害。刘秀在生前,也因为子嗣问题,留下了让后人唏嘘的结果。

刘秀先娶阴丽华,后来为了获得河北军阀刘杨的支持,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史书虽然没有明说,郭圣通的身份究竟是“妻”,还是“妾”,但以刘杨十万精兵做嫁妆,和刘秀当时岌岌可危的局面,毫无疑问刘杨不可能把外甥女以妾室身份出嫁。

也就是说,刘秀娶了郭圣通后,阴丽华被降为“妾”了。所以,刘秀登基后,郭圣通被册封为皇后,阴丽华只是贵人。郭圣通的儿子刘彊被册立为太子,阴丽华的儿子刘庄为东海王。

最后由于复杂的原因,刘秀又废了郭圣通,改立阴丽华,废了刘彊改立刘庄。这件事几千年来争议不断,它也导致刘秀去世后,刘秀的儿子们纷纷卷入谋反案。

好玩的是,刘秀不光自己“换老婆”,还强制老祖宗刘邦出妻!中元元年,也就是刘秀去世前一年,他下旨:

“吕太后不宜配食高庙,同祧至尊。薄太后母德慈仁,孝文皇帝贤明临国,子孙赖福,延祚至今。”

刘秀硬生生把吕雉的灵位扔出了太庙,追立薄太后为“高皇后”,接受后世子孙祭祀。

刘秀这么做是有目的的,因为他就是薄太后的后人,追尊薄太后,就等于给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加注脚。

当然,刘邦与刘秀还有很多鲜明的差异。

一,二人出身上本质的差别

前面说过,史书说刘邦与刘秀都是“平民”,其实二人身份还是有差别的。刘邦是典型的小士族地主阶级,而刘秀则属于豪门士族阶级。

士族阶级是一群以读书取仕为人生目的的群体,由战国末期的没落贵族演化而来。西汉的建立,我把它归结为两场战争,一是士族集团与旧贵族集团联合,推翻了秦朝;二是士族集团打败旧贵族集团,建立西汉。

项羽就代表旧贵族集团,刘邦就代表新兴的士族集团。千万别跟我说,说刘邦是无产者,篇幅有限我不想争执。

豪门士族集团是西汉末年至新朝,新诞生的一个集团,他们垄断了帝国的政治枢纽,甚至拥有私家武装。

豪门士族,才是刘秀真实的身份!刘秀虽然没了荫袭爵位的待遇,可是这些旧贵族形成的庞大政治势力,却左右了帝国的命运。

你知道刘秀家里有多富有?哥仨都养门客、游侠,这是穷人家能做的事吗?所以别听有人胡说刘秀很穷。刘秀的外公是举国有名的大富豪,另外跟他们家通婚的张氏、樊氏、来氏、邓氏、阴氏,都是赫赫有名的豪族。

这就是哥仨有资本组建军队的原因,有钱有人脉,足以左右国家政治走向,这就是豪族的特征。

所以论出身,刘秀其实比刘邦要牛得多,虽然他头上没有“长”字撑腰!

二,“天生领袖”与“政治首脑”

刘邦与刘秀都是军事家,不过二人谋取天下的时候,他们依仗的个人才华,还是有明显差别的。

刘邦是一个天生的领袖,其个人气质超一流。他自己就曾经说过,他文不如萧何,武不如韩信,谋不如张良,可是这些大牛级人物,就是愿意给他当小弟。

气质这东西虽然很模糊,但你不能否认它的神奇。你别看刘邦流里流气,满口脏话,贪财好色,但他所表现来的胸襟气度、大格局、意志力,就像磁石一样,让人愿意为他赴汤蹈火。

刘秀的领袖气质其实也不差,但我认为他成功的最重要支点,是他锐敏的政治洞察力,借此他自己塑造成了政治首脑。

刘邦从起兵到坐上皇位用了七年,已经够神速了。刘秀更神,仅用了三年,而且以打工者身份直接登基。

其中的诀窍就是,刘秀看到豪门士族集团的实力,他架构了一个以豪门集团为根基的未来帝国模型。靠这个蓝图,他吸引了河北和南阳,两大豪门集团的“融资”,被推上了皇位!

