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空腹血糖6.9,一年后有人得了糖尿病,有人恢复了正常是为什么?
老赵和老李是两个好朋友,经常一起喝酒聊天,可巧的是,去年查体,他们两个都出现了空腹血糖受损的情况,空腹血糖达到了6.9左右的水平,今年复查血糖水平时,老赵的空腹血糖恢复到了6以下,而老李的空腹血糖却升高了到了7以上,再加上近期还出现了多饮多食多尿,疲劳,视物模糊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同样是空腹血糖受损的两个人,为什么会出现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呢?我们来看看他们这一年来的生活就明白了。
老赵是一个很注重健康的人,发现空腹血糖达到了6.9以后,就去咨询了内分泌科的大夫,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根据医生的嘱咐,老赵把吸了多年的香烟给戒了,老李再约他去喝酒也不去了,同时在生活饮食上也注意了控制,控制食量的同时,还注意营养的均衡摄入,原来坐办公室整体不活动,也做到了每天早起锻炼身体,通过合理的有氧锻炼,不断增强了体质,一年下来,加上饮食控制和运动方面的控制,体重减了20斤,原来的小肚子也不见了,整个人都精神了,第二年体检,发现血糖竟然也达到了6.0以下的健康水平。
老李性格大大咧咧,活的也比较随性,发现血糖6.9时,家里人一直劝他要注意了,不要发展成真的糖尿病,他说:人生在世,高高兴兴最重要,该吃吃,该喝喝,真要糖尿病了,再说!就这样,老赵在控制饮食时,老李在大吃大喝,老赵在运动锻炼时,老李在吸烟熬夜玩手机,老李不陪老赵喝酒,老赵还有老张老王陪着喝,老赵体重一年下来减了20斤,老李的体重没增长,可腰围却又粗了一圈,第二年体检时,真的发现血糖已经超标,确诊为糖尿病问题了,老李还说:哎,体检干啥啊,不提交啥感觉都没有多好,一体检都是病!
对待健康,我们应该学老赵,还是学老李,这当然是不言而喻的。仅仅就空腹血糖升高这件事来说吧,之所以发生空腹血糖升高的问题,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对血糖的代谢出现了问题,肝脏是我们血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当我们的肝脏周围出现较多的脂肪时,会影响肝脏对于糖的代谢能力,糖的代谢能力下降,人体为了能够更好的分解和利用糖元,就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加强血糖代谢,而胰岛素的浓度增加,又会进一步的促进肝脏周围的脂肪堆积,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出现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先出现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异常,最终发展成真正糖尿病问题。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的血糖升高也是逐渐发展的,如果能够在出现空腹血糖受损等糖尿病初期问题时,就积极的予以应对,控制体重,改变饮食结构,低脂低糖饮食,多吃新鲜蔬菜,低糖水果,适量的应用牛奶,食用坚果以及豆制品,控制饮食结构,先吃菜,再喝汤,最后再吃主食,控制饮食的同时,注意加强运动,通过合理强度的运动锻炼,减轻体重,加强血糖的利用,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脂质代谢,提高身体素质,保证身体免疫力,从多个方面来调节和控制血糖水平,通过严格的自律来控制血糖,往往我们的血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甚至恢复到正常血糖水平。如果能够长期的坚持规律饮食、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方面的健康生活习惯,我们的血糖水平甚至可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正常。
糖尿病并不可怕,它虽然通常较难治愈,但它是可防可控的,早发现,早干预,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如果一旦确诊糖尿病问题,结合情况早治疗,尽早的把血糖控制达标,减少血糖升高带了的心血管健康影响,神经病变影响,肾脏病变影响,不管是血糖升高糖尿病前期的朋友,还是已经确诊糖尿病的情况,通过健康的生活调理和合理的药物控制,相信都能能够控制好血糖水平,保证身体的健康获益。
同样是空腹血糖6.9,一年后有人得了糖尿病,有人恢复了正常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空腹血糖6.9,标准空腹血糖值6.1,6.9一6.1=0.8,你的糖耐量受损0.8,超过空腹7以上,这就是早期糖尿病,然而你控制血糖很注意不乱吃乱喝,做到忌口,一年以后,你没有得早期糖尿病,然而有些人没有做到要忌口,超过7以上这就是得了早期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在青年时期是不会发出来,人到了40岁至60岁二型糖尿病发出来了。二型糖尿病这吃出来的富贵病,大家已经成为共识。所以说;人还是要做到万无一失,提高警惕,防止二型糖尿病发生率。
同样是空腹血糖6.9,一年后有人得了糖尿病,有人恢复了正常是为什么?
