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逆转和完全消退吗?
很多朋友都知道,动脉粥样硬化,动脉血管斑块等问题,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还有很多朋友希望能够了解,发现了动脉硬化斑块问题,还能够逆转和消除斑块吗?而实际的情况可能会另很多朋友不开心,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问题,往往是很难逆转的,完全消退更是难上加难,但通过合理的控制和干预,动脉硬化的斑块有可能会有所减小,至少也能够保持稳定,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到底应该如何做?今天就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其实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问题很多时候是同一个问题,之所以出现粥样硬化,正是因为血液中的脂质在血管内壁下方形成沉积,最终被氧化代谢融合后,形成黄色粥样的脂质核心,最终覆盖上方平滑肌细胞增生,纤维蛋白等物质覆盖的纤维帽,形成的“斑块”问题,才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问题的出现,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斑块并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是形成后就不再变化的,如果不积极的予以控制,动脉硬化斑块会逐渐增长,造成动脉血管的进一步狭窄,如果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以上,就会影响心脏的供血,还会出现心绞痛,心脏功能逐渐发生变化等慢性损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还可能会进一步加大血管内壁的炎性反应,导致出现斑块破裂或溃破等问题的出现,当斑块出现溃破时,激活人体的凝血机制,导致血小板等凝血物质的聚集,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造成急性的心血管事件发生,因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问题,之所以要积极的进行控制干预,主要还是为了减少心血管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那么如何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问题,降低心血管风险呢?其实说起来也并不复杂,主要还是2个方面的事情,一是合理控制相关慢病;二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做好心血管疾病预防。
合理控制相关慢病,做好心血管疾病预防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问题的朋友,可以根据情况来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小,如果是已有心血管疾病问题,如明确诊断冠心病或者发作过急性心梗的朋友,那么这种个情况不用评估,直接就是心血管疾病的极高危风险患者,对于此类患者,我们所要注意的,就是要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复发风险。
此种情况下,一定要注意三高的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都要注意控制,如果能够把血压平稳的控制在130/80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在6.5%以下(根据不同情况,老年人可适当放宽标准),对于减少心脑血管风险是件的发生,就是很好的控制。
在血脂控制方面,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问题的朋友,一定要更加严格,通常建议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控制到1.8以下更为安全,如果能够严格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同时还能够保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正常,载脂蛋白的水平也在合理范围内,不但能够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同时也有一定可能会使斑块缩小,虽然完全消失的逆转较难,但斑块缩小,心血管疾病减少的风险,还是有可能做到的。除了血脂控制以外,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问题的朋友,一般还推荐结合身体情况,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这些药物能够抗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风险。
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问题的朋友,还未发作心血管疾病,但评估心血管风险属于高危的朋友,三高的控制同样重要,血压血糖的控制目标不变,而血脂的控制指标可以适当放宽,一般说来,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控制到2.6以下,就是可以的,当然如果在身体耐受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更低的目标值,比如控制到2.1以下,基本就可以使斑块不再生长,保持斑块的稳定,如果能够达到前述的相关条件,斑块的减小也是有一定可能的,但不建议为了缩小逆转斑块,而去服用大剂量的降脂药强效降脂,保证用药安全性的前提下,控制血脂达标,保持斑块稳定,是更安全的做法。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做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这是很容易被忽略的方面,却是有时候比服药更重要,更基础的方面。
想要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心血管风险,在服药之外,首先要做的,更应该要做的,就是健康良好生活方式的保持!
