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是什么?会传染家人吗?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人们经常谈论到的一个话题,到底什么是幽门螺杆菌,它会不会在家人间相互传播,是如何传播的?又如何预防和减少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为大家科普一下幽门螺杆菌的哪些事儿。

稍微有点生理知识的朋友都知道,我们的胃部有上下两个口,上方连接食道的口叫贲门,下方连接肠道的口叫幽门,幽门螺旋杆菌,就是寄居于胃部的一种致病微生物,也是目前为止,在人类胃部唯一发现的致病微生物。虽然幽门螺杆菌的发现确认是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但幽门螺旋菌与人类共生的历史却十分悠久了,有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早在5万年前,就已经在人类胃部形成感染了。

简单介绍下幽门螺杆菌的特性: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状的棒状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于微需氧型的厌氧菌,胃部的微氧环境正好适合它的生存,除此之外,幽门螺杆菌的特殊结构,还能够使其能够分泌尿素酶被胃酸分解后从而形成“氨云”,在菌体外侧形成保护,使其免受高酸度的胃液侵蚀,同时幽门螺杆菌还有鞭毛有助于其在胃液中活动,菌体分泌的黏附素还能够使其牢固的粘附于胃粘膜壁上,不会随着胃部的蠕动而被排空进入肠道,这些特性都正好适合这种菌在胃部生存,因此,它也就成了迄今为止胃部发现的唯一致病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以后,会对胃黏膜的健康形成影响,它形成的“氨气”会刺激胃黏膜健康,同时幽门螺杆菌分泌的毒素,同样也会对胃黏膜健康形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这种健康影响到底有多大?不同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朋友,虽然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但却没有任何不适症状或胃部健康问题,而有的朋友,则可能会出现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慢性胃炎等各种胃部疾病问题。

但需要明白的是,胃部相关疾患的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只是其中的风险因素之一,不良饮食习惯,吸烟喝酒,熬夜,不良情绪影响,个人体质等多个因素,都会综合影响我们的胃部健康,因此,也千万不要把得了胃病,全都归咎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多数情况下,对于胃部的慢性疾患问题,综合调理改善,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改善效果。

无论如何来说,幽门螺杆菌是一种有害菌,感染了总是不好的。很多朋友担心自己感染幽门螺杆菌会传给家人,这种可能性当然是存在的,作为一种致病菌,幽门螺杆菌确实具有一定的传播性,而特别是经常亲密接触的家人之间,发生相互的传播的几率就更大。有统计数据显示,家中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家庭,家人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为60%,而家中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家庭,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仅为16%左右。

幽门螺杆菌是如何传染给家人的呢?其主要传播途径有2条,第一条叫口口传播,第二条叫粪口传播。为什么会发生口口传播,这是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人体后,不但会在人的胃部形成感染,同时感染者的口腔内,往往也有幽门螺杆菌存在,因此,口对口喂食,共餐,接吻等途径,都有可能导致幽门螺杆菌在家人间的传播;而粪口传播,则通常是不健康的卫生习惯造成的,饭前便后不洗手,喝生水,吃不干净被污染的食物等等,都有可能形成幽门螺杆菌的粪口传播,这两种传播途径,在我们的家人之间,更容易形成传播链,因此,传染家人的几率也就更高。

有很多朋友想的很绝对,认为一旦自己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如果不能有效的治疗清除,就一定会传染给家人,其实只要做好相应的注意,阻断幽门螺杆菌在家人间的相互传播,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如何避免和减少幽门螺杆菌在家人间的相互传播,给大家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 分餐制:在当前的新冠疫情形势下,在我国宣传多年的“分餐制”又再次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就连张文宏教授也指出,不分餐相当于“裸奔”。而分餐制不但对于减少新冠病毒传播行之有效,对于预防口口传播的幽门螺杆菌,更是最好的办法。

一提到分餐,很多朋友就认为没有人情味,家里人不容易接受,其实分餐并没有那么恐怖,也没有那么冰冷,分餐大家仍然可以坐在一起吃饭,只是做到专人专碗专筷,将菜品分开或者使用公筷母勺,尽量的减少人与人之间在饮食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就好,分餐制的实施,可以大大减少经口传播病毒、细菌的风险,是非常好的饮食习惯,完全没有必要抵触。

2. 注意饮食卫生:不洁净的饮食,也是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重要途径之一。想要减少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和传播,就要注意饮食方面的卫生,尽量不喝生水,不吃生食,尽量减少外出就餐,特别是不要去卫生条件不好的餐馆就餐,这些方面,都有助于减少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以及家人间的粪口传播。

