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病毒不耐高温,苍天是否助美国?立秋前疫情能结束吗?
在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之初,相关指南中就对冠状病毒特性做出了描述,很多朋友都知道冠状病毒是不耐高温的,那么是不是经历炎热的夏季,由于夏季高温的影响,各个国家的疫情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呢?秋天的时候,疫情会不会结束呢?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似乎并不可能。
冠状病毒真的不耐高温吗?答案是肯定的虽然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问题,还没有一种特别有效的特效药物来迅速治愈它,但有赖于的科学技术,在疫情爆发之初,关于这个病毒的结构就已经弄清楚了。新型冠状病毒属于亲脂性的囊膜病毒,在所有的致病微生物中,这种类型的病毒可以说是最容易被消杀的类型之一。
但我们所说的“消杀”,是指在自然界,外部环境中的消杀,而非在人体内的消杀,这类病毒一旦感染人体,与人体正常细胞结合引发疾病,从目前的疫情控制情况来看,却是一种不容易杀灭,而且极易传播的病毒类型。
新冠病毒同其他的亲脂性囊膜病毒的特性一样,在自然界中,很容易被破坏消杀,不管是消毒剂,还是紫外线,还是高温,都是它的天敌,各种能够杀灭细菌的消毒剂,几乎都能有效的杀灭新冠病毒,而紫外线、臭氧等消毒方式,也都能够有效的杀灭新冠病毒,对于高温来说,56℃持续30分钟,新冠病毒就会发生变性,从而被进一步灭活。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夏季的高温天气下,确实是不利于新冠病毒生存的一种外界环境,高温的炙烤,阳光中紫外线的加强,都会缩短新冠病毒在外界的存活时间,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夏季的高温,并不能使得新冠病毒在自然界中完全无法生存,或者一到外界,立即就会灭活,因此,仅靠夏季高温这样一个不利条件,就想抑制住新冠疫情,其实是并不可能的。而多个热带、亚热带国家并没有免遭疫情,而是同样也出现了疫情的爆发,同样也证明了,高温并不是阻止疫情传播的关键条件。
疫情可能还要持续多久?综上所述,在经历炎热夏季之后,疫情出现反转甚至彻底结束的可能性,其实并不大,毕竟在北半球经历夏季的时候,南半球的国家还在经历寒冷的冬季,除此之外,由于此次的新冠病毒具有超强的传播特性,除了能够通过飞沫传播之外,还能够通过接触传播,高温能够使病毒加速死亡,但并不能真的杜绝病毒的广泛传播,因此,短期内结束疫情的想法虽然很美好,但却是讲不通的。
那么到底疫情还要持续多久呢?对于这一点,近期我们的流行病学专家,网红医生张文宏教授给出了自己的判断,疫情可能还要持续1~2年时间。张教授给出这个时间点的判断,主要还是基于目前国际疫情仍然处于爆发阶段,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而疫苗研发也在进展中,短时间内也无法上市等各种情况来得出的。
张文宏教授表示,在目前疫情形势还不明朗的情况下,疫苗也不可能短期内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要靠各个国家的公共卫生部门,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来抵抗疫情,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仍然是目前以及以后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关于疫情仍将持续一段时间的说法,大家也不必过分恐慌,毕竟我们国内的疫情目前已经得到了积极有效的控制,昨天的疫情数据又出现了喜人的31省市零新增,当然在全球疫情形势尚未得到全面控制的前提下,时不时的出现零星的散发病例的概率,仍然是比较大的,但张文宏教授也指出,我们面对一个月几百例的境外输入病例都能够很好的控制下来,对于这些零星散发的个别病例,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冠状病毒不耐高温,苍天是否助美国?立秋前疫情能结束吗?
冠状病毒是否耐高温?针对这个问题,李兰娟院士曾经说过:病毒本身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在56℃的环境下,30分钟。冠状病毒就会死亡。这个也是按照以往对冠状病毒的经验来判断的。当时我们对冠状病毒的了解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判定的。随着这一段时间我们和冠状病毒打交道来说。发现冠状病毒比我们想象中的,传染性更强,传播力度更强。而且有变异的迹象。
但是冠状病毒对热比较敏感。病毒在4℃时维持中等稳定。在零下60°可以保存数年。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病毒的抵抗力也会下降。想要彻底消灭病毒,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并且超过相应的时间才可以。
病毒在环境温度达到56℃时,持续30分钟就可以有效地灭活病毒。也就是说当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病毒可以被杀死。在我们平时使用空调制热升高环境温度时,这种情况是不可能达到消灭病毒的效果。以及暖气的温度也达不到消灭病毒的效果。
但是在夏天到来,温度逐渐的上升。对我们来说也是有利的,虽然不能全面杀死病毒,但是也可以大大减少病毒存活的时间。
天气好的时候要把家里面的衣物经常晒晒太阳。保持室内通风,空气流动。
对于立秋前疫情能不能结束?要看疫苗研究的情况。目前疫苗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而且专家表明,病毒可能会与人类长期共存。就像艾滋病病毒一样,只有研制出对抗病毒的疫苗。才能够有效地遏制疫情的发生。
冠状病毒不耐高温,苍天是否助美国?立秋前疫情能结束吗?