这个方面说起来简单,其实很多时候比坚持服药的难度更大,因为坚持服药的难度不大,只要记住每天吃药就可以了,但长期的良好生活方式保持,却需要克服口腹之欲,保持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却要克服自己的懒惰,坚持每天进行合理的运动锻炼;却要克服自己多年的吸烟喝酒习惯,做到戒烟限酒;却要克服手机娱乐产品的诱惑,每天不熬夜,保持良好的睡眠,这些方面,都需要严格的自律性,而很多朋友之所以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甚至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的心血管疾病问题,正是因为平常生活中不能严格自律,多个不良生活因素,长期影响而造成的。
因此,想要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心血管风险,想要逆转斑块,使斑块稳定,变小,就要有决心让自己改掉生活上的影响心血管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控制好体重,合理健康饮食,加强运动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戒烟限酒,保持平和心态,保持良好作息,这些方面,如果都能够做到,心血管的整体获益,是任何药物预防都无法比拟的,对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降低,控制好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作用,也是巨大而无可替代的。
最后总结一下,通过合理控制血脂指标,动脉硬化斑块可能会出现逆转性的缩小,但想要完全消失一般很难,对于动脉硬化斑块问题,我们更多需要做的是,控制好斑块的稳定性,尽量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如果能够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积极的进行相关慢病的调理控制,控制好斑块稳定,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逆转和完全消退吗?
大家好,我是一名从业多年的内科医生,说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要是放在十几年、几十年前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调整、医疗水平的进步、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医学科普的宣传等等,很多普通老百姓都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但仍有不少人心存疑惑,既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好,那它可不可以逆转和完全消退呢?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先看看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咱从字面上也能看出,也就是说病变的中心为“动脉”出了问题,那么病变的动脉受损首先就是从“动脉内膜”开始。先后有脂质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积,逐渐演变到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变和钙化。注意了,在这个基础上,就会继发出现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以及局部的血栓形成,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临床上就称其为“动脉粥样硬化”。
●那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人体中会发生在哪些地方呢?其实有动脉分布的地方均有可能。大家不妨想一下,动脉是我们人体输送动脉血的重要管道,它出现问题那就不容小觑了。所以临床上如果病变在主动脉,我们就称之为主动脉粥样硬化;如果病变在冠状动脉,我们就称之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如果病变在颅脑动脉,我们就称之为颅脑动脉粥样硬化;如果病变在肾动脉,我们就称之为肾动脉粥样硬化;如果病变在四肢动脉,我们就称之为四肢动脉粥样硬化。并因部位的不同出现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
●现在我来举例说明,如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那随着血管狭窄程度的加剧,病人可出现相关脏器的不适,如胸闷、气急、心慌、心绞痛;如肾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引起肾脏的供血不足甚至是肾脏微观结构中如肾小球的缺血缺氧,那可出现相关的肾脏并发症,如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如颅脑动脉出现粥样硬化,那脑部早期可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随着病变时间的延长,导致脑血栓形成均有可能。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逆转和完全消退吗?●有些朋友看到这可能会想,听你这么一讲感觉还是得多重视才好。那么这时候疑问就来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逆转和完全消退吗?我这么告诉大家,随着年龄的延长,包括我自己也不例外,出现动脉硬化是谁都无法避免的。就像你现在带一个60岁的老人去做一个颈部血管彩超,B超医生多数都会打上“颈动脉硬化”几个大字,所以我讲之前首先就是要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出现动脉硬化不要怕!不要怕!不要怕!