3. 注意个人卫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避免幽门螺杆菌传播的重要方面,粪口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被污染的手吃东西,从而导致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因此,如果能够养成饭前便后吸收,勤洗手的好习惯,就可以大大减少幽门螺杆菌发生传播的风险几率。

4. 适度消杀:这里说的消杀,指各个方面的消杀,如果是体外,可以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用过的碗筷,定期的进行蒸煮消毒,100℃的高温,干燥的环境,紫外消毒灯等,都能够有效的杀灭幽门螺杆菌;而对于已经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朋友,是不是要服用药物来清除杀灭幽门螺杆菌,还应该结合自己的胃部健康情况,请相关的医生确认,用药根治有一定的失败率,如果不注意卫生,也有可能重复感染,因此,要不要根治,还请认真评估,如果确实需要根治的,不妨选好用药方案,积极的进行根治,如果并不是需要根治的,做好上述几个方面,尽量避免交叉感染,当然也是可以的 。

幽门螺杆菌是什么?会传染家人吗?

幽门螺旋杆菌是引发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罪魁祸首,它不仅存在于胃中,还存在于感染者的胃、口腔、粪便之中。幽门螺旋杆菌具有传染性,日常中一定要注意预防,下面我们来说说幽门螺旋杆菌传染的几个途径。

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染途径

1、口-口:

中国人喜欢聚餐,家庭聚餐、朋友聚餐以及同事聚餐等等,聚餐时不注意卫生,Hp(幽门螺旋杆菌)从感染者口腔经餐具→菜或汤中→未感染者口腔。而一些母亲则习惯于先将食物嚼碎再喂给孩子,因而使小儿染上Hp。

另外,还有异性之间的接吻。因而要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2、粪-口:

粪便中存活的Hp污染了水源或食物,而使饮用者或食用者感染Hp,研究显示低温能延长Hp的生存期,因而低温保存的食物如被Hp污染会增加Hp的传播机会。

3、胃-口:

是指Hp经感染者的呕吐物传给健康者。主要发生托儿所、婴儿园或小儿的兄弟姐妹中。

幽门螺旋杆菌怎么防治

了解幽门螺旋杆菌的危害和传染途径,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预防和治疗。对于严重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需要到医院接受治疗,一般会使用三联或四联疗法,疗程为10-14天左右。

对于一般携带者、预防者以及曾经感染者,可从生活以及饮食习惯上预防,如每2个月更换一次牙刷,注意口腔健康,防止牙垢和牙菌斑的形成。饮食上要多吃能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食物,如丁香茶和西兰花。

幽门螺杆菌是什么?会传染家人吗?

先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幽门螺杆菌的概念:

幽门螺杆菌是可以在胃内生存繁殖,并且可以导致胃粘膜炎症,溃疡的发生。目前临床上大多的胃部疾病都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幽门螺杆菌对于胃病的患者是再密切不过的。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方式是以口口为主,所以幽门螺杆菌是可以传染给家人的,生活中常见的幽门螺杆菌传播场所主要是在餐桌上,由于中国人的饮食方式是以共餐为主,在餐桌上人们夹取食物,舀取汤羹的时候就会造成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除此之外,共用水杯,碗筷等物品也会导致幽门螺杆菌的传播。

当家中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碗筷,水杯,牙刷杯等用具,因为幽门螺杆菌可以在口腔,胃内,餐具表面做到一定时间的存活。

2.对餐具做到定期的煮沸消毒处理,防止幽门螺杆菌和其他细菌的滋生,切断传播的途径。

3.对于家中有小孩的,一定避免嘴对嘴喂饭和亲嘴等行为,因为幽门螺杆菌可以在口腔内生存,并且以食物为途径进行传播。

4.养成洗手的好习惯,洗手不仅可以有效的切断细菌的传播方式,还减少了细菌进入口腔的可能性。建议使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洗手。

希望以上文字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幽门螺杆菌是什么?会传染家人吗?

幽门螺杆菌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在胃内存活的细菌,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所以一旦家庭中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其家人受感染的几率会明显增加,所以大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以最大限度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幽门螺杆菌感染一经诊断,建议积极规范化就医诊治。

根据统计,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50%左右,而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常见的如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乃至胃癌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人体后,多数患者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有口苦、口臭、反酸、烧心、腹胀、腹痛等不适。为了预防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建议大家应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做到:①饭前便后要洗手;②瓜果蔬菜要清洗;③少吃路边摊;④吃熟食,少吃生食;④外出就餐提倡使用公筷;⑤避免相互夹菜;⑥家中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建议大家分餐具或分餐,必要时一起检查,一起治疗。对于已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均建议积极行根治治疗,推荐标准四联抗幽门螺杆菌方案,包括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或雷贝拉唑或兰索拉唑或埃索美拉唑等)、一种铋剂(枸橼酸铋钾)和两种抗生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呋喃唑酮、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等),疗程两周,治疗疗程结束后应停药一月后再复查。大家在根治治疗后也不能放松警惕,如果不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可被再次感染,所以相比治疗而言,预防更为重要。

‏‌‎‌‬‪‮‭⁠‌‪‬‌‮‫‌‌‭‌‫‭‬本文由全科扫地僧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不足之处,敬请指正,文章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疗建议,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幽门螺杆菌是什么?会传染家人吗?

