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需要用他汀类药物?

这个问题问的好,比起问“血脂高到多少,就要服用他汀了?”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更科学。

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降血脂的,因此血脂异常情况是是否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主要原因,但血脂情况并不是判断是否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唯一原因,是否需要服用他汀药,还需要综合血脂、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年龄、家族遗传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评估,最终要根据评估结果来确定是否要用药控制血脂水平。

简单说来,他汀类药物主要有两大类的临床应用,一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二是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还没有发作过心血管疾病,但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情况,服用他汀类药物控制血脂,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二级预防则是指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情况,这种情况,有二次发作心血管疾病的极高危风险,如果存在血脂异常,也要服用他汀类药物来控制血脂,减少心血管疾病二次发作风险。

这里谈到的“血脂异常”,并不仅仅是化验单上出现了向上或向下的箭头那么简单,不同危险分级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对于“血脂异常”的定义也各不相同——

1. 无心血管疾病,但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未来10年内发病风险超过10%)的情况,血脂指标,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2.6mmol/L,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值(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3.4mmol/L,就属于血脂超标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严格的生活控制,血脂仍然无法控制到这两个值,就可以考虑服用他汀类药物,控制血脂达标,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

分享一组临床研究数据,一项包含了超过6500名受试者的临床研究中,这些受试者的总胆固醇小于6.5,但同时至少包含3个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日剂量10mg进行一级预防,通过3.3年的随访发现,阿托伐他汀组受试者的终点事件发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了36%。

2. 对于已有心脑血管疾病问题的患者,属于心血管疾病的极高危情况,这种要求则更高,如果通过生活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仍然超过1.8,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2.6,就应该服用他汀类药物进行血脂的控制。

具体这个心血管疾病风险是高危还是极高危,如何判断,降血脂的目标如何设定,是有一套综合评估的方法的,这需要专业的人员来进行。

给大家介绍几种情况的调脂目标设定——

1.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调脂目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8,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

2. 糖尿病+高血压或其他危险因素,调脂目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8,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

3. 糖尿病无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调脂目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6,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

4. 慢性肾病(3期或4期),调脂目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6,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

5. 高血压+一项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调脂目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6,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

6. 单纯高血压或其他一项心血管风险因素,调脂目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3.4,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

其他风险因素,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1.04,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肥胖(体重指数大于28)、吸烟、早发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如果您存在上述情况,血脂通过生活控制又调节不下来,就可以考虑服用他汀类药物来控制血脂进一步降低,直至达标来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

什么情况下需要用他汀类药物?

在保护自己的生命,预防发生心梗、脑梗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时候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大多数人都知道他汀类药物是常用的降脂药物,所以经常引发这样的疑问:“华子,我的血脂降下来了,可不可以停用他汀?”,“华子,我的血脂不高,为什么医生要让我用他汀?”,“华子,血脂高了,一定要吃他汀么?”

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他汀类药物并不是简单的调节血脂药物,它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是对抗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想理解这个说法,就要从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说起了。

人体的动脉血管壁上有血管内膜,正常情况下,血管内膜致密光滑,血液可以顺畅流动。但是在某些因素下血管内膜会受到损伤,这些因素包括衰老、高血压、吸烟、酗酒、高血糖、家族遗传、血脂异常等。而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就容易在损伤处进入到内膜之中。

进入到血管内膜中的LDL-C会被血液中的巨噬细胞所吞噬,吞噬了LDL-C的巨噬细胞会转变为泡沫细胞,沉积在血管内膜之中。随着泡沫细胞越聚越多,就在血管内膜中形成了充满淡黄色米粥样的硬化斑块,所以被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二、不稳定斑块会造成心梗和脑梗

当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之后,斑块会持续增长,血管的内径就会变得越来越小,血液流动就会受限。比如我们常说的冠心病,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就是指心脏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狭窄了50%以上,心脏因为缺血、缺氧而发生的一系列胸闷、胸疼的心绞痛症状。

但是脑梗、心梗的发生率,与动脉狭窄的程度关系不大,而是与粥样硬化斑块是否稳定有关系。平时常看到动脉狭窄百分之七八十的人没什么事,平时没有什么症状的人却突发了脑梗、心梗,就是因为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了破溃或脱落,形成了栓子,堵塞了血管。

三、他汀类药物的作用

他汀类药物本身具有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的作用,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尤其可以显著降低LDL-C的浓度。有研究证明,当血液中LDL-C达到2.0mmol/L的时候,LDL-C就停止转入血管内膜,当LDL-C达到1.8mmol/L的时候,LDL-C就会从血管内膜里逆转回血液中。所以对于有心梗、脑梗高危风险的患者,要求要把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