●从年龄方面来讲,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速度会进一步加快,从性别方面来讲,女性在绝经期之前发病率是没有男性高的。这是因为女性的雌激素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然而过了绝经期后发病率又会迅速增加。所以在这两方面来看,年龄、性别是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这点上我们没有什么办法。
●从其他危险因素来看,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等我们还是能做很多事情的。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具体的机制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可涉及到一些炎症反应学说等,大家无需了解的这么深,而且说了也很难理解。大家只需明白,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我们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应对才是重中之重。
●所以针对血脂异常这一点,我们就要把血脂管理好,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是一个罪魁祸首,把这个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就是你的治疗目标;针对高血压这一点(高血压时会损伤动脉的血管内皮细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容易进入动脉壁,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除了一些继发性高血压外,其实原发性高血压只要你肯遵从医嘱,血压是可以控制下来的,所以合理的血压范围就是你治疗的目标。
●针对吸烟这一点,它是怎么跟动脉粥样硬化搭上边的呢?因为研究发现,吸烟者前列环素释放会减少,血小板容易在动脉壁黏附聚集,而且吸烟还容易导致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甘油三脂升高,说白了就是导致血脂上出问题,而且烟草中所含的尼古丁可直接作用于冠状动脉和心肌,引起动脉痉挛和心肌损伤。所以预防、治疗方面也很简单,戒烟就完事了。注意了,被动吸烟也是危险因素,这点大家不要忽略。
●针对糖尿病这一点,其实就有研究团队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糖尿病病人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要高出数倍,而且病变进展速度非常迅速,而且临床上多种疾病都可以用一元论来解释。大家不妨仔细关注一下,其实不少糖尿病患者同时还患有高血脂、高血压等其它慢性疾病。所以预防、治疗方面积极把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就是治疗目标。针对肥胖这个危险因素,我的建议是把体重指数(BMI)控制在24kg/㎡以下。
●那么经过前面这些内容的铺垫,现在再来回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逆转和完全消退吗”,我的答案是在早期可以部分逆转,但是不会完全消退。而且临床上也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看,比如稳定的斑块即使存在,也没引起血管的显著狭窄那是关系不大的,定期复查和长期用药即可。但一些不稳定的斑块就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这才是要引起关注的。
●我就以最为常见,平时大家听的最多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举例,随着病变血管脂质的不断沉积,将进一步引起血管的狭窄。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划分,我们临床上将<50%称为轻度狭窄,将狭窄程度在50%~69%称为中度狭窄,将狭窄程度在70%~99%称为重度狭窄,100%为闭塞(注:有的人狭窄到一定程度即出现相应症状,有的人也可能无症状)。
●所以在防治方面,延缓斑块生长,防治引发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就是我们医患的共同目标,具体措施上我上面也给大家提到过。在这我进行一下总结,即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科学饮食,粗细粮搭配,忌高盐高脂,吸烟的人要戒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睡眠质量,加强运动,定期体检。对于部分患者合并危险因素较多,经临床医生综合评估后需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注意了,如果在调整生活方式后血脂仍高,这时候我的建议是及时使用降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等均可)。这类药它其实不仅仅有降血脂的作用,还可以起到降脂稳斑的功效,是众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药物。大家要明白,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够确切消除颈动脉斑块,但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可以延缓斑块的生长。注意了,如果继续发展,当斑块增大引起重度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70%),或有“预警”信号的有症状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50%),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均是目前应用的比较成熟的手术方式(以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举例)。
综合总结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规律,文中我也提到,人到中老年出现血管硬化问题在所难免,就像一根水管一样用久了一样会老化一样。我们是无法改变年龄、性别这个不可逆危险因素的。那我们只能把重点放在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这些能改变的因素的管控上面来才是正解。关于具体血脂里面的各个指标该控制到什么范围、高血压药把血压控制到什么数值、糖尿病要把血糖控制在什么程度,该用哪些药物等等需根据具体病情具体分析,在这我就不再过多赘述,有具体需要帮助者或者疑问的可评论区留言,我将尽力解答。
作者寄语:回答不构成医学治疗建议,也不具备医疗指导意见,仅为健康科普所用。这是本人个人临床经验、以及行医过程中的一些感悟花费数小时时间综合总结而成。不加入专栏,无偿、免费的让大家阅读。愿对那些受到谣言误导、没有医学知识、健康保健观念群体有所帮助。如果学到了,不要吝啬,献个爱心,点个赞,转发一下帮助更多人,感谢支持。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逆转和完全消退吗?