因此,刘邦的成功靠个人气质,刘秀的成功靠政治谋略。

当然,他们之间的异同还有很多,限于篇幅不再赘述,有兴趣的可以关注本账号,里面有众多那段历史的文章,还有关于刘秀的专栏。

刘邦和刘秀什么关系?

一次,景帝喝醉后召幸程姬前来陪侍,那时候皇帝不懂养生,不知道酒后不能乱来。当时又恰逢程姬来了“亲戚”,而妃子来了月事是不能侍寝的,因此程姬就让自己的侍女打扮成自己的样子去应付。

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一次无心的应付,竟然让汉朝延续了近200年的时间。

汉高祖刘邦驾崩后,吕后把刘邦没有宠幸过的宫女分封给诸侯王。

别以为皇帝乱来,就算是乱来,也都记录在档的,所谓皇家无私事,皇帝找女人睡觉也都会被记录的。

程姬之疾

像是以后的窦太后窦漪房就是这次被分到还是代王的刘恒那里的。当时分配个代王的共有五个人,除了窦漪房被刘恒召幸,并且幸运地成为皇后乃至于后来的太后外,还有一人被刘恒的儿子刘启霸用了。

她就是上面说的程姬。

“程姬之疾”的历史典故

文帝驾崩后,景帝刘启继位,程姬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帝的妃子。

有一天,景帝刘启喝了点酒,根据他接下来做的糗事来看,应该喝了不少。

为什么这么说呢?

刘启喝了酒,就想起了夫妻之事,酒壮色胆,他好久没宠幸程姬了,就想温存一下程姬。

太监去传程姬来侍寝。没想到程姬恰逢月事,女人每个月总有几天不方便吗!

可程姬不想把机会给其他嫔妃,她听太监说刘启喝得有点不醒人事,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于是,就让和自己有几分相像的侍女唐姬,假扮自己去应付一下。

汉景帝

这个“姬”字的意思,一般是古代对妇女的美称;或者对妾,比喻说侍姬、姬妾等。也代指名字,对有姓不知道名字的女子用这个姬来代替名。

景帝喝醉了根本分不清是谁,再说后宫佳丽三千哪里认得过来,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和唐姬同床共枕了,事后景帝才发觉这人不是程姬,也就将错就错了。

一切都是天意。

这一次酒后失德,不但成全了唐姬,反而更成全了汉室江山。

唐姬居然怀孕了,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刘发。

这就是后来讳称“程姬之疾”典故的来历。

汉景帝的一次宠幸,让汉室江山延续200年

程姬之疾延续汉室二百年

唐姬本是程姬的侍女,身份卑微,又加上老实本分,景帝根本看不上她,只不过是偶尔一次放纵,让唐姬捡了漏。

人生可能一次偶然就能改变命运,唐姬就是这样。

虽然,后来景帝不再宠幸唐姬,可唐姬毕竟有了皇室血脉。因此唐姬的儿子刘发以皇子的身份被封为长沙王。

那时候的长沙可是个比较偏僻的地方。唐姬身份卑微,别说是得到皇上宠爱了,估计景帝都不一定认识她。自然,刘发的封国就是相对比较贫困的。

刘发不到三十岁就病死了。然而,就是长沙王这一支血脉,最后发展为东汉皇族,并重新夺取了被王莽篡夺的西汉江山。

长沙王支脉到第六代的时候,一支叫作刘钦,东汉光武帝刘秀便是刘钦之子。

造化弄人,谁能料到当初景帝的一次意外,为自己的后室江山存下了储备粮呢!

回到题目,汉高祖刘邦与光武帝刘秀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来捋顺一下。

刘邦与刘秀的关系

刘邦驾崩后,吕后把持朝政,她人性恶的一面暴露无遗,那个嚣张跋扈,对待天下比皇帝都横。

可她去世后,一切都反了过来,她留下的余孽顷刻之间土崩瓦解。

以陈平、周勃为首的大臣,把刘邦和薄姬生的儿子代王刘恒接了过来继任大位,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文帝。

汉文帝驾崩后,儿子刘启继位,是为汉景帝。

景帝因为文章上面所说的那次临幸唐姓宫女的经历,有了儿子刘发。

刘发封为长沙王,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导致天下大乱,长沙王刘发的七世孙刘秀参加了起义军,推翻了王莽政权,续接了大汉,史称东汉,刘秀即为光武帝。

也就是说,刘秀是刘邦的后世子孙,虽然这个后人不是“长支嫡传”,但有相同的骨血,一样的DNA。

我们不得不说,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一切都是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巧合安排。谁承想,当汉室衰微,没有承继刘氏祭祀的时候,在长沙还储备着一支强大的有生力量呢?