幽门螺杆菌对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再陌生,在体检中一直都是必须检查的项目。随着体检的结束,各项指标的结果成了人们担忧的话题。

幽门螺杆菌感染最初病症为慢性胃炎、胃萎缩和胃溃疡,其不良预后结果,则为胃癌。体检中若是查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是不是等于得了胃癌?如何才能做到清除体内的幽门螺杆菌呢?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胃癌“帮凶”幽门螺杆菌(HP)到底是何方神圣,应该怎么治。

胃幽门螺杆菌

藏在你胃里的“I类致癌物”

幽门螺杆菌是目前所知的,唯一可以在胃里生存的微生物种类。据保守估计,仅在中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人数就达到7.68亿,几乎是每两个人里就有一人被感染,俨然已成为一个关系到全社会的健康问题。

在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被成功分离出来。在2017年10月27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一级致癌物”。

正是因此,一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会担心得胃癌。但是检测到幽门螺杆菌,就一定意味着罹患胃癌吗?我看未必!

想要判断自己有没有感染:一方面,可以结合症状来判断,如若长期出现早饱、口臭、恶心呕吐、腹胀、上腹疼痛等症状,可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另一方面,可以去医院做碳十三和碳十四检测,也可以得到答案。碳十三呼气试验中,幽门螺杆菌检测的正常值为0-4dpm,超过4 则表明胃里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此为定量检查;碳十四的标准值为100dpm,以内为阴性,超过这个数值则为阳性,此为定性检查。幽门螺杆菌若呈阳性,可表现为慢性胃炎、胃萎缩和胃溃疡,另一方面,幽门螺杆菌也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致死率在所有癌症中居第二位,我国的胃癌致死患者每年超过十六万人。所以,对于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研究,对于我国胃癌的诊断、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

了解了幽门螺杆菌是这么可怕的存在,那么这个诱发胃癌的“坏细菌”该不该被“赶尽杀绝”呢?

根据研究表明,胃癌大多数为肠型胃癌,这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1998年日本学者Watanabe的研究为HP感染诱发胃癌提供了强力证据,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这一病变过程的元凶。

在我国,HP感染率居高不下,为40%-60%,这一数值在青年患者中尤为明显,大部分感染者都会演变成胃癌患者。所以,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改善胃粘膜的炎症,防止胃萎缩等疾病,将胃癌风险阻断在前期,对胃癌预防有积极意义 。

幽门螺杆菌感染怎么治?

及早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杀灭病菌是根除HP的重要方法。Hp治疗方案中一般至少包括两种抗生素,它会使肠道菌群发生迅速改变,在根除以后,也可在短期内恢复菌群的多样性。医学家建议,全民普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有效降低我国胃癌罹患风险。

目前,国内关于HP根除的治疗方案有“铋剂四联(PPI+铋剂+2种抗生素)”,这是一种重要的经验性根除Hp治疗方案。一般有10-14天疗程,如果延长至14天疗程,根除率更高。根据地区差异,有些地方采用10天疗程,也有90%的根除率。大多数患者在1-2周的治疗后,幽门螺杆菌都会被除尽。

四联疗法的优势在于,它对于hp感染的缓解率和根除率,比其他疗法都要高,是采用范围最高的一种治疗方案。但是随之而来的副作用,也会相应增高,所以对于四联疗法的研究改善,一直没有停止过。医学家们最近发现,如果在传统四联疗法基础上添加益生菌制剂,则可以有效提高根除率,并将疗法的不良反应降低20%。

预防感染可以这么做

为了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降低胃癌风险,专家对于大家的日常生活有一些预防建议:

1.平时注意饮用水卫生,加热消毒饮用水,少吃或者不吃生食。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饭后勤洗手,卫生用具也要注意消毒和通风,例如,牙刷等不要经常放在潮湿的卫生间,注意阳光消毒和通风。

3.除了日常的生活习惯的防护,对于免疫力比较低的人群,可以定期服用益生菌制剂,改善肠胃生态环境,更好地预防感染。有良性胃病的人群,也要定期去医院做幽门螺杆菌检查,排查感染风险,也可以有效的预防胃癌的患病风险。

幽门螺杆菌是什么?会传染家人吗?

阳性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