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得了抑郁症要劳动或锻炼,累得爬不起来才可能好转,这是真的吗?
这个观点肯定是没生过忧郁的人才会这么说,是个不正确的观点。
曾经的我因为连续有家人生癌症,精神和物质压力大,每天以泪洗面,后来慢慢地睡不着觉,不敢出门 ,不敢接触人,身体上也出现肠胃功能不好,拉不出大便,手会抖,坐立不安等症状。去医院看医生说已患忧郁症,并有躯体症状,开了好多药,我拿回来我看了说明书,副作用很大,不敢吃。我就按朋友们的建议傍晚去跑步,每天跑得汗流浃背,腿都发酸,但晚上趴在床上睡不着,越睡越清醒,这样连续几天,没睡好,又去跑步,人都快透支了。越来越不想起床,越来越不敢出门,这时才开始想到这样下去不行,一定得按医生的,好好吃药,适量锻炼,把药吃下去,才会把病控制住,不然越来越严重,恶性循环。
吃药后,病情得到控制,睡觉也好起来了,身体也康复起来,但还是不稳定,直到后来专心做了一件事,做你最喜欢的事,一定要专心,心态要放好,慢慢药就开始减了,到现在不吃也能睡好,也没发作过。
所以我们应该科学治忧郁症,安心吃药,合理运动,再要去专心做你喜欢的事,把心态放好,这样才会好起来。
有人说,得了抑郁症要劳动或锻炼,累得爬不起来才可能好转,这是真的吗?
纯属瞎说。我患抑郁症每天爬900米高的梧桐山,来回两个小时,非常累。坚持了10年,只是感觉当时轻松一点。第二天早上起来,照常难受。后来还是去康宁医院看病吃药才恢复,现在还在吃药,越拖得久就需要长时间吃药。抑郁症患者切忌相信其它方法,只有去医院精神科看病,坚持吃药才会康复。相信我我什么办法都都用过,不会有效。
有人说,得了抑郁症要劳动或锻炼,累得爬不起来才可能好转,这是真的吗?
咋办?我是一名医生,一名治疗抑郁症的精神科医生,但我想骂人,强烈的想骂人!为什么总是有人用自己不负责任的想当然想法,或者道听途说来的办法去误导一种复杂的,有可能致残的慢性精神障碍疾病呢?我想问一句“你的办法,如果延误甚至加重了病情,你敢负责任吗?”
抑郁症患者能够坚持劳动或锻炼吗?累得爬不起来能好吗?如果抑郁程度属于轻度,也许一些适当的体育锻炼会起到一些明显的放松作用,但如果抑郁症状已经达到了中度、甚至重度抑郁发作的程度,再去进行所谓的劳动或锻炼,还要达到累得爬不起来的程度,只能会加重本来就已经很难控制的抑郁症状,同时也当然会加重患者感受到的消极、悲观、绝望的感受,让患者感受到更多更大的痛苦。
我们说轻度抑郁发作一般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明显的影响;中度抑郁发作会造成明显影响,但尚能克服;而重度抑郁发作的特点是对日常生活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让患者感到坚持日常工作或学习非常辛苦,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或者干脆完全无法完成日常工作和学习。而且抑郁症本身就会有明显的精力减退感觉,极易疲劳。所以说如果让抑郁症患者取劳动或锻炼,累得爬不起来,怎么可能会好转,只能更加严重。
累得爬不起来能不得抑郁症?我记得有人说农民工就没有得抑郁症的,因为他们每一天都累的没有心思抑郁,事实是这样吗?当然不是,而且错的非常的离谱。
精神专科医院中全国排名第一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研究团队曾经对深圳的两家鞋厂的年轻农民工们做过一个调查,调查的目的是研究中国流水线农民工群体抑郁症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制鞋业农民工群体存在明确抑郁症状的几率达到了31.7%;可以说这样的比例高于普通人、高于大学生、高于青少年、高于老年人,同时也高于之前的同类研究中农民工抑郁症状比例。即使这其中有一部分达不到抑郁症的标准,但我觉得已经完全可以证明农民工群体并非不得抑郁症,反倒是抑郁的高发人群之一。
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够让你起码懂得一味地劳动或锻炼没有任何帮助,去医院吧,问问你的医生,如果医生建议吃药,可以多去一个医院,多问问医生的建议,如果大部分医生都建议药物治疗,那么遵医嘱服药吧,别坑自己。有人说,得了抑郁症要劳动或锻炼,累得爬不起来才可能好转,这是真的吗?
