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诊断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

从哪些方面可以诊断出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

在我国的成年人中,高血压是个发生率较高的问题,高血压发生率高,发现率低,有效控制率更低,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之一。因此,了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下高血压的诊断相关知识。

如何确诊高血压?

给大家介绍几种不同的情况——

1. 根据我国最新版的高血压诊疗指南,诊室测量血压收缩压超过140,舒张压超过90,在2周内,两个时间点测量均超过这个值,基本就可以确诊为高血压。

2. 诊室测量确诊高血压,需要排除白大衣高血压,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见到医生,就医时产生紧张情绪所导致,如果就医测量血压就高,在家测量血压就正常,那么不一定是家里的血压计不准,也有可能是白大衣高血压。

3. 很多朋友家里也有电子血压计,可以自行测量血压,自行测量血压,两个不同时间点如果测量血压均超过135/85,也可以确诊为高血压。

家庭自测血压,首选上臂式的电子血压计,其准确度要高于腕式血压计和一些所谓的带血压测量功能的手环,注意测量时保持情绪平静,测量前不要剧烈运动,不要饮酒、咖啡、浓茶等饮料,不要吸烟。

4. 现在还有一种血压测量方式,叫做动态血压监测,是通过24小时内持续监测人体的血压波动情况,来摸清血压波动规律,确诊高血压的一种测量方式,24小时动态监测,24小时内平均值超过130/80,白天平均值超过135/85,夜间超过120/70,如果符合上述情况,也可以确诊为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现在很多正规医院都可以做,现在也有可以24小时动态监测的家庭用血压计,大家都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动态血压监测不但可以用于确诊高血压,同时也有助于摸清血压波动规律,为高血压的生活调理和服药时间选择提供依据。

5. 有些朋友单纯低压高,但收缩压(高压)并未超标;而有的朋友压差大,高压超过了140,但低压未超过90,对于这种情况的朋友,一方面要弄清和排查产生低压高或压差大的原因,另一方面,不管是低压超标,还是高压超标,都属于高血压的问题,同样值得引起重视。

发现高血压,不必过分紧张,但一定要重视

之所以高血压控制率特别低,是因为对于高血压的认识上,有这样的一个两极分化,一部分朋友发现有高血压的问题,各种紧张,药是不敢吃的,因为怕伤肝肾,生活上的调理却做的太过,戒烟限酒,低盐饮食没问题,但有的甚至连鸡蛋也不敢吃了;而有的朋友发现有高血压,觉得血压高点怎么了,我一点难受的感觉也没有啊,没感觉就说明没问题,于是生活上不控制,而吃药控制那更是不可能。这两种情况,一种不如一种!

正确的认识和看待高血压,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原发性的高血压来说,是属于“慢病”的范畴,这类疾病的特点是疾病很难治愈,但可以通过适当的手段来干预控制,初期阶段很有可能完全没感觉,但如果因为没感觉而不去控制,长期下来,就会造成大问题!就拿高血压来说,如果长期不控制,会造成动脉硬化,心脑血管出现问题,肾脏,眼底等靶向器官也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当出现心梗,脑卒中等大问题的时候,再去控制高血压,往往就太晚了。

因此,如果发现高血压的问题,既不用过分紧张,但也因为没有症状而忽视它,生活上严格自律,采取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生活干预如果血压控制仍然不好的情况下,尽早的合理选择药物来控制血压,不论采取何种方式,控制血压平稳,尽量减少高血压带来健康损害,才是最终的目的。

怎样诊断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

你好!现在随着人的生活水平提高,长期生活学习压力大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血压波动,而且越来越年轻化,而且这种疾病是人们最常困扰大家的一种疾病,虽然说是简单的血压升高,只是一个数值,最严重的不光是一个数值的问题,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病因的危险因素,严重程度下会影响,重要器官,比如说心脑肾的结构功能,最终这些器官功能衰竭,所以说也是最近心脑血管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说必须引起重视。怎么样确诊高血压判断高血压依据又是什么?现在为大家宣传教育下。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1、在非用药状态下,非同一日不同时间段3次以上测量血压均超过140/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2、既往有高血压史,在服药状态下,血压虽未达到上述水平,也应诊断为高血压;

3、高血压不应以症状的严重程度为判断标准,而应以血压的高低、病程的长短及有无并发症为标准。高血压根据血压高低可分为1级、2级和3级高血压,1级高血压是血压超过正常,低于160/100的血压水平;2级高血压是血压低于180/110的血压水平;3级高血压是指血压超过180/110以上的血压水平

