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肠溶片和阿司匹林普通片长期吃各有什么副作用?
很多中老年人,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或者是已经发作过血栓或做过支架、搭桥等手术的,为了预防血栓的形成,都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在此提醒大家,如果要长期服用,还是建议选择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普通片长期服用,副作用更大。今天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普通片的区别以及副作用。
李药师谈健康,点击右上方红色按钮“+关注”,更多用药科普知识与您分享!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普通片的区别阿司匹林是应该应用百年的老药,它的化学品叫对乙酰水杨酸,属于非甾抗炎药家族中最古老的一员之一,阿司匹林除了能够低剂量(75~100mg/天)长期服用预防血栓外,还可以在治疗剂量(一般成人剂量为0.3~0.6g)用于解热镇痛作用。
普通片是指正常压片做成的阿司匹林口服制剂,通常有平片、分散片等几种,这种药物通常会在胃内崩解吸收,通常对胃黏膜有较强的刺激性,因此,常用于解热镇痛的短期服用。
肠溶片是将阿司匹林片剂进行肠溶性包衣处理,使阿司匹林在肠道的弱碱性环境中溶解吸收,以减少其对胃黏膜刺激性的药物剂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建议使用肠溶片,以减少长期服用药物引发的胃黏膜刺激和内出血风险。
除了药物剂型的上的区别,这两个药物还有如下区别:
普通片可以掰开服用,肠溶片不可以;
普通片饭后服用,肠溶片空腹服用;
对于有胃溃疡或胃部疾病的朋友,即使用于解热镇痛,也要服用肠溶片,以减少阿司匹林的一过性刺激。
刚才说了两种片剂的区别,现在来谈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副作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最大的副作用就是导致内出血的风险。因此,再次强调一下,长期服用还是选择肠溶片更佳。虽然肠溶片对于胃黏膜的刺激性会减少,但也同样有导致消化道内出血的风险,因此应对胃肠道有问题的病人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干预。
如果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又确需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血小板的凝集,如做过支架的患者对于血栓的二级预防,可以考虑在服药的前六个月给予质子泵抑制剂(PPI)如泮托拉唑等药物进行消化道内出血的预防措施;后六个月可改用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或间隔服用PPI。在服药过程中也要注意又无腹痛、呕血、黑便等情况的出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