从这段历史来看,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甚至每个人的身体局部,都承载着我们不同的信息密码,以前、当下、后来的点点滴滴吗?

刘邦和刘秀什么关系?

《后汉书》记载:刘秀是刘邦的9世孙,也就是说刘邦是刘秀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发生舂陵节侯买,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钜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生光武。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图一👇)

刘邦统一全国成立大汉帝国,他的后宫佳丽是很多的;这些美女能够进入皇家族谱的都是对老刘家有贡献的。

刘邦的儿子:

刘盈:吕后所生(惠帝),体弱多病吕后专政。

刘肥:曹妃所生(庶长子),刘邦还没结婚就生下的儿子。

刘长:赵妃所生(谋反被杀)

刘如意:戚夫人所生(吕后所杀)

刘恒:薄姬所生,先封为代王;吕后死被大臣们推举为皇帝(文帝)。

图二👇

皇帝就是潇洒,族谱中只能记载主要的人物。刘恒的儿子也不少;其中窦太后的儿子刘启继承了皇位,后来传位给了刘彻(武帝)。

图二中,除刘彻之外共有13个儿子被封为王,刘秀就是其中长沙王刘发的后代。

从这以后刘秀的先辈们开始没落,没有能够进入皇家族谱,离权力政治中心越来越远。

刘买(刘发之子,刘秀高祖):舂(chong)陵节候。

刘外(刘买之子,刘秀曾祖):郁林太守。

刘回(刘外之子,刘秀祖父):巨鹿都尉。

刘钦(刘回之子,刘秀父亲):南顿县令。

到了刘秀的父亲他们家就成为了普通的老百姓。

刘秀原来就是一个普通种地的,他的哥哥刘伯升性格上很像刘邦(好结交朋友,三教九流的朋友遍天下),刘伯升还时常取笑刘秀像刘邦的哥哥(老实)。

可是后来事态的发展却出乎意料,王莽串位管理不善;再加上天灾人祸造成了天下大乱。

各地纷纷开始了农民起义,豪强割据。

刘伯升起义开始时,人们总是害怕。当厚道的刘秀加入之后人们才安心下来(认为连安稳厚道的刘秀都开始造反了,大家也就放心了不少)。

小结:追寻着历史的脚步,刘秀是刘邦的后裔。可事实上从生活状态以及政治地位来看,刘秀又和皇帝刘邦没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刘邦血脉里拥有着洪荒之力,到了刘秀这里也已经很淡很淡了。

时势造英雄,起义造反总是需要一个合理的借口,刘秀造反的名义是“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刘备起义时的口号也是“框复汉室”只是刘备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是中三靖王之后而已。

是谁的后裔并不重要,重要的名正言顺、出师有名;成功才是硬道理!

刘邦和刘秀什么关系?

刘邦是刘秀的远祖而非鼻祖,刘秀是刘邦的云孙而非耳孙,这是按祖宗十八代来说的。

刘邦是刘秀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刘秀是刘邦孙子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

刘秀的天祖刘发的出生是个意外,为此还诞生了一个成语——程姬之疾。

我们的汉武帝的母亲王娡和他的二姨都嫁给了他父亲汉景帝,汉武帝的母亲还是有孩子的二婚女呢!王娡很幸运,幸运一辈子,可刘发的母亲唐姬的幸运却是一阵子,倒是刘发的后裔挺幸运的,出了两个开国之君——刘秀、刘备。

刘邦缔造了前汉(西汉),刘秀开创了后汉(东汉),刘备成立了季汉(蜀汉),此三人为汉朝三祖。刘邦是为汉太祖(常被喊成汉高祖),刘秀的庙号是汉世祖,刘备被称为汉烈祖。刘秀、刘备的祖先刘发的诞生真的是个意外。

那一天,汉景帝对酒当歌喝高了,召爱妃程姬侍寝。汉朝的后宫级别比较多,不过除了皇后之外,其他嫔妃都统称为姬。姬就如夫人,说白了就是妾。皇帝发来的橄榄枝,那是嫔妃的造化和梦寐以求的,可程姬却不愿意去。倒不是程姬不知天高地厚,而是家里来亲戚了——大姨妈来了。一般这事需要提前上报,可事发突然,贸然而去,宠幸不仅不可能还会被打入冷宫。