我曾经中医说我得了抑郁症,时间大概在09年吧,有一段时间感觉自己那里好像不太对劲,主要表现在不论多么晚睡觉,一直还是早晨5点起床,但是睡觉的时间短,白天工作还特别精神,没有困意,休息不足,是哪里来的能量在支撑着那,我有些害怕了,没办法去医院进行检查,未发现异常,最后找到一位朋友,他医院有熟人,陪我一起去看中医,经过大夫的询问和把脉,大夫说我得了轻微的抑郁症,我当时就笑了,我说我这么开朗的人会得抑郁症,但是在朋友的劝说下,我听从了朋友的建议,大夫给我开了一个疗程的疏肝解郁胶囊,总共大约花了三百多元吧。回家后吃了十几天的药吧,上述症状消除了。真心的感谢我的朋友。假如没有照大夫说的去吃药,恐怕当时用不了多长时间,身体会出现大的问题的。
有人说,得了抑郁症要劳动或锻炼,累得爬不起来才可能好转,这是真的吗?
曾经我中度抑郁,抑郁症最可怕的时候在晚上,因为往往一晚上睡不着觉,每天看到床就害怕,失眠焦虑会让人真的崩溃欲死。
那会在部队工作,因为工作和家庭压力太大,忽然就开始厌世睡不着,每天过得昏昏沉沉。也有很多战友对我说,让自己多累点,每天多跑几个五公里,然后身体困了,自然就睡着了。
当然这话我确实也听进去了,然后我每天加大训练量,早上下午晚上各一个五公里,全身酸痛,然后以为能睡着了,其实到了晚上还是依旧睡不着。可以说,让自己变累,这种方式没有任何作用,而且副作用还很大。因为身体超负荷运转,我左腿半月板出现二度损伤,后面不得不停止这种过量的“运动疗法”。
所以这种让自己身体累起来从而治疗抑郁症的方式,真心是一种善意的谎言。
后面我不得不去医院找医生治疗,医生给开了治疗焦虑和失眠的药物,回来后慢慢用药,逐渐调节,后面确实稍微好了一些,但是因为工作环境的原因,效果也不是很明显,抑郁症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为什么会抑郁,我的抑郁从何而来。本不想诉说这些,毕竟作为一名军人,这么憔悴和心态软弱,真的有点丢人,不好意思诉说曾经的酸楚。
在野战部队工作,真心压力太大,尤其当了连队主官以后。一个连队百八号人,吃喝拉撒睡全部都要照顾到位,稍微不注意就会出现疏漏。在部队那个大环境下,时常会面对各方面压力。上级的检查也是频繁异常,作为主官整天对此疲于应付,真心亚历山大。
加上当时家庭矛盾也比较突出,老婆身体患病,婆媳不和,各种琐事纷至沓来。
加上自己在部队工作,当初待遇确实一般,只能顾及家庭日常运营,但是看不到希望。在部队晋升空间也是非常困难,竞争压力太大,而且部队选人用人有他的固定节奏,虽然很唾弃,但是自己也无力改变,只能默默接受,未来依然没有希望。
就这样,各个方面都充斥着烦躁和压力,为此,我整天心烦意乱,晚上逐渐睡不着,后面发展到经常彻夜难眠,然后就进入了抑郁状态,也就进入了那个死循环。
当初的感觉就是看到什么都没有精神没有兴趣。心情很烦躁,部队又不让请假,对环境对人都烦躁异常,厌恶,每次走到连队的楼顶,都会有一个声音给自己说:跳下去吧,就不痛苦了,也不用再担心晚上睡不着了。
每当这时,很多次冲动想跳下去,让自己获得解脱。可是往往在这时就会想到自己的孩子,她才两岁,每每听到她叫爸爸的时候,自己就非常不忍心,感觉自己走了,她一定会很苦,作为一个爸爸,不能太自私,我得咬牙照顾好她,因此一直没有跨出最后一步。
环境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变化,抑郁症逐渐变好了。我真的可能很不适合部队的那种纪律严明的环境。2016年,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感动了部队层层领导,终于获得了一个转业名额。我转业了,终于回归了家庭,终于获得了自由。
到了家里,每天不用再担心连队的口哨声、部队的军号声,不用再去集合站队,不用随时开会迎检,每天可以不用再穿着制式的服装,不用再去被迫谄媚各种各样的领导,我真的自由了。
2016年初回到家里休整,这个期间药还是在吃,虽然也会失眠,但是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环境改善,心态变化,自己心理负担也变轻了。慢慢的,自己的身体状态也发生了变化,失眠抑郁状态逐渐得到缓解。