崔医生告诉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比较常见但我们并不熟悉的一种疾病。它是存在人体内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理情况,在无症状阶段,它可以不痛不痒的在人体血管内。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内的血液的成分会发生变化,血液内的低密度脂蛋白等脂质成分增多,这写成分易于在血管壁内聚集,久而久之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很多疾病的罪魁祸首,例如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脑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心脏梗死的主要病因、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肾缺血坏死的主要病因以及四肢的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肢体坏疽的主要病因。上述情况发病原因是一致的,都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使得血管管腔变窄,进而血流通过血管更加困难,进一步使远端的组织发生缺血坏死,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此时,会有人问,经过规范的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逆转吗?可以恢复到之前的情况吗?1、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它的形成是一个比较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它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及吸烟等。在这多因素影响下的过程中,血管内的脂质和复合糖类不断的积聚,进而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在局部沉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及管腔缩小。
2、并不是所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逆转的,对于新鲜的斑块来说,通过规范的强化药物治疗是可以逆转部分斑块的;但对于较硬的斑块来讲,效果就微乎其微了。那么,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就没救了吗?答案并非如此。
3、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很早就存在了,目前的医疗技术也趋于成熟。其治疗方式包括药物强化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三种治疗方式有着其不同的特点。
4、强化药物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逆转有甚微的作用,通过我们熟悉的药物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及调脂稳定斑块治疗,可以使得尚未坚硬的新鲜斑块不断减小。这样的效果在临床上也是非常常见的。但是,对于那些较硬的甚至钙化的斑块,刚刚提到的药物对斑块的逆转效果是微乎其微的。这并不是一下就否定了药物的疗效,斑块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如果不进行医学手段的干预,斑块还会继续增厚,血管官腔会进一步变狭窄及失去弹性,导致的临床症状会更加严重和临床症状频发发作。药物的应用可降低和控制斑块的继续形成,避免了症状继续加重。
5、另外一种治疗是介入支架治疗,将支架放在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导致的血管狭窄处,狭窄的血管被支架展开时的力量给撑开,从而恢复了正常的血管管腔。支架虽然把狭窄的血管给扩开,但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依旧存在,只不过是在支架和血管内壁之间存在,并没有将它取出体外。斑块的治病原因主要是斑块是血管变狭窄,阻塞血流的通过。放置支架的目的就是将狭窄的血管扩开,从而恢复血流,血流恢复了,那么因缺血导致坏死的风险自然就解除了。
再有一种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将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而导致增厚的血管内膜给剔除,直接把粥样斑块连同血管内膜剥离出体外。这样,就清除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但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逆转”,手术破坏了血管内壁的正常结构。例如颈动脉斑块所致的血管重度狭窄的患者,可在神经外科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就是将斑块和狭窄处的颈动脉内膜一同剥离清出体外。从而扩大血管的官腔,使血流流经血管更顺畅,减小了脑卒中等缺血性疾病的风险。
通过上文的讲述,相信大家都明白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情况,心里也算是有眉目了。
俗话说的好,“防病胜过治病”,这是句流传已久的老话,在医学领域,这可谓“千金要方”。防病,乃是治病于无形之中,做好预防,降低疾病发生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多因素导致的,那么我们通过对那些危险因素的控制可以起到预防的效果。
下面我给大家一些小建议减少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还是很重要的,下面给大家提一点小建议。
①、合理膳食,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类及其制品)的食物。
②、戒烟戒酒,规律生活,保持良好生活作息和乐观心态。
③、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
④、对于高危险人群(≥40岁)应该每年至少体检一次,例如彩超等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注重问题和采取相应措施。
