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吃阿司匹林,有哪些注意事项?

高血压患者吃阿司匹林,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这个问题问的好,实际上,有很多高血压患者,并不一定要服用阿司匹林,而有高血压问题的患者,如果确实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也一定要注意血压的控制和服药风险。今天就来和大家探讨高血压患者和阿司匹林的那些事儿。

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吃阿司匹林吗?当然不是的!

大家一定要明确一点,并不是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要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的作用是抵抗血小板的凝集,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只有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才有必要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给大家举几个例子说明阿司匹林的应用——

1. 单纯高血压,不吸烟、没有肥胖、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肾病等相关心血管疾病风险,不用服用阿司匹林;

2. 高血压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情况,需要在控制好血压的前提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3. 高血压伴有高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4.9,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4. 高血压伴有糖尿病,虽然血脂未超标,但低密度脂蛋白超过1.8,年龄大于40岁,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5. 高血压,有早发心脑血管家族病史,肥胖,吸烟,血脂也不达标,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通过上面几个例子大家可以看出,到底要不要服用阿司匹林,主要是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否大,如果经过综合评估,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或极高危的情况下,该服用阿司匹林当然是应该服用的,但如果仅仅是高血压,而心血管疾病的其他风险因素并不多,在没有经过充分评估的情况下,也不应该滥用阿司匹林。

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以外,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年龄,男性≥45,女性≥55,

  • 血脂水平是否超标,包括高密度脂蛋白偏低

  • 糖尿病

  • 慢性肾病

  • 肥胖

  • 吸烟

  • 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病史

具体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及以上的风险,还需要经过专业的医生来进行充分评估确定。

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要注意风险

即使是符合高危或极高危的情况,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也有不少的注意事项,先说一个最重要的——控制好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服用阿司匹林,对抗血小板凝集,在预防血栓的同时,也增加了出血的风险,因此,只有在能够良好平稳的控制血压的前提下(至少控制到150/90以下),服用阿司匹林才能减少出血风险,否则的话,血压控制不好,又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出现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就会大大升高。这也是很多朋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脑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控制好血压,即使经过充分的评估确实需要阿司匹林,在服用阿司匹林之前,还应该进行充分的评估。凝血功能紊乱,严重肝病、肾衰竭、近期有出血病史,消化道溃疡活动期等情况下,对于没有心血管疾病,仅仅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朋友来说,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的风险更大,则一般不推荐服用阿司匹林。

而对于经过评估确实需要,也没有禁忌可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朋友,在长期服药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出血风险,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一方面减少血栓的形成,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一方面也会造成出血的风险,如长期服药期间,出现不明原因的皮下出血,牙龈出血等问题,都是值得引起注意的,阿司匹林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从作用机理上,阿司匹林对消化道粘膜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期间,还应该注意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如果服药过程中,出现黑便、柏油样便、吐血等消化道出血症状,应及时停药就医。

高血压患者吃阿司匹林,有哪些注意事项?

张大夫曾经多次跟大家讲过哪些高血压患者应该吃阿司匹林,今天有患者问张大夫高血压患者吃阿司匹林应该注意哪些注意事项,今天张大夫就来说一说。

高血压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应该注意以下5项:

1、高血压患者吃阿司匹林需要在血压控制稳定后,一般是<150/90mmHg后开始使用。

2、阿司匹林肠溶片建议在空腹口服,这样做为了减少胃肠道反应。

3、如果患者在开始服药前有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比如说消化道疾病、65以上、同时口服激素、抗凝药和非甾体消炎药等情况。应该采取预防措施,包括筛查与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预防性应用质子泵抑制剂,以及采取合理的联合抗栓方案。

4、高血压患者如果合并活动性溃疡、严重肝肾疾病、出血性疾病,需要慎用阿司匹林。

5、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如果出现严重消化道出血,应该停用阿司匹林,给予对症处理。

以上就是高血压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应该注意的5点关键注意点,大家一定不要忽视了。

高血压患者吃阿司匹林,有哪些注意事项?

目前阿司匹林,尤其是肠溶片,作为预防心脑血管梗塞性疾病的首选药物,已经被诸多临床研究证实。但是阿司匹林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服用的。需要服用或正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朋友们,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服用阿司匹林前、期间应定期查血

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活性,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使用前要查凝血功能,如果已有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有出血倾向者或血液病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也不宜服用阿司匹林。

服用阿司匹林后,如果引起了血小板数量显著减少,也应停止服用。

血压控制以后再服用,以免引起出血

有高血压者,血压很高时最好不用,需要把血压控制以后再服用,以免引起出血。

早上吃还是晚上吃?