糖尿病是我国第一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是一种可防、可控、可治的疾病,诊断糖尿病以后,几乎终身会被贴上“糖尿病”标签,需要终身治疗,故要想原离糖尿病,重在预防,尤其是糖尿病前期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部分患者可避免进展为糖尿病。那么,空腹血糖6.9mmol/L,为什么部分患者进展为糖尿病,部分患者恢复了正常。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为3.9-6.1mmol/L;当位于6.1-6.9mmol/L之间,为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分期属于糖尿病前期;当≥7.0mmol/L时为糖尿病。从数值上来看,6.9mmol/L为空腹血糖调节受损,但与糖尿病的7.0mmol/L仅仅0.1mmol/L的差距,0.1mmol/L有多大的意义,个人认为没有多大的意义。受测量误差、测量时间、饮食等因素的影响,第二次或第三次测量的空腹血糖很可能为7.0mmol/L。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分水岭,经过积极治疗,血糖有机会恢复正常。血糖处于该时期的患者,血糖超出正常范围越多,进展为糖尿病的几率就越大;相反,超出正常范围越小,恢复为正常的几率就越大。所以,从空腹血糖的数值上来看,越接近7.0mmol/L,越有可能发展为糖尿病;越接近6.1mmol/L,越有可能恢复正常。
糖尿病前期的患者,究竟是进展为糖尿病,还是恢复正常,与是否坚持治疗,是否合并其它基础疾病有关。如果能坚持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当然会增加一份与糖尿病博弈的筹码;相反,如果存有侥幸心理,自认为还没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生活习惯上为所欲为,毫无疑问会进展为糖尿病。其次,如果合并血脂异常、脂肪肝、肥胖、高尿酸血症等疾病,进展为糖尿病的几率会高于普通人群,这些疾病会协同加速病情的进展,它们对代谢的影响并非简单的1+1=2,几乎是1+1>2。
综上,空腹血糖6.9mmol/L,之所以部分患者会进展为糖尿病,部分患者会恢复正常,可能与是否坚持治疗,是否合并其它基础疾病有关;其次,受测量误差、测量时间、饮食等因素的影响,很可能在发现空腹血糖6.9mmol/L时,其实已经达到了糖尿病7.0mmol/L的诊断标准。感谢大家的阅读!
医学莘期待大家的关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识!
注: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同样是空腹血糖6.9,一年后有人得了糖尿病,有人恢复了正常是为什么?
谢邀!空腹血糖6.9mmol/L,1年后有人糖尿病,有人恢复正常,这确实是很多人不理解的地方,特别是发展为糖尿病的那一部分人。他们可能会认为不公平,一样的血糖,为什么我就得糖尿病了呢?
凡事有果必有因。
发展成糖尿病,要仔细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看是不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呢?大鱼大肉?不爱活动?压力大?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等,这都是促进血糖快速发展的参与因素。
发展成糖尿病也不要灰心,毕竟6.9和7.0的差距非常小,即使达到了7.0以上,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果能够认识到生活方式对自己的影响,血糖仍然是可以恢复到正常的。这样,即使身为糖尿病人,但仍可长期保持血糖在正常状态,而且可能也长期不需要用药。
恢复正常的那部分人群非常值得鼓励,他们保持着良好的生活方式,使自己的血糖得到逆转,如果能长期保持的话,那么血糖就可以持续在正常范围,即使血糖再度升高,也要在经历糖代谢异常阶段,这样又能为自己赢得一段时间。
糖代谢异常的患者将有1/3的人会发展为糖尿病,还将有1/3的人会逆转为正常。
习总书记说,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同样健康生活也需要努力才行。
同样是空腹血糖6.9,一年后有人得了糖尿病,有人恢复了正常是为什么?