4.还有一部分病人是没有任何症状,也没有任何感觉,只能是体检的时候发现,一般那时候血压还特别高,所以说这种病人就会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容易漏诊,所以说体检很重要,最常规的体检就是监测血压的变化,一般的话只要超过140以上就需要引起重视,这种病人是很危险的,而且还容易被漏诊。

了解完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但是测量血压也很关键的,现在一般最常见的是水银柱和电子血压计测量的时候,必须静息状态下坐位,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一般来说左右的双上臂基本上会相差10~20个,有的病人会说大夫我的血压两个胳膊怎么差这么多,其实差距是正常的,因为有的时候这种血压波动随着人的血流量的增加,血容量的改变或者体位的转变会有所变化的。

有的患者监测不准确的话,或者是有误差可能会影响情绪,情绪越激动这种血压就会越波动,越波动的话就会引起情绪的焦虑,这个是恶性循环的。所以说这种确诊高血压是很重要的。有的时候监测不准确,可能就会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愈后,高血压是根据具体的血压波动的数值,但是一般的话需要监测三天非同日的血压,如果是诊断不明确,可以监测一下24小时的动态血压,这种情况的话可以反映您一天的血压昼夜节律,跟必要的时候可以根据这种指标来调整降压药物的治疗,非常科学,而且效果非常明显

同时高血压的预后不进血压升高水平有关而且还会以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靶器官损害程度有关。在影响愈后的因素中,除危险因素以外,也需要检查是否存在,靶器官的损伤至关重要,靶器官呢发生比如说需要监测一下尿常规,血糖,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肾功能,血尿酸心电图的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发现相关的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伤,部分病人可以根据需要和条件可进一步检查眼底,心脏的超声心电图,血的电离子,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把各个指标一定要控制到正常范围内。

在血压升高以外,诸多因素中性别年龄吸烟,血胆固醇水平血肌酐,水平糖尿病冠心病对心脑血管危险最明显,因此必须在心脑血管控制新概念指导下实施抗高血压治疗,控制某一种危险因素,应注意尽可能的改善,或至少不加重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降压治疗方案除了降压治疗以外,还应顾及对糖代谢,脂代谢,尿酸代谢的影响,所以说降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也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病情来调整药物的。

一旦确诊为高血压病,必须有专业的医生根据您具体的血压情况及有没有其他变化因素来规范化调整药物,降压药物有很多种,每个人的用药的药物和药量是不一样的,应个体化治疗,提高愈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远离这种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提高自身的身体,指生活质量提高,愈后延长寿命。

怎样诊断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

高血压诊断场所常常是在医院的诊室,并不是说在家里自己量血压发现血压升高,就给自己诊断为高血压病。

要在正规的医院里采用经过核准的水银柱或电子血压计,来测量安静休息座位时上臂肱动脉部位的血压,血压计要准确测量的方式方法要正确,而且病人需要处于安静放松、没有服用影响血压的药物、不受精神情绪影响的状态。

测一次血压发现血压高就是高血压吗?当然不是,需要非同日测量3次血压,收缩压均≥140mmHg和(或)舒张压均≥90mmHg,方可诊断高血压,患者既往如有高血压病史,正在服用降压药物,测量时血压虽然可以达到正常,但是也要诊断为高血压。

如果要参考家庭自测血压的话,那么收缩压≥135mmHg和(或)舒张压均≥85mmHg,也考虑诊断为高血压。

有一种更好的方法来全面评估患者血压,那就是动态血压监测,使用仪器自动定时测量血压,大约每隔15-30分钟自动测量血压一次,并且可以连续24小时或更长的时间进行监测和记录,它的参考范围是:24小时平均血压≤130mmHg/80mmHg,白天血压均值≤135mmHg/85mmHg,夜间血压均值≤120mmHg/70mmHg,

动态监测血压有什么好处呢?可以诊断出“白大衣高血压”,发现隐匿性的高血压,并且用来检查顽固性、难治性高血压的原因,评估血压升高程度、发生的时间以及昼夜节律变化,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一般情况下,左、右上臂的血压相差大约在10-20mmHg,一般右侧大于左侧(多数人右利手),如果左、右上臂血压值相差很大,需要考虑是否一侧的锁骨下动脉及远端有阻塞性病变。

疑似有直立性低血压患者,还应该测量平卧位和站立位的血压是否升高,当然不能仅凭一次或两次诊室血压测量值就来诊断,还要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随访,进一步观察血压变化的和总体水平。

一旦诊断为高血压,那么还要必须要鉴别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将病情做一个危险程度的分级,评估危险分层,然后进一步治疗。

怎样诊断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存在很多顾虑和担心,因为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血压的持续升高很少会直接引起异常症状,绝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外在症状,因此不能对自身的病情有所判断,只是盲目的吃药。

常年服用降压类药物,血压却一直正常,因此总是怀疑自己,是不是被误诊了?