后面年底的时候安排工作,虽然也有压力,但是总归比较顺利,安置到了一个不好不坏的单位,回归了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节奏,一切都开始变得美好和有希望,我的抑郁症逐渐变好了。
改变心情,改变环境,改变态度,美好的生活在于发现美。从一个抑郁症过来人的角度看,我觉得抑郁症最大的因素就是心情和环境因素,只要这两个方面得到调节,普遍都会得到改善。
如果单单靠把身体搞累,然后去治疗抑郁,显然是不科学的,也是没有根据的。因为人的身体可以累,但是人的思想是不会累,只要你有抑郁的思想,抑郁症就永远不会得到治愈。
治疗抑郁症首先要弄清楚抑郁的根源是什么,弄清楚因何抑郁,比如家庭、环境、工作或者其他方面。找到根源后,相应的做出改变,只有这样你才能从一个“黑房子”里面看到一丝曙光。
当初引起我抑郁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环境因素,只要在那个环境里面,身体就会很排斥,很厌烦,所以改变环境就是我的药方。事实确实也是这样,我转业后,环境改变了,心情逐渐变好了,看到外面的花花草草以后,逐渐也会被他们吸引,感受到它们的美丽,体会阳光的温柔。
慢慢地,自己晚上也能睡着了,后面偶尔不吃药自己也会有困的感觉了,现在自己基本上已经断绝了药物,每天过得也很开心。家人看到我的变化,也感觉心安了不少,可能这就是幸福吧。
说到最后抑郁真的很可怕,很难受,很让人受不了,经历过曾经的绝望和痛苦,方能体会那种煎熬带给人的巨大伤害。
希望全天下的抑郁症患者都不要再遭受这种折磨,希望你们都能够睡得着觉,希望你们尽快摆脱那种可怕地折磨。
@职中有我
有人说,得了抑郁症要劳动或锻炼,累得爬不起来才可能好转,这是真的吗?
真是不知道您从哪里听来的“歪理邪说”,您这种看似“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方法纯属无稽之谈!这样做只会害了患者!抑郁症的患者本身疲乏感就要比普通人强很多,这样只会加重他的症状。
为什么不建议抑郁症的患者被“累趴下”?抑郁症的患者本身的情感基调就是灰暗的,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本就疲乏无力感充斥着生活,过度的劳累只能会加重本来就已经很难控制的抑郁症状,同时也会加重患者感受到的消极、悲观、绝望的感受,让患者感受到更多更大的痛苦,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研究表明:适当运动可预防抑郁症的发生根据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哈佛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即使在遗传上易患抑郁症的人群中,运动水平高也能显著降低抑郁的几率。
这项新的研究利用了来自Partners Healthcare Biobank近8000名参与者的基因组和电子健康记录数据,研究人员跟踪那些在生物库注册时填写了一份关于他们生活习惯(包括体力活动)的调查的患者。随后,他们在未来两年内分析了数百万个电子健康记录数据点,并确定了接受抑郁症相关诊断的人群。他们还计算了每个参与者的遗传风险分数,将整个基因组的信息合并成一个单一的分数,反映了一个人的遗传抑郁风险。
他们发现,在未来两年内,遗传风险较高的人更有可能被诊断为抑郁症。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考虑到遗传风险,体力活动较多的人也不太可能患抑郁症。此外,更高水平的体力活动对抑郁遗传风险得分最高的人也有保护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高强度的活动形式,如有氧运动、舞蹈和运动器械,以及低强度的活动形式,包括瑜伽和伸展运动,都与抑郁的几率降低有关。总的来说,每增加一周4小时的活动,个体抑郁发作的几率就会降低17%。平均来说,每天增加大约35分钟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人们降低风险,预防将来的抑郁症发作。所以,自己的多巴胺自己生产,动起来吧
为了你的情绪,请动起来吧~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