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殷墟博物馆出土的这个文物,古人干嘛用的?

青铜制品,像极了人的右手掌,不知道这件文物在古时是干什么用的。

2000年的12月,在安阳发现一座殷商时期的墓葬,当时对它进行了一次抢救性的发掘。经过发掘,这座墓葬逐渐显露出来它的轮廓,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墓葬,其中陪葬品仅玉器就多达200多件,还有10个殉葬人,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向世人昭示着墓主人曾经尊贵的身份。

除了玉器意外,在墓葬中还有多件青铜器出现,其中包含了很多青铜大鼎,还有一些和大鼎配套的青铜器——毕。这个毕类似今天我们用的笊篱,有的类似于铲子,有的形状像一个勺子,还有的像叉子,形态各有不同。

“手形器”与“毕”

除了这些以外,在这座墓葬中还发现了一个闻所未闻的青铜器,是一只“右手”形状的青铜器,柄部空心,有木质残留,说明这件“手形器”曾经不是单独使用,曾经被安置或者接到一个木质手柄上。要知道,殷商的墓葬已经发掘了上万座,但是这样的“手形器”却是前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青铜器,一时间,它的作用成为了考古专家们热议的话题。

初见这种青铜器,部分专家的第一反应,认为这件“手形器”可能是一个类似“笊篱”的器物,可能是一种墓主人特殊制作的一种“毕”。

“毕,状如叉,盖为其似毕星取名”

这个毕,一般与大鼎配套使用。鼎在古代的作用主要是用来煮肉,而毕则是用于捞取肉食的器物。专家认为这只“手形器”是一种“毕”,正是出于墓葬中出土了很多青铜大鼎和毕的考虑,认为这只“手形器”是墓主人私人定制的款式而已。这种猜测固然看似合理,但是却没有直接的证据,而且,手形状的毕根本不利于捞取肉食,如果墓主人不是变态,为什么要做成手形状,用“手形器”的毕去捞取的食物,太影响食欲了。

古代休闲器具?

有的专家则认为,这个“手形器”可能是一种休闲用具,比如说痒痒挠。这也是一种可行的猜测,但是概率也不高,毕竟这样的“手形器”抓起来不舒服不说,而且青铜材质的痒痒挠贴在身上,夏天还好,冬天可能会太凉了。从墓葬来看,墓主人身份显贵,社会地位极高,他完全可以用婢女服侍,或者用其他材质制作一个痒痒挠,用这么笨重不实用的青铜器痒痒挠,实在是不符合常理。

将军携带的武器?

也有的专家认为,这只“手形器”可能是一个暗器。在我国古代,判官笔,飞爪之类的武器数不胜数,一位将军身边有一只这样的“手形器”武器十分合理。“手形器”武器说也很难站住脚,毕竟这样的一个被打磨的“手形器”,怎么看也不是杀人的利器,如果真是武器,至少应该拥有锋利的特性,这样才更容易伤敌,而且在古代的爪形武器中,大多都会设置锋利的倒钩,而这只“手形器”显然不具备这样的特点。

祭祀的器物?

无独有偶,在阿拉伯半岛曾经也发现过一只铜手,那只铜手与墓葬中的“手形器”有很大区别,“手形器”的尺寸明显是缩小了比例,类似于小孩子的尺寸。而阿拉伯半岛发现的铜手则是成人手臂一比一大小的比例制作。

在阿拉伯半岛铜手被发现以后,经过考古学家的研究发现,这只手是一种高度还原真实的铜手,它的上面刻有铭文,记载了与铜手使用有关的信息。

“希尔汉姆的儿子Banu Sokhin牺牲了他的右手以保护他的神Tarab。妈妈,在萨法的Ducabrate神庙供奉,以祈求好运。”

显然,这只铜手是用于某种祈福或者祭祀之用,这一点在铜手上的铭文中就可以有所发现。

那么,54号殷墟墓葬中的“手形器”是否也是一种祭祀用的器具呢?专家们也朝着这个方向进行了研究,经过仔细的推断,在“手形器”上并未发现有任何关于祭祀的特点,因为这只“手形器”上面没有任何铭文,只有简单的花纹,也没有体现出任何祭祀的特点。

专家揭开谜题

在多位专家热议之后,依然没能得出一个服众的说法。随着墓葬的继续发掘,考古专家们意外地发现,墓葬的主人骨骼依然保存的相对还算完整,至少可以看出整体的轮廓,还根据骨骼做了实验分析,得出墓主人的年龄只有35岁,很有可能是武丁时期的一位高级将领,他的名字也根据墓葬中的记载得出,名为亚长。

这些信息的确定,加快了发掘的进度,在移动亚长骨骼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亚长生前可能在战争中造成了残疾,他的右臂是一只断臂。这一发现,给考古学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是不是这只“手形器”不是什么器物,而是亚长的假肢呢?