关于阿司匹林的服药时间,到底是晚上还是清晨,目前没有定论。

但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对于血小板的抑制作用是不可逆性的。虽然该药的血浆半衰期只有15~20分钟,但其抗血小板作用却可以持续7~10天。从此角度来讲,每天任何时间服用阿司匹林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因此专家共识指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作用是持续的,早晚没有多大区别,重要的是长期坚持服用,每天固定同一时间点,就可以获得持续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

饭前吃还是饭后吃?

阿司匹林有两种剂型。

阿司匹林传统制剂是餐后服用,其目的是通过食物减少阿司匹林与胃肠道粘膜的接触,减少直接损伤。

阿司匹林肠溶片餐前20-30min服药,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肠溶片外面包有一层肠溶膜,能抵抗胃内酸性环境,在十二指肠的碱性环境下才分解,因而避免了胃粘膜的损伤。

餐前服用,由于空腹酸性环境强,药物不易溶解,且空腹服用后胃内排空快,也可以减少胃粘膜损伤。

相反,如果餐后服用,食物缓解了胃内的酸性环境,酸碱度提高,再加上药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容易使肠溶膜破坏,增加药物在胃内溶解的机会,增加胃粘膜损伤。

担心胃肠道出血?怎么预防?

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注意了!以下是消化道出血的高危人群,需要进行预防。

1.既往有消化道出血史。

2.既往有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3.服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或联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华法林等。

4.幽门螺杆菌阳性。

5.年龄>65岁。

6.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强的松等)患者。

7.除阿司匹林外,还服用多种有胃肠道刺激的药物,如二甲双胍等。

8.消化不良或胃食管反流疾病。

9.胃肠道肿瘤。

如果有以上情况怎么预防消化道出血呢?首先需要到消化内科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可以预防性使用PPI(质子泵抑制剂如泮托拉唑)。根据患者情况,决定PPI联合应用的时间。

如果出现“黑便”,立即停用阿司匹林,尽快到医院检查。

以上就是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时需要注意到的一些问题。

关注健康,关注“心血管徐医生”

高血压患者吃阿司匹林,有哪些注意事项?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血压升高会明显增高脑卒中、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长期服用可预防血栓形成,以预防心血管急性并发症的发生。高血压患者若未来10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10%,或存在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吸烟、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中的两项时,应口服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其次,高血压患者,已经出现心肌梗死、脑梗死,应口服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

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时,需注意:

一、高血压患者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才能开始服用阿司匹林,否则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二、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前,应筛查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若Hp(+),应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以减少消化道溃疡的发生;

三、高血压合并消化道溃疡、严重肝、肾、心功能不全、易出血体质、哮喘时,禁用阿司匹林;

四、相比于阿司匹林普通片剂,阿司匹林肠溶片可有效减少胃肠不良反应,建议作为首选,若有胃肠基础疾病,优选进口的拜阿斯匹灵;

五、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以后,若仍出现胃肠不良反应,在不耐受的情况下,可加用PPI,如雷贝拉唑、兰索拉唑等;

六、阿司匹林可抑制尿酸排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阿司匹林治疗带来的利依然大于弊;已经发生痛风的患者,若不耐受,可换为氯吡格雷。

感谢阅读!

高血压患者吃阿司匹林,有哪些注意事项?

谢谢邀请!

关注李博士和你谈健康,带给你更多更实用的健康知识!

小剂量阿司匹林长期服用,主要用于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因此,不管血压是不是高,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人应当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风险高的人。

如果对阿司匹林过敏,有痛风、哮喘和严重胃溃疡或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史的人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有过脑出血的病人能否服用阿司匹林需经医生评估后决定,详情也可以参考我的相关问答。

如果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有以下一些注意事项:

1.注意选择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尽量空腹服用(根据自己的感觉,有的人喜欢饭后服用),每天同一时间服用,尽量不要漏服或突然停用,用水送服,不要嚼碎或掰开服用;

2.服用期间如果发现任何出血征象如:鼻出血、皮肤容易青紫、黑便等,要及时去医院咨询医生;

3.如果合并严重的胃溃疡不要服用阿司匹林;

4.如果不是医生建议,不要同时服用其他影响凝血的药物;

5.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尽量不要喝酒,会增加胃出血风险;

6.如果有手术需要停药,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至于高血压病人服用阿司匹林的特殊注意事项,就是一定要在血压控制到150/90mmHg以下才能长期服用,否则出血风险高。

如果你觉得本问答有用,欢迎关注及点赞!