这应该是一种很常见的想法,罗医生遇见过很多患者有类似的顾虑。

但实际上,这种顾虑并没有多大意义,排除一些擅自服药的人,绝大多数患者之所以服用降压类药物,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的,对于高血压病人而言,降压药并不是首选办法,一般是在血压值过高、早期生活调控无效后,才建议通过药物控制的。

而目前所谓正常的血压,是建立在定时定量服用降压药基础之上的结果,是降压药效果持续下的正常,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正常,如果患者停止服药,很可能会让血压快速攀升,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患者之所以会有这种顾虑,主要是害怕长期服用降压药带来的副作用,但实际上降压药是一种非常稳定的药物,适合长期服用,不会出现抗药性之类的情况,如果患者血压一直控制的比较稳定,那么也不需要换药停药。

高血压的确诊标准和方法!

1,一切的诊断检查,需要在没有外力的干扰下进行,不能有过于波动的紧张情绪,更不能服用降压药。

2,血压一直处于波动状态,因此我们不能取单次血压测量结果,应该非同日测量3次血压。

3,多次血压测量值,处于一定区间内(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任何一个达到即可),方可进行确诊。

望我的科普能帮助到您!

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私信告诉我!

怎样诊断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

准确的说应该是高血压病或原发性高血压,是在遗传基础上,加上肥胖、重口味等外界因素影响下造成的血压升高为临床表现的疾病。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是在 4 周内 复查两次,非同日 3 次测量均达到血压≥收缩压 140 mmHg 和 / 或舒张压≥ 90 mmHg。

长期的血压升高后,会造成一些重要动脉的血管粥样硬化,最终发生冠心病、脑卒中、慢性肾脏病等一些临床并发症。发生这些并发症概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基础血压数值的高低(数值越高,风险越大)、心血管风险因素的多少(血糖、血脂等)、临床并发症的情况(是否已有冠心病、脑卒中等),风险越大则要求血压控制越严格。临床上把这些因素综合到一起,分为高血压病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组,对应未来10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分别为<15%、15%~20%、20%~30%和>30%。

高血压病目前确切的发病机制还是不是完全明确,所以现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仍需要终身用药控制血压。高血压病患者,只有把血压控制在目标值范围之内,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延缓这些心脑血管并发症地发生。

怎样诊断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

您好,我是心血管王药师,很高兴为您解答“怎样确诊高血压?判断高血压的依据是什么?”这个问题。

怎样确诊高血压?判断高血压的依据是什么?

高血压是人为定的一个数值,它有一个界定的标准,一般认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测的两次的血压高于140的90,可能存在高血压疾病。绝大多数人的高血压找不到原因,叫原发性高血压;少部分是由一些疾病导致的,叫做继发性高血压。

原因不同治疗方式就有所不同,继发性高血压是有可能根治,原发性高血压值不是太高的患者不会表现出症状。

高血压如何治疗呢?

找到高血压的根本诱因,对症治疗最为关键。在此,我主要分享两个比较典型的高血压治疗方法。

1. 原发性高血压

(1)改善生活行为:如减轻体重、减少钠盐摄入、补充钙盐和钾盐、限制饮酒、增加运动等良好生活行为可有利于稳定血压水平,减低血管损害,提高心血管适应调节能力;

(2)降压药物治疗:目前常用降压药可以分为五大类,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钙拮抗剂、ACEI类、ARB类药物,均可以通过降低血压,保护心脑血管,限制肾脏、心脏疾病发展。

同时,由于各类降压药有不同适应症和禁忌症,所以要在保证用药安全基础上发挥其降压疗效。还需要考虑药物对合并症的作用,例如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肾衰等等,所以应该合理确定血压控制目标值,并根据合并症特点选择几种降压药联合应用。

因为联合用药较单纯降压治疗,更容易实现血压控制,还可以使每种药不需要很大剂量,可以减少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会更好。因此,降压药选择对于每一位患者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定,即个体化治疗原则。降压治疗一般是需要终身坚持,经过治疗,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病人,如果自行停药,血压有会突发升到更高水平。如果病人血压已经长期得到控制,可以逐渐减少服药次数或剂量。

2. 妊娠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的用药遵循个性化原则,轻症妊娠期高血压,给予一般治疗,如镇静、观察等。若血压超过160/110mmHg给与降压治疗,观察宝宝发育情况,母体病情是否加重。情况良好者可以继续观察治疗,母体情况越来越重,出现腹水、心肺功能差、宝宝宫内发育迟缓,建议适时终止妊娠。孕周<34周,使用促胎肺成熟治疗,提高胎儿成活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