⑤、控制易患因素,对高血压、肥胖症、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等有关疾病进行积极的治疗。
⑥、根据医生建议,坚持规律服药,避免私自加减药量。
⑦、如有不适,及时到医院就医。
当我们发现颈动脉斑块的时候,不用过与担心,应该及时就医寻求正规治疗,并且规律性服用药物治疗和改善饮食生活习惯。大家也要树立信心,在规范治疗以及自我良好的控制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继续加重或导致发病的概率会大大降低。
最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并非短期内形成的,正如那句老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动脉硬化斑块是很难逆转与消失的,当然对于新鲜的斑块还是可以逆转的,此外,也是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切掉动脉内的斑块的。此外, 为了减少动脉内斑块的形成我也给大家提出了一些建议。送给大家一句我经常和我的患者说的话:管住嘴,迈开腿;戒烟戒酒,多喝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逆转和完全消退吗?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部分逆转,但是不能完全消退。可以通过药物,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带来的疾病风险降至最低。
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是血管内皮受损动脉粥样硬化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导致患者心梗、脑卒中等疾病的首要原因。其在发病的最初期的始动因素,是动脉血管内皮受损与功能改变。造成血管内皮损伤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血糖以及吸烟等。其中高血压的危害最大,动脉粥样硬化也最易发生在血管的分支、弯曲等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血流冲击力最大,容易受损。
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与脂质物(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通过受损处进入到血管内皮之中。进入血管内皮的单核细胞会分化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有很强的氧化能力,会把进入血管内皮的LDL-C中的脂蛋白氧化,从而激活了巨噬细胞表面的清道夫受体,使巨噬细胞对LDL-C进行吞噬。
通过清道夫受体进行的吞噬不受细胞内胆固醇水平的影响,使得脂质物质在巨噬细胞内大量蓄积,巨噬细胞逐渐变成富含胆固醇的泡沫细胞。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表面也有这种清道夫受体,也会介导这些细胞摄取LDL-C,转化为泡沫细胞。大量的泡沫细胞聚集形成脂纹,血管内皮发生隆起及变形,也就是形成了硬化斑块。
所以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3个关键点,1、血管内皮的受损;2、巨噬细胞与LDL-C大量聚集在内皮受损处;3、氧化的LDL-C激活了细胞的清道夫受体,吞噬胆固醇后转化为泡沫细胞。所以想清除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就要从这3个关键点入手。
二、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后怎么办当巨噬细胞与平滑肌细胞转化为泡沫细胞之后,就难以清除了。这是因为细胞内的脂质物想移除,需要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通过细胞内的溶酶体解离成游离的胆固醇才可以。但氧化后的LDL-C激活的清道夫受体,不受细胞内胆固醇浓度的负反馈调节,所以胆固醇会大量蓄积,难以移除。
所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就是阻止血管内皮的受损,降低血中LDL-C的浓度,减少LDL-C的氧化。阻止血管内皮的受损,主要就是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及戒烟,从根源上杜绝LDL-C进入血管内皮的机会。
使用降脂药物可以降低LDL-C的浓度,尤其是他汀类降脂药物,还可以抗LDL-C的氧化,减少巨噬细胞对LDL-C的吞噬。研究证实,当血液中的LDL-C降至2.0mmol/L的时候,LDL-C就停止向内皮中转移;当LDL-C降至1.8mmol/L的时候,LDL-C就会从血管内皮中转移回血液。这种转移是指游离的胆固醇,已经在泡沫细胞中的胆固醇没有办法移除,所以已经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没有办法完全移除。
他汀类降脂药物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稳定血管内膜,把不稳定的斑块转化为稳定斑块。因为心梗、脑梗这些急性事件发生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关系不大,而与不稳定斑块的破溃和脱落相关。当不稳定斑块转化为稳定斑块后,可以极大的降低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风险。所以说,很多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人当血脂降至正常了,医生也要求继续服用他汀类降脂药,就是这个原因。
综上所述,祛除损伤血管内皮的风险因素,可以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旦形成之后,就很难完全消除。但是通过药物治疗,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用药时,需要医生的指导之下。用药过程中发现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或是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让我成为你身边的药剂师。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逆转和完全消退吗?