这个设想实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理由可从以下几点说明。
一是新冠病毒在菊头蝙蝠体内可耐40至50度的高温。人的体内和室温都难以达到这个温度?
二是对比现在地处热带的印度和非洲疫情来看,新冠病毒根本不惧怕热带气温?只是可能传染的能力稍为减弱些?
美国处北温带,夏季的温度也很少高于现在的印度和非洲气温。病毒正在印度和非洲疯狂肆虐,印度短时间内感染人数已达8万,正快速上升。
美国在立秋前结束疫情的设想实际很难实现!除非病毒产生变异从而失去耐高温能力,或者感染能力迅速减弱?因此只有扎实做好防疫工作,才有结束疫情的希望?
冠状病毒不耐高温,苍天是否助美国?立秋前疫情能结束吗?
单纯的说病毒会随着气温升高而完全消失,或者说病毒不怕高温的说法都是不科学的!病毒的传播一定跟季节变化相关,但是应当说季节变化只是影响病毒传播的因素之一!比如冬天感冒的人很多,但是你很难保证到了春天甚至夏天人就不感冒了!
有些东西看我们怎么理解,比如说同样的一个意思,不同的两种说法:
- 活病毒在56度高温下还能存活30分钟
- 活病毒在56度高温下只能存活30分钟
你会对那种说法更加在意呢?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 对于那些认为夏天来了病毒就会消失的人来说,你要认识到:即使是温度升高到56度,病毒依然可以存活30分钟;
- 反之对于那些对病毒吓的不要不要的人来说,也没必要刻意的给自己制造心理压力,毕竟在56度高温下,病毒只能存活30分钟!
从另一个层面理解,温度的升高可能只是减少了病毒的存活时间,但是病毒本身的传染性丝毫没有减弱,了解了这一点就能提醒我们,切不可因为夏天到了,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甚至到处呼朋引伴、恣意放纵,那是万万不可的!
综上所述,对于美国来说,夏天的到来一定是好消息,至少随着温度的升高,病毒的存活时间会大大缩短,很多的病毒可能不需要消杀,在高温下自己就消失了,但是立秋前是否可以完全结束,现在还很难说,毕竟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任何的疾病概莫能外,再加上民众的卫生习惯、自身机体的免疫力等等都会直接决定疫情发展的最后走势!
冠状病毒不耐高温,苍天是否助美国?立秋前疫情能结束吗?
苍天,不会助美国!因为冠状病毒,很“狡猾”!“狡猾”,是钟南山、李文娟等院士,对冠状病毒的评价!既然很“狡猾”,那冠状病毒能否被“高温”消杀?这是“伪科学”,还是“真科学”?
钟南山、李文娟院士以及“网红教授”张文宏,都曾对新冠病毒在夏家是否被消杀的话题进行过表态:
- 冠状病毒,遇高温,确实不易“存活”!所以,夏季病毒较少,春季、冬季病毒较多。这也就是为什么武汉疫情会在春节那个时间节点大规模爆发的一个季节原因。
- 冠状病毒,56摄氏度以上,持续30分钟以上,才会被消杀!
夏季,有两个有利因素:一是高温炙烤,二是紫外线杀菌!
高温炙烤和紫外线杀菌,对新冠病毒而言,起到的本质作用是:缩短新冠病毒在外界的【生存时间】而已!
言外之意:夏季,并不是说新冠病毒就不能在外界存活,只是说时间的存在性上,比较短而已。
2020春节,武汉疫情爆发时,我们是冬季,很多热带亚热带国家,依然也没免遭新冠病毒疫情,这就证明了:夏家高温,并不是防止新冠病毒传播爆发的关键条件!立秋之前,疫情能否结束?- 2020年5月24日,全球新冠确诊病例达到530万!单日确诊病例,达到10万!
- 什么概念?全球单日确诊病例,超过了当时武汉确诊病例的总和!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美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等国家的确诊病例情况:
- 美国,确诊病例超过了160万,单日确诊病例,几乎都在以20000例的数量,超速前进,犹如“呼啸的列车”,根本看不到“刹车”的迹象!疫情刚爆发时,特朗普预测感染人数会超过220万,现在来看这个数字都是保守数字!
- 巴西,确诊感染人数将近35万,超过了俄罗斯,位居世界第二!专家预测,巴西的感染人数,峰值应该在160万!
- 俄罗斯,确诊感染人数超过33万,单日新增病例在8000例,位居全球第三。相比往日,疫情有所缓解。
- 印度,确诊感染人数累积超过13万,单日增长病例在7000例。印度是热带国家,被专家预测,是下一个新冠疫情的“爆发点”!