古人迷信,认为天癸不吉。可皇帝召见,不去也没什么好果子。程姬突然灵机一动,弄个了替身,找一个跟自己体态一样,容貌相似的侍女,打扮化妆一番,也就以假乱真地入宫了。说起来,这样是欺君,不过总比不去抗命,去了惊驾强吧。再说,汉景帝喝高了,平时又召见自己不太多,万一瞒天过海蒙混过关呢!

您甭说,程姬的丫头唐儿还真蒙混过关了呢!一天天过去,正当程姬自以为很聪明时,却发现丫头唐儿的大姨妈没来。宫女怀孕了,这可是天大的事儿,程姬见纸包不住火,也就向汉景帝禀明一切。汉景帝虽然很不开心,但设身处地地想想,程姬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但汉景帝要对此事负责。

这事弄得汉景帝很被动,所以处理起来也比较敷衍,所幸的是唐儿为汉景帝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刘发,这里的“发”就是汉景帝发现这个糗事的发。随即唐儿升级为唐姬,汉景帝循例也封了刘发为王。

唐儿升级是因为母以子贵,刘发的封地却是因为子以母贱。

汉景帝在汉朝的南部边境,划了一片土地赐给刘发,是为长沙国。

刘发知道汉景帝不待见他们母子,但该争的利益也得争,只不过要智取。

汉景帝在四十五岁大寿时,刘发为刘启献舞,他“张短袖,小举手”很放不开,引起了诸王的哄堂大笑。汉景帝不解地问——你咋了?喝高了?还是那里不舒服?刘发跪地说到:儿臣地盘太小,手脚放不开呀!

汉景帝顿生怜悯,就在自己过生日时,却为刘发送了三份大礼,将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都划给了长沙国。刘发很高兴,也很懂得享受。

刘发就是个逍遥王爷,整日就是纸醉金迷,在开枝散叶上做得非常优秀。他有十六个儿子,长子刘庸继承了他的王位,其他诸子都为侯,老十三就是舂陵侯刘买。

刘买的长子刘熊渠接任舂陵侯,次子刘外,外放为郁林(江西贵港)太守。太守是不能世袭的,刘外的儿子刘回又被降为巨鹿都尉。

刘回有子三人,长子刘钦只是一个县令——南顿令。更让人窝心的是,这位南顿令寿命太短,在刘秀八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刘秀和刘邦一样,都是老三,所不同的是刘邦的二哥刘仲(汉朝建立后改名刘喜)种地第一名;刘秀的大哥刘縯(刘邦的八世孙)太优秀了,简直就是刘邦和项羽的完美组合。

刘秀表面和刘邦的二哥一样是种地能手,但刘秀更爱学习,他的文化水平在帝王之中是最高的,故而他是开国皇帝中最年轻的一位,没有之一。

总结:

刘邦和刘秀的关系如下:

刘邦——汉文帝刘恒(一世孙),刘邦的四子——汉景帝刘启(二世孙),刘恒的长子,刘邦的三世孙——刘发,刘启的第六子,刘邦的四世孙——刘买,刘发的第十三子,刘邦的五世孙——刘外,刘买的次子,刘邦的六世孙——刘回,刘秀的爷爷,刘邦的七世孙——刘钦,刘秀的爸爸,刘邦的八世孙——刘秀

不少人都认为正是唐姬的一次冒名顶替的偶然,才让大汉延续了200来年。可您想过吗?难道刘发的爷爷刘恒的诞生不也是偶然吗?何尝不是刘邦对薄姬的一次宠幸,让他汉太宗最后横空出世呢?甚至说的,就连刘邦的出生也很偶然,章太炎还依据《史记》、《前汉书》还有湖北的雷公杀人案,得出了惊天的推论呢!

刘邦和刘秀什么关系?