动脉粥样硬化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以后,应注意是否有不稳定斑块形成,是否合并动脉狭窄,若有,应及时治疗,不仅需要治疗原发病因,还应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那么,经过治疗以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逆转或完全消退吗?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否可以逆转或完全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是在高血压、高血脂、糖耐量异常、糖尿病、吸烟等因素的作用下,损害了动脉内膜,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入内膜下提供机会。若病变持续发展,内膜损害将持续加重,发生动脉硬化,甚至斑块形成。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后,经过积极治疗,往往可实现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逆转,但所谓逆转是将动脉斑块缩小,增加它的稳定性,减少破裂的机会,要想真正实现斑块的完全消退,非常困难,可能在斑块形成的早期,斑块较小时,经过治疗以后,可实现对斑块的无限缩小,几近正常。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如何治疗随着年龄的增加,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会逐年增高,不少中老年人行颈动脉彩超时都会发现颈动脉的斑块,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以后,受先应自己排除一下有无高位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酗酒、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等,如果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是多因素引起;如果没有,可能是年龄因素引起。在治疗上:
如果没有不稳定的动脉斑块,动脉狭窄程度低于50%,既往无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可以先通过非药物治疗,如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减轻体重等;
- 如果有不稳定动脉斑块、动脉明显狭窄、发生过脑卒中、冠心病等,应给予药物治疗,首选他汀,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其中,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若狭窄程度达到70-75%,伴随明显缺血症状,应安装动脉支架,预防心肌梗死、脑梗死的发生。
感谢大家的阅读!
医学莘期待大家的关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识!
注: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逆转和完全消退吗?
有朋友问:刚则查出长了颈动脉斑块,还能逆转和消除掉吗?
这是一个很多人非常关心的问题,有人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斑块是不可逆转的,但也听到过有些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治疗,斑块缩小甚至消失了,那么斑块究竟能不能逆转和消失呢?
先来了解一下动脉斑块是如何发生的?
所谓斑块是一种形态学上的描述,实质上它是血管壁中脂质化物质形成的团块,这些团块的组成成分包括脂肪类物质比如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还有机体用于清除血管异物的吞噬细胞等等,由它们混杂在一起而形成,
在斑块形成的早期,大量甘油三酯等脂肪通过低密度脂蛋白被运送进血管内皮细胞中,起过一定的限量时,机体就会调动吞噬细胞来吞噬过多的脂肪,以达到清除的目的。但随着脂肪数量的增多,一来吞噬细胞的数量越来越不够用,吞噬了大量脂肪的吞噬细胞因过量吞噬发生了死亡,就会像皮肤“化脓感染”一样形成“粥”一样的坏死物质,这样的物质形成了便积存在了血管壁中而无法得到清除,越积越多就形成了斑块。
由此可见,在血管内皮中积存的脂肪较多、吞噬细胞尚能发挥吞噬作用而未发生坏死、还没有大量形成“粥”状物质的这个阶段,如果能采取大量减少脂肪进入血管内皮,同时增强并促进吞噬细胞吞噬功能,将血管内皮中的脂肪慢慢清除掉,就可以阻止斑块的进一步形成并清除掉脂肪堆积形成的团块。而一旦错过了这样的机会,有了“粥”状物质的形成,特别是这些“粥”状物发生钙化、纤维化成为了血管壁的一部分时,便不可能再被清除,成为了不可逆转的病变。
因此,能够得以逆转并清除的斑块是指早期形成的斑块,这一阶段在控制血压、血糖、戒除烟酒等避免血管内皮受损的基础上,严格控制血脂特别是降低运送脂肪进入血管内皮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将有机会逆转与清除掉早期斑块(早期软斑)。
国内外研究证实:将低密度脂蛋白至少控制在2.1mmol/L以下才可能有这样的结果,特别是能降低至1.8mmol/L以下获得的机会会更大;低密度脂蛋白得到这样的控制,即便是对已经形成的不可逆斑块,也可以起到缩小与稳定的作用。
如果你是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发生的高危险人群,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高血脂、吸烟酗酒、长期熬夜的人,你的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了多少呢?特别是发现有早期动脉斑块的人,积极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逆转与消除斑块还是有可能的,千万不要错过这样的时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