从上述国家的新冠疫情发展态势来看,立秋之前,疫情很难彻底结束。
“网红教授”张文宏就说道:南北半球的疫情,在经历夏家后,疫情彻底结束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
张文宏:疫情在未来1—2年内,会持续存在。短期内结束的可能性,只是一个美好的想法!之所以有这个判断,是因为张文宏从当前全球疫情的发展态势来看:
- 现在,疫情仍然处于“爆发阶段”,而且并没有获得有效控制!
- 当下, 新冠疫苗研发虽然处于进行中,但是疫苗研发、临床验证等,需要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在短期内肯定无法上市。
美国般的“钟南山”,福奇教授也说道:不要指望新冠疫苗,如果在明年秋季时能出来,都是速度较快的。
特朗普很清楚:美国疫情处于“失控”状态,医疗设备和资源难以跟进,尽管他宣称1月11日,美国就已开始进行新冠疫苗研发,这是不是给民众“画大饼”,是不是特朗普的“计策”,谁又知道!但是,现在这个“大饼”的可能性,是越来越高了!为什么?
- 特朗普将新冠疫情大规模的爆发,随便“甩锅”!不是中国,就是奥巴马,现在又盯上了世卫组织!
- 5月18日,特朗普就公开在推特上致信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他认为美国疫情之所以到现在这个地步,就是因为谭德赛领导下的世卫组织没有发挥作用,而且还给他提供了很多“糟糕”的建议。
- 特朗普采用“公开威胁”的方式,要世卫组织进行改革,否则就会停止给世卫组织交纳会费,而且还将退会!
有人想不明白:特朗普除“甩锅”外,为什么会“装疯”,认为美国新冠疫情感染人数全球第一,竟然是“荣誉勋章?
特朗普是商人,他很会算账,因为他明白:美国新冠疫情,短期内不会转好,而且还会越来越多,甚至超过当初预计的220万例的数字。特朗普以外人看来不可思议的言论,其实背后是在给自己“找退路”!因为他割断了与世卫组织的联系,不参与世卫组织新冠疫情的决议草案,那么世卫组织就没法对美国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数据信息进行调查,美国是不是新冠疫情的发源地,就无从谈起。
特朗普能够阻拦世卫组织调查,但是没法持续欺骗国内民众,因为新冠疫情的持续蔓延,已导致将近10万人死亡,这个数字,每天都在纽约广场的“特朗普死亡之钟”上跳动着。
夏季,不是“天助”美国!美国疫情,是“人为”!美国疫情,不会因为夏季而转好!冠状病毒不耐高温,苍天是否助美国?立秋前疫情能结束吗?
生物老师来回答一下。
一、冠状病毒不耐高温,说法是对的。2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方案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可有效灭活病毒。
该文件中提出的56℃30分钟灭活病毒是理论上针对所有病毒而言的。如流感病毒、HIV病毒、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等,在这个温度下都能被杀灭。
高温消毒的原理就是利用高温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一般在60℃左右开始变性。所以,在高温条件下,不仅是病毒,绝大多数的微生物都可以被灭活。
高温使蛋白质变性与温度和时间都有关系。一般情况下,60℃左右只是变性的最低温度,持续时间越长,蛋白质变性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60℃条件下不可能把所有的蛋白质都杀死。
↑↑↑人体高温灭菌罩,百毒不侵
比如,生产牛奶用的巴氏消毒法,是75℃30分钟,或者80℃15分钟。可以杀灭大部分微生物,但也不能杀灭所有微生物。
而微生物实验室一般干热灭菌是160℃~180℃2小时;高压蒸汽灭菌是2个大气压下、121℃30分钟。
所以,在56℃下30分钟,绝大多数新冠病毒会死亡,但不一定所有的新冠病毒都会死亡。所以,文件中用的是“可有效灭活”,并不是完全灭活。
4 月份,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Aix-Marseille University)教授查雷尔和同事做了一项实验,他们发现就算将新型冠状病毒加热到摄氏60度并持续1个小时,仍然有部分病毒能继续复制;而有份论文也指出,想要完全杀死新冠病毒,需达到将近沸点的高温才能达成。
病毒的遗传物质RNA比蛋白质稳定性高,若要杀死RNA,至少要80℃以上。
二、立秋前疫情能结束吗?现在是夏季,高温对病毒肯定有抑制作用。但自然条件下,环境高温最高也就40 ℃多一点,不可能把病毒全部杀死。
截止今天上午9时,美国感染人数已经达到1645094例,累计死亡97647例。死亡人数增加不明显,据说是白宫要求篡改数据。
就目前美国感染人数而言,别说立秋,今年年底之前都不可能结束。
张文宏教授说病毒可能持续一到两年。德国病毒学家,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分析,新冠病毒很可能要持续两年。
“多行不义必自毙”,美国在世上无恶不作,天怒人怨。有时就想这疫情可能就是老天来收拾美国的。但是,看到美国每天死那么多人,都是普通百姓,又为他们难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