刘邦是西汉的开创者,刘秀是东汉的开创者,中间隔了个王莽的新朝,只有六年时间。按辈分算,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两人的出生时间相差了250年……由于相隔时间不算长,中间又没有经历过大的变动,皇家的族谱保存相对完整,所以刘秀是刘邦的后代这件事应该是真的,至少比刘备自称刘皇叔要靠谱得多。

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死后,传位给他的儿子刘恒,是为汉文帝;刘恒死后,又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刘启,是为汉景帝,爷俩合力开创了著名的“文景之治”,为后来的汉武帝施展雄才伟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汉景帝一生有14个儿子,其中第十子刘彻后来成为了汉武帝,第九子刘胜被封为中山靖王,传了十七代之后出了个子孙叫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第六子刘发被封长沙王,死后谥号为定,所以又称为长沙定王,这位就是刘秀的先祖。

刘发的母亲原本是一个侍女,此后汉景帝的女人程姬,名叫唐儿。有一次汉景帝召幸程姬,但恰好程姬来了月事,无法前往,于是就把唐儿打扮了一番,送到了汉景帝的床上。说来也桥,那天晚上汉景帝喝醉了,黑灯瞎火的也没看清,误以为床上的女子是程姬,于是……但想不到的是,春风一度之后,唐儿居然有了身孕,之后便生下了刘发。

因为刘发生母出生低贱,所以汉景帝也不喜欢他,给他的封地很小,刘发也不争辩。有一次,刘发为汉景帝祝寿时跳舞,动作幅度很小,显得十分别扭,惹得众人大笑。汉景帝不解,便问他。刘发道:“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景帝哈哈大笑,便将武陵、零陵、桂阳三郡交于了刘发。

刘发有十六个儿子,死后他的长子刘庸继承了王爵,另外一个儿子刘买被封为舂陵侯。刘买死后,他的儿子刘熊渠继承舂陵侯之位,刘熊渠是更始帝刘玄的曾祖父。刘买的另一个儿子刘外,任郁林太守,就是汉光武帝刘秀的曾祖父。

刘外有个儿子叫刘回,任巨鹿都尉。刘回生的儿子叫刘钦,任南顿县令。刘钦就是刘秀的父亲了。刘钦有三个儿子,刘秀是老三。

所以,刘邦,刘恒,刘启,刘发,刘买,刘外,刘回,刘买,刘钦,刘秀,这么一路数下来,一共十代,刘秀就是刘邦的九世孙。

另外,汉武帝时候为了限制和削弱诸侯王的势力,颁布了“推恩令”,规定诸侯王的所有子孙都具有平等的继承权力,所以本来很大的封地被一分再分,稀释到后来就真的什么也没有了。这一点从刘秀祖辈的官职可以看出,前三代都是皇帝,从第四代刘发开始就是藩王,第五代刘买就成了侯,之后是第六代太守、第七代都尉、第八代县令,到了第九代刘秀这里,就什么也不是了,成了一名普通老百姓。

传说刘秀出生的时候,有赤光照耀整个房间,当年稻禾一茎九穗,这是有名的吉兆,因此得名秀。刘秀九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只好回到老家舂陵,投靠叔父刘良,成了普通的平民。

公元22年,已经28岁的刘秀跟着大哥刘演打着“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旗号,于舂陵正式起兵反莽,他们的兵马被称为舂陵军。造反成功后,王莽被杀,更始帝刘玄登基,不知为什么却杀了刘秀的大哥刘演。刘秀先是隐忍不发,后来瞅准机会,在河北登基称帝,正式与更始政权决裂。之后,刘秀击败了赤眉军,扫平关东,又得陇蜀,最后一统天下。虽然刘秀的国号仍然为“汉”,但后人为了与刘邦建立的汉朝相区别,多称之为“后汉”或者“东汉”。

刘秀死时六十二岁,庙号世祖、谥曰光武皇帝。

刘秀等人起兵时,自称是刘邦的后代,这在当时是没有多大异议的,因为刘秀家族的族谱分明,传承有序,这一点在班固的《后汉书》里有明确记载。因此,可以很确定的说,刘秀的确是刘邦的后代!

不过,即便如此,刘秀登基称帝还是有些不够名正言顺,所以他称帝之后,强行把自己过继给了汉元帝,这样他就成了汉元帝的继子,以此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和正统地位。而对于自己的父亲刘钦,刘秀只能追封他为南顿君,另外建了一座宗庙来供奉,但是只能享受朝廷大臣的祭祀,刘秀本人则是去祭祀西汉的那一堆皇帝去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