空腹血糖6.9mmol/L,距离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满足空腹血糖≥7.0mmol/L只相差0.1mmol/L,这首先是要考虑是否存在糖尿病,正确的做法,是建议进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分别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及口服75g葡萄糖2小时后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如果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满足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那么糖尿病的诊断是比较明确的。绝对不能因为空腹血糖水平为6.9mmol/L,就认为我还没有达到诊断标准,而忽视了这样的健康隐患的存在。
至于该问题提到的这种空腹血糖最大值就是6.9mmol/L,确实没有满足糖尿病的诊断标砖,同时糖耐量试验也不满足糖尿病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那我姑且认为他是糖尿病前期。接下来,我将从糖尿病前期的角度解释为什么会存在,一年后部分人得上了糖尿病,而有的人血糖又恢复正常了。
糖尿病前期是人为划分的一个时期,糖尿病的发展历程就是需要经过正常血糖水平(空腹血糖范围为3.9-6.1mmol/L,糖负荷试验2小时血糖<7.8mmol/L)、糖尿病前期、糖尿病三个阶段。
糖尿病前期是指满足空腹血糖≥6.1但是<7.0mmol/L,服糖试验2小时血糖≥7.8mmol/L但是<11.1mmol/L,上述两种血糖水平同时满足或者满足任意一种,都属于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满足属于空腹血糖受损,糖负荷试验2小时血糖满足属于糖耐量异常。糖尿病前期属于糖尿病的后备军。
有相关研究发现改变生活方式,比如增加蔬菜的摄入量、减少酒精和糖的摄入量、超重或者肥胖的人减轻体重、增加日常活动量,每天进行至少20分钟中等强度的活动,控制肥肉等脂肪含量的摄入可以延缓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的阶段发展。因此才存在题中出现的这个疑问。
同样是空腹血糖6.9,一年后有人得了糖尿病,有人恢复了正常是为什么?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首先来了解一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给出的标准是:
- 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
因此是否发生了糖尿病,要检测这两个时点的血糖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如果仅从空腹血糖6.9mmol/L来看,还不能明确诊断是糖尿病,是处于了即将发生糖尿病的糖尿病前期,这种状况是有可能发生逆转的,为什么呢?
血糖之所以会升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胰岛细胞不能分泌出足够的胰岛素,致使血糖不能被胰岛素运送进细胞中被利用,造成血糖大量滞留在血液中。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糖尿病前期甚至糖尿病的早期,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并不缺少,反而会有所增加,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发生了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简单地说就是胰岛素运送血糖进入细胞的通道受阻,一方面血糖得不到利用而升高,另一方面反射性的引起胰岛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增强运送能力。此时降低血糖最有效的办法是疏通运输通道,即消除胰岛素抵抗。否则,胰岛细胞的负担会越来越重,最终受到损伤便可造成胰岛素真正地分泌不足。
由此可见,在血糖升高的早期采取积极的干预治疗措施有可能使血糖恢复正常而不发生糖尿病,最重要的是消除胰岛素抵抗。那么,如何判断是否发生了胰岛素抵抗呢?
- 一是可以通过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来做了解,即检测检测空腹、餐后30分钟、餐后1小时、餐后2小时血糖的同时,检测胰岛素分泌情况,正常情况下两条曲线相吻合且变化幅度是一致的,如果胰岛素分泌有异常增高,则表明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
- 二是看体重是否超重、肥胖及血脂是否异常 肥胖是胰岛素抵抗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胰岛素降了起促进血糖利用的作用外,还承担着将过多血糖转化为脂肪的作用,因此当体内胰岛素较多时,血糖被转化成脂肪贮存,导致血脂升高和肥胖发生。
也正因如此,消除胰岛素抵抗最有效的方法是减肥,临床证实:半年内减重5-10公斤对消除胰岛素抵抗非常有效,而随着胰岛素抵抗的减轻,血糖恢复正常的可能性很大,避免了胰岛细胞的进一步受损,阻止与延缓了糖尿病的发生。需要提醒的是:即便如此,血糖曾经的升高表明机体存在代谢异常,如不能长期坚持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血糖可能再次升高,最终引起糖尿病的发生。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