动脉血管壁上的粥样硬化斑块如果发生炎性反应、脂质核心过大、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等问题时,就会成为不稳定斑块,容易发生破溃或脱落,导致栓子的形成。而他汀类药物有抑制炎性反应,增加斑块密度使脂质核心变小,稳定血管内皮等多种功能,可以把不稳定斑块转为稳定斑块。

所以说,他汀类药物可以阻止斑块进展,还可以部分逆转斑块。但在试验研究中,这种逆转作用需要至少用药2年以上才可以达到,所以很多心梗、脑梗高风险的患者,即使在血脂正常后,也需要长期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以持续获得对心脑血管的保护。

只是单纯性高血脂而没有其他合并症的患者,通过饮食及运动可以控制好血脂,可以停用他汀。但现在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人,大多数是为了预防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即使血脂降至正常,也需要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预防。如何用药需要听从医嘱,在用药过程中发现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让我成为你身边的药剂师。

什么情况下需要用他汀类药物?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服药是为了治病的,治病就需要达到治疗的要求,服用他汀药治疗的要求也很明确,一是要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达标,二是要稳定斑块不破裂,所以是否需要服用他汀要以此来评判。

比如有糖尿病、高血压的人要求将低密度脂蛋白至少控制在2.6mmol/L以下,如果经过生活方式干预比如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等不能控制达标,则需要服用他汀类降脂药。如果已经发生了心脑血管病,则低密度脂蛋白需要控制在1.8mmol/L以下,则也需要服用他汀类降脂药才能控制达标。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这些人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要求不能以正常人的标准来要求,比如正常人只要不超过3.37mmol/L即可,而这些人要达到的目标比正常人的正常值低很多,由于低密度脂蛋白主要是由人体自身合成的一种胆固醇,要把它控制下来必须对自身的这种合成功能进行抑制,仅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是难以做到的,必须依靠他汀类降脂药的帮助。

因此,如果需要服用他汀类降脂药,就需要长期坚持服用,否则难以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达标。实际生活中经常见到有些人看到低密度脂蛋白降下来了就停药,高起来再服用,这样的做法对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非常不利,也容易导致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导致严重的后果。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什么情况下需要用他汀类药物?

他汀并不是某一个药物,而是一大类药物,目前最常用的包括:

第一代包括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

第二代包括氟伐他汀;

第三代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及匹伐他汀。

那么什么情况下使用他汀药物呢?选择哪一种呢?

首先我们先得了解他汀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他汀最主要的作用有两个:

1、调整血脂

能降低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降低甘油三酯,还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能减少血管垃圾,是好血脂,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是血管垃圾制造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他汀还能够降低甘油三酯;也就是说他汀能降低人体坏血脂,并且升高好血脂。进而减少血管垃圾,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加重。控制心脑血管疾病。

2、抗炎稳定斑块

更重要的作用就是抗炎稳定斑块。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动脉粥硬化,也就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后,产生更多的血管垃圾,引起并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而心血管疾病的另一个原因是炎症反应,血管内壁受炎症刺激后,也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他汀正好能抗炎,所以他汀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同时,我们要知道,斑块破裂后就会形成血栓,血栓发生在心脏动脉就是心肌梗死,发生在颈动脉或脑血管,就是脑梗死。他汀能够稳定斑块,防止斑块加重,同时能防止斑块破裂,从而预防血栓,进而预防心肌梗死、脑梗死的作用。

知道了他汀的作用,我们就大概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要服用他汀了:

一、非常明确必须要服用的情况

因为他汀能抗炎、稳定斑块,所以,对于所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不管血脂是否升高,都应该服用他汀。比如说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支架、心脏搭桥、严重的劲动脉斑块、脑梗死、严重的外周动脉狭窄等等这些疾病,都应该服用他汀。因为这时候吃他汀,不仅是为了降低血脂,更是抗炎稳定斑块,从而预防心血管垃圾加重,从而预防斑块加重,预防斑块破裂,预防血栓,预防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加重。这部分人,无需商量,肯定要吃,除非过敏或发生严重副作用。

这部分人,吃他汀的效果,要参考低密度脂蛋白,也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要降到1.8以下。

二、还有一部分没有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但是血脂异常的人

并不是所有的高血脂都应该吃他汀;

1、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是好事,所以高密度脂蛋白升高不用吃他汀;而且吃他汀也是为了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2、单纯甘油三酯升高,也不首选他汀,如果要降甘油三酯,且要服用药物,首选贝特类降脂药。

3、是否服用他汀,主要看低密度脂蛋白这个血脂:

不同人群,低密度的目标不同,如果通健康生活方式,低密度脂蛋白能达标,可以不吃也,但如果通过健康生活方式,低密度脂蛋白还是没有达标,那就需要他汀配合实现低密度脂蛋白达标。

普通人,也就是没有血压、血糖异常,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3.4mmol/L就属于正常;如果不能达标,就吃药;但必须先健康生活,且一般建议单纯的高血脂,低密度脂蛋白高于4.9的时候,启动他汀降脂。

对于有高血压或糖尿病、肥胖、吸烟、家族史等等的人,低密度目标是<2.6mmol/L,也也就是这部分人的低密度应该<2.6。如果不吃药,低密度脂蛋白没有降到2.6以下,那么久需要吃他汀辅助降脂。

具体说:

糖尿病的人,

慢性肾病3、4期的人,

高血压+肥胖

或高血压+男>45岁女>55岁

或高血压+心血管家族史,

或高血压+吸烟,

或高血压+高密度低蛋白低于1.04,

这些情况下,都想办法把低密度脂蛋白降到2.6以下,除了健康生活,就是吃他汀的方法。

最后强调,吃他汀一定化验低密度脂蛋白,看看是否有效,或是否达标;同时需要化验肝功能、肌酸激酶、血糖,观察是否有副作用发生!

什么情况下需要用他汀类药物?

提到他汀,很多老年人可能都知道。作为心血管领域的常用药物,他汀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当然它最基础的作用是降血脂,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作用。

什么情况下需要用他汀类药物?

他汀最初就是用于高血脂患者,以降低胆固醇为主,只不过它同时具有抗血管内皮炎症,加强斑块稳定性,预防血栓形成等作用,所以也被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正因为很常用,也存在滥用他汀的问题。那么,到底哪些人需要服用他汀呢?

1、高血脂患者:上面也提到了,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作用就是降血脂,尤其以降低胆固醇为主。所以说,对于体检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LDL-C≥3.4 mmol/L)或是总胆固醇升高(TC≥5.2mmol/L)的患者,即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一般都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以把胆固醇降到正常范围以内为治疗的目标。当然,对于轻度升高者,可先尝试生活方式干预,无效后再行用他汀治疗。

2、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有些中老年人即便是没有高血脂,但是因为同时伴有三个以及三个以上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长期吸烟史、高龄等,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对于这类患者,即便是血脂不高,但是随时面临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的风险,所以也需要服用他汀以帮助控制血脂,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预防斑块形成,稳定斑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降脂目标以LDL-C降低至2.6mmol/L以下为准。

3、已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心脑血管疾病一旦发生,预示患者已有基础的病理因素,比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高血压、高血脂等,对于该类患者来说,即便是病情稳定出院后,也仍面临复发的风险。因此必须服用他汀类药物,以防止疾病复发。其中这类患者包括,冠心病患者(不稳定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等)、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术后或搭桥术后患者;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脑梗死后患者以及已过急性期的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脑出血性疾病患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如颈动脉硬化、肾动脉硬化,双上肢和双下肢动脉硬化等。对于该类患者,一般需要强化他汀治疗,建议选择高强度的他汀药物,比如常用的瑞旨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要求降脂目标值需要把LDL-C降至1.8mmol/L以下。若负荷剂量他汀仍无法达标,需要联合其他药物治疗。

我是王药师,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您的点赞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他汀用药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

什么情况下需要用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其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发挥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他汀类药物是常用的降脂药,但不只有降脂作用。

什么情况下需要用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除了具有调节血脂作用外,还可用于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心病患者等。

1、他汀类药物的作用:作为常用的降脂药,他汀类药物最常用于高血脂患者,发挥降脂作用。另外,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诸多作用。其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预防、减缓、稳定动脉粥样硬化,甚至可逆转斑块的形成;用于冠心病患者,可防治血管狭窄,预防和改善心肌缺血、抑制心肌肥厚和纤维化等。

2、他汀类药物的适用人群:目前,他汀类药物主要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以胆固醇升高为主的混合高脂血症患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心病患者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指出,以下人群若无禁忌症,应坚持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

①已确诊缺血性心血管病,如冠心病、脑梗,属心脑血管病复发的极高危人群。

②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4.9mmol/L的人群。

③年龄>40 岁的糖尿病患者,若LDL-C为1.8mmol/L—4.9mmol/L,也应坚持用他汀。

④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需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进行评估,评估风险因素如血压≥160/100 mmHg;HDL-C<1.0 mmol/L;非-HDL-C≥5.2 mmol/L;长期吸烟;BMI≥ 28kg/m^2。若结果显示为高危,应坚持服用他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