秦将李牧 “ 病钩 , 身大臂短 , 不能及地 , 起居不敬 , 恐惧 死罪 于 前 , 故使 工人为木材 以 接手 ” ——《战国策 · 秦五 · 文信侯 出走 》

从《战国策》中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在战国时期,秦将李牧就已经有了制作假肢的记载,也就是说,亚长很可能也和李牧一样,为了避免“死罪于前”,而制作了一个假肢。

这也就能解释通,为什么在大量的殷商墓葬中,并没有大量发现“手形器”的原因,因为这种“手形器”是亚长为了自己订制而成,只适合自己使用,并非是在殷商时期普遍使用的一种器物。“手形器”出现,专家也连连声称“前所未见”,它的用处更是开创了考古界全新的历史。

安阳殷墟博物馆出土的这个文物,古人干嘛用的?

根据cctv10电视频道的考古节目介绍,这不是一个器具,而是一只金属铸造的手及手前臂。

墓主人是一位勇猛的将军。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遗体上有多处创伤,并在战斗中失去了一个手臂。在他去世后,为了感念他的战功,维护他将军的遵严和威风,根据他身体的具体情况,给他铸造了一个手臂,以保持他肢体的完整。

安阳殷墟博物馆出土的这个文物,古人干嘛用的?

目前来说,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只青铜手,这也是这件文物的名字。这件文物的年代与妇好墓出土文物年代相当,属于商晚期。墓主人为一男性,根据墓主人骨骼样本判断墓主去世时的年龄在35岁左右。

“青铜手”,残长13.2,宽6.8厘米,2000年安阳殷墟花园庄东地54号墓出土

这件青铜手为殷墟首件,所以,很难根据已有文物来判断这件青铜手是干什么用的。世界范围内,瑞士也有一件青铜手,如下:

瑞士“青铜手”组件,距今3500年前,安阳殷墟青铜手还要早几百年

墓主人已经35岁,但这件青铜手仅有小孩的手掌大小,所以,有些人认为这或许是件“痒痒挠”。我觉得这个答案是可以百分百否定的,古代青铜器是十分稀缺的,不可能闲着没事去做一件“痒痒挠”。要推测这件青铜手的用途还需考虑这件文物上的纹饰、墓主人的身份,以及这件文物的出土位置等等。

纹饰:首先判定它为右手,五指光素无纹,手背上有一明显的兽面纹,只是兽面纹只有一半,在兽面纹旁边还有一个眼睛的图案,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眼形器”很像。

三星堆青铜眼形器

根据数件出土青铜器铭文可知墓主身份为“亚长”,“长”姓是商周时期高级贵族的姓,而“亚”是武将的官职名,所以,墓主人在长族中担任“亚”这一官职。这个官大不大呢?只能通过这座墓来判断了。

“亚长墓”的面积比妇好大,墓口16.6平方米,口小底大,墓底面积为26.5平方米。而妇好墓为22.4平方米。但就出土的青铜礼器的形制与数量,以及玉器数量来说,远不及妇好墓,但殉葬品数量与妇好墓相当。并且,这座墓的位置也是在宫殿区,而不是在墓葬区。所以,一种猜测是青铜手是墓主人的假肢。因为墓主人是一位武将,在征战中丧失了右手,所以便作了一只青铜假肢。很有可能墓主人也是死于战争,所以才会被安置在宫殿区。

但是,这件青铜手腕部中空,内有木柄的痕迹,如果是作为假肢使用,不应该有木柄的痕迹。

  • 食器说:“举肉”的工具“铜毕”

《礼记·杂记上》:“主人举肉之时,则以毕助主人举肉”。春秋战国时期的毕形制上有两大共性:一是均有长柄或装有长木柄,二是长柄一端都有多齿或漏箅装置。青铜手恰好满足这两个特性。

  • “权杖”说

墓主人是一位高级武将,或许这件青铜手就是它指挥时的权杖。但当时已有象征军权的青铜钺,青铜手与青铜钺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我认为它就是一件青铜假肢,墓主人失去了右手及右手臂,为了保重墓主人能在“另一个世界”的威严,特别做了这么一件青铜手来陪葬。

我是阿斗,文物考古聊历史,欢迎点赞关注!

