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颈动脉硬化不吃阿司匹林可以吗?

年龄40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颈动脉有硬化的问题,就一定要吃阿司匹林吗?当然不是的!

现在对于阿司匹林的认知,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形,有的朋友,觉得到了40岁以上,不管身体有没有问题,就应该长期吃阿司匹林了;而有的朋友,则担心吃阿司匹林,会带来副作用风险,即使该吃,也坚决不吃。

实际上,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预防领域,其地位是非重要的,但长期用药,也更应该关注这个药物长期服用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评估好药物为身体带来的获益或风险,才是最重要的。

服用阿司匹林的身体获益:阿司匹林之所以能够为心血管风险疾病患者带来预防效果,是因为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就可以使其发挥抵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预防和减少梗塞风险方面,阿司匹林有着明确的药理作用。

服用阿司匹林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首先是他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在预防血栓的同时,也带来了出血倾向加大的风险,消化道出血、出血性脑卒中、皮下出血、牙龈出血等问题,都有可能因服用阿司匹林而引起;其次,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和药物结构,又使其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更要充分评估其引起胃出血的风险。

作为一种预防疾病的药物,如果您没有相关疾病风险,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带来的健康获益,一定不会大于服药可能带来的风险。比如说这位朋友的情况,如果仅仅是有颈动脉的轻度硬化的情况,而不存在其他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经过综合血压、血脂、糖尿病、家族病史、吸烟、肥胖、慢性肾病等多个方面因素的评估,其心脑血管疾病也不属于高危风险的情况,当然完全没有必要服用阿司匹林,如果有人告诉你颈动脉发生硬化,就一定要服用阿司匹林,那他可能真的并不是很懂。

再来说一种情况,如果您有颈动脉硬化的情况,而经过综合评估又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患者,那么这时如果医生建议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就属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情况了,所以一级预防,是指并未发作心血管疾病,但未来十年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较高,为了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血管问题的一种服药预防方式。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前也需要经过严格的评估——

1. 如果有消化道溃疡活动期,或者有大的消化道出血风险的患者,也不能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来做一级预防。

2. 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应该先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治后,再考虑服用阿司匹林。3. 对于有高血压问题的朋友,如果血压无法平稳的控制到150/90以下,也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

4. 对于有糖尿病的朋友,如果血糖一直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也要慎用阿司匹林。

因此,对于有颈动脉硬化的朋友,这个颈动脉的硬化并非是一定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必须适应症,是否需要阿司匹林,需要经过严格的心血管风险评估来确认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来确认。而对于尚未发作过心血管疾病的朋友,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在服药前,还要进行相关的出血风险评估,只有这两个评估都做好了,确实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才可以考虑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40岁颈动脉硬化不吃阿司匹林可以吗?

阿司匹林已经成为家户喻晓的一种药物,很多老年人把它当成一种保健药,认为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实际上阿司匹林时也是不能够随便吃的。毕竟阿司匹林还是有一些副作用的,引起胃肠道不适,甚至消化道大出血风险。

40岁,颈动脉硬化需要吃阿司匹林吗?如果单纯只有这两种情况是不需要吃阿司匹林的。

那么,哪些情况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呢?

阿司匹林应用最多的是在二级预防,也就是已经有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来预防以后再次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具体来说,以下几种疾病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第一,冠心病,包括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后,冠脉搭桥术后。

第二,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或者是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伴狭窄患者。注意:房颤引起的卒中是需要用抗凝药物的,如华法林、泰毕全、拜瑞妥等,而不是抗血小板的药物如阿司匹林。

第三,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包括颈动脉斑块,多发性的肢体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

再就是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也就是很多患者觉得自己目前没有什么心血管疾病,想预防疾病的发生。

应该说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作用存在一些争议,尤其是去年有一个大型的循证研究ARRIVE研究发布以后,更是有些人发文说阿司匹林走下了神坛。

那么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中是否还有价值?哪些人群应该选择?

目前很肯定的是,对于心血管风险水平较低的人群,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我们国家在2017年发布了中国人群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中国指南,指南指出,未来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10%的患者,才考虑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主要包括以下这些患者。

1. 年龄≥50岁的糖尿病患者,伴有以下一项或以上的危险因素: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男性<55岁,女性<65岁发病史)、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蛋白尿。

2.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良好,但有以下三项危险因素中的至少两项:吸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

3.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30~45ml/min/1.73m2。

因此阿司匹林不能随便吃,作为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是一定有获益的,作为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一级预防时,建议未来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服用阿司匹林。

关注健康,关注心血管徐医生!

40岁颈动脉硬化不吃阿司匹林可以吗?

40岁就检查发现颈动脉硬化确实比较年轻。阿司匹林是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药物之一,但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则需要根据颈动脉的狭窄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评估后再做决定。

颈动脉狭窄程度可分为三级。狭窄程度<50%为轻度狭窄,狭窄程度在50%~69%之间为中度狭窄,狭窄程度≥70%为重度狭窄。

是否需口服阿司匹林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1.一般颈动脉狭窄程度≥50%,都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如果狭窄程度≥70%可能会需要考虑应用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2.如果狭窄程度<50%则需要结合所存在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决定是否需要应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的预防。一般认为如果同时存在以下至少3种危险因素,则建议服用阿司匹林:
  • 年龄:男性≥50岁或女性绝经期后;

  •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应时首先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方可服用;
  • 糖尿病:血糖升高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 高胆固醇血症: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斑块的核心成分。
  • 肥胖:体重增加也是引起心血管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如果体质指数(BMI)≥28kg/m²或腰围男性≥90cm或女性≥85cm。
  • 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男性>55岁或女性>65岁有发生过心血管疾病,则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将明显增加。
  • 吸烟:包括一手烟和二手烟。众所周知,吸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尤其是每天吸烟≥30支的人,风险更大。

3.如果颈动脉硬化已经合并有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也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最后提醒一点,在服用阿司匹林时注意观察有过敏、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我是医师杨浩,专注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

篇幅有限未能面面俱到,如需了解更多医学知识,欢迎关注“医师杨浩”

40岁颈动脉硬化不吃阿司匹林可以吗?

阿司匹林是一抗凝剂,现临床多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但很多人可能对此存在一误解中,只要是有了心脑血管疾病,就都用阿司匹林长期服用,以作治疗和预防。其实阿司匹林正确的使用应该是在血管里面的斑块破裂、出血或脱落,将有血栓形成的时候,作为抗凝剂使用,以免血栓栓塞相应部位的动脉血管而发生梗死。

40岁颈动脉血管硬化,也就是说没有血栓形成或存在,此时服用阿司匹林是没有必然意义的,没有治疗及预防意义,白花钱,甚者可能有产生副作用的风险,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是没必要服用阿司匹林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