本文为李博士原创,抄袭必究!

高血压患者吃阿司匹林,有哪些注意事项?

这周3又会诊了一个因为乱吃阿司匹林导致胃出血的患者,老焦高血压患者,不知道听谁说,高血压人要吃阿司匹林,预防心梗脑梗;结果自己就开始吃阿司匹林,导致了胃出血,差点送命。

一、阿司匹林是什么?

100年前人类最初发明阿司匹林是用来解热镇痛,治疗风湿病的;可是后来科学家发现,阿司匹林能够抗血小板聚集,从而起到预防血栓的作用。

自从发现阿司匹林能够抗血小板,预防血栓后,一发不可收拾,阿司匹林的这个作用,远远掩盖了阿司匹林最初解热镇痛治疗风湿病的作用。

目前医学界,尤其心血管专业,主要使用阿司匹林来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预防心梗脑梗。

虽然阿司匹林有解热镇痛,抗风湿等等作用,区别在于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作用不同。

1、大剂量:

超过4000mg/天(3000-4000mg),具有消炎及抗风湿作用,用于治疗急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

2、中等剂量:

300~600mg/天,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

3、小剂量:

75~300 mg/日,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从而预防血栓,预防心肌梗死,预防脑梗死。主要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心绞痛、支架术后、搭桥术后、外周血管明确狭窄等疾病。

二、哪些人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只有小剂量的阿司匹林,也就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时候,才需要长期服用,上面我们说了对于明确的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心绞痛、支架术后、搭桥术后、外周血管明确狭窄等疾病。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预防疾病加重。

但是还有一部分人,虽然没有确诊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但是他们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很高,可能也需要吃阿司匹林:

年龄40-70岁的人,根据10年心血管疾病评分,具体评分要根据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家族史等等综合评估。若大于10%可考虑服用阿斯匹林;评价消化道出血风险,改善生活方式,平稳血压,本人同意才能吃阿司匹林。若风险小于10%肯定不建议吃阿司匹林。

这个比较复杂,需要专科医生综合评估后经患者同意才能吃阿司匹林,并不是高血压就得吃阿司匹林,高血压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三、单纯的高血压大部分不用吃阿司匹林

如果单纯的高血压,没有别的高危因素,大部分人都无需吃阿司匹林,只需要控制好血压即可。

高血压确实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且血压越高,持续时间越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越高。但是如果能早发现早控制,把血压降到正常范围,理想水平,那么就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而不是去吃阿司匹林,吃阿司匹林只能增加出血风险。

四、哪些高血压人需要吃阿司匹林

1、40-70岁之间的高血压人

1)、年龄:40-44得1分!45-49得2分!50-54得3分!以后每增加5岁加一分!

2)、血压小于120减2分!

血压130-139加1分!血压140-159加2分!血压160-179加5分!血压大于180,加8分!

综合评分,若大于10%可考虑服用阿斯匹林;评价消化道出血风险,改善生活方式,平稳血压,本人同意才能吃阿司匹林。

2、高血压已经合并心脑血管疾病

比如说本身就有高血压,同时又有脑梗死、心肌梗死、冠心病、心脏支架、心脏搭桥、颈动脉严重斑块等等疾病,那么自然需要吃阿司匹林。

五、高血压人吃阿司匹林需要注意什么

任何人服用阿司匹林都需长期监测副作用,对于高血压的人,尤其注意要把血压降到安全水平才能吃阿司匹林;因为血压如果过高,加上阿司匹林,更容易发生脑出血。

1、急性期使用阿司匹林一般建议血压降到160/100,如果不是急性心肌梗死或脑梗死,那么一般建议血压降到140/90以下服用阿司匹林更安全。

2、长期观察大便颜色,如果大便变黑及时就诊,以防消化道出血。

3、定期复查血常规,观察牙龈及全身是否有出血点。

4、阿司匹林肠溶片建议空腹服用,能降低阿司匹林对胃刺激;阿司匹林平片建议餐后吃,可以减少副作用。

5、有任何明确消化道疾病的人,在服用阿司匹林前一定征得医生同意,以免加导致消化道出血,必要时家用治疗胃部疾病的药物。

总之,单纯高血压的朋友,大多数不用吃阿司匹林!如果是高危人群一定找医生详细评分后再决定吃不吃,以免像老焦同志,没事找事。

对于哪些必须吃阿司匹林的高血压朋友,一定要监测血压,以免引起脑出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