安阳殷墟博物馆出土的这个文物,古人干嘛用的?

殷墟青铜手的用途,网络上有人猜测是「痒痒挠、笊篱」什么的,其实,因为从来没有出土类似的器具,目前学界也是一脸懵逼,众说纷纭。

就我看到学术论文中,大概有「假肢、青铜毕器、权杖」三种猜测。

殷墟的青铜手出土情况:

这个青铜手出土比较晚,2000年出土于殷墟花园庄54号贵族墓,在考古报告中叫做「手形器」,如小孩右手,上面还有一个「目」字:

「手形器」在墓主的左腿骨旁边,跟青铜兵器和礼器在一块:


图引自:徐广德, & 何毓灵. (2004). 河南安阳市花园庄54号商代墓葬. 考古(1), 7-19.
手形器的用途,大概有几下几种猜测:1、假手义肢

学者何艳杰认为:从考古报告来看,墓主陪葬器十分奢侈,而且武器众多,应该是是一名十分有权势的武将,在征战中受伤断手,这个假手就是当时的工匠为他打造的义肢:

引自:何艳杰. (2003). 殷墟铜“手形器”试释. 文物春秋(2), 42-43.

「假手说」不合理的地方是:

第一,这个「手形器」是右手,出土的时候在墓主左边腿骨旁边。

第二,从这个「手形器」尺寸来看,是一个小孩的手,而墓主是一个成年人。

2、古食器「毕」

学者苗霞《殷墟花园庄东地54号墓出土青铜“手形器”用途考》(《中国文物报》2007年7月)一文认为:

从器型和文献的描述来看,这应该是先秦的一种青铜食器——「毕」,用来叉肉取食用的。

江苏六合程桥遗址发现的春秋末年「刻纹铜片」上,有使用「毕形器」的图画:

战国时代的「取肉耙」也是「毕」的一种:

这个说法的问题在于,这个「手形器」似乎并不便于取肉。

3、权杖说

学者谢银玲认为这个「手形器」的纹饰、以及跟众多的礼器在一块,也应该是一种礼器。

她猜测是一个「权杖头」,木柲部分已经腐朽,祭祀的时候,搭配玉钺、玉璧等礼器使用:

谢银玲. (2011). 花园庄东地m54“铜手形器”考释——安阳殷墟1976年发掘以来首见新类型器物探讨. 三代考古.

应该说以上三种说法的说服力不强,我只能说倾向是一个义肢。因为青铜太重了,所以只能做成「小孩手」。

当然,各位看官也可以自行「开脑洞」,你认为这个青铜手干什么用的?

安阳殷墟博物馆出土的这个文物,古人干嘛用的?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在安阳小屯洹河南边花园庄东村发现商代贵族墓中,出土了一个罕见的文物。

就是上图所示的这个铜手。

这个手是干什么的呢?

有人说是挠痒痒的,谁去抱这么大的重家伙挠痒痒,除非是个傻子吧。

再说了,挠痒痒的东西,能放到墓里吗?

显然不可能。

从墓主人35岁左右,男性,陪葬品丰厚这些信息来看,应当是一个高级军事将领。

这个将领,很可能是在战争中,伤到了右手,当时的医学不发达,就只能截肢了。

没有了右手,这个将领很难过,于是就命人打造了一副铜做的右手,中间是空的,连接上一段木柄,木棍又用绳子,固定在残余的手臂上。

出土之时,这个金属手里,还握着两个骨质的锥形器。

这两个小玩意儿是干什么用的呢?

原来是解绳子用的。

假铜手用绳子固定在右手臂上,用不太灵活的左手去解这些绳子,就不太容易,所以需要用个小工具,这个骨锥形器,就是专门解绳子用的。

综上可知,这个铜手,是中国历史上出土最早的假手了吧。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安阳殷墟博物馆出土的这个文物,古人干嘛用的?

仔细分析这件文物的形状,感觉可能有以下几种用途:

一、痒痒挠

也叫“勿求人”,又叫“老头乐”。古代人们洗澡少,此物的应用要更广泛一些。

二、刑具

当惩罚犯人,需要掌嘴,也就是打耳光时,直接用手,有时会很疼,便发明出了这个替代品,就像手工耿的脑瓜蹦儿辅助器。

三、权杖

就像《无极》中谢霆锋所用的那种,可以用于传递信号,指挥他人。如果多设计几款